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大唐天將軍

第四百八十四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

更新時間:2025-02-06  作者:落葉凋謝
大唐天將軍 第四百八十四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
嗜酒成性的李白,在花甲之年,依舊放縱。

他的身體大不如前,來金陵以后,甚至無法再涉遠路。

這次出城隨百姓迎接李瑄,他花費很大力氣。

他不是在迎接皇帝,而是迎接一個許久不見的朋友……

在諸官吏的擁簇下,李瑄與李白一起入金陵城。

沒有去金陵縣衙,而是在李白的小院落。

幾間間小屋,一棵梨樹,墻角幾株未開的木槿花。

“轉眼之間,太白已至花甲之年,我也快要不惑。太白近來身體如何?”

在樸素的庭院之中,李瑄與李白在生著春芽的梨樹下對坐。

他已經注意到李白緩慢的步伐,不如以前一樣意氣風發。

“日可斗酒,只是酒量下降,不得沉醉。”

李白樂觀地回答道。

絕世天才和皇帝,在這個時代,并不匹配在一起。

那驚艷時光的少年郎,成長為一名大詩人。

假如有一天,他離開人間,只希望他的詩歌能流傳下來。

“酒是好東西,但過多傷身,還是要克制啊!”

李瑄知道自己的勸說李白沒用,但還是勸說一聲。

他自己能克制飲酒,但李白沒有酒,還是李白嗎?

歷史上,關于李白的死,有三種傳說。

每一種都與酒有關。

最離奇的民間傳說,是李白在乘舟喝酒的時候,看月亮照入水中,美輪美奐。他在醉酒之后,一時興起,跳入河中捉月溺亡。

“朋友都這么勸我,賀監八十歲時尚且金龜換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用賀知章的典故,并化用自己的詩回應李瑄。

但他離不開酒了,對愛酒之人來說,喝酒喝死,亦是長醉。

李瑄笑了笑,令韋應物將好酒取上來。

宮庭玉液,聞之飄香。

這是李瑄與李白第一次飲酒。

淺嘗輒止即可!

李瑄與李白起初一起交談故事,詩文篇章。

李白那些走過祖國的名山大川,多奇聞軼事。

又向李瑄說起和孟浩然、王昌齡、杜甫等大詩人的性格。

以前李白調侃王昌齡的相貌,調侃杜甫“借問別來太生瘦,總為從前作詩苦”。

現在孟浩然走了,他們都逐漸老了,相隔太遠,不能相見。

李白沒有像以前一樣,現在只剩下緬懷。

“太白,你覺得我這個皇帝如何?”

一番憶古今后,李瑄笑問李白。

“過古代君王矣……”

李白只是簡單地向李瑄回答。

在天寶年間,李白剛入興慶宮的時候,李隆基問李白:“我朝與天后之朝何如?”

“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

李白以此回答李隆基。

而李隆基笑道:“學士過多粉飾。”

李白年輕的時候,為求官職,說了許多自己不想說的話,寫了許多自己不想寫的詩。

但面對李瑄,李白說的是真心話。

一句過古代君王,是對李瑄最高的評價。

自古以來,從未有過李瑄這樣的君王。

《大唐月報》,李白期期都看,里面關于李瑄的文章、理念,古今未出現過。

或許侵犯貴族士大夫的利益,或許不符合自古的規矩、禮儀,但自始至終貫徹儒家的“仁”。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以前沒有人做到,現在李瑄做到了。

能看出,李瑄把“家天下”思想看得很輕。

他不是一味的打破陳規,而是用強有力的手腕,籠絡軍隊,人心,然后重拳出擊。

李瑄麾下的將領,多是行伍出身。

軍隊改革,用自己的體系,貫徹意志。

從而有當今的時局。

“天下復雜,多成不足。古代君王雖然有缺陷,但還是有許多長處的,我一直以為自己勤勤懇懇,一心為民,百姓就能永遠富足。以為明正典刑,就能使官吏腐敗遏制。此次南巡,卻發生觸目驚心的情況,人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

李瑄先知先覺,經過二十年風云,磨礪成一代帝王。

他比古代君王最強的一點是他能盡可能做到公平。

他能接受李姓無能,而被推倒的結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他希望“唐”,能成為后人真正交口稱贊的一個“字”。

而非與其他封建王朝相提并論。

過在當代,功在千秋這句話,李瑄一直不推崇的。

這句話,洗刷多少殘暴?

后人享受福澤,怎能讓前人承受苦難嗎?

所以李瑄在造福后人的同時,致力于當代百姓的發展。

哪怕知道解放工商,過快的發展,會催生百姓的欲望。

但只要世界上只有大唐強大,有朝一日能在時代的浪潮中整合全球資源,建立以華夏民族為體系的巨無霸。

那就是“唐”的勝利!

