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四百七十二章 帝國還回得來嗎?
亞歷克謝覺得他的行動理由非常充分。
因為圣彼得堡方面的存在對于中亞各國來說是有意義的,如果圣彼得堡全面失敗、被華聯驅逐,那也就意味著華聯的勢力會徹底獨霸中亞。
這對于中亞各國來說難道是好事嗎?
以華聯目前體現出的對于擴張的強烈欲望,中亞各國最后的下場可能會和浩罕國一樣,失去軍事權力和外交權力,淪為華聯的所謂的加盟聯邦國,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變成一個跛腳國家。
這是他們想要的結果嗎?
亞力克謝覺得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去與他們的上層溝通,或許可以說動他們的上層,使他們臨陣反水,背刺華聯,切斷華聯軍隊的后勤運輸通道,給俄軍的反擊創造契機。
蘇沃洛夫對這個建議一開始是比較心動的,他也覺得中亞各國可能會被這個理由說動,但是很快他就意識到,這種可能性僅僅是存在于理論之中。
現實中,這種可能性應該并不存在。
對此,亞力克謝表示不理解,而蘇沃洛夫的解釋非常簡短。
“你覺得華聯為什么要在這些國家安排駐軍呢?希瓦汗國也好,布哈拉汗國也好,都有他們的駐軍,如果華聯真的相信與他們的同盟十分穩定,為什么要安排駐軍呢?
如果他們并沒有安排駐軍,我覺得你可以去嘗試,可是如果那支駐軍在,我建議你不要去,否則你這一去,可能就回不來了,我不希望為了一個無法達成的目的損失更多的帝國官員。”
蘇沃洛夫的一番話像是一桶冷水一樣澆滅了亞力克謝的熱情。
亞力克謝隨后也意識到索洛夫的設想是有道理的。
華聯安排了駐軍在這些國家里,很有可能就是防著他們背刺,一旦他們真的試圖背刺,那支駐軍就可以發起緊急行動。
于是,亞力克謝沒有辦法了,他只能沮喪的看著蘇沃洛夫,將一切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軍事才能上。
蘇沃洛夫真的是非常想要回應他的期待。
但是作為一個謹慎的將領,蘇沃洛夫不會給他任何承諾,只是蘇沃洛夫自己也很清楚,防御型作戰是不能接著打了。
指望依靠堡壘將華聯軍隊的后勤拖垮嘗試,把哈薩克草原變成俄軍的作戰主場,這種戰略構想已經失敗了。
眼下的哈薩克戰場,華聯軍隊占據了絕對的戰略優勢,他們只需要繼續前進,就能把目前分散在各個堡壘當中的俄軍各個擊破,最后對蘇沃洛夫進行合圍。
蘇沃洛夫如果不改變現在的作戰策略,那么很快他就要面臨孤立無援的境地了。
所以現在到底是主動出擊還是趁著華聯軍隊沒有打過來的時候帶著主力軍隊撤退?
這成為了一個兩難的選擇。
蘇沃洛夫自己也不知道該怎么選擇,因為這兩個選項看上去都不是那么的美好。
主動出擊未必能正面打得過華聯的軍隊,萬一被打的全軍覆沒,自己一世英名不要緊,讓一萬多名優秀的小伙子葬身在異國他鄉這種事情未免太過殘忍。
而且從全局戰略上來看,自己一旦失敗,帝國可就真的會徹底失去中亞了。
到那個時候,女皇又該是何等的震怒和沮喪呢?
如果趁著現在這個機會拋棄掉前線堡壘當中的那些士兵,帶著主力部隊趕快潤,或許可以保全這支軍隊的主力,讓更多的人活著回去。
自己被怎么處理倒是其次,但至少可以留給帝國反攻回來的可能性。
自己大不了是怯戰而逃,并非戰敗,聽上去至少還比較好聽。
但是……
女皇真的會這么想嗎?
其他人會這樣想嗎?
一旦離去,等于主動退讓,未來,帝國真的還回得來嗎?
