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第七百零一章 這孩子不上大學可惜了
八一農學院已經開學,這時候的大學開學時間和中小學大差不差的那種感覺,不會像后世變化那么大。
李龍背著雙肩包來到學校門口,出示了工作證,并表示要找吳教授。
門衛很認真的檢查李龍的工作證,還要讓李龍說明和吳教授的關系,找她的事由。
等把這些問清楚后,他給里面打了個內線電話,打完告訴李龍,吳教授上課去了,讓他在這里等二十分鐘。
等就等唄,反正今天就這一件事情,所以李龍并不著急,他背著雙肩包在大門外面等著。
可能覺得太顯眼,又往后退退,退到路邊上,找了一塊干凈的石頭,取下背包放在石頭上,自己就站在一邊觀察著這所大學。
在李龍的眼里八一農學院,也就是以后的學業大學還是很利害的——當然可能到后來排名不好,但實打實的是解決農業農民問題的。
當然,他沒上過大學,只是在這么猜測著。
偶爾會有學生或者老師步行或者騎自行車出入,出入的人也基本上都會看一眼李龍。
上課期間,里面隱隱約約能聽到一些聲音,但并不大。畢竟這不是中小學,不需要集體朗誦什么的。
兩世為人,李龍的最終教育學歷是初中,所以他對大學還是挺好奇的。
只不過已經過了上學的年齡,所以現下也只是感慨一下。
二十分鐘很快過去,門衛盡職盡責,打開門喊李龍進去。
“進去后不要亂跑,里面許多學生上課,別影響他們。吳教授辦公室知道吧?”
“知道知道,”李龍描述了一下辦公室的位置,門衛點點頭,讓他進去了。
管理的還是挺嚴格的。
李龍進了校門,雖然對學校里面依然好奇,不過他只是路過的時候左右觀察一下,主要還是往吳教授的辦公室走。
快到辦公室的時候,李龍看到門是開著的,吳教授并沒有在辦公桌前坐著,她正在文件柜那里整理文件。
李龍過去到門口,敲了敲門框子,吳教授扭頭,看到李龍還愣了一下,隨即才想起來,拿著份文件轉過身來笑著說道:
“你是那個種打瓜的……小李是吧?”
“是的是的。”
“來來來,請坐。”吳教授笑著把兩人座木沙發上的一些材料收拾出來,示意李龍坐下來。
李龍取下背包坐下來的時候,吳教授已經給他倒了一缸子水:
“來小李,喝水。”
“好的,”李龍接過水問道:“教授剛上完課?”
“嗯,剛上完。”吳教授坐在辦公桌里面,笑著問道:“今年還種打瓜了嗎?現在情況怎么樣?”
“前段時間長蟲了,按您教的辦法配藥打蟲,已經打下去了。今年的打瓜長勢不錯,結的也不少,就是咱們農村人大都沒怎么受過正規培訓,后結的瓜不舍得摘掉,覺得越多越好……”
“沒事的,慢慢來。”吳教授聽著李龍說的這些情況,點點頭說道,“有些科學種植的方法和技術需要實踐之后才能被認可,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這一點李龍是清楚的。越往后大家就越知道科技種田的好處,什么測土,鋪膜,規模化等等,農民們也在摸索和學習中前進。
吳教授對于目前的農村發展還是很關心的,一直在向李龍提問題。還好雖然今年李龍在隊里呆的時間短,但對隊里的農業生產還是了解的,大體上都能回答得上來。
問的差不多,吳教授感慨的說道:
“夏天我們去和口里其他農業高校開會交流的時候,我們這邊和東北那邊的在機械化方面發展的比較好,大面積種植的基礎是有的,而且農民在種植多樣性和經濟作物種植方面認可度和接受度比較高……”