“我也聽說淮陰郡之事,利欲熏心之徒,自古皆有。大樹上有幾只蟲子,不足以撼動大樹。天下人都知道至尊殫精竭力,以巡視南方震懾宵小。如這樣下去,那些妖魔鬼怪,遲早會顯形。”

李白緩緩地向李瑄說道。

他也看過《西游記》,覺得很有意思,也有期待感。

如今的《西游記》,許多隱喻就是國家中的貪官污吏,李瑄暗示他們是“魑魅魍魎”和“妖魔鬼怪”。

《西游記》之所以能流傳這么廣,最大的原因之一是李瑄所著。

現在《西游記》衍生一批狂熱者,他們來到洛陽的凈土寺和長安的弘福寺,這些唐玄葬呆過的寺廟。

有的甚至開始自己的“西游”,西出長安,到達西域。

天下郡縣,最少出現上百個“花果山”和“五指山”。

各地官吏上書朝廷發現“水簾洞”。

這是文化帶來的影響。

更多的落榜文人,開始嘗試寫為生,出現不同形式的。

有邏輯緊密的,令地方追捧。

“我也希望官吏們收緊欲望,為民做事。他們身兼百姓的意志,有令人尊敬的地方,還有優渥的俸祿。有什么不知足的目的?”

李瑄開口說道。

實際上,他已經決定源源不斷地進行整肅風紀。

開始對御史臺進行改革,擴大監察機構。

御史臺的官吏太少,即便監察御史被李瑄擴大到三十個也遠遠不夠。

李瑄回去后會設立三十個監察部。

即監察第一部,監察第二部,監察第三部……以此類推。

每一部的長吏為監察御史。

現在的監察御史經過兩次更改,已經為正五品。

而監察部設六品到九品十三個官吏,并有流外官三十余名。

今后不僅僅是監察御史巡視地方,連監察御史下屬官吏,都可以依照朝廷的命令對郡縣進行巡視,并且代表“天子”。

另外,每一個省,設立巡查部。

代表巡撫進一步對地方進行巡查。

要讓官吏對刑法產生畏懼,從而克己奉公。

不能只靠自覺。

“至尊曾說過,翰林院是出宰相的地方。可我卻無法把握住。我時常想,一個人怎能靠詩文出名呢?還得靠執宰天下名留青史。”

討論起時政,李白為此而感嘆。

李白即便到老以后,也想著“撥亂反正,治理天下”。

歷史上,也是在人生的末年,成為永王的幕僚,為永王寫下“永王東巡歌”,并表達自己的躊躇滿志。

就像是歷史上杜甫所著的“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這是這個時代所有詩人的心聲。

詩仙也是人,像古人一樣的遠大抱負,一直存在。

曾幾何時,李白也想過李瑄登基后,重用了高適、岑參、王維、王昌齡、杜甫,為何不用他呢?

直到“智慧宮”出現,李白才知道,治理天下的才干,不過是他的一廂情愿。

李瑄之所以是李瑄。

是因為李瑄從來不會直接把一個人提拔到天上。

統帥軍隊的時候,李瑄對將領們論功勞提拔,一級一級。

杜甫、高適、岑參、王昌齡等官吏,都是一步步升上去的。

李瑄最信任的幕僚李泌,曾經為李瑄立那么大功勞,就因為一直是白身,李瑄沒有直接提拔為相。

而是先任天策府行軍司馬,然后范陽太守,到現在兵部侍郎。

現在為入相做基礎。

李白的目標是宰相,李瑄就算與李白關系再好,也不可能使他“一步登天”。

“太白已經名留青史了,如今的幾位宰相,一個月連休息兩天的時間都沒有,又不敢飲酒,怕誤公事。哪有太白這種逍遙自在,我猜后人一定會稱你為詩仙……”

李瑄詼諧地說道。

李太白,可比宰相有名多了。后世李白可謂婦孺皆知。

而真正婦孺皆知的“相”,恐怕只有諸葛亮了。

事實上,李白還是錯誤的理解了“智慧宮”,以為智慧宮只是一個教導知識的地方,一個負責編著圖書、翻譯圖書的地方。

要知道,智慧宮祭酒可是“從一品”的官職,是僅次于宰相的一品大員。

而真正的智慧宮,是李瑄讓唐人“思想轉型”,跳出循環,使華夏民族螺旋上去的場所。

誰是智慧宮第一任祭酒,只要將智慧宮治理好,絕對是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李白“濟世安民”的心太重,沒有選擇擔任智慧宮祭酒。

“詩仙……詩仙……”

