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我不是袁術

一百一十 小的們,給我上

更新時間:2025-02-01  作者:御炎
我不是袁術 一百一十 小的們,給我上
相對于袁樹全部都會的事實,這些挑戰者則相形見絀。

雖然袁樹要承認第二批次向自己發起挑戰的家伙們的質量相對要高一些,但是高的非常有限,除了極個別確實有兩把刷子的,其余的所謂精英的知識盲區簡直就是如同大海一般的寬廣。

不是歷史記載記得亂七八糟,就是經文要義搞得不清不楚,一些早已有公論的古文字搞不懂意思,頗有把文盲看成丈育的風采。

稍微多辯論一會兒,把辯論議題延伸出去,進入到歷史深度的比拼,援引古代賢人故事進行辯駁,那這些人就沒有一個能和袁樹拼刺刀的。

辯論的論點需要論據為支撐,辯經所用的論據則多為古代歷史故事,這對于學子的知識儲備是極大的考驗。

而這些人在這方面沒有一個人能扛得住袁樹的幾輪炮轟,全部敗下陣來。

甚至還有一個廢柴不知道是不是精神壓力太大,居然把晉獻公和齊桓公的故事搞混淆了,鬧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袁樹在接下來兩天時間里炮打三十六名“精英弟子”,能撐住袁樹三輪以上炮打的,只有兩個人,其他人基本上都是一輪游。

而且由于對手太過于拉跨,甚至與他們的辯論讓袁樹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有種大炮打蚊子的空虛感。

最后,袁樹甚至都懶得和他們多費口舌,于是大手一揮——小的們!給我上!

袁樹令程立、魏甲、廉達、邵原等一十三名一心會干部代替自己出戰,所有想要和自己辯論的人,必須要戰勝他們當中的一人才配與自己對戰,否則,就根本不配!

袁某人也是你們可以隨意碰瓷的?

于是袁樹的心學門人們正式下場,開始充當袁樹在辯經場上的馬前卒。

因為心學門派脫胎自馬融的古文經學門派,所以基本的經學素養還是有的。

很多人在馬融門下的時間比袁樹在馬融門下的時間要長得多,就算是廉達、邵原這些武德比文才更加出色的猛男型選手,也是有經學功底的。

哪怕是沒有拜馬融為師的程立,也是自己在家鄉跟隨經師學習過經學,頗有建樹。

袁樹傳承了馬融的辦學之后,雖然有著重傳授心學,但是也會將古文經學中他認為比較重要的東西傳授一番,更有甚者,今文經學中公羊春秋也被袁樹拿出來進行傳授。

雖然他嚴格來說也沒有傳授公羊春秋的資格,但是沒有,不代表不能,至少他的身份比馬融更有說服力。

所以袁樹并不認為自己麾下這些優秀的一心會干部們會在辯經層面上大敗虧輸、丟自己的面子。

不過袁樹很快就發現自己錯了。

自己的部下們不是說會大敗虧輸,也不是說會丟自己的面子,而是……勢如破竹、一路長虹。

就算是廉達、邵原這兩位在一心會中著名的不以辯論、經學為優勢的猛男在和這些挑事者辯論的時候,往往也能占據上風。

所以袁樹發現自己已經把期待值壓得很低了,卻好像還是高估了今文經學派的學術水平。

他本以為今文經學雖然繁瑣,但是這些年來隨著“去繁就簡”的風潮,今文經學也應該得到一定程度的復興才對。

韓宗那種,說不定是個別現象,而不是整體現象。

可事實卻是這些往日里頗有些名望、地位的精英弟子們根本招架不住一心會成員們的猛攻,這一事實不僅讓圍觀的太學生大跌眼鏡,也讓袁樹頗為吃驚。

袁樹旁觀了三十多場辯論,只有一場是雙方打得有來有回,其他的都是一心會成員的決定性勝利。

就是那場有來有回的,一心會這邊的選手還是會內著名傻大個——邵原。

邵原在一心會領導層里的辯經能力是倒著數的,袁樹覺得他的學術能力甚至能和許崇一較高下,屬于不應該把心思在學習方面上的優秀選手。

基本上沒人會把他往經師那個角度上去想。

可盡管如此,邵原與對手辯論天子禮制問題的時候,一樣能和那個自稱是博士勛奇的優秀弟子的家伙打得有來有回戰況激烈,兩人大戰三十多個回合,又累又渴,不停喝水。

邵原大概是沒有遇到過那么配合他實際水平的對手,十分興奮,越戰越勇。

相反,那個優秀弟子卻是越戰越精神萎靡,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可能在他們兩人看來,這是棋逢對手的精彩對決。

而在袁樹和其他獲勝的一心會成員們看來,這就像是兩個街頭老媽子擺起架勢互相對著對方大喊“退退退”的樣子。

這就給了袁樹一種感覺——這些所謂的弟子們有一個算一個,全是廢柴,根本不善于辯經,學術能力稀碎,也不知道心思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他們在太學和那些名士大儒門下真的有好好學習嗎?

這些弟子真的是從三萬多太學生、在野嘴炮群體中選拔出來的精英嗎?

這天下學子云集之地,怎么就墮落成了這樣子?