李龍聽著吳教授的話,不住點頭。他結合著自己隊里農民的情況,感覺吳教授說的沒錯。
“……大面積種植和機械化種植肯定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不過從目前來看,優點還是很明顯的……”
“就是大馬力的機械發展還是有點慢。”李龍想想大馬力拖拉機得到十來年后才能開上,就忍不住吐槽一句。
“已經很好了。”吳教授這方面不是內行,但也知道一些信息,“咱們國家的重工業發展是有基礎的,但想要進步也是需要一些過程的。畢竟……”
有些話沒必要說的太透,總之兩個人都知道前景很好,但需要時間。
李龍喝了一口缸子里的水,放下白瓷缸子,轉身從自己的背包里取出東西來:
“教授,這是過來的時候從路邊買的桃子,吃著味道不錯,脆桃也能放幾天。”
李龍拿出來的桃子可不少。
昨天從那個賣桃子那里買了兩筐,其中一筐送給了錢主任和小司,份量不小。
另外這一筐昨天沒動,放一晚上感覺變化不大,早上李龍取了五六公斤裝到袋子里放背包里,再多覺得吳教授不好提了。
看著那個頭大顏色好看的桃子,吳教授笑著說:
“不錯不錯,我們農學院的實驗田里也有種桃子的,八月份也吃了一些,但真沒這么大這么漂亮的。”
李龍送一些水果她還是能接受的。
但接下來李龍把桃子拿出來放在辦公桌上后,又從背包里取出一個袋子來說道:
“前段時間我在山里幫朋友打牧草,他們送給我一些東西我順便就拿過來了。”
五枝已經陰干的雪蓮,一張完整的狍鹿子皮。去年送過了玉雕,所以今年就沒再送。
這些都算土特產嘛。
這年頭皮子還是很貴重的東西,李龍也給解釋了一下這是山里的狍鹿子皮,免得吳教授會誤會是山羊皮。
“這太貴重了……”吳教授立刻要拒絕,李龍卻解釋了原因:
“教授您知道嗎?前年我從你那里買的那些打瓜籽,去年我哥種了,總收入好幾千了。
今年留的籽又分散到七八家種植,種植面積擴大了十來倍。就算今年價格掉一些,那也是能讓七八戶農民摸到萬元戶的門檻了。
就沖這一點,我送的這些東西還算輕了呢……”
吳教授只對農業種子化肥以及相關的專業知識有研究,對于農產品的價格研究并不多,這時候聽李龍這么一說,便笑了,表情里帶著點小驚喜:
“真的是這樣嗎?那真是太好了。我們學農的,本身就是為了農業農民服務的,能讓農民致富起來,這就真是發揮作用了!好好好,這些東西,我收下了。”
和具體的致富信息方面的相比,吳教授最關心的還是農業種植方面的相關數據,大方面是一個地方的種植結構,比如糧食作物、油料作物以及經濟作物種植的面積占比。
第二個就是產量和主要的病蟲害,各種作物均產,各時間段的病蟲害,收獲期等等。
李龍在四小隊也有十年了,雖然最近這兩年主要是在搞錢,但記憶里相關的數據還是有的,前年還是參與了一點地里的種植收獲的,所以基本上還是知道一些。
一直談到中午快吃飯的時候,吳教授才意猶未盡的停了下來,然后邀請李龍去家里吃飯。
李龍拒絕了,推說還有事情,離開了八一農學院。
走之前吳教授給李龍說讓他打瓜收獲的時候再帶一些種籽過來,學校這邊作為樣本,可能明年還要有實驗田進行研究。
李龍自然是答應了——他出來的時候還在猜測,吳教授有沒有可能帶的學生里就有做這方面研究的,剛好可以共享一下知識。
吳教授看著李龍的背影離開,心里想著,這孩子沒上大學真的有點可惜。懂的多,對農業科學技術有明顯的敬畏心理,科技興農的想法也很明確。
可惜第一學歷太低啊。
