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宏圖大業
蘇允此話一出,在場諸公盡皆皺起了眉頭。
此時梁燾譏笑道:“看來蘇尚書對于歷史所知甚少啊,自唐伊始,就已經需要從江南向首都運糧了。
玄宗,數次前往東都洛陽,把朝廷重要衙門都遷到洛陽,就食洛陽,原因是關中地區人口眾多,以當時的農業水平,供養長安這樣人口百萬的大都市著實吃力。
正是因為如此,我大宋立國時候,才定都汴京,正是因為汴京可以倚靠漕運,以東南之粟供養汴京,才有我汴京之繁華。
從唐朝至今已經是五六百年都是這般狀況,你說振興便振興啊?
黃河為患只是其中一個緣由而已,更加關鍵的還是因為北方戰亂連連啊!”
梁燾此話引得朝廷大臣連連點頭。
北方經濟沒落乃至于崩潰的境地其實大家都知道,或者說,在建國之初大家亦是知道的,從一開始,北方已經有了沒落的景象,尤其是到了與遼國大戰的那些年,北方的經濟已經瀕臨徹底崩潰了。
大家不是沒有想過辦法,但是著實是不管用啊!
黃河頻繁改道,戰亂隨時會發生,而負擔更大的是,為了在北方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已經將北方給榨干了!
這會兒蘇允說要振興北方,在他們看來也不過是白日說夢罷了!
振興北方啊,就當下北方那種境地,就算是傾整個大宋之力去治理,也未必就能夠有所成效,而且,就算是振興起來,一旦與遼國再起紛爭,那么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矣!
然而蘇允卻是朗聲道:“諸公這是徹底判了北方死刑了么?北方當真是無藥可救了?呵呵,諸公,允卻認為并非如此!”
蘇允掃視了一下滿朝文武,朗聲道:“北方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便是黃河北流、漕運受阻、農業衰退,再加上頻繁的戰爭和沉重的賦稅共同造成的。
所以,只要我們一一解決這些問題,北方的經濟便可以重新振興起來。
我們工部經過研究之后,已經定下來一整套的方案。
先是統籌治黃與漕運,我們工部在接下來的五年內會疏浚北流河道,承認黃河北流的現實,疏浚商胡故道,這一步是要減少河北洪災,給農業創造一個基礎條件!
其次是分流減淤,在滑州、澶州等關鍵節點開鑿分水渠,引黃河水灌溉河北農田,兼作滯洪區,化害為利。
隨后是推廣耐澇作物,我們打算引入占城稻改良品種,種植高粱、蕎麥等耐澇作物,穩定糧食生產。
然后在這個過程之中,會同步恢復水利系統,修復河北塘泊,重建拒馬河、滹沱河堤防,恢復屯田水利網絡。
然后借鑒南方圩田技術,在河北低洼地區筑堤圍田,抵御季節性洪水。
當這些事情完成了之后,北方的農業會呈現出來一個大的振興,別的我不敢夸口,但北方不僅能夠糧食自足,甚至還能夠供應汴京!
而為了讓北方能夠穩定經濟復蘇,須得讓北方有個喘息的機會,因此,須得讓北方軍隊自給自足。
所以,必須重新執行軍事屯田與邊防經濟,可以借鑒范文正陜西屯田經驗,在宋遼邊境(如雄州、霸州)推行軍屯與民屯結合,種植桑棗、粟麥,實現“兵農合一”。
另外招募流民為屯田客,減免賦稅十年,逐步恢復邊境人口與經濟。
然則光是保證糧食還不夠,還得補充軍費,因此我建議將榷場經濟進行升級,擴大雄州、霸州榷場規模,允許民間商隊參與,朝廷只需征收交易稅補充軍費即可。
不僅如此,還得重建北方商業!
首先,我們需要疏通永濟渠,修復隋唐永濟渠北段,連接開封、大名府至幽州,讓河北與遼國的榷場貿易進行擴大。
其次發展煤鐵產業,擴大河北邢州、磁州鐵礦與山西煤炭開采,官營與民營并舉,打造兵器、農具制造中心。
其三是扶持手工業,在定州、真定府推廣紡織技術,仿效南方設立官營織院,生產絹帛替代部分漕運南絹。
鼓勵磁州窯、耀州窯擴大生產,通過海運,從登州至遼東開拓高麗、日本市場。
如此各項措施下來,北方不僅農業大興,而且商業也會蓬勃發展,只需幾年時間,北方不僅不需要朝廷再去扶持,在農稅、商稅、糧食、各種商品上都能夠源源不斷的供應汴京,屆時便不需要從遙遠的東南運送物資進京了。到了那個時候,大宋國力便會有一個質的提升,民富國強自不必多說,在對外的時候,自然也就從容多了!”
