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大唐天將軍

第四百八十九章 落花,西征

更新時間:2025-02-11  作者:落葉凋謝
大唐天將軍 第四百八十九章 落花,西征
當今五位宰相,除后拜相的顏真卿外,李峴、裴遵慶、劉晏、楊綰四位宰相,都已經到達李瑄規定的任期。

按照李瑄設立的“八加四”制度,除首席宰相外,未至首席的宰相,如果被至尊看重,可以再任一任首席宰相。

裴遵慶年紀太大了,人們認為劉晏和楊綰,可能是下任首席宰相之一。

落選者,只能居閑職養老。

將位置讓給其他大臣。

這樣可以杜絕一個宰相逐漸“桃李滿天下”,做大勢力。

也可以讓一些尚書有盼頭,從而奮發有為,力爭“入相之勢”。

相,是文人畢生的追逐。會留名青史,被史官立傳。

而且李瑄已經決定在明年的時候,將宰相的位置,擴大到七名。

繼續稀釋宰相的權力。

李瑄也考慮到方方面面。

當今政壇,尚書右仆射、尚書左仆射、中書令、侍中。

穩定拜相。

最后一個宰相,毫無疑問是吏部尚書。

尚書省有九部,只如此,會顯得相位不靈活。

其他八位尚書,中書侍郎、黃門侍郎等,覺得沒有希望。

李瑄大概還會挑選兩名尚書拜相。

也是為他西征做準備,防止一些人產生不該有的想法。

李瑄將五位宰相召入政事堂后,將崔漢衡出使羅馬帝國的事宜,告訴他們。

李峴等宰相們知道李瑄又要親自西征。

有北征回紇的經歷,再加上宰相們即將功成身退,沒有阻攔。

李瑄北征、巡視,已向天下證明,即便未在長安、洛陽,也無時不刻不威震天下。

群臣互相制衡,軍隊一心,不敢忤逆。

此次出兵,對大唐來說,依舊是一場局部戰斗,而非傾全國之力。

對抗大食帝國的主力為安西都督府、柘枝都督府、北庭都督府、敦煌都督府、武威都督府。

以及突騎施諸部、回紇諸部、西域三十六國、葛邏祿諸部出精騎五萬跟隨。

其中西域三十六國、突騎施諸部、葛邏祿諸部出五萬后勤士卒、騎士,運輸糧草至波斯王國。

大唐的安西都護府、蔥嶺都護府出兩萬民夫,幫助大軍運輸糧食。

河西、隴右發民夫十萬,運輸糧草至西域。

另外就是天策衛、神策衛各選擇兩萬精銳,隨軍出征。

飛龍禁軍、羽林軍、龍武軍選擇五千隨軍。

長安、洛陽由其他剩余的天策衛、神策衛駐守。

并由李瑄的心腹車神塞率領三萬鳳翔軍坐鎮長安。

要知道,車神塞是罕有當八年鳳翔都督的大將軍。

可以認為鳳翔都督府是長安的又一支禁軍。

與宰相們商議過后,李瑄于翌日朝會,向文武百官宣布御駕西征。

由中書舍人擬定召令,宣詔天下:

朕承天命,君臨萬邦,踐祚以來,殫精竭慮,唯愿海晏河清,蒼生咸享太平。今有西方大食,屢犯大唐,不服教化,罔顧大義,屢行悖逆之事。

其于商路設障,致我大唐珍貨壅滯,絲路不平,諸業難興;又對天可汗詔令視同敝屣,輕慢無禮,使恩澤不達,政令難通,實乃大唐之公敵……

朕以天下為懷,初未動干戈,屢遣使節,陳說利害,示以仁德,期其悔悟。奈何大食剛愎自用,怙惡不悛,反增驕縱,挑釁日頻。朕之容忍,非為怯懦,實欲全萬民之生息,保邦國之和睦。然今其行徑已危及華夏根基,阻滯國運昌隆,若再姑息,必致邊疆難安,黎庶蒙塵。

今朕決意西征,奉天討逆。傳檄天下,集我西部雄師勁旅,遴選良將謀臣。諸軍當懷忠義之心,奮勇向前,揚我大唐之威,振我華夏之魂。所到之處,務須秋毫無犯,以仁德之師,感化頑愚;遇敵則戰,戰必勝之,令大食蠻夷知我朝天威難犯,圣意難違。朕將親督此戰,待凱旋之日,與萬民同慶,共享太平之盛……

