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歸義非唐

第212章 著手河西

更新時間:2025-04-01  作者:北城二千
歸義非唐 第212章 著手河西
“入班!”

“上千萬歲壽……”

元宵佳節夜,百官唱聲時。

與以往朝會不同,為了慶祝新年后的第一個節日,長安城內難得解除了宵禁,各處張燈結彩,燈火幾乎照亮整個長安城。

皇帝與群臣也來到了朱雀門樓前,與百姓共同歡慶這熱鬧的元宵燈會。

朱雀門前是寬闊的朱雀天街,城門下的護城河兩旁掛滿了燈籠,倒映在水中,燦若繁星,宛是星河。

林林總總的花燈掛滿了朱雀街頭,高高低低,參差有序,像一棵棵繁花似錦的樹。

街道上,人流絡繹不絕,熙熙攘攘,達官顯貴與世家女子的馬車,肆意行走。

歌女濃妝艷抹,打扮得花枝招展,邊走邊唱著最流行的歌曲《梅花落》。

今晚的洛陽城沒有宵禁,人們可以盡情游玩,這樣的夜晚注定是個不眠之夜。

百姓們在街道上游玩,時不時有巨大的鰲燈被推動,沿著長安各街道展覽。

廟堂群臣,與皇帝一同坐在朱雀樓內,左右角落是準備登場的伶人,以及正在奏樂的樂班。

樓內燈火輝煌,群臣入座,面前擺滿各種酒肉食物。

一些不勝酒力的官員,此刻正沉醉在那美妙的笙歌中。

宮女、太監們正在樓內各個角落點燃名貴的香料,手里拿著琳瑯滿目的燈籠。

隨著樂曲達到高潮,伶人與舞伎們開始走出角落,在皇帝與百官的面前,盡情展現著自己那婀娜的舞姿,惹得宮女在旁邊偷偷地學習起來。

是以“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在花燈、香料、舞樂的海洋里,幾百名伶人與舞伎齊舞獻唱,場面何等壯觀。

樂伎們化著最精致的妝容,表演著時下最流行的踏歌,邊唱邊跳,有些類似于后世的女團。

望著伶人與舞伎們那曼妙舞姿,鄆王李溫眼底閃過一絲渴望,但卻極力掩飾著。

主位上,李忱望著朱雀門樓內外的熱鬧場景,不停地撫須頷首,面帶笑容。

只是這種時候,裴休卻眉頭緊皺,惆悵的獨自飲酒。

國庫剛剛逆轉盈虧,便舉行了如此盛大的元宵燈會,不知狼藉過后,又有多少缺口需要他填補。

城外放飛的孔明燈數不勝數,每放飛一個,都是在浪費朝廷的錢糧。

看到這,裴休忍不住將自己的杯子倒滿,起身走到了李忱面前,舉杯作揖:“陛下,臣忠言逆耳,不知陛下是否能聽進去?”

“裴相可說。”

李忱收斂了笑容,顯然知道裴休想要說什么。

“陛下,國庫剛剛逆轉盈虧,便舉辦如此盛大的燈會,恐怕不妥……”

“唉……朕亦是如此覺得,只是這元宵,畢竟是新年過后的第一個節日,也是一個舉國同歡的日子,自然是得過得隆重些。”

李忱露出為難的表情,又時不時嘆氣來表示自己也覺得鋪張浪費。

若不是裴休先前見到了李忱高興的模樣,興許還以為李忱是患了瘋病。

不過他自然是不能揭穿的,因此只能硬著頭皮道:

“陛下,如今漕運已然整頓完善,每年可順利轉運一百二十萬石糧食至渭倉,鹽鐵榷稅也得以提高,歲有結余數十萬緡。”

“臣年邁體弱,希望能請辭歸鄉養老。”

裴休不想管這個爛攤子了,可李忱卻不想他離開。

“朕豈能失去裴相?勞裴相給朕幾個月時間好好思慮。”

一個拖字,李忱百試不爽。

眼見他如此做派,裴休也知道請辭無望,無奈退回了位置上,沉默著喝悶酒。

長安城的燈會,上至皇帝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享受著這場由國庫買單的盛宴。

大家盡情地釋放著自己,好似把所有煩惱都留給昨天,準備迎接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至于國庫空虛,淮南、河東、江南百姓所遭遇的天災,這些問題都不是此時的他們需要考慮的。

