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術 一百四十七 加油啊,姑娘們
在杜凝的記憶里,在杜氏家族里好像沒怎么見到過這種人。
她最常見到的,就是趨炎附勢、趨利避害的小人還有一板一眼遵照家族指示辦事的人。
滿懷良善的人,她好像真的沒見過。
從小到大,她很少感受過所謂的溫暖與愛。
所幸她自幼便是容月貌,依靠著這副皮囊,她得到了家族在一定程度上的重視,吃的可以,穿的可以,用度也還可以。
但是有些時候她回憶過往,便覺得寧可生的丑陋一些,吃粗糧,穿麻布衣,也好過生的容月貌、被家族看重當作聯姻工具來培養。
父親在時,她多少能從父親那邊感受到一點關懷,父親去世后,她完全沒有從母親那邊感受到任何的關懷。
她的母親就好象與她沒什么親緣關系一樣,對待她就仿佛是一只小動物,只是一板一眼的執行家族的要求。
給她吃飯,盯著她讀書習字,學習各項技藝,還要對舞蹈、音律多加修習,以便未來可以得到丈夫的寵愛,成為杜氏家族利益的維護者。
然后就是不厭其煩地給她灌輸杜氏家族至上的一些言論。
什么家族養育了她,庇護了她,所以她必須要銘記家族撫養她長大、供給她衣食的恩情,必須把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以后外嫁出去,也要心念家族,盡可能在丈夫家中為杜氏爭取利益,只有杜氏輝煌,她們在夫家的地位才能更加穩固,夫家才不會輕視她們。
什么杜氏家族曾經十分輝煌,祖先杜周、杜延年都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雖然現在家境不如從前,但是只要族人一心為了家族著想,一定可以把家族恢復到曾經的輝煌時代。
為此,男子要努力讀書、學習文武藝、出仕做官,成就功業之后不能忘記家族的培育,要提攜家族后進,反哺家族。
女子也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然后學習女紅,學習舞蹈、音律,學習與丈夫相處的技巧,盡力取得未來丈夫的寵愛,以此使得丈夫的家族成為杜氏家族的羽翼或者保護傘。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家族長盛不衰,才能更多的庇護族人,讓族人更好的生存下去。
家族好,族人才能好,家族不好,族人就不會好,所以族人必須要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年幼的杜凝對這一切不疑有他,在日復一日的監督之下努力學習,飛快進步,直到三年前,她所熟悉的一位親戚家姐姐在出嫁當天上吊自盡了。
一開始,她不知道那位臉上總是帶著笑容的姐姐為什么要尋短見。
后來她聽到家中仆人私底下交談,說這位姐姐和本家一位表親兩情相悅,私定終生。
但是家主和她父親商議之后,卻做主要把她嫁給一關東士族人家子弟,以此幫助家族子弟在關東某地的仕途發展。
她不愿意,然而無力反抗,多番懇求無果之后,只能選擇用最極端的方式反抗家族的安排。
十歲的杜凝自此對曾經深信不疑的教條產生了質疑。
不是說家族好,族人就能好嗎?
可為什么家族一點事情都沒有,族人卻被逼死了呢?
杜凝并沒有什么所謂的心上人,但是這并不妨礙她對此產生懷疑。
經此一事,杜凝覺得這個家族就像是沒有一個活人一樣,上至家主,下到一個普通的庶出族人,都像是為了延續家族而延續家族,為了讓家族強盛而讓家族強盛。
仿佛沒有了這個目標,所有族人都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一樣,就像是一群懸絲傀儡,漫無目的的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指令而活著。
話雖如此,杜凝也沒有任何反抗舉動或者是反抗的想法什么的。
她很清楚,她是無力的,反抗毫無意義,最多一死,死了以后,又有幾個人會掉一滴眼淚呢?
所以她最大的期待就是脫離這個冰冷的家族,去到一個新的環境里,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小日子。
和其他人不同,她絲毫沒有對這個所謂的家的留戀,只想盡快離開。
至于她將會去到什么樣的新環境里……
她也不知道。
但是她猜測,以她的身段和容貌,家族一定不會隨便就把她給送出去了。
她的猜測果然沒錯,很快家族傳來消息,要把她和其余兩位族中姐妹一起送到雒陽去,交由一位鼎鼎有名的大人物過目,只要大人物滿意,她們當中的一人就能成為大人物的妻子。
家族還不斷重申,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多少家族拼命爭搶這個位置,結果給杜氏搶到了,這完全是幸運中的幸運,幸運到了極致。
如果能與這個家族通過聯姻結成更加友善的關系,杜氏家族想要重回當年輝煌就不再是夢想,而是會變成事實!
這個家族,是汝南袁氏。
那個大人物,是汝南袁氏家主嫡次子、大漢最年輕的經師,袁樹。
杜凝對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因為袁樹最開始搞事情的地方茂陵距離杜氏家族在京兆的族地并不遠。
甚至袁樹的一心會也有在京兆地區活動過,且袁樹的老爹袁逢還做過京兆尹。
杜氏家族也曾經對袁樹有過關注,族地內也流傳過一陣袁樹小小年紀成為經師、繼承馬融衣缽、以后前途不可限量的事情。
在她們三姐妹出發之前,家主特意把她們三人叫到面前,好一陣教導,什么讓她們一定要小心謹慎應對,一定要充分展現自己的優勢。
而且還說,只要被選中了,就會立刻被他過繼到自己這一房之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杜氏長房嫡女!