在蘇允清朗的聲音之中,一個宏圖被慢慢鋪展了開來,滿廷大臣一個個聽得入神,蘇允講完,他們又是面面相覷,有些人亦是陷入沉思,有些人卻是面露譏誚之色。
高太后聽得是心神搖曳,心中想道:若是這蘇允所說能夠實現,那么大宋朝可以說是在自己手上中興矣!
不過她抬眼看去,見到滿朝文武神色各異,便知道異見者著實不少。
果然,蘇允聲音落下沒有多久,那梁燾便嗤笑道:“蘇尚書,按你這個規劃,需要朝廷投進去多少錢?
你這治理黃河只是第一步,之后還要疏通永濟渠、還要引黃河水灌溉河北農田、發展煤鐵產業,打造兵器、農具制造中心、扶持手工業,設立官營織院等等,要做成這些事情,一萬萬貫的投入可夠么?”
高太后聞聽此言,頓時如同一盆冷水潑將下來,直接整個腦袋都涼了。
卻不料蘇允笑道:“梁諫議不用操心這個,無論是黃河的治理也好,還是振興農業、興修水利、發展商業也罷,全都是工部來負責,不用朝廷出錢。
只需要朝廷在我們工部需要的時候,給我們工部權限即可,只要給我們工部五年時間,我們工部必定會還給朝廷一個嶄新的北方,一個物產豐富、商業發達的北方!”
此話一出,朝廷諸公又是面面相覷。
而梁燾皺起了眉頭看向了劉摯以及王巖叟。
蘇允看到他們幾人的眼神,嘴角微微翹了翹,朔黨之所以讓梁燾來打頭陣,而且還要阻止工部治理黃河,理由還不太符合常理,他們的籌謀只有一個——便是要想辦法謀奪工部的資金!
而且朔黨圖謀工部的資金,可能還會聯合其他部衙一起來脅迫工部,這就算是尋高太后告狀都沒有用,因為到了年底,朝廷國庫枯竭,到時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會看過來,包括高太后。
沒辦法,誰讓就工部有錢。
既然如此,便要讓這筆錢找到用處,不僅要促成黃河治理之事,還要將剩下的錢都找到用處,這樣才能夠打斷他們伸過來的手。
不過,此事牽扯太廣,投資太大,甚至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國運,因此要確定下來也不是那么簡單的。
其中會有無數的勢力會因為他們自己的利益而阻攔,也會有無數的人或者勢力會伸出手想要從工部攫取利益。
但是蘇允并沒有畏難情緒,既然決定要干了,那他就會去面對這些困難與挑戰。
梁燾正要說話,高太后卻是搶著說道:“蘇尚書,此話可當真”
蘇允笑道:“自然當真,治理黃河以及興修水利的錢工部已經準備準備好了,共有七百萬貫,有這么一筆錢,這第一步肯定是可以完成的。
至于推廣占城稻、鼓勵工商業這些事情,其實前期投資并不算大,有個百來萬貫就可以啟動了,后期這些產業自己就會造血,源源不斷的產生利潤,自己就可以更新換代快速發展了。
娘娘,您給我工部五年時間,您跟朝廷諸公就看著,看著我們工部給朝廷創造一個奇跡出來!”
高太后聞言吃了一驚,道:“你們工部竟然這么有錢?竟然有七百多萬貫,朝廷國庫里面現在只有不到三百萬貫……之前曾侍郎不是說三部司都是在虧本經營么,怎么到了你手上,就能這么巨利?”
此言一出,戶部曾布頓時拉成了驢臉。
蘇允笑道:“臣別的不太行,就是在經營這塊上還算不錯,因此,太后娘娘可以放心將北方經營交給臣,只需要五年,臣一定給娘娘一個驚喜!”
蘇允這話一出,朝廷諸公頓時腹誹:你還別的不行,那經義大家不行?那大宋冠軍侯不行?那三元及第不行?……咦,這小子怎么樣樣都行!
高太后亦是想到了這一點,頓時心中油然而生出一股激動:這小子還真的是厲害的,讀書厲害,寫書也厲害,打戰也是厲害得很,現在經營這一塊更是無出其右者,說不定他還真能做到?
若真是能夠讓整個北方振興起來,那么對于抵御遼國、終止變法帶來的財政危機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而大宋的國力也會因此迎來一個大的提升,到時候說是大宋中興也未嘗不可啊!
而自己這個垂簾聽政的太后,也將因此而名垂青史啊!
(本章完)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宏圖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