于他們而言,享受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各處街市,那些出雙入對,春風得意的年輕士子數不勝數。

西市某處酒肆內,一道身影卻與這些場景顯得格格不入。

明明是享受當下的時候,可他卻端坐桌前,借助雅間內外的燈光挑燈夜讀。

縱使外界萬般熱鬧,他也并未接受誘惑,而是對那些經史典籍引經注典,魔怔一般。

“篤篤……”

“郎君,可要吃些酒食?”

“不吃!”

門口傳來了家仆的聲音,他卻斬釘截鐵的拒絕了。

聞言,家仆嘆了一口氣,隨后推開門。

展露家仆面前的,是整潔的雅間與凌亂的書桌。

男子皺眉抬頭,仿佛家仆說不出一二,便要發作。

“郎君,去年帶來的錢帛都花得七七八八了。”

“朝廷停罷進士科三年,不如先回曹州學習兩年,然后再趕回長安如何?”

家仆這話刺痛了男子的心,他知道家仆也不想如此,但事實確實如他所說,他們的錢帛所剩不多了。

長安的花銷可謂金貴,他家雖然世代販鹽,卻也不能在長安滋潤生活。

只是他幾次科舉,花了家中大量錢帛,若是此時回鄉,豈不是……

他握筆的手隱隱發顫,隨后緩緩將毛筆放下,扶桌踉蹌起身。

當著家仆的面,他走到了窗臺,將窗戶撐起,瞧見了那熱鬧的長安,各色的花燈,出雙入對和春風得意的世家子弟們。

元宵佳節,各種花燈層出不窮,各色人物粉墨登場,卻無他黃巢一席之地。

深吸一口氣,黃巢貪戀地嗅了嗅空氣中的香料味,隨后不甘點頭:“明日回家。”

“是!”

家仆應下,隨后作揖退出了房間。

待他離開,黃巢轉身準備走回休息,卻見屏風上留有詩詞。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是他去年參加進士科前所作,本以為能得償所愿,可現在看來……

沉吟片刻,黃巢走回書桌前,提筆在屏風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

做完這一切,他重新整理了心情,隨后收拾了書桌。

翌日,他與家仆退房返回了曹州老家,而小廝打掃雅間時,正巧見到了這首詩。

“題菊花…黃巢?”

