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四百七十三章 他心底的那片寒涼
蘇沃洛夫很快判斷了當下的局勢,認為眼下最致命的問題是他們的退路被截斷了,他們最需要做的不是打通后勤運輸通道,而是……
撤退。
華聯軍隊和清軍不一樣,有極強的攻堅能力,他們的炮兵很強,不是目前這種非完全體的軍事要塞能扛住的,面對困局等待援軍困守孤城毫無疑問是愚蠢的。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蘇沃洛夫是真的認為目前帝國并沒有做好在東方展開一場大戰的準備。
帝國的主要資源和兵力都在西線,所有將軍幾乎都在西線的戰場上發光發熱,與歐洲國家爭奪良田和出海口。
在這種情況之下,能夠把這支珍貴的遠征軍相對完整的帶回去保存實力或許才是他最應該做的事情。
至于一場戰爭的勝負,說實話,并不重要。
通過這段時間的戰斗,他也隱約察覺出了華聯的國家實力很強,至少在財力上是非常強的。
他一直聽說華聯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海洋上,而眼下華聯顯然是打算在陸地上也開辟屬于自己的勢力范圍。
兩路開張,這其中需要的財力支撐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國家能夠出得起的。
反正圣彼得堡方面肯定出不起這個錢。
他們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兩三百年來的努力,從伊凡雷帝開始,兩三百年間不間斷的努力和投入,才讓他們有了如今這樣龐大的國土。
而華聯建立才多久?
它的前身蘭芳共和國建立至今才多久?
就那么短短的十幾年功夫,人家不僅打下了非常廣泛的海洋疆域,吞并了龐大的大清帝國,現在還要更進一步往西往北擴張自己的陸上勢力!
他們到底多有錢?
他們的軍費真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
懷著如此這般的想法,蘇沃洛夫越發的認為自己應該撤退,而不是頭鐵的繼續開戰。
而就在他準備做出決定的時候,華聯的軍隊切斷了他的退路。
這里頭傳達出來的意思就再明確不過了。
這支華聯軍隊和他的主帥沒有打算放過自己。
他們想著的是把自己這支遠征軍全殲!
蘇沃洛夫經過短暫的考慮之后,向參謀們和軍官們宣布了自己的決定。
他決定發起主動進攻,將切斷了他們的退路的那支華聯軍隊擊敗,重新打通這條通道,然后率軍撤退,放棄奧爾斯克堡,向奧倫堡方向前進,然后返回圣彼得堡。
這仗,咱們不打了,一切后果和責任,我一力承擔!
面對部下們擔憂的神色,蘇沃洛夫只是緩緩點頭。
他當然知道他做出這樣的決定之后會面臨什么,女皇又會如何的憤怒,甚至在暴怒之下把自己處死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但是無論如何,他都必須要這樣做,為了整個帝國,為了帝國東方疆域的未來。
所以,他下定了決心,傳達了命令,就此不做更改。
他轉而開始制定率領全軍撤退的戰術。
根據逃回來的人所匯報的相關情報,蘇沃洛夫得知前來偷襲糧道的這支華聯軍隊基本上都是騎兵。
不過,雖然他們都是騎兵,但是他們也有火力。
他們似乎有專門用于騎兵的火槍,并不純粹使用冷兵器。
且他們裝備的火槍的火力比較兇猛,射擊頻率比較高,子彈很密集,他們沖殺過來的時候,護衛隊基本上都沒有反應過來,就被他們一輪射擊打的人仰馬翻。
然后他們又很快的沖到了近前,揮著馬刀進行劈砍,氣勢很猛烈,動作非常嫻熟,馬上戰斗力極強。
護衛隊猝不及防之下,全軍崩潰,只能逃跑,完全無法反擊。
根據這條情報,蘇沃洛夫可以判斷出華聯不僅在火炮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在單兵用火槍方面也有很大的技術優勢,以至于連騎兵都可以配備上能夠快速發射的火槍。
