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從與大圣結伴尋道開始 第二章 退錢章
(不知道怎么退錢,以章代錢好了,因為上一章有人說太水了。)
魏征只獻了一計,讓唐太宗給酆都判官崔玨寫了一封信,信中請求崔判官幫助唐太宗還陽。
那崔判官又有名“崔珪”,取的乃是杜鵑啼血之意,以影射帝王含冤隕落。
可如今李世民應當是今年壽終,由太子李承乾(貞觀十七年被廢)繼承大統。
魏征聽李世民說,乃是地府之人帶他下地府,所以寫出這封信件,想為主謀劃。
唐王覺得有理,決定搏上一搏,拿了書信,攥在手中。
等夜晚睡覺時,拿走了門外兩位將軍的畫像,當時魂靈出竅,被勾魂使者帶到了地府之中。
李世民在幽冥徘徊,卻遇崔珪主動前來接駕,遙遙招手大喊:
“大唐皇帝!在這呢,這呢!”
李世民聞言抬頭看去,正是個頭頂烏紗,腰圍犀角的判官。
李世民走過去,見他跪拜在路邊,口口聲稱:“陛下,有失遠迎,切莫怪罪!”
李世民問道:“你是何人,為何在此?”
那人道:“微臣以前,在陽間侍先君駕前,為茲州令,后拜禮部侍郎,姓崔名珪。今在陰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
李世民聞言大喜,攙扶他起來,問道:“勞煩先生了,可得救我一命?”
崔珪起來后,便直言道:“陛下,您乃是天上紫薇帝君下凡,我乃是生時是臣,死后升為鬼仙,亦是臣子!不必稱我為先生。”
李世民點頭,隨后將信件遞給了崔珪。
崔珪覽信畢,暗道不好,皺眉道:“幾日前,無塵真君剛來過,觀望地府作為。十殿閻羅乃是陰間天子,為此加強了管理,卻是不好為陛下延壽了。”
“況且,寫著陛下您壽元的那賬本,閻君已經看過了,我怎敢再陽奉陰違?”
若是此時往生死薄上改筆,卻是難辦。
見崔珪為難起來,李世民便慌了神,連忙道:“這...這這可如何是好?”
崔珪為難片刻,于是說道:“此事,定要先去十殿閻羅報備,若是閻君只口否決,就是我也難辦;若是閻君含糊不清,只說按規矩辦事,那還尚有周旋。”
他們這些仙神有幾個不沾親的,念恩都會走個后門,只要不過分,偶爾的方便也算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便過去了。
要是十殿閻羅堅決不肯,那便說明一點機會都沒有,甚至還會收走崔珪的權力;
若是不然,崔珪偷偷改了便是,閻君也會裝作不知,只是日后被人檢舉,就要崔珪自己擔責任了。
有時候想圖方便,需要自己做那個惡人,不能既要別人給你開方便門,又要別人難做。
反正筆與生死簿都在崔珪手中。
但考慮到最近的事,還是得私下說一聲才是。
于是崔珪帶著李世民前去面見十殿閻羅。
引皇帝過“幽冥地府鬼門關“,路上竟遇李建成、李元吉,又是好一番糾纏。
幸好崔珪念恩,又知李世民來歷,守護身前,方才平安過了那里。
本來崔珪乃是死后升為判官之人,是不該與凡塵有留念的。
若是一般的帝王,臣子若是死了,被升為鬼仙,便不再是臣子,畢竟單論天下,也不止大唐一國。
可誰讓李世民是紫薇大帝下凡,只得恭敬辦事。
崔珪正要交代李世民只見那邊有一對青衣童子,執幢幡寶蓋,高叫道:“閻王有請,有請。”
太宗遂與崔判官并二童子舉步前進,來到殿外等候。
太宗正在觀望森羅殿外景象,只見那壁廂環珮叮噹,仙香奇異,外有兩對提燭,后面卻是十代閻王踏步而至。
十王出在森羅寶殿,控背躬身,正要迎迓太宗。
太宗謙下,不敢前行。
尋思道:‘我真是個什么紫薇帝君轉世?怎滴陰間天子也這般對我?’
