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六十八章 點火
此刻的李青松迫不及待的想要到地球去,去看一看那里究竟發生了什么。
怎么會沒有工業標志物?怎么會沒有?那么多年的發展,那么多人,那么先進的科技……說沒就沒了?
還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
只可惜,此刻李青松去不了。
不僅人去不了,連發射一顆探測器過去都做不到。
別看李青松此刻建造了龐大的太空基地,擁有了數百艘戰艦組成的艦隊,看似科技極度發達。
但實質上,這些都是樣子貨。
這些東西能出現,完全得益于一個最為重要的前提。
洛神星的低重力,以及沒有大氣層。
這兩個條件的優勢在文明發展初期太過巨大,直接讓李青松在連國家時代的人類文明都比不上的情況下,擁有了這么多太空造物。
看似是簡簡單單的發射一顆探測器而已,但這其中首先便涉及到一個路線規劃問題。
沒有對于太陽系內各大行星的深刻理解,不知道它們的詳細軌道、質量、引力場變化,如何規劃路線?
連路線都規劃不了,更不要說借助它們的引力進行加減速,也不要說如何將各種復雜因素都考慮進來,進行最終的路線計算了。
發射探測器又不是直接力大磚飛,直接扔過去就行的。
其次,還需要考慮另一個問題。
距離如此之遠,甚至于高達150億公里,通訊如何保持?
就算能保持通訊,如何給探測器定位?就算能定位,如何精確調整它的軌道,確保它在該變軌的時候變軌,該加速的時候加速?
這一系列問題都涉及到極為深奧的數學計算和太空觀測以及基礎原理,極為復雜。
但此刻,一切問題都無法阻礙李青松的決心。
他顧不得其余太多事情了。
剎那間,高達幾十萬名克隆體被抽調出來,結合以往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及這段時間從藍圖克文明那些俘虜之中審訊、通過逆向工程獲取到的知識,李青松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了研發地球探測器的任務之中。
首先進行攻關的是深空通訊系統。
李青松打算在洛神星周邊和敵神星周邊各自布置上三臺大型太空天線,用它們來和即將遠航的探測器保持聯系。
其次,李青松開始抽調人手,進行第二臺、第三臺直到第十臺太空光學望遠鏡的制造。
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太陽系內八顆大行星的詳細數據,光學望遠鏡必不可少。
第三,就是探測器本身的制造了。它不僅要具備極高的可靠性——畢竟一旦進入深空,自己就沒辦法接觸到它了,還要具備極高的精度和靈敏度。
探測器自身能攜帶的燃料有限,必須要精打細算的用。多浪費一點,可能就到不了目的地了。
同時,在該使用的時候就必須要用,時間和用量一點都不能差,差一點可能就飛到別的地方去了。
第四,便是用于發射這顆探測器的載體。
再像是之前那樣,使用飛船將其加速到一定程度,然后將其扔出去那種方式,在這里就不行了。
飛船能攜帶的燃料有限,能為其提供的加速也有限。
沒辦法,李青松只能像是人類世界發展航天科技那樣,再度將火箭技術撿了起來,并且不是此刻星際導彈那種單級火箭,而是多級火箭。
只有多級火箭,才能將其加速到足夠的速度,讓其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到達地球。
否則,耗費個幾十年一百年才能到,也就沒了意義。
在保持著基地正常運轉、正常制造的前提之下,幾十萬名克隆體夜以繼日,殫精竭慮。
慢慢的,十臺光學望遠鏡來到了洛神星周邊,開始一刻不停的對內太陽系展開觀測,精準測量每一顆較大天體的質量和密度等。
深空通訊技術也接連取得突破,最終,數臺直徑達到了100米,面積達到了約8000平米的超巨型天線在太空之中組裝完成。
它們組成了一個平面,正好垂直于黃道面。
三臺以洛神星為中心,組成了等腰三角形的巨型天線便成為了一個陣列,在地面通訊基地的配合之下,達到了直徑等同于4000公里口徑天線的效果。
在敵神星那里,李青松做了同樣的布置,同樣布設了三臺巨型天線組成陣列。
精密機械加工車間里,數百名克隆體在設備的輔助之下,聚精會神的,以比當初在電路板上焊接晶體管更為細致認真的態度,一點一點的將探測器的各個零部件造了出來。
太空工廠之中,長度達到了230米,直徑20米的超巨型三級火箭也慢慢組裝成型。
且,不是一支,而是同時造了五支。
它們已經經過了多輪地面基地的試車測試,但對于整體,李青松仍舊沒有太大把握。
這么大的火箭,連地球人類都沒有造過。
于是李青松便打算進行一下測試。
總計約四萬噸液氫和液氧被灌注到了巨大的火箭之中。伴隨著一道點火指令,強烈到無與倫比的火焰從火箭尾部噴射而出,推動著總質量達到了六萬余噸的巨型火箭開始加速,慢慢掙脫了洛神星引力。
但好景不長,還沒飛出多遠,它便轟然一聲爆炸了。
數萬噸液氫和液氧,讓它變成了一顆史無前例的巨型炸彈,如同一顆太陽一般,直接將洛神星昏暗的大地照亮。
但沒關系,李青松還有四支。
迅速的搜索殘骸,分析數據,尋找故障點,進行后續修改優化……
第二支火箭仍舊未能成功。故障原因為二級點火失敗。
第三支也沒有成功,原因是出現了氫脆,導致燃料泄露。
一直到第五支都未能成功。李青松毫不氣餒,在之前經驗下,再度造了五支巨型火箭出來。
在又失敗了三次后,第四次終于成功。李青松的技術積累也逐漸圓滿成熟。
這第五支火箭,就將承擔起那顆小小的探測器的發射任務。
它被珍而重之的放置到了火箭頂端。
與此同時,深空通訊網絡、軌道計算、追蹤、定位等等方面也全部準備完畢。
點火!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六十八章 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