他們在奔襲的過程中使用火槍射擊沖到近前,在這個階段中就能對敵人進行有力打擊,接著又使用馬刀進行近身作戰,大力劈砍,將身邊的敵人全部砍殺。
由此可以看出,華聯的騎兵也是訓練的非常好。
不過這并不會讓蘇沃洛夫感到奇怪。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帶清在圣彼得堡方面的印象之中就是騎兵大國,這樣的騎兵大國有一支精悍善戰的騎兵,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但是對于目前的蘇沃洛夫來說,問題就比較大了。
因為他所帶來的遠征軍當中騎兵的數量并不多,且多為警戒傳遞信息作用,有信使的職責,不能隨便上戰場。
正兒八經用來戰斗的騎兵數量不多,只有五百多人,而根據匯報,前來偷襲的華聯騎兵基本上是一人三馬的配置,且人數上應該也絕對超過了五百人。
這樣一來用騎兵對抗騎兵的方式很有可能無法把他們擊潰,反倒會把蘇沃洛夫手中為數不多的騎兵都給葬送掉,使得七千多人的主力部隊徹底失去機動力。
這是非常要命的。
困守原地等著華聯軍隊主力打過來絕對是死路一條,但是派遣騎兵打通道路也很難奏效。
那么,留給蘇沃洛夫的選擇只剩下了一個。
他將親自率領所有的軍隊主動出擊,以全軍的兵力優勢擊退華聯騎兵,強行通過封鎖區域,直接往奧倫堡方向撤退。
這在他看來是目前唯一有較大成功率的戰術。
這個戰術決定之后,他和身邊的參謀人員還有軍官進行了商議,大家一致認定這是目前來看最好的方法。
雖然撤退的路上大部分都是草原,沒有適合步兵作戰的地形,倒是非常適合騎兵作戰。
但是靠著人數優勢,組成空心方陣,緩緩前行,或許可以逼迫華聯騎兵不敢近身接戰。
只要能夠撤往奧倫堡,這支軍隊就算是保住了。
華聯軍隊不太可能一路追到奧倫堡并且繼續深入敵國疆域,這對于他們來說應該也不在整個戰略當中。
所以蘇沃洛夫率領的俄軍主力能否成功撤離奧爾斯克堡、前往奧倫堡,將是決定這場戰爭勝負的重要環節。
雖然說作出撤退這個決定之后,奧爾斯克堡基本上就必然會被華聯占據,這實際上也就意味著俄軍此次的遠征徹底失敗了,但是俄軍主力尚存。
主力可以在奧倫堡繼續抵抗,繼續警戒,防止華聯軍隊的進一步深入,這在戰略上可以起到防止華聯軍隊進一步深入帝國疆域的很大的作用。
尤其,可以給圣彼得堡爭取到很多時間,爭取到很多回旋的余地。
如此,在大戰略上,圣彼得堡就沒有徹底的輸掉。
之后,只要能夠在歐洲方面停戰,穩住西線,讓歐陸大國們放心地去圍毆法蘭西共和國,帝國就能從容抽調相當一部分的兵力到東方來穩住東方戰線。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雙方爭奪的焦點還是在哈薩克草原,只需要有三五萬人的軍隊部署在帝國的東方,那么就能有效遏制華聯進一步向西擴張。
甚至繼續和華聯角力、重返哈薩克草原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蘇沃洛夫覺得前路雖然曲折,但是仍然有希望,不應該盡早的把帝國的結局想得太壞。
懷揣著如此的希望,蘇沃洛夫整頓兵馬,決定舍棄奧爾斯克堡,向奧倫堡方向撤退。
雖然說是舍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蘇沃洛夫會把所有的軍隊都撤離奧爾斯克堡。
他決定在奧爾斯克堡內留下一支部隊。
萬一華聯軍隊來的比較快,那么這支軍隊還能據守奧爾斯克堡,給蘇洛夫率領的主力爭取時間。
當然,領下這個任務基本上就意味著這支軍隊不會有生還的可能性了,不會有援軍,他們也基本上不可能突圍逃生,只有死路一條。
因此蘇沃洛夫懷著非常沉痛的心情把那些凍傷、生病的士兵留了下來。
他們要么身體不適,要么腿腳不便,沒有辦法跟著軍隊長途跋涉,帶著他們對于這支軍隊來說是一種累贅。
這支軍隊需要的是速度,是快速撤退,時間就是生命。
而這些傷病員沒有速度。
讓他們留在奧爾斯克堡,給他們留足食物和武器彈藥,對他們來說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蘇沃洛夫素來都善待士兵,竭盡全力給他們好的醫療條件和更多的食物,所以這些士兵也都非常感恩。