李瑄的話,讓李白一掃惆悵。

往事不可追,就像現如今的美酒一樣,今朝有酒今朝醉。

可能是瓊漿玉液醉人,也可能是李白的酒量下降。

飲酒不到一個半時辰,李白已經微微有些醉意。

看李白醉酒高歌作詩,李瑄停止再飲,只是與李白靜靜談話,說古論今。

李白最崇拜的人是謝安。

李白最崇拜的詩人是謝眺。

李白想如陶淵明一樣田園隱居。

李白也向往道家無為。

李白有輕俠之風,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任俠之氣。

在李白的夢中,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

他是太白星轉世,醉酒在人間,是人間的謫仙人。

他復雜且多變,天真又認真……

日月齊出,星光燦爛,是李白的境界。

“至尊,草民為你獻上劍舞……”

李白說著,拔劍為李瑄舞劍,想如年輕時一般。

浪跡一生,他的劍并沒有像傳言一樣殺過人,也只是這樣了。

彼時,夕陽西下,映照庭院。

“太白不可,身體為重……”

李瑄連忙起身制止李白。

這個時代,男子舞蹈是正常的禮儀,連李世民都會在宴會上起舞。

為李瑄獻舞的將領也不在少數。

他也想看看“師從裴旻”的劍,但李白已經老了。

“我是李白啊。”

李白沒有“遵旨”,我行我素,已經提劍在庭院中舞動起來。

在落日的余暉下,白發蒼蒼的李白站在庭院中,身形雖略顯佝僂,但眼神中依舊閃爍著未泯的壯志。

他緩緩舞動長劍,劍刃在夕陽下泛著冷冽的光。

起勢時,動作雖不如年輕時那般迅猛,但每一招都飽含著歲月沉淀的沉穩與力量,仿佛在向天地訴說著他那未曾實現的抱負,劍風獵獵,似要沖破這暮年的束縛,與日月爭奪光輝……

“劍,也僅此而已。”

李白收劍以后,看著寶劍,吶吶一言。

像曾經所追尋的,是自己辜負。

他不能看透歷史,也只是在遺憾中,又有許多無奈。

一生坎坷,渴望在仕途上大展宏圖,卻未能順遂心意。命運的波折并未磨平棱角,詩作愈發絢麗。

這一舞后,李白醉倒了。

他的夫人宗氏和兒子李伯禽將李白攙扶回庭院休息。

李瑄以為李白只是一醉,但第二天,李瑄在縣衙時,傳來李白重病的消息,在床上無法起來。

這讓李瑄十分揪心,他還未洗漱,就跑到李白庭院中看望。

昨天還好好的,怎么一醉以后病重呢?

當年,王昌齡去看望孟浩然,孟浩然因為興致,多飲幾杯酒,吃了一些河鮮,舊病復發而亡。

李瑄不想再出現這種悲劇。

到達李白院子后,李瑄看到躺在床上的李白,臉上沒一絲血色,嘴唇也發青。

李瑄連忙傳隨行的御醫來檢查李白的病情。

“啟奏至尊,太白先生脈象虛浮,胸內有重癥,似乎是肺癰!久未治療,又肆意飲酒,只怕……只怕很難調理過來了。”

御醫向李瑄回答道,微微搖頭。

此御醫名李鶴生,也在濟生堂教課,他是當前最好的御醫之一。

“李太白是朕的朋友,一定要全力拯救。”

李瑄面色一怔,但他沒有為難李鶴生,只是重重地將李白托付給他。

藥醫不死病。像影視劇中因御醫治不好病,推出去斬了之類,或著對御醫暴怒的事情,不會在李瑄這里出現。

他重視友情,但也尊重醫者。

太多在后世不致命的病,在這個時代都是絕癥,所以才有濟生堂出現。

“臣定竭盡全力!”

李鶴生拱手。

不用面對來自皇帝的壓力,御醫才可更冷靜的治病救人。

經過針灸和醫藥調理,到第三天下午,李白才蘇醒。

他從宗氏口中得知至尊每日來看望他后,非常感動。

他想喝酒,但宗氏再也不肯給李白酒。

李白全身不自在。

他深知自己時日無多,不懼怕死亡。

但李白也有牽掛啊!

他的妻子怎么辦?他才二十多歲的兒子李伯禽怎么辦?

他又想起自己的女兒李平陽,他總是出游,未盡父愛,可女兒剛嫁人不久就去世了。

這是李白少有后悔的事情。

最終,李白吩咐李伯禽將最近兩年在金陵整理的手稿準備好。

他要將自己的全部詩歌,贈給下次來看望他的李瑄……

大唐天將軍 第四百八十四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

上一章  |  大唐天將軍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