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三百十八章 我是來結盟的
一陣腳步聲響傳來,堂內的宗長們立時整理衣冠,皆面容嚴肅,正襟危坐以待“惡客”。
冀州豪族對于公孫瓚及其掾吏,都不會有什么好臉色看。
“幽州田楷拜見大王,愿大王千秋萬歲!”
在諸葛瑾引路進黃堂,揖禮而退后,頭戴武弁,僅留稀疏短須,面容憔悴的田楷對著劉備躬身禮拜道。
或許是年過四旬,已然沒了當年那股精神氣,言行舉止之間,衰頹不振,槁形灰心。
劉備仔細打量片刻,以手回禮笑問道:“備與田君多年未見,君為何會如此精疲力倦,神郁氣悴?”
田楷忍不住搖頭苦笑,拱手說道:“大王有所不知,公孫氏在幽州與袁氏交戰,數年時間屢戰屢敗,又怎不叫人意志消沉,沮喪不已。”
從冀州一路敗退到幽州,又在幽州敗到右北平郡,若非公孫將軍抗袁之意不減,換做其他人早降了。
劉備也知曉一直失敗,對人心志打擊有多大,遂越過此話,直截了當的問道:“不知田君此行,所為何事?”
聽聞此話,田楷有些遲疑,再三斟酌后,拱手低眉,咬牙開口道:“當年公孫將軍攻打袁紹,欲與大王約定平分冀州,大王以糧草不足,出言拒絕,此時袁氏新敗,各郡歸屬未定,不如重拾舊約如何?”
聽見公孫瓚獅子大開口,想要擠進來分杯羹,劉備心中一怔,遂笑道:“怎么,伯圭還想與備平分冀州嗎?”
望見漢王語氣略有不對,田楷連忙后退,躬身下拜,解釋道:“楷在來的路上,聞大王將攻打信都,料想大王用兵如神,信都必可一戰擊破,故匆忙寫信告知公孫將軍,將軍囑我來道明緣由。”
“托大王之威,冀州彈指可下,惟有幽州各郡官吏為袁氏任命,仍負隅頑抗,無有降意。”
“公孫氏想與大王約盟,冀州歸漢王,幽州歸公孫,使大王無慮幽州袁兵耳。”
田楷說完,作揖趨奉又是一拜。
但劉備卻忍不住笑起來,抬手指著田楷道:“田君可知公孫伯圭為何連漁陽城都攻不破,那是因失盡民心而立功名者,未曾有也。”
“代郡、上谷、涿郡、廣陽、漁陽五郡官員長吏早在建安二年三月便遞來書信,愿意歸附漢家。”
“何況袁氏已降,幽州本該為備所有,我已征調部將趙震、劉平、徐劇、榮廣從渤海進兵廣陽、漁陽、上谷,就不勞煩伯圭為備操心幽州之事了。”
劉備望著田楷,輕笑說道。
現今別說一個公孫瓚,就算讓孝靈、孝桓復生躲在關中長安下詔書,命天下諸侯來攻,也阻止不了他盡收河北之地。
他還等著討平河北,解決后顧之憂,便率兵進攻關中,讓天下也再不歸光武一脈所有。
治下十余諸侯王國也該廢除了,若論他們的功績,補遷亭侯他都嫌高。
“大王,公孫于大王有功啊!”
田楷急忙焦急拜道。
倘若不是公孫氏與袁紹交戰,漢王豈能收兗、徐之地,如此大恩豈能不報,怎么此時便翻臉不講情面?
田楷忽地想到劉備作為漢室宗親,會如何對待囚禁漢室宗親劉虞的公孫瓚,要是放任不管,則讓天下人議論,漢王刻薄對待宗室。
要來管這件事,那公孫瓚下場又將如何?
繼而想到劉玄德貴為漢王,又為占據雒陽,光復宗廟的劉氏諸侯。
在天子淪為傀儡,漢家社稷無人繼承,天下無主之際,若劉玄德登壇承命,即位為天子,關東諸侯如何能抗衡哉?!
田楷猝然有些驚恐,他們在幽州邊郡呆太久,忘記中原與河北劇變,依舊用原來眼光看待劉備。
漢王進兵幽州,公孫氏又將置身何地,要趾高氣昂下去,即便漢王不說,朝堂之上怕也會有人請命誅殺公孫罷。
想到這里,田楷欲想說話。
卻聽見身后傳來冷哼一聲。
河間張氏族長起身,對其拱手問道:“聽聞田君出身幽州,不知可聽過漁陽太守彭寵舊事乎?”
“此人為幽州豪族之首,在光武即帝位時,先自恃功勞一言不發,后更率軍反叛,自以為功高天下,實則不過持遼東豕罷了,猶河濱之人捧土以塞孟津,不知量也!”
“今不慮前事之失,必復循覆車之軌,愿公孫伯圭能引以為鑒,莫重蹈彭寵之亡。”
張氏族長抬手一揖,用不咸不淡的口吻說道。
卻叫田楷臉色煞白,嘴唇都忍不住顫抖。
他作為幽州人怎么可能沒聽說過,漁陽太守彭寵故事,當年彭寵桀驁不馴,認為他幫助光武平定河北立有功勛,吳漢、王梁、蓋延等將領皆出于他麾下,光武之所以能戰勝王郎,便因他派了三千幽州突騎助陣,對光武有大恩。
結果光武即天子位,原部將吳漢被封大司馬,王梁被封大司空,彭寵雖被封侯,卻仍任漁陽太守,無疑讓他更心懷不滿。
后彭寵又遭光武親信朱浮的挑唆,令他前往雒陽一行,他害怕去雒陽遭受問罪,思來想去,最終在幽州反叛。
攻打薊縣時還遭朱浮寫信嘲諷道:“以前遼東郡有人家中生了白頭豕,便想送到長安進獻給天子,走到河東郡,才發現當地的豕皆是白頭,最后慚愧而還。子以功論于朝廷,則為遼東豕也。”
此話一出幾乎羞煞了彭寵,即便他攻破薊城,自稱燕王,拿下上谷、右北平等地,還北結匈奴人,不過兩年依舊被屬下所殺。
就因人心不附,眼下公孫氏豈有實力能比彭寵。
田楷腦海里閃過很多畫面,感覺公孫氏處在了懸崖邊。
究竟對漢王心悅誠服地俯首稱臣,還是依然倔強倨傲,落得與彭寵同樣的下場。
且公孫氏手中的兵力,連漁陽都無法攻破,又怎比得上彭寵,若仍然一意孤行,恐怕只會瞬息即逝罷。
田楷拱手行禮,幾度欲言又止,最終垂頭喪氣,微微嘆息道:“漢王有盡取河北之心,公孫氏應如何是好啊?”
想到了公孫瓚的性情近乎略無忌憚,讓他不禁感到喉焦唇干。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三百十八章 我是來結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