即使得知蘇沃洛夫交給他們最后的任務是一個注定要送死的任務,他們也并沒有什么怨言,只恨自己的身體不爭氣,沒有辦法跟著大部隊一起走。
即使如此,他們也不會怨恨蘇沃洛夫,他們會盡自己的全力回報蘇沃洛夫給他們的恩情。
在這個寒冷的國度里,蘇沃洛夫是他們悲慘的人生當中為數不多的一抹溫暖的光輝,高級將領里,幾乎只有蘇沃洛夫一個人會把他們這些士兵當人看。
一旦受了傷、生了病,只有蘇沃洛夫不會拋棄他們,反而會想方設法給他們治療,盡可能讓他們康復,這種恩情,他們會一直銘記,所以絕對不會做出讓蘇沃洛夫蒙羞的事情。
面對這些注定要被留下來的士兵,蘇沃洛夫在他們面前流淚了,他痛哭了一陣,然后收集了這些士兵給各自的家人寫下的家書。
有些不會寫字的士兵就由他們口述,蘇沃洛夫親自動筆為他們寫下家書。
于是他一共收集了八百多份這樣的家書,將這些家書全部放在了一個背包里,由他自己親自背著。
蘇沃洛夫向他們發誓,只要自己能活著回到圣彼得堡,一定會把他們的家書送到他們的家人手里。
就算自己無法活著回去,這支七千多人的主力部隊里也一定會有人活著回去,活著回去的人,就要把這些家書送到他們的家人手里。
隨后,他留下了充足的食物和武器彈藥,將整體堡壘布防交給了一名凍傷了腿無法離開的中尉,就帶著大部隊出發了。
一路上,大軍的行進非常的謹慎,就算只是普通的行軍,也會安排騎兵在外圍索敵,步兵在內部以接近軍陣的隊列前進,確保如果發現了華聯的騎兵,步兵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組成空心方陣。
這樣的準備方式不敢說一定可以殲滅華聯的騎兵,但是至少他們可以用空心方陣有效的反制華聯的騎兵,讓華聯的騎兵受到損失,無法阻止他們前進。
只要達到這個目的,那就足夠了。
此時此刻,時間已經是四月份了,相比較來時的寒風瑟瑟,返回的時候則多多少少有一點春的意思。
風不再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除了疼就沒有其他的感覺,此時此刻吹在臉上的風帶著一絲溫暖。
放眼望去,來時是一片蕭索破敗的景象,在這個時候,竟也顯得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大草原上重新長出了豐滿的牧草,孕育著生命的奇跡。
可頗為諷刺的是,即使看到如此美景,蘇沃洛夫的心中也依然是一片寒涼。
無論是暖風還是勃勃生機的一片綠色,都沒有辦法驅散他心底的那一片寒涼。
事實上,他身邊的人、包括士兵們基本上也都是一樣的狀況。
大家都沒有什么心思欣賞春天的美景,沒有心思感受萬物復蘇的那種喜悅的感覺。
他們十分緊張,無時無刻不在警戒著,生怕什么時候傳來消息,說華聯的騎兵突然殺到。
那樣的話,他們就將面臨著一場惡戰。
這對于他們來說是痛苦的,也是十分疲憊的,長時間繃緊神經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即使身體上的疲勞可以通過休息緩解,精神上的疲勞卻不那么容易緩解。
而華聯方面,通過索敵,統領騎兵完成偷襲任務的羅達很快就知道了俄軍的動向。
得知俄軍主帥率領大軍出城,向著奧倫堡方向而來,羅達皺了皺眉頭,感覺情況有點不對。
“照理來說,如果他們還想繼續打,應該派遣小股精銳騎兵過來打探消息,再讓更多的騎兵來和我們交戰,以圖消滅掉我們,重新打通糧道,可他這種幾乎帶著全軍殺過來的架勢,有點不對勁啊……”
羅達身邊的副將李彤也感覺有些奇怪。
“如果他們那邊沒有很多騎兵,沒有把握通過騎兵打敗我們,那么出動大軍來攻倒也是合理的,但是吧,他們幾乎全軍出動,還帶上了大量的物資給養,這不像是來打仗的,倒像是……”
“撤退?!”
羅達忽然意識到了什么,驚道:“他們該不會是想放棄那座堡壘,直接往這邊來,然后干脆的就撤軍回國吧?”
蘭芳 第四百七十三章 他心底的那片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