從學院出來,到旅館退房,把吉普車開出來往西而去,李龍打算盡快去北庭那個市場看看,看看賣桃子的還在不在。
雖然車里有些桃子,但想著回去多分幾家,還是多買一些好。
四小隊也有種桃子的,但都是毛桃。李龍去年買的桃樹苗子目前還沒結。瑪縣也有種桃子的,再過兩年還有培育出五月仙桃。
二三十年后烏伊公路南的梁州戶桃子產業已經有了規模,那時候李龍還經常開車去那邊買桃。
從六月開始一直到十月,各品種的桃子持續不斷都有。
但眼下,這邊還真沒有這個品種和這么好吃還這么大的桃子。
快出烏城的時候,李龍的吉普車停了下來。
路邊有兩個瓜攤,一個賣西瓜一個賣甜瓜。
本地人把哈密瓜叫甜瓜——或者說,把除西瓜外的其他瓜基本上都叫甜瓜,包括且不限于哈密瓜、香瓜、花蘭絲、白蘭瓜等等。
瑪縣也有賣甜瓜的,但大多是開車游動攤位,市場也有,但少,而且去晚了都是別人挑過的。
所以李龍打算買一些甜瓜回去,一樣也都分一些。
下車一看,這甜瓜個頭都不小,還有半個切過的擺在一邊,上面插著一把小刀。
賣瓜的阿達西看李龍過來,急忙站起來說道:
“買甜瓜嗎?好吃的很!來來來,嘗一下嘗一下……”說著就給李龍切了一牙甜瓜遞了過來。
李龍嘗了嘗,的確甜。這時候還沒后世那么多套路,后世李龍去某團場買黃桃的時候遇到過,也是切了一塊吃的,當時吃著真甜,然后買了二十公斤,結果拿回去發現一點也不甜。
后來才知道原來人家切桃的刀上是抹了糖水的。
“多少錢一公斤?”
“九分錢。”阿達西說道,“買多的話便宜。”
“買一麻袋,能便宜多少?”
“一麻袋嘛,七分錢一公斤!”阿達西很豪爽,“多買的便宜!”
“行,裝一麻袋。”李龍其實是想多買一些,可惜吉普車就這么大。這個時候小汽車的局限性就體現出來了。
這些甜瓜一個都有五六公斤,個頭大,阿達西給挑的時候也撿熟的挑。
李龍覺得這一方面,有些阿達西賣東西方式就比較好。
上一世他在伊犁那邊碰到過賣杏子的民族人,他們賣杏子是從城東的批發市場批來兩箱杏子,然后就往鋪了氈子的板車上一倒,沿著大街小巷叫賣。
來買的人可以隨便挑,大家基本都是挑黃的軟的熟的,阿達西還幫著挑這些熟的。
因為杏子摘下來后哪怕是半青半黃的也會熟的快,但青的硬,能放。所以黃的熟的挑走,剩下的青的隔一天也就半黃了。
這樣下來批發兩筐杏,兩天賣完,基本上不浪費,顧客也滿意。
有些漢族商家做法相反,仿佛生怕客人把熟的挑走了生的不好賣一樣,一種是根本不讓挑,直接往袋子里捧,捧到生的熟的那就看運氣了。
另外一種就是由商家給裝,那商家還有可能專門給多裝點青的,留下來熟的覺得后面好賣。
咋說呢,反正李龍是一言難盡。
當然不絕對,畢竟他碰到的只是極少數一部分。
眼前的阿達西就是這樣,不是特別熟的甜瓜硬,可以多放兩天啊,熟的會變軟,那就先賣,熟的甜,拿回去人家也喜歡吃。
李龍買了一麻袋,又拿了幾個湊了八十公斤,算算不到六塊錢。
真便宜!
十幾年后,WLMQ火車南站他還賣過類似的大甜瓜,五六公斤一個,熟透的那種,一塊錢一個,也是極便宜的——一個維族老漢擺攤賣的。
再往后,李龍好像就再沒吃過特別熟的甜瓜了——無論是在超市還是在攤子看到的甜瓜都是帶把的。
瓜熟蒂落,帶把的甜瓜都是沒熟就摘下來的,味道不一樣。
這就跟這邊的人吃榴蓮一樣,好些外地人也是沒吃過熟透的甜瓜。
買完甜瓜,裝車后又去問西瓜。賣西瓜的攤子就隔了七八米,是個漢族中年人,戴著個草帽。
“老鄉,西瓜多少錢?”