左思右想之下,蘇沃洛夫也想不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瑟瑟寒風之中,這位征戰一生未逢一敗的名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不過說來也是諷刺,最后幫蘇沃洛夫下定決心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張劍南。
張劍南因為得到了哈薩克汗國的幫助,尤其是得到了斡里的幫助,所以很早就偵查到了俄軍主力在奧爾斯克堡。
并且還由此得知了這支俄軍的后勤資源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本國運輸來的,而這個運輸的路線又必須要經過奧爾斯克堡西面的奧倫堡。
也就是說只要切斷了從奧爾斯克堡到奧倫堡的路線,就實際上等于切斷了奧爾斯克堡俄軍主力的后勤補給,也就等于把他們打入了絕境。
這個關鍵的信息一下子就讓張劍南感興趣了。
趙學寧一手帶出來的華聯軍事集團從來都不會拘泥于戰場的某一個局面去考慮局部的戰況。
無論是最早由趙學寧親自開設的軍事輔導班,還是后來軍事大學里面開設的類似的進修班,全都在告訴大家,戰略視野要廣闊,不能局限于某一地,而要嘗試發現全局。
就算兵力不如敵人,也要尋找到敵人每一個弱點,盡所有可能攻擊他們的弱點。
尤其是對于這些遠征而來的敵人,后勤補給線就是他們的生命線,一旦掐斷了他們的后勤補給線,無論他們有多少兵力,都是死路一條。
所以行軍征戰的第一要務不是和敵人拼死拼搏,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對于軍人來說,用最小的代價消滅最多的敵人才是最應該去做的。
若要達成這個目的,斷他糧道就是屢試不爽的金科玉律。
于是在戰事進行到這一階段的時候,張劍南擔心這里的戰況會被俄軍指揮官知道,由此導致俄軍指揮官生出撤退逃跑的念頭,所以產生了新的想法。
他可不能放這個家伙逃跑,他是打算把這支俄軍徹底殲滅的,所以他決定安排一支軍隊,以最快的速度發起奇襲,切斷奧爾斯克堡的后勤通道,也順便斷絕其退路。
由此,創造出華聯大軍合圍俄軍、將其全部殲滅的契機。
而執行這個任務的,當然得是騎兵。
受限于天氣的寒冷,以及后勤物資供給的困難,張劍南只安排了一千名騎兵執行這個任務,并且根據哈薩克草原上最有經驗的老騎手的建議,給了他們一人三馬的配置。
除此之外,張劍南還讓他們帶足了自身需要的食物和戰馬需要吃的飼料。
別說豬肉罐頭,連羊肉罐頭和牛肉罐頭都給他們帶足了,蔬菜罐頭也給他們帶足了,平時摳摳搜搜不舍得給的水果罐頭那也是敞開了供應。
就是要讓他們保持充沛的體力,足以應付一切突發狀況。
至于執行這個任務的指揮官,張劍南選擇了騎兵營營隊長羅達,并且親自給羅達布置任務,告訴羅達他需要做到的事情,也告訴了羅達他可能會面臨到的一些危險。
羅達拍了拍胸脯,告訴張劍南這些事兒那都不是事兒,他們這些騎兵必須要讓大總統能夠看到他們的成績,好讓大總統確定他們那兩三年的飯不是白吃的!
當初為了訓練騎兵,趙學寧投入巨資設置巨大的騎兵訓練場和馬場,整整三年時間,就為了訓練出精熟的騎兵。
當時每個季度,軍營里都會公開軍事賬目的數額,讓所有士兵都知道大總統為了訓練他們這些騎兵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整整三年,這些棒小伙也早就憋著一股勁兒想要展現自己的能力了。
時至早春時節,天寒地凍的情況還沒有怎么改變,冒著嚴寒,羅達帶著一千名騎兵,在向導和指南針的指引下呼嘯而去。
張劍南則帶領主力繼續攻擊俄軍設置的堡壘和軍事要塞,不斷的攻城拔寨,步步前進,壓縮俄軍的生存空間。
果然,這一突如其來的襲擊行動出乎了蘇沃洛夫的意料。
蘇沃洛夫認為自己這邊兵力占據優勢,所以華聯的軍事指揮官的目的應該是擊退自己,從戰爭發起到現在,他都沒有把華聯軍隊的目標設置為全殲自己這支軍隊,他身邊的參謀人員也沒有這樣認為。
不得不說,這實際上是一種傲慢的情緒。
