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的儒修 第六章 儒家養性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在波瀾不驚的日常生活中踐行道德規范或許并不是特別的難事,而在遭遇矛盾沖突時,依然能夠保持內心的操守,才能真正彰顯道德境界。
……
傅源說張楚嵐心中有賊,所有人都愣住了。
張楚嵐神色怔了怔,緊跟著大笑道:“瞧傅哥說的,我心里哪有賊啊?”
傅源笑了笑,道:“別緊張,賊雖然不是個好詞,但“心中之賊”卻是個中性詞,不是有句話,叫“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嗎?
每個人都有心中之賊,可以是名,可以是利,可以是權,可以是色,可以是各種欲望……只不過恥于說出口罷了!”
張楚嵐干笑一聲,然后深吸一口氣,正色道:“我想要漂亮的女朋友……你看,我沒有恥于說出口!”
傅源搖搖頭,點了點張楚嵐的心口,道:“賊,東躲西藏,見不得光,更見不得人……你在怕什么?”
見張楚嵐還要再開口,傅源阻止他,道:“第一次見面就點破了你的心思,不好意思,就說這么多,再說下去,就“交淺言深”了,往后打交道的機會還多著呢。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一個人如果不經常問自己“如之何,如之何”,那別人也不知道該怎么幫你了!”
張楚嵐沉默了。
他躲藏的太久了,躲藏,已經成為他的習慣,甚至于人生準則了!
傅源又對馮寶寶道:“張楚嵐也見過了,寶姐姐,三哥四哥,那我先回了,有事在叫我!”
馮寶寶點頭,道:“好。”
徐四起身:“那我送你回去。”
“不用了,我自己走走。”
……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不同于道家要“少思”,儒家就是要多思,深思,思慮周全。
傅源就是在思考,如果他是張楚嵐,會如何做?
是跟張楚嵐一樣,放棄異人身份,躲在普通人中?
還是坦然面對一切?
這讓傅源想起了一則典故,衛人家中有劍,宋人家中藏書,某天,衛人孩子對宋人孩子說:用我家的劍,換你家的書,可否。宋人小孩答應交換。
衛人回家后得知這一切,對孩子道:書是很寶貴的財富,你想要書是好事,家里任何東西都可以拿去換書,唯獨不該拿劍去換!
衛人小孩不解,衛人道:如果他用書換了劍,又拿劍來搶書,又當如何?
劍在自己手上,可以保證自己的德行,但不能把這種德行寄托在他人身上。
所以如果傅源站在張楚嵐的立場上,大概率是不會放棄異人身份,會繼續修煉,以確保自己的劍足夠應對大部分狀況。
不過這終究是假設,七歲的孩子,哪懂這些?
話說回來,張楚嵐的異人資質,還真是令人嘆服,七歲,不僅學了金光咒,還學會了進階的雷法……
七歲啊……傅源前世七歲的時候在干嘛?
正想著,口袋里傳來震動,傅源摸出來一瞧,是杜小齋發來的信息:“龍虎山要舉行羅天大醮了,你去不去?”
傅源回道:“應該會去吧。”
“好,我先去找你,到時候我們一起去,行不行?”
傅源想了想,回了個“行”,又把地址發過去了。
收起手機,傅源忍不住嘆了口氣。
杜小齋,自稱蓮花山全真一脈外門弟子的弟子,當年傅源對異人界一無所知,還是通過她,才知道了異人界的一些情況。
但如今反思過去,才發現杜小齋,也不一般啊!
如果真是外門弟子的弟子,她是怎么一眼就認出穿腸毒竇梅的手段的?除非她見過!
那一個外門弟子的弟子,幾乎算是異人界最底層,最邊緣的人,還那么年輕,又是怎么跟全性四張狂打交道的?
別看原劇情被稱為老人熱血,但出場的年輕人,放在江湖上,都可以算是絕對的天驕!
就連這些天驕都不一定認得出竇梅的手段。
杜小齋卻能!
還有蓮花山,叫這個名字的很多,如果是涼州蓮花山,能跟“三茅真人”扯上關系,如果是康縣蓮花山,那就涉及到藏傳僧人一脈……
不過杜小齋當初沒明說,傅源就算后來反應過來,也沒有在詢問。
……
一路溜達回別墅,譚玉曈忙著賺錢,沒在,傅源叫了一份外賣,吃完后,繼續作畫。
人人都說“修身養性”,“修身”是修身心,那“養性”到底是什么?
論語·陽貨中說: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只有智慧打開最多的智者和智慧封閉最深的愚者,他們的心性不會受外在環境的污染和教化而改變。
在「上知與下愚」之間,是絕大多數的一般人,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接受教化可以升華,受到污染則會下沉。
環境能起到污染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能使人出污泥而不染的方法,由于相生相克的原理,世間存在能使人污染、下滑的邪道,必然也同時存在能使人純凈、升華的正道。
所以論語陽貨篇: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人的本性相似,但所處環境,學習的知識,沾染的觀念和執著卻是因人而異,相去甚遠的。
習染不好的思想、不好的觀念、執著心愈多,智慧也就封閉得愈深,反之,愈能顯露出元神的本性和智慧。
儒家修身,是為了習正道,養性,是為了開智慧!
智慧,不等于智商!
琴棋書畫,培養的就是智慧。
……
張楚嵐那邊,傅源沒有在關注。
反倒是別墅這邊,來了三個客人,三個道士。
為首一頭白發,容貌俊秀,頗有仙家風范,后面跟著的兩個道士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好像是跟班的標配。
“龍虎山,張靈玉,見過傅源先生!奉家師之命,請傅源先生于一個月后蒞臨龍虎山,參加羅天大醮的觀禮!”
傅源回禮,接過請帖看了一眼,笑著道:“有勞靈玉真人了,傅源必定前往!”
張靈玉又行了一禮,卻站在原地,面色為難。
后面兩個道士悄悄扯了扯他的袖子。
傅源好奇道:“靈玉真人這是還有什么事嗎?不妨直言。”
張靈玉沉默片刻,深吸一口氣,躬身行禮,正色道:“請傅源先生教我!”
傅源一頭霧水:“靈玉真人這是什么意思?”
張靈玉不答。
他身后的胖道士憋不住了,道:“傅源先生,是這么回事,師祖老師責罵我家小師叔,說他為人迂腐,不知變通。
這次下山前,師祖說了,讓小師叔向您請教一二,師祖說……”
偷偷看了傅源一眼,胖道士咬了咬牙,道:“師祖說,都說儒家迂腐,小師叔明明是道家,比比看,兩人誰更迂腐!”
傅源忍不住咧咧嘴:“……”
真的想罵人啊!
一人之下的儒修 第六章 儒家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