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術 一百九十 對得起這一生
雖然說大族子弟按照標準流程來走,是需要等到二十歲正式行冠禮的,不過實際操作中,總有種種突發事件需要考慮。
比如父親在兒子二十歲之前突然去世,整個家族需要一個男人站出來對外交流,這種時候,就不能拘泥于二十歲這個年紀了。
孫堅死時,孫策十七歲,尚未到二十歲,但還是行了冠禮,繼承父親的地位,挑起了一個家族的擔子。
陸遜十三歲的時候,家族之主陸康在孫策征服江東的戰爭中去世。
當時陸康的兒子才七歲,于是十三歲的陸遜就挑起了陸氏家族的擔子,行冠禮宣布成年。
這是古代大家族在遇到危機時常用的手段,只要能力、身份足夠,年齡并不是最重要的。
對于袁樹來說,更是如此。
誰讓他如此優秀、勢力廣大呢?
“只要舉辦一場冠禮,告知族中,你便可以算作是成年了,做官也不再是問題。”
袁逢邊走邊說道:“以你此番功勞,還有之前的名望積累,自然是可以跳過郎官、縣令之類的官職歷練,至于合適的職位……為父倒是希望你直接能夠升任九卿。”
“十七歲?九卿?”
袁樹想了想,覺得有點離譜,便推辭道:“父親,雖然接下來的朝政是咱們袁氏說了算,但是以我這個年紀做九卿實在是有點問題,到底是行政之職,我沒有任何官職歷練就升任九卿,未免太過,所以,還是算了吧。”
袁逢想了想,覺得也對。
可這樣一來,難題就更大了。
“但是不做九卿,還有什么職位能配得上你的功勞,還能讓你不受太多的非議呢?”
“比如,封侯?”
袁樹建議道:“爵位不是官位,不受年齡限制,封侯應該是完全沒問題的。”
“封侯是自然的,我兒立下如此大功,還不能封個侯?”
袁逢搖頭道:“但是官位才是最重要的,你也說了,我袁氏需要的是將重要職位掌握在手,執掌權柄,爵位不過錦上添花,不是最重要的。”
袁樹跟著往前走了幾步,緩緩道:“父親,其實兒并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官職,這不過是早晚的事情,不需要急于一時,兒更希望的是能為身邊立下功勞的部下爭取職位,他們很多都已經二三十歲,追隨兒已經很久,立下很大的功勞,正是應該獲得官職賞賜的時候。”
“為父知道你念著你的部下,這當然是好事,為父也不會反對。”
袁逢笑道:“你的部下里也的確有不少能力非凡的,聽說你也給他們教導農務之事,你們的良莊也操持得很好,為父很滿意,所以你的部下的確可以安排一批到地方上做官,也可以進入朝廷一部分,這都可以。
等之后事情理順了,為父給你一份空缺職位名表,你填上便是,倒是你自己,真的就沒有想要的合適的職位嗎?別人都在歷練,你卻沒有職位,到時候你的部下比你的官職還高,你這個做老師、做首領的,又該如何是好?”