李瑄又令戶部、商部、農部、太府等部門,籌備糧草,順著長安至敦煌的馳道,將糧草、絹錢、物資送過去。

以犒賞士卒,增加儲備。

現在大唐整合四方蠻夷,馬監馬匹超過二百四十萬匹,是開元巔峰時期的三倍。

這還不包括軍隊的戰馬和草原都護府、瀚海都護府、雪域都護府等十大都護府的少數民族牧民馬匹,以及附屬國家的馬匹和漢人牧民的私馬。

大唐挑選十萬匹良馬,作為遠征的備用馬。

從河西、西域準備三萬匹駱駝,馱運物資。

令成后,大唐的兵部、天策府開始運轉。

九月中旬,四萬天策衛、神策衛軍隊,先行一步,攜帶物資,出長安。

他們的目的地是蔥嶺都護府的薩末鞬城。

李嗣業、馬璘等將,也會整軍備戰。

其中,河西、敦煌、北庭三軍,則是有一半兵馬參與戰爭,其余駐守。

畢竟回紇剛滅亡不久,草原還要有名將坐鎮。

不久后,李瑄以天可汗召令,向附屬胡部、西域三十六國傳令,使他們配合。

李瑄又讓在雪域高原的南霽云,挑選五千吐蕃騎兵,從西北部入西域,等待召令。

等明年以后,李瑄會率領羽林、龍武、飛龍禁軍輕裝簡行,前往西域。

同時,李瑄準備新成立一個神機營。

神機營有一百門碗口粗的青銅大炮,五百名火槍手,五百名投擲手。

以投擲大唐新型的手雷。

神機營等初步完成訓練后,過三會在騾馬、戰車的馱運下,先一步前往河中。

時光荏苒,乾元九載已至。

這一年的元正,李瑄罕見地舉辦大宴,普天同慶。

文武百官明白,朝廷要進行大換血。

這次大宴,明顯是送別為國事操勞八年的宰相們。

元夕佳節,李瑄帶著妻兒子女,又邀請文武百官,到城外龍首原上,欣賞煙花。

五顏六色,它的美,更勝過鐵花。

人們震驚于這種飛躍蒼穹的詭異。

絢麗的煙火,綻放在他們心間。

長安城內,聽到動靜的楊玉環登上太真觀內的閣樓。

這三層小閣樓正好面向龍首原方向。

她雖很有氣質,但已然消瘦。

朱顏辭鏡花辭樹,最是人間留不住。

忽然,在楊玉環的視線中,一點亮光如流星般曳著長尾,直直地沖向那無盡的夜空。

“咚!”

剎那間,一聲巨響,仿若開天的鼓槌重重擂動,打破了夜的寂靜。那亮光迸裂開來,化作萬千璀璨星辰,一時間,整個蒼穹都被點亮。

金色的光焰仿若是被太陽的余輝淬煉過,絲絲縷縷,如同細密的流蘇垂下,閃爍著尊貴而耀眼的光芒,肆意地揮灑在空中,似要將這夜空重新鍍上一層金邊。

粉色的光暈則如同春日里最嬌艷的花瓣,層層疊疊地舒展,輕柔而嫵媚,慢悠悠地飄落,給寒冷的夜色添了幾分旖旎……

楊玉環曾經喜歡花開,現在喜歡花落。

一春一秋,每當庭院中花落的時候,他會撫琴等待。亦或者一邊看著不曾落下一期的《大唐月報》,一邊等待風吹。

這轉瞬即逝的東西,讓楊玉環眼中閃爍回憶。

依稀回到十幾年前,在那華清宮中,鐵花綻放。

但鐵花可沒有現在的煙花美麗,那飛到天上綻放的奇跡,讓她眼睛不眨。

慕道以后,楊玉環不想得到什么。

特別是李隆基駕崩以后,楊玉環也悲痛過。

但轉瞬即逝的落花,和這轉瞬即逝的煙花,注定是楊玉環忘不掉的回憶……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長安城在煙花以后,一夜魚龍舞。