作為百戰名將,蘇沃洛夫自然有他自己的驕傲和驕傲的資本。
在西線的戰場上,無論是奧斯曼人的軍隊還是波蘭人的軍隊,亦或是普魯士人的軍隊,他都與之交過手,并且全部取得了勝利,未嘗一敗。
那么多年的征戰,人的名樹的影,他蘇沃洛夫就是俄軍當中響當當的一塊金字招牌。
在戰場上的敵人但凡是聽到蘇沃洛夫的名字,那都是緊皺眉頭,小心翼翼,從來也不會有人會想要把全殲蘇沃洛夫的軍隊當做自己的戰略目標。
也可能是無意,也可能是刻意,蘇沃洛夫和整個俄軍的指揮層壓根就沒有認為華聯的軍隊想要全殲他們。
蘇沃洛夫的名聲到底太大了,而張劍南在光輝熠熠的蘭芳群猩集團當中根本排不到前面,再加上華聯和圣彼得堡方面的戰爭嚴格算來只有那么一次。
就那么一次,主戰的對手還是烏里雅蘇臺軍區的主將苗曠,是陸軍總長楚騰,是騎兵悍將馬涵,這些才是被圣彼得堡注意到的華聯的悍將。
而張劍南這一批人,圣彼得堡可謂是一無所知。
當然了,圣彼得堡對西北軍區的一票悍將不是很了解,張劍南對于蘇沃洛夫也沒有什么了解,他同樣也不是很了解蘇沃洛夫這個人,不知道蘇沃洛夫是個百戰名將。
他只知道蘇沃洛夫很謹慎,會打防守作戰,他之所以能夠占據優勢,一是因為對方不了解自己,二是因為自己這邊的火力優勢確實太大。
所以他就按照自己的打法,把自己的優勢無限度地放大了,而蘇沃洛夫就很難受了。
當蘇沃洛夫得知從奧爾斯克堡前往奧倫堡的路線被華聯軍隊切斷、一支運輸隊遭到全滅之后,他大吃一驚。
“敵軍怎么會知道我們的運輸路線在什么地方?而且我明明安排了很多人護衛,怎么就被擊敗了?”
蘇沃洛夫完全沒有想到華聯軍隊居然玩了這么一招,他們居然直接從前線派了一支軍隊玩了一出迂回戰術,直接迂回到了大后方,像一柄尖刀一樣插入了奧爾斯克堡通往奧倫堡的路線,直接就給他們的后勤路線截斷了。
這情況可就非常嚴峻了。
得知此事,蘇沃洛夫身邊的參謀們和軍官們也都非常驚慌,齊齊把目光投向了蘇沃洛夫。
眼下,只有這位經驗豐富、智計百出的名將才能帶領他們脫離困境,要是他也沒有辦法脫離困境,那大家就真的完蛋了。
蘇沃洛夫臉色鐵青的坐在了自己的桌子前,開始盤算著當下的局勢。
他稍微思考了一會兒,臉色便沒有之前那么難看了。
因為他忽然想起來,自己其實并不缺少軍糧和軍火物資。
因為之前想要進行持久作戰,所以他一直都在目前的駐地奧爾斯克堡囤積軍糧和軍火。
作為軍糧的干面包,還有槍械彈藥、火炮炮彈、火藥等重要的軍需物資全都大批量的從奧倫堡往奧爾斯克堡運送。
所以真要說起來,目前來看兩個月的時間里,他和他率領的這支軍隊都不會被餓死。
至于軍火物資,省著點用,只要華聯軍隊的攻勢不是太猛烈,撐個一個半月也不是什么問題。
所以說后勤路線被斷、物資被搶劫這種事情,對于目前的奧爾斯克堡來說并不是最致命的問題,他們有東西吃,有武器可以用,就算此時此刻華聯大軍殺到,他們也能抵抗。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一切就結束了。
物資再怎么充沛,也只能堅持兩個月,如果華聯軍隊圍困他們兩個月以上,他們就要出問題了。
在之前俄軍和清軍交戰的戰史之中,蘇沃洛夫注意到一些當時親歷者的記述,說當時清軍武器不夠好,無法強攻他們的堡壘,就用圍困作戰,把他們團團圍住。
最后堡壘里的俄軍缺少食物和彈藥、醫藥,大部分人都餓死、病死,失去了戰斗力,于是堡壘最終被清軍攻下。
就算眼下的華聯軍隊和清軍一樣沒有攻堅能力,只要能包圍奧爾斯克堡,切斷周圍的交通路線,那兩個月以后,奧爾斯克堡就會開始面臨饑餓和疫病的侵襲。
如果奧倫堡方面匯報消息去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再派兵來支援,一來一回,算上軍隊準備的時間,少說也要半年到八個月左右才能等來援軍。
到那個時候,他和他的士兵應該都餓成人干了。
不行啊,不能留在奧爾斯克堡啊,留在這里,似乎是死路一條啊……
蘇沃洛夫滿臉凝重之色。
蘭芳 第四百七十二章 帝國還回得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