袁樹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
人情歸人情,現實歸現實。
給自己的部下安排了那么多職位,結果自己還是白身,這實在是說不過去,這樣一想,接下來如果還要再等三年才能做官辦事,未免太過于難熬。
于是袁樹開始尋思,什么職位能夠適配自己現在的這個情況,可以讓年輕人去做。
這個職位最好可以展露才華,可以積累功勛,可以立下讓天下人服氣的大功,并且讓自己的聲望穩步增長,不至于讓二十歲之前的這兩三年白白荒廢。
行政方面想要立下大功比較難,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立下大功難度頗大。
那么,就只有軍事了。
作為一個古典國家,出將入相是漢帝國的常態,上馬治軍下馬牧民也是很多名臣所經歷的日常,又能打仗又能治國這才是標配,與后來文武分明的情況大為不同。
而且軍隊是強者為尊的世界,只要你強,年齡不夠,也能站穩腳跟,如果你不夠強,哪怕你背景通天,七老八十,也無法在軍隊里站穩腳跟。
軍隊就是那么簡單粗暴且殘酷。
和平盛世還有摸魚混日子的可能,要是在亂世,或者在邊關,那可是正兒八經的叢林世界,管你出身多好都架不住一把鋼刀,正是熱血男兒積累功勛、博取富貴的大好地方。
這樣一想,袁樹的思路忽然打開了。
在文化層面,自己已經站在了整個東漢帝國的頂層,是少數幾個揚名天下的牛逼大儒之一,而且還有輝煌的戰績,非等閑之輩可以質疑,屬于不敗金身擁有者之一。
政治層面,自己已經是兵變領袖、新帝登基的功勛急先鋒,任誰也無法否認自己在這場兵變之中的領導地位和決定性作用。
受限于年齡和現實狀況,袁樹并不想從郎官、縣令之類的職位做起來,因為這些職位需要的時間很長,建立功勛難度很大,想要跳過去又障礙重重。
有漢一代,講究猛將必發于行伍,宰相必起于州部,無論你多牛逼都要有基層經驗,不然就名不正言不順,始終為人所詬病,這是大族子弟所不愿意的。
所以比起一年郎官三年縣令,袁樹覺得有這四年功夫,自己完全可以在軍事層面打出一片天地,指不定到時候就混成了高級軍官呢?
屆時再通過“上馬治軍下馬牧民”的慣例順利從軍職轉為文職,或者文武兼修,走一套出將入相的路子,就能很自然的進入雒陽擔任要職,掌握重大權力、參與天下事務了。
這對于他來說,是一條很好的快車道。
唯一的挑戰就是,要活下來,還要立下功勞。
袁樹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袁逢,并且提出了自己想要奔赴的地方。
“你要去并州討伐鮮卑?!”
袁逢對袁樹的這個想法有點難以理解。
他立刻搖頭。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術,你可是我麒麟兒,更是袁氏未來的希望,我決不能把你放到危險的地方去,這不可能!”
袁樹嘆了口氣,把自己方才的想法告訴了袁逢,讓他知道同樣的四年時間,自己做文官和做武將到底有多大的區別,如果操作的好,這就是一條升官快車道。
如果按部就班的做官,三年以后也就堪堪能做太守,還要一任太守,才能進入中央做九卿,就算跳過縣令直接做太守,也要三年時間才能回到雒陽出任官職。
要是能在軍事層面做到些什么,三年時間足夠他直接走到高級軍官的位置上,何苦在文官職位上蹉跎歲月呢?
能早一點不好嗎?
袁逢認為袁樹的想法很有道理,這條快車道也的確很有操作性,但是……
“鮮卑大人檀石槐頗有武略,整合鮮卑,連年寇邊,并州是重災區,稍有不慎,你便要陷入險境乃至于絕境,我如何敢把你放在那么危險的地方?”
“富貴險中求!”
袁樹懇切道:“若要以非凡年齡取得非凡權柄,必須要能服眾,政績艱難,掣肘頗多,難以服眾,而軍功相比較來說容易取得,且更能服眾,昔年霍去病十六從軍,十八就獲得大功而封侯,這就是明證,還請父親諒解!”
“霍去病是霍去病,你是你!這……”
袁逢停下腳步,雙手握著袁樹的肩膀,語重心長道:“你就算多等待幾年,做安穩的事情,你也一定可以成就偉業,何須急于一時?”
袁樹看著袁逢的眼睛。
“父親,世事無常,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到面前,誰敢說自己能安然一生?大伯就知道自己一定會英年早逝嗎?誰又能知道自己一定能等到那一天呢?兒不想荒廢光陰,兒只想把每一瞬都利用起來,如此,才對得起這一生。”
(本章完)
我不是袁術 一百九十 對得起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