其實袁樹的想法也是有一點點問題的。

他的確有點高估了雒陽城學術界的學術水平,但與此同時,他也低估了自己一手創立的一心會的學術水平。

他是把一心會作為一個政治、軍事團體來看待、建設的,他并沒有想著要把一心會朝著學術團體的方向去培養,一心會是他未來奪取天下權柄的政治、軍事班底。一心會的成員雖然都是通過對心學的認可而加入,但是加入之后,他們的主要目的是政治和軍事層面的,并非學術層面。

學術層面,袁樹自然有自己的心學學派來負責。

可盡管如此,一心會的學術能力依然非常強悍。

袁樹引領了馬氏大宅內的辯經風潮之后,出于對袁樹的崇拜和向往,整個馬氏弟子們團體在沒有集體活動的時候,就會自發的進行辯經比賽。

在袁樹選拔門生、收納一心會會員的過程中,也會把辯經能力當作一個重要的參考項目來考量,辯經的次數和勝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所以在袁樹守孝期間,生活在茂陵縣和良莊的學子們除了聽講、助農之外,最經常去做的事情就是辯經,甚至可以說是無日不辯。

就像是無日不練的國家體育代表隊,或者是無日不練的精銳軍隊,一心會成員們的學術能力和辯論能力在日復一日的辯經活動之中得到了長足進步。

在學子的層面上,他們就是精銳!

地位越高,能力越強,這是一心會的底層邏輯之一。

而與之相對的,雒陽城內這些腐朽墮落的官學代表者們,他們的學術能力已經不行了。

占據官學地位、甚至擁有完全壟斷地位的今文經學派在趕走了左氏春秋之后,已經獨霸東漢官學體系一百年了。

這一百年里,整個今文經學派的學術能力不僅沒有進步,反而還不斷的后退。

這就是壟斷帶來的負面影響。

他們封閉傳承,斷絕外來人的妄念,變官學為家學,把重要的傳承留在自己家里,就算是太學博士們的弟子們,也很難得到什么真傳。

更別說這些真傳到底有沒有意義。

有些天賦很好的人就算得到了一些學術上的突破,但是得不到各大傳承家族的承認,也沒有意義。

今文經學整個體系內部在這些年里只有一個人還算是有點成果,這個人叫做何休,很有些名聲。

但不幸的是他牽扯進入了黨錮之禍,處在禁錮名單中,現在被禁錮在山東老家閉門不出,很顯然是無法給京城里這些廢拉不堪的今文學派研習者們帶來什么幫助的。

今文學派的學術能力就此被窒息,難有發展。

放在眼下,當初馬融旗下出現的門生和弟子之間的矛盾在今文學派的體系之中簡直就是家常便飯,有過之而無不及。

古文學派里,有錢有資源尚且還能幫助一個門生成為弟子,而今文學派里,有沒有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家世傳承,家世不好,再有錢也沒用。

古文學派在袁樹看來就是一塊已經開始腐朽的鐵塊,而今文學派干脆就是銹蝕本身。

出身好的人,不需要多么的鉆研學術,也能成為“宗師”或者“名士”,出身不好的,縱使天資聰穎,也絕對成長不起來。

相比之下,古文學派好歹還保持著最基礎的門生到弟子的流動性。

更別說袁樹改革體系之后,心學學派就是以學術能力為重點,選拔優秀者上位,給予充分的上升渠道。

只要你的能力夠強,學術能力優秀,甭管你是什么出身,大家族也好,寒微也好,你就是可以從門生變成弟子,或者直接加入一心會。

袁樹特別注重選拔能力優秀的人,甭管什么能力,種田也好,辯論也好,軍事也好,只要某一方面能力突出,一心會這個大舞臺就能讓你上。

兩相對比下來,出現這種一邊倒的情況倒也不是什么不能預料到的事情。

所以袁樹直接輕松了很多。

這幫今文學派的廢柴們連他帶來的保衛部為主的一心會成員們都辯論不過,還想和他親自過招?

他們也配?

又是連續兩天,袁樹安排十三名大將出擊,將楊賜、張濟等人安排的精英弟子三十六人斬于馬下,人均斬獲人頭兩個半還要多。

僅僅只有兩個人在辯論中擊敗了邵原和廉達,等他們非常驚喜的要去挑戰袁樹的時候,就被袁樹迎頭痛擊,一輪直接趕走。

大獲全勝。

每一次勝利,都會引起圍觀群眾的熱烈歡呼,每一次勝利,都會帶來袁樹、一心會和心學的進一步名望增長。

一般的勝利需要經過不少次的波折,但是袁樹的勝利是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就沒有波折。

袁樹繼續演講,繼續煽動情緒、獲取名望,繼續帶偏雒陽城內的輿論風潮,并且漸漸的開始有向今文學派官學勢力施壓的趨勢。

楊賜等人本想通過這一手強襲打斷袁樹的演講進程,打壓他的囂張氣焰,從而獲得議和的底氣,結果囂張氣焰沒有打壓下去,自己反倒是被打的慘兮兮。

臉都不要了。

(本章完)

我不是袁術 一百一十 小的們,給我上

上一章  |  我不是袁術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