小廝念出詩題與作詩人姓名,隨后便把這事與酒肆中眾多食客說了。

對于這首詩,許多人覺得黃巢是個酸人,寫得不過是首酸詩,覺得雖有氣勢,難少酸楚,登不上大雅之堂。

雖有少量人將這首詩記下,但更多的人卻是嘲諷,覺得不過是某個狂生科舉失敗后所作的酸詩罷了。

如今進士科停罷三年,三年后這狂生是死是活都不一定。

正因如此,黃巢的詩詞與離去,于長安眾人而言微不足惜,他們更在意享受元宵三日的狂歡。

只是待狂歡散去,眾人又各自回歸了正常的生活。

白日生存,晚上宵禁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漸漸地,黃巢的事情也就被人淡忘了。

相較長安百姓在元宵佳節的狂歡,更多的百姓卻依舊面臨著天災人禍的生存困難。

崔鉉出鎮淮南后,雖幾次下令賑災,奈何朝廷錢糧不足,賑災的規模遠不過幾個縣罷了。

相較于淮南數十個縣的饑民,賑災的糧食不過杯水車薪罷了。

有的饑民前往了山南東道,有的前往了江南東西兩道,還有的前往了河南道。

只是他們無一例外的都被各道州兵給驅趕回來了,無奈只能上山。

可是即便他們上山謀生,卻也要面對官府官吏的盤剝。

裴休改革后,各州縣“山澤寶冶”的權力也收歸鹽鐵使所有,百姓上山砍柴、尋野草謀生,也是需要交稅的。

在這種官逼民反的背景下,許多饑民干脆聚嘯山林,落草為寇。

一時間,淮南道各處山川落草者數以萬計,而崔鉉雖有心招撫圍剿,卻因為錢糧不足而作罷。

饑民見官府不圍剿山匪,干脆也紛紛加入山匪之中。

一時間,淮南饑民確實少了大半,可盜寇卻多了不知凡幾。

崔鉉見狀,當即奏表朝廷,稱“饑荒已定,淮南已經轉危為安了”。

李忱得到其奏表時,已經是三月中旬,而他也并未懷疑崔鉉的說法。

或者說,在他看來,些許饑民不足為慮,只要表面上能夠維持太平就足夠了。

“淮安已然安定,實乃可賀。”

紫宸殿內,李忱將崔鉉的奏表放在桌上,滿意輕笑。

見狀,三相四貴紛紛稱賀,而盧均則是在稱賀后作揖道:

“陛下,淮南事情既然已經安定,眼下應當著手隴右,諸部剪除西境強藩了。”

“嗯……”李忱頷首,隨后詢問:“盧相有何見解?”

聞言,盧均沉思片刻后作揖道:

“臣聽聞回鶻自被殺敗后,便舉部西逃,其足跡從甘州居延海到安西不休。”

“不若下詔稱其有功,俟其歸復牙帳,冊命可汗,隨后責令張議潮提兵收復西州。”

“倘若張議潮收復西州,則擢授其四鎮留后,安西節度使,再令張淮深任河西節度使,移鎮沙州。”

“升調張直方為河西都防御使,總鎮甘、涼二州。”

“擢升索勛為會蘭觀察使,節制會蘭二州。”

盧均三言兩語間,便試圖將河西的局面攪亂。

對此,李忱卻皺眉道:“張議潮與張淮深會聽朝廷的嗎?”

“陛下可下詔,令甘州回鶻、涼州嗢末不得侵擾河西,若侵擾則罷其互市來作勢給張議潮、張淮深二人看。”

“臣以為,以二人過往之手段,定然會同意移鎮……”

盧均想說的,無非就是向張氏二人展示朝廷對河西周邊異族的號召力,憑此武力脅迫二人移鎮罷了。

李忱聞言,心中十分高興,卻表面嘆氣道:“如此……如何對得起這二位功臣?”

“陛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請陛下圣裁!”盧均作揖勸導。

與此同時,馬公儒及王歸長等人見狀,都知道皇帝是動了心,紛紛作揖勸導:“請陛下圣裁!”

見狀,唯有裴休皺眉作揖道:“陛下,張直方色厲內茬,若讓其總鎮甘涼,恐不是良策。”

李忱本打算答應下來,結果看見裴休這么說,他心中略微慍怒,但面上卻還是點頭認可道:“裴相所言極是。”

見狀,王宗實想到了一個人,不由作揖道:

“陛下,不如扶持會寧軍節度使索勛為河西都防御使,令蘭州刺史李儀中為甘州刺史,調渭州刺史陳靖崇為蘭州刺史。”

王宗實知道這是一個擴大自己外在勢力的好機會,然而李忱也猜到了他的心思。

“那會州應該派誰駐鎮?”

李忱詢問王宗實,王宗實卻道:“可派高駢麾下王重任總鎮會州!”

“陛下,此舉恐怕不妥!”

馬公儒聞言,連忙站出來打斷道:

“那索勛恐怕不會輕易舍棄會州!”

“臣附議!”王歸長也站了出來,將王宗實計劃打斷。

聞言,王宗實對二人怒目,但卻不敢當場發作。

見四貴爭吵,盧均、裴休紛紛緘口,而令狐綯依舊一言不發。

李忱見狀,立馬將目光放到了令狐綯身上,而令狐綯連忙作揖道:

“陛下,臣倒是有一辦法……”

“喔”李忱擺出很有興趣的模樣,令狐綯聞言嘆氣,隨后開口道:

“關內道因平定黨項而流亡者甚眾,不若令索勛遷徙會州百姓總鎮涼州。”

“此外,使甘州回鶻、西州回鶻、安西回鶻及涼州嗢末不得犯禁河西,調張議潮任安西節度使,四鎮留后。”