身份貴重!
以后杜氏家族就要看你的了!
所以,姑娘們,加油啊!
家主的“勉勵”在杜凝看來沒有什么吸引力,她對于杜氏可沒有什么感情,但是如果能與袁氏結親,她可就算是徹底脫離了杜氏家族了。
袁氏家族的權勢比杜氏家族高,杜氏家族要仰仗袁氏家族,這不就意味著杜氏家族再也不能左右她的人生了嗎?雖然說未來的人生也并不屬于她自己,但是好歹,也不用屬于這群冰冷的家族生物了。
之后的事情比較順利,她努力的表現自己,最后成功被選中,就此成為袁氏家族的未婚兒媳婦。
家族驚喜異常,為了確保這個位置的穩定,還直接讓她不用回族地,就待在雒陽直到結婚為止。
說老實話,家族的這個決定讓她人生十四年來第二次真正意義上感到高興。
上一次是六歲的時候父親帶她離開族地去長安城游玩。
兩次高興間隔八年,有點漫長,但還算可以,她還沒有忘記高興的滋味,并且至少在未來的四年里,她能獲得些許自由了。
雖然也是有限的自由,因為她的那位工具人母親也跟著來了,繼續督促她學習女紅技藝,學習伺候丈夫的技藝,用于以后爭寵。
另外,為了確保她爭寵成功,杜氏還直接把沒有被袁氏選中的那個十二歲的族妹也安排給她做了貼身侍女,準備讓兩人一起成長,然后抱團取暖,一起爭寵。
這便是她眼前的杜悅了。
不過在杜凝看來,這個任務比較難以達成,這杜悅怎么看怎么有點傻傻的,完全不像是一個接受了家族“正規”教育的樣子。
怎么能有人在家族那種程度的教育下還能維持這種天真爛漫、樂觀豁達的情緒?
難道……
這就是傳說中的沒心沒肺?
杜凝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確定了自己的猜測。
這個庶出族妹長著一張精致的小臉蛋,跳舞不錯,琴藝也不錯,人很能干,女紅技藝比自己還要高一些,《女誡》能十分熟練地背誦,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傷心難過的時候。
但她同時也是個只要有東西吃就無憂無慮、沒心沒肺的傻姑娘。
什么難過的事情到了她這里,哪怕是哭得很兇,只要給她一塊甜甜的糕點,她就全都忘了,立馬就大雨轉晴,笑得比誰都開心。
杜凝也曾問過她,對于從杜氏女兒變成她身邊的一個小侍女,失去了為人正妻的機會,以后最好的結果也就是一個妾室,在袁氏家族里也不會有什么地位,她難道不難過嗎?
杜悅睜著一雙閃閃發亮的大眸子緊緊的盯著她。
“娘子會不給我東西吃嗎?”
“那自然不會,有我一口吃的,便有你一口吃的,絕不會餓了你。”
“嘿嘿,娘子真好,這樣我就放心了。”
杜悅笑嘻嘻地撲到了杜凝的懷里,像一只頑皮的小獸。
說實在的,杜凝還真的挺羨慕杜悅,只要有東西吃,就仿佛沒有了任何煩惱,杜凝覺得自己要是也能這樣,便不會有那么多的煩惱了。
住在雒陽城之后,杜凝總是忍不住地打探、關注袁樹的事情,了解袁樹的所作所為,試圖從中剖析出袁樹的為人處世和道德水平。
她總是讓杜悅多帶回來關于袁樹的消息,好讓她有充足的線索能夠一點一點的拼湊出一個真實的袁樹的模樣。
她一開始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但后來她想清楚了。
原來,她心中也有著對愛的渴望,對溫暖的渴望,對情意的渴望,她自小就缺少這些東西,所以,她發自內心的渴望這些。
但如果未來的丈夫不能給她這些,她未來的生命又該是如何的漫長、煎熬呢?
“悅兒,以后記得要多帶一些袁公子的消息回來,不管是什么,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要帶回來,明白嗎?”
聽到杜凝如此要求,懵懵懂懂的杜悅也就傻乎乎地點頭。
其后數日,她每一次外出采購的時候,都會注意打聽袁樹有關的事情帶回去給杜凝知道。
也算是巧合,那一段時間,整個雒陽的輿論熱點都是袁樹和他的心學門派,都在傳他們救人的事情,甚至不需要怎么打聽,往路邊一站,便能聽到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袁樹相關的事情。
然后杜悅便不斷地把自己聽到的事情帶回去,告訴杜凝。
“娘子,聽說袁公子自己錢買了好多糧食賑濟災民,朝廷又夸獎了袁公子呢!”
“他倒是大方。”
“娘子,聽說袁公子在太學設了一個專門給要生產的孕婦居住的地方,好些孕婦都生下小孩子,都說要這些孩子以后給袁公子當牛做馬呢!”
“這……倒是有心了……”
“娘子,聽說袁公子派人扭送災民營地里的三百多個作奸犯科的惡人到雒陽城來,要治罪呢!”
“嗯,這倒是不錯。”
“娘子,聽說城外大水開始退了!”
“好事。”
“娘子,聽說袁公子又在幫著城外的人一起重建房屋呢!還穿著麻布衣服,自己親自去幫忙了!”
“他……還真是好事做到底啊……”
“娘子,外頭都在傳,說皇太后去世了!”
“嗯……他還真是……嗯?”
(本章完)
我不是袁術 一百四十七 加油啊,姑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