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虎賁郎

第204章 東郡危急

更新時間:2025-03-29  作者:中更
虎賁郎 第204章 東郡危急
徐州,東海郡。

陳群與其父陳紀避亂于此,雖然劉備現在是朝廷認可的徐州牧,但陳群已不愿再卷入是非、漩渦之中。

當年陶謙表任劉備為豫州刺史,劉備征辟陳群為主簿,陳群應征。

隨后劉備舉陳群為孝廉,朝廷收到后除任陳群為縣令。

期間陶謙病死,徐州人要迎劉備入主徐州,而袁術對徐州虎視眈眈。

陳群勸劉備不要去徐州,可劉備太缺用武之地,不聽陳群的勸告。

而朝廷任命又到,陳群脫離劉備,又沒有去柘縣赴任,而是與父親陳紀,堂弟陳忠前往東海郡躲避戰亂。

東海郡是陶謙生前的徐州治所所在,劉備接任后主要防守壓力來自曹操,于是治所遷到下邳。

作為劉備的門生故吏,可陳群也是有脾氣的人,也不看好劉備。

因而就不再出仕,即便沒有劉備的照顧,以陳紀的影響力,他們在東海也生活的比較殷實。

可一波波的朝廷使者抵達徐州、青州,北海的鄭玄也被征。

此刻劉備所表的青州刺史孔融殘兵數百人,困守孤城,被袁紹所表的青州刺史袁譚包圍。

面對朝廷征鄭玄入朝,袁譚派兵護送,還準許孔融的使者拜辭鄭玄。

以鄭玄的高齡,這這條入朝的路并不好走。

即便這樣,州郡安排公車后,鄭玄還是毅然啟程。

而同樣的征令也傳播到東海,雖然朝廷使者還沒有抵達東海,可征令還是一縣接著一縣,如檄文一樣傳抄傳到了東海。

不僅是陳紀,陳群也在征辟范圍內。

陳紀自然是要應征的,可現在就擔憂陳群的安危。

趙基的惡名已經傳到了這里,各種傳言十分詳細的闡述了殘害桓典、丁沖、鐘繇的過程。

僅僅是言語沖突就打斷了桓典的雙腿,鐘繇只是來勸阻嘩變,就險些被射殺,更是連著高干的使者、外甥郭援一起遇害。

可父子一同應征,本就是朝廷器重,是對潁川陳氏最大認可。

若是陳群拒絕,則說不過去。

朝廷正值危難之際,誰拒絕,勢必名聲大損。

陳群慎重考慮后,說:“趙氏所提三省六部之制頗利于國家,孩兒以為趙氏縱然兇暴,也不會如傳言中那般不堪。再者孩兒在朝中素無根基,豈會如元常那樣?”

趙氏沒有殺害過任何一個公卿,只是罷免了楊琦。

陳紀入朝,必然是要拜為公卿的,大概率安全有保障。

至于鐘繇被殺,陳群雖然生氣,但也只是生氣。

朝廷百官死了那么多人,也不多一個重要。

易地而處,若沒有郭援這檔子事,鐘繇大概率也不會死。

否則勸阻河東兵嘩變時,趙基大可將他當場格殺,那時候死了就死了,更不會有太多的漣漪。

說到底,最初時趙氏也不想殺鐘繇。

陳群猜測是郭援代表高干入朝時,引發趙氏猜忌,這才果斷處死鐘繇、郭援。

不怕趙氏殺人,就怕毫無原則、目的的亂殺人。

就在陳群父子商議之際,本處縣令也登門來問。

若是應征,本縣就要安排公車,護送陳群父子去郡里,最后由本州安排公車、護衛,送應征的官吏入朝。

沿途各縣,只要有縣府,就有責任提供飲食和居住的屋舍。

但只要不是無人區,沿途士民也是樂意招待的。

哪怕再窮,宿夜的屋舍、清水還是有的。

朝廷的使者,入朝的官吏,即便遭遇過境的盜匪,也往往是劫掠財物,不害性命。

而坐地的盜匪,更不會對這些人下手。

各種詔令如同水潭中來回傳蕩的水波,一道道漣漪匯聚下邳。

劉備最近也很忙,忙著調停袁譚、孔融之間的戰爭。

看似是他表任孔融當了青州刺史,可有他沒他都一樣,人家孔融肯接受,才是給他劉備面子。

劉備短暫擔任豫州刺史之際,舉薦了一批孝廉,例如陳群是潁川的孝廉,袁渙是陳國的孝廉,那袁譚就是汝南的孝廉。

嚴格算起來,天下天下未亂之前,劉備在雒陽聽盧植講學時,就跟曹操、袁紹、袁術這伙人混到了一起。

斗雞斗狗,飆車賽馬,出獵山野,年輕人愛干的事情都干了。

所以劉備在袁譚這里,不僅僅是簡單的舉主、門生故吏的關系,彼此還有一茬人情在。

若不是曹操的長子曹昂還未冠禮,否則那時候劉備會一并舉為孝廉。

而現在朝廷各種散播的詔令都在預示著對關東將發動一波強烈的干擾,上一次還是在前年,任命了豫州刺史郭貢、揚州刺史劉繇。

再往前,則是金尚等人就任兗州刺史、冀州刺史,但都被曹操、袁紹趕跑了。

朝廷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干擾關東,甚至朝中與陶謙幾次策劃,企圖東西合力,貫穿中原。