“八分錢。”那老鄉笑呵呵的說道。
李龍扭頭就走,真看著自己開著吉普車,然后當凱子宰啊?
老鄉一看李龍走的那么堅決,立刻大聲喊著:
“七分……六分也賣啊!”
李龍沒理會,上車開著就走了。
現在雖然西瓜已經慢慢開始下季,但主流的西瓜價格還是五分錢,這老鄉不實在。
李龍沒理會那個賣瓜的叫喊,開著吉普車一直到北庭的那個市場。
下車后沒多久就找到了賣桃子的那位,還在。
依然是兩筐桃子,三十公斤的桃子賣了不到四分之一。
依然有人圍著,但講價的多買的少,大家依然感覺到貴。
不知道是不是昨天被李龍把兩筐桃子包圓的原因,賣主這回依然是不降價。
李龍沒時間等,他排開前面講價和看熱鬧的人,直接對著賣桃子的人說道:
“還剩下多少?我全要了——昨天的價,怎么樣?”
“好好好!”賣桃子的抬頭一看是李龍,立刻笑著站起來,把扁擔鉤子往筐子上一掛,說道:
“車在哪里?”
“還有個條件,把兩個筐送給我,我沒辦法裝了。”
“這個……也行。”賣桃子的心想這筐才多少錢,兩個舊筐加一起不超過兩塊,但這一筐半的桃子能賣三四十塊錢,值了值了。
有人不服氣,還想要說,有些人認出來李龍是昨天買桃子的,就給解釋了。
人家大戶,有錢,你不買也別不服氣。
一筐半桃子李龍掏了三十五塊錢,其實算下來筐也是買的了。不過這點錢他也就不算了。
市場的頭那里有賣瓜的,李龍順便過去問了一下,西瓜五分錢,是市場價。有切開的,李龍看著也嘗了一下,沙瓤,非常的甜,便也買了一麻袋。
這下子吉普車里算是滿了,李龍取出油桶加了油后,便往西而去。
半路上在大豐鎮吃了飯,其實這時候已經到下午了。他快到縣城的時候再往南,直接開到了牧業隊留守點。
有一段時間沒有到哈里木和玉山江的家里來看看了,李龍過來看看情況。
車子開進村子里,還沒到哈里木家的時候,李龍就碰到了阿迪力。
阿迪力看到李龍也有些意外,不過他立刻就反應過來李龍是來看望哈里木和玉山江家人的,笑著和李龍打了個招呼,然后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李龍開車到哈里木院子門口,就看到院子里依然有人在壓井打水。
壓井臺子用水泥和磚頭加固過,還是比較結實,打水的人也比較守規矩,排著隊,也不爭不搶。
哈里木的母親坐在門口用一個筷子串過一塊土豆當紡錘捻著毛線。
看到李龍后,老太太笑著站了起來,嘴里說著李龍依然聽不懂的話。
李龍有點無語,其實他一直想學哈語和維語的,但每次碰到哈里木玉山江他們的時候,就把這事給忘記了,等想起來,身邊也沒個能教的人,就把這事給放下了。
好在來打水的人中有懂漢話的,交流了幾句,李龍把甜瓜西瓜和桃子都放下一些,然后就去了玉山江家里。
玉山江家里也有人在這里打水,這兩口壓井現在成了整個村子里吃水的主要來源,李龍覺得其實也挺好的。
在這里呆的時間更短,孩子們都不在,李龍問清楚這邊玉山江他們打完草回來過,家里東西也不缺,就告辭離開了。
他還得趕緊回家——四小隊那邊也要去,西瓜和甜瓜還好說,弄回來的桃子什么得分掉。
不好放。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第七百零一章 這孩子不上大學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