年剛過,朝堂新政正式開啟。

李瑄在元夕佳節后的第一個朝會上。

罷免李峴尚書右仆射的職位,改任太師。

罷免裴遵慶尚書左仆射的職位,改任太傅。

罷免楊綰中書令的職位,改任司空。

罷免劉晏吏部尚書的職位,拜為尚書左仆射,正式任劉晏為首席宰相。

他的任期只有四年,但對一個滿懷壯志的人來說,此已足矣。

在劉晏、楊綰、顏真卿之中選擇一個首席宰相,無疑是劉晏能力更全面,統籌更得當。

罷免顏真卿侍中的職位,任為中書令,參知政事,為四號宰相。

罷免兵部尚書李泌的職位,改任尚書左仆射,為二號宰相。

改禮部尚書路嗣恭為侍中,為五號宰相。

升任除賤為良有大功的農部尚書張鎬為吏部尚書,參知政事,為三號宰相。

改瀚海大都護段秀實為兵部尚書,參知政事,為六號宰相。

王昌齡這些年來,遷民有功,為戶部尚書王昌齡加參知政事,為七號宰相。

本來文部尚書高適是有資格拜相的,但高適現在一病不起,已經辭去官職。

李瑄恐又要失去一個友人。

天策府,樞密使封常清致仕,拜太尉養老。

郭子儀致仕,以司徒養老。

李瑄提拔柏海都督府都督南霽云為樞密使,統領天策府。

李光弼、王難得、張興等其他使輪換。

李瑄讓鳳翔都督車神塞兼任天策府的兵器使。

待李瑄回京后,車神塞正式卸任鳳翔都督。

各地都督,也將按照天策府調撥輪換。

一些都督退休養老,新的都督、副都督上臺。

各地巡撫任期已滿,于今年八月,回長安述職。

八月。

經過李瑄的考核后,提拔韋陟、偉倫、暢崔、杜甫、蕭昕、許遠等九位巡撫為侍郎。

其中,杜甫為文部侍郎。

下一步,他們有可能被提拔為尚書,從而拜相。

等各地巡撫安排好后,有幾名巡撫因為年紀大,被李瑄要求致仕,回兩京居虛職養老。

其他則更換地方,準備下一個任期。

李瑄讓宰相們考核各地副巡撫,優渥者提拔為巡撫。

地方太守,優渥著提拔為副巡撫,或者到長安任郎中。

李瑄召回安西大都護岑參,拜為文部尚書。

以王玙為農部尚書,以常袞為刑部尚書,以第五琦兼任商部尚書,以崔漢衡為禮部尚書,楊炎為工部尚書……

這些也是下一屆宰相的有力人選。

也有一些老臣,如崔光遠、劉之儒、張仁賢、顏杲卿等因年紀和身體原因致仕,李瑄結允許他們以從一品虛職養老。

李瑄將御史大夫的位置交給張巡,讓他代替原本顏杲卿的位置,監察百官。

現在御史部有三十個監察部,這是一個龐大的機構,為首者,必須剛正不阿。

張巡為大唐可以不擇手段,他甚至比顏杲卿更適合管理御史臺。

另外,掌管財政的太府,李瑄交給以前的親信劉單,并授劉單開府儀同三司。

大理寺卿則由蕭華擔任。

秘書監的位置由賈至擔任。

嚴莊作為安祿山叛亂的始作俑者之一,李瑄依舊讓他擔任秘書少監。

他在朝堂上唯唯諾諾,下了朝深居簡出,他也慶幸自己能安穩到現在,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奢求。

用了大半年時間,李瑄完成對新朝局的布置。

在這番官職任免上,唯有錦衣衛指揮使廖崢嶸,和禁軍三大將軍裴瓔、羅興、薛錯,雷打不動。

于乾元九載十月,諸地官吏完成交接。

宰相、天策府官吏,都已經上任。

李瑄也得到一個不幸的消息,大詩人高適于十月二日病逝。

李瑄親自去參加高適的葬禮,并為其撰寫神道碑文,追贈高適為太尉。

盛唐的大詩人一個接著一個地離去,李瑄也不免悲傷。

好在薪盡火傳,更多的詩人、詞人嶄露頭角,古文運動也如火如荼。

有的詩人,李瑄甚至都從未聽說過,卻能書寫上等佳作。

在高適葬禮舉行完畢后,于十月下旬,李瑄率領飛龍禁軍、龍武軍、羽林軍五千,開始西征。

李瑄將政事委托于劉晏、李泌等宰相。

將長安、洛陽的防務,委托于錦衣衛指揮使廖崢嶸、羅興、薛錯、車神塞。

依照以往,每隔一個月,每一位宰相都必須向李瑄送來簡報,讓李瑄了解時政,在重大問題,和重大貪腐、任免事件中,得以批示。

早在李瑄西征半年前,神機營已經先行一步,前往西域。

而神策衛、天策衛的四萬兵馬,已經到達河中,正在養精蓄銳,等待接下來的大戰。

在宰相和萬民的相送下,李瑄帶著太子李奕、燕王李淞,踏上征程……

大唐天將軍 第四百八十九章 落花,西征

上一章  |  大唐天將軍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