“令張淮深以河西度防御使節制河西全境,陳靖崇調任蘭州刺史,蘭州刺史李儀中調任甘州刺史,原甘州刺史李渭擔任西州刺史。”

“隨后派良臣前往關內道招撫流民,擔任會寧軍節度使、會州刺史。”

令狐綯的想法簡單,河西最重要的還是人口,但會州番眾而漢少,不若讓索勛帶著會州軍民遷徙涼州,賦予他總鎮涼州的權力。

與此同時,調離張議潮去西域收復四鎮,把河西合并交給張淮深治理。

令狐綯清楚,河西自從被朝廷拆分為東西兩處后,張氏叔侄雖然分掌兩處,卻始終不痛快。

不如讓張淮深以河西度防御使的名頭節制河西,但不授予節度使及旌節。

這個明面上整合河西的機會,張氏叔侄不會放過,更別提朝廷還給予了他們四鎮留后和安西節度使的名義了。

這個名頭對大唐朝廷沒什么用,可對于張議潮和河西來說卻有大用。

大唐的名號在河西還是很響亮的,西遷回鶻中不少回鶻頭領,都打著大唐為其娘舅的身份,使得西域各國不敢進犯。

張議潮要是有了這個頭銜,便有了收復西州和四鎮的名義。

李忱也想到了這里,不由滿意點頭,隨后詢問道:“何人適合調任會州?”

“陛下,臣建議拔擢晉州刺史王式。”裴休主動開口,同時解釋道:

“昔年河曲歉收,百姓紛紛外流,而流民所到州縣官員皆拒絕接納,唯有王式主政的晉州,給逃難的饑民以賑恤,撫恤救活數千人。”

“王式所治晉州以“嚴備”聞名,河東胡亂時,胡雜聽聞王式治理晉州,紛紛不敢過境,漠南之地亦有“晉州刺史當避之!”的童謠。”

“過去三載,王式在晉州的考課評價為為“善最”,可見其素有能力,理當拔擢。”

裴休三言兩語間,便把王式的功勞說了出來,而李忱聽后不免滿意道:

“既是如此,便調他前往會州吧。”

“臣領……”裴休剛想應下,卻見王宗實連忙作揖道:

“陛下,這王式昔年曾經投靠王守澄,不是什么良善!”

聞言,李忱瞳孔一縮。

王守澄是憲宗元和年間的宦官,據傳聞與宦官陳弘志謀害憲宗于中和殿,謊稱憲宗服長生藥而死,與梁守謙、韋元素等定策立穆宗。

李忱對外營銷自己“父慈子孝”,私下又妒恨穆宗這一脈,恨不得將其視為篡佞。

如今要他重用王式,這顯然不可能。

想到這里,他目光瞥向裴休,只覺得裴休居心不良。

裴休見狀卻依舊作揖道:“陛下,朝廷正缺人才,而王式在晉州任上頗有功績,理當拔擢。”

李忱臉色平靜,不見喜怒,但熟悉他的令狐綯卻知道,皇帝這是不高興了。

見狀,令狐綯只能作揖道:“不若調赤水軍移駐會州,平調張直方為會州刺史?”

“善!”李忱應下的很快。

在他看來,哪怕張直方是庸才,也好過那所謂良臣的王式。

“陛下……”

裴休還想勸解,卻不想李忱直接打斷了他,冷著臉對他們開口道:

“傳朕旨意:回鶻有功于國,世為婚姻,稱臣奉貢,北邊無警。”

“會昌中虜廷喪亂,可汗奔亡,屬奸臣當軸,遽加殄滅。”

“近有降者云,已厖歷今為可汗,尚寓安西,俟其歸復牙帳,當加冊命。”

李忱說罷起身,令狐綯等人紛紛作揖行禮:“臣等領旨……”

李忱轉身離去,而金臺旁邊的宦官也連忙唱聲:“散…”

見狀,三相四貴只能退下,而走到偏殿門口的李忱卻看向旁邊的值守宦官,有些煩躁道:

“傳太醫李元伯,著其攜長年藥入宮!”

“奴婢領諭……”

歸義非唐 第212章 著手河西

上一章  |  歸義非唐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