十王面上不好直說是因為紫薇大帝之故,于是變了個法子道:
“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理所當然,何須過讓?”
太宗回禮道:“朕多有得罪,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
接著太宗前行,徑入森羅殿上,與十王禮畢,分賓主坐定。
太宗直言道:“朕如今壽元已定,但朕自論對得起百姓,還請閻君高抬貴手,與我些歲數。”
十王讓崔判官拿來生死簿,當下便對公論賬,李世民果然應該亡于貞觀十三年。
于是十王記起無塵真君的交代,當下說道:“所謂陰陽有序,亂來不得!此事萬萬不可,唐王還是留下吧,我會托夢與魏征言說此事。”
十王扣下了崔珪的筆,說道:“崔判官,今日勞累了,不若去休息幾日?”
李世民聞言死了心,方才跟著十王離開,入輪回道,重新回天上成為紫薇帝君。
而凡間自有無塵盯著,在暗中相助。
紫薇帝君下凡,是為了造出個盛世來,但預定的時間并不夠,于是無塵接替了他那份未能完成的事情。
還有一個要談的,那便是為何不給李世民延壽。
原本是因為紫薇帝君再用了二十年造出了盛世,如今無塵為還恩,便不再需要帝君去當那唐王了。
...
...
唐太宗李世民,于貞觀十三年崩,同年,太子李承前繼位,建元‘新天’。
同年臘月,李承乾荒淫無度,窮奢極惡。
百官之言不聽,我行我素。
甚至有傳言說要廢除皇帝,另立他皇。
李承乾大怒,下令殺害魏王李泰、楚王李祐、蔣王李惲等一重兄弟,只留了年幼的。
罪名,是謀反。
一時之間,皇朝動蕩不安,時局暗流涌動,人人自危,苦不堪言。
此時,魏征夢見一位手拿拂塵的高人,言說了李世民的遺命,勸他們逼宮。
魏征醒來,果見一封圣旨拿在手中,正是李世民親筆。
又有長孫無忌,因身為外戚,深以盈滿為戒,遂力辭宰相之職。
此后長期不擔任具體職務,只保留司空、司徒、太子太師等榮譽虛職,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一,封趙國公。
魏征與他說了這事之后,當即表示入伙,傾家蕩產也要干這事。
隨即并上其他一干人等,伙同諸多文臣武將,謀劃逼宮,要再來一個‘玄武門之變’。
最終,年僅十二歲、以仁孝聞名的晉王李治,被眾人架上了皇位。
由諸多大臣組成‘為主閣’,因為常設在宮內,也稱作‘內閣’。
在皇帝年幼之時,由內閣輔佐皇帝處理事務,位高權重。
魏征因為功勞重大,又是手持圣旨之人,所以出任內閣首輔一職,任期五年。
長孫無忌等人則各有職責,也因為這事,長孫無忌名正言順地開始掌實權。
一時間穩住了局勢,接下來的幾年里,唐朝更是生機勃發,欣欣向榮,國力愈發強大。
李治登基后,本人慈祥、低調、儉樸,不喜興土木,不信方士長生不死之術,不喜游獵,胸無大志。
是個無功勞,但卻能守家業的仁明之君。
而內閣之人當真有真才實干,顯得皇帝像個吉祥物,因此權力下放,內閣地位愈發如日中天。
長孫無忌成為第二任內閣首輔,權力登峰造極,惹得眾人不快。
長孫無忌本想辭任避嫌,魏征等人則是帶人另立一閣,獨立為‘監天閣’,監察包括內閣在內的文武百官,但官位較低。
行政、監察分管,制約權衡,長孫無忌方才順利接任。
一時間唐王朝愈發興盛,萬國來朝。
后來兩閣爭斗不斷,彼此不順,導致了數百年后唐王朝的衰落。
興也此,敗也此。
興敗無常,果真如是。
而李治的年號,乃是繼承了李承乾所定下的年號,因為一些原因,并不作更改。
并且李治在世時,只用這一個年號。
李治在位的幾年里,被人稱為‘新天大治’。
西游:從與大圣結伴尋道開始 第二章 退錢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