這也是袁曹集團極端仇視徐州的原因,不徹底擊垮徐州,徐州人策應下,朝廷的影響力極有可能死灰復燃。

自群雄討董至今已有八年,各方還是混戰不休。

這種效率比之秦末、新莽之亂來說太過于低劣。

當代人已經厭倦了,最初許多人只是不滿舊秩序,想著數年陣痛,換幾代人的安寧。

結果亂戰不休,都活的很痛苦。

因此向往朝廷,希望朝廷快速重整山河的人越來越多。

參與戰亂起兵的,失敗就要死全族,就連土地都無法安心耕種。

還要經常餓肚子,去跟其他豪強宗族武裝拼命。

亂世才八年,算上黃巾之亂,也就十幾年;各家的中堅、族老經歷過太平之世,自然懷念過往,厭惡眼下這種局面。

這種人越多,一旦形成洪流,就能將袁曹等人激流沖卷而死,釘死在青史惡名之上。

可卷進來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損失很大,連家族上下都搭進去了,但也有很多人獲益不小。

現在哪怕曹操、袁紹要奉還大政于朝廷,也很難扭轉亂世的混亂風氣。

對劉備來說,此刻必須牢牢依附在朝廷戰旗之下。

他迫切需求朝廷大義的支持,只要他坐穩、經營徐州兩三年時間,他就敢抓著袁術、曹操一起打!

因而諸劉聯盟之事,劉備立刻響應,派遣鄭玄門人,魯國劉琰入朝;又以鄭玄另一個門人北海孫乾出使青州去調停戰爭。

反正袁譚也不敢殺孔融,曹操殺一個邊讓惹出那么大混亂,給袁譚十個膽子也不敢殺孔融。

現在劉備出面,相互給一個臺階,讓孔融入朝去,袁譚自然會放縱孔融離開青州。

沒有可靠的謀士,劉備又派出簡雍去見呂布,商議聯合之事。

呂布的使者秦宜祿還沒抵達下邳,劉備的使者簡雍就已經出發。

這就是朝廷大義的厲害,可以遙控策動各方,組成包圍網。

關東波瀾將起之際,東郡的求援使者、臧洪同縣人陳容奔波千里,把書信送到了趙彥面前。

陳容衣衫襤褸,跪倒在趙彥面前,哭聲求告:“元明公,我等前番舉事,欲為天下除暴爾。而今袁紹專橫獨斷,先誅忠義,可見其違背初衷,將為天下亂也。伏望元明公,憐惜城中數萬男女,發兵救援!”

趙彥翻閱臧洪的手書,感慨說:“仁義無常,踐行則是君子,違背則乃小人。臧子源乃我徐州偉器,也是當世士人楷模。還請入座,老夫這就上報朝廷,發急兵救之。”

這已經不是救臧洪,是救關東大義的旗幟領袖人物。

出于鄉黨情誼,趙氏必須救,哪怕救不來,也會引來許多復仇士人的投靠。

臧洪的父親曾擔任使匈奴中郎將,參與三路進伐鮮卑,那一戰羌渠單于率萬余義從參戰,慘敗重傷而歸。

匈奴人能拼命,就能看出其父臧旻的感召能力。

隨后臧旻轉任太原郡守,將遷居入塞的云中四郡邊民、守軍安置在郡北。

所以必須救臧洪,為趙基獲取名望、士人認可是一方面,另一方這場軍事行動符合匈奴人、郡北移民的心思。

而且對太原來說,趙基表現的過于熾烈,留在太原不利于施政、撫慰。

經過趙基的熾烈暴曬后,趙彥再接手,立刻就能讓太原安定下來。

若不能在趙彥手里安定,等趙基返回后,更難受。

矛盾是無法盡數消滅的,只能不斷地轉換,最好對外釋放。

而救援臧洪,對整個西州士人來說都是一樁有極大意義的事情。

對朝廷來說,也是介入關東的極佳切入點。

趙彥老謀深算,就算比不過沮授、程昱這些新生代英杰,但三十五年的仕途閱歷,早已讓他洞悉世情,知道各方缺什么。

(本章完)

虎賁郎 第204章 東郡危急

上一章  |  虎賁郎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