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四百八十五章 支楞起來的馬雷克
事實上,在十八世紀的最后幾年里,帶英在印度的勢力已經大大加強,和二三十年前黑廷斯時代比起來有了長足的進步,并在不斷地鞏固之中。
康沃利斯發起的前三次對邁索爾的戰爭大大的增強了帶英在南印度的勝利和勢力,對于帶英來說,是建立在印度霸權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通過這三次戰爭以及之前對馬拉塔人的戰爭,帶英成功拉攏了馬拉塔人和海德拉巴人,結成三角同盟共同遏制桀驁不馴、強悍善戰的邁索爾人,獲得了初步成功。
再加上法國爆發大革命成為共和國,并且隨即面臨著歐洲各國的圍攻,兩三年前剛剛跌入谷底的帶英在印度的勢力又有了回升的猛烈勢頭。
甚至可以說,帶英目前的勢力已經可以影響到差不多一半的印度次大陸了。
他們一旦發起戰爭,除了本土英國白人士兵和東印度公司旗下控制的印度士兵之外,還有很多土邦王公能夠出動軍隊配合英軍作戰,這種情況使得英軍在印度地區的作戰絕不孤立。
善于通過外交達成他們的目的,這也是帶英的一大優勢,如果帶英沒有這種能力,他們必然無法在情況十分復雜的印度地區站穩腳跟,最后甚至能整合印度,做到本地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趙學寧覺得帶英的優點是要學習的,不學帶英的優點,就超越不了帶英。
但與此同時,不改良帶英不做人的缺點,就要步上帶英的后塵。
所以趙學寧覺得華聯和帶英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華聯比較會做人,不會和帶英一樣不干人事。
這也是趙學寧對華聯的要求。
戰場之上,華聯軍隊大殺四方,宛若殺神。
戰場之外,不搞針對平民的大屠殺,不燒殺搶掠,對待占領區的外國平民嚴守軍紀,盡可能做到和國內一樣的地步,營造王者之師的風范,讓這種優良名聲傳遍全球,這將極大降低未來華聯稱霸世界所需要的成本。
于是,在蘭芳十六年接下來的時間里,華聯通過商船的名義秘密將一系列的軍事裝備和軍官教導團成員運輸到了邁索爾王國和海德巴拉王國,并且順勢在這兩個國家內展開了對于新軍的軍事訓練。
而就在這段時間內,其實如果帶英敏銳一點,或者多安排一些眼線,能夠提前發現華聯在印度的布置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關鍵在于,這段時間恰好帶英在印度的勢力高層發生了內斗,內斗的還很激烈,以至于高層沒有太多的功夫關注外部發生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還要追溯到兩年前第三次邁索爾戰爭結束之后,印度總督康沃利斯因為獲得了巨大的勝利,想要憑借這份巨大的功勞重返倫敦,離開印度,回到屬于自己的位置上追求更進一步的政治地位。
本來,據說康沃利斯的運作是成功的,首相小皮特準備把康沃利斯召回倫敦,給他安排一些比較不錯的職位,小皮特的想法是安排軍械總局的職位給康沃利斯,以此表彰他在印度的成功和為聯合王國獲得的利益。
但是問題就出現在這個職位上。
軍械總局,承擔的是為英軍研發、制造、訂購軍用裝備的職責,是個管軍隊后勤的油水滿的都要溢出來的職位。
任何人擔當這個職位,都能十分愉快且輕松地獲得大筆收入。
康沃利斯對這個職位很滿意,但是其他人也對這個職位十分垂涎,其中就有一名議會的議員勒斯,他對這個職位也垂涎已久,并且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然而當他距離這個職位并不遙遠的時候,忽然傳出了印度總督康沃利斯可能成為獲勝黑馬的傳言,這讓勒斯非常不爽。
他一方面打探相關的消息,一方面立刻聯系他在倫敦的背后金主——帶英駐華聯大使馬雷克的妻弟沃倫,希望能從沃倫這邊獲得更多的助力,幫助他獲得這個職位。
作為回報,一旦他成為軍械總局局長,必然在軍隊采購問題上向馬雷克的勢力集團極大傾斜,大家有錢一起賺,一起發財,一起happy。
沃倫作為馬雷克在倫敦的特派全權代表,擁有很大的權限。
馬雷克依靠與趙學寧的關系而獲得的大量利益都是在沃倫的安排統籌下于倫敦變現,馬雷克在倫敦的關系網也是經由沃倫的手來編織,可以說沃倫是馬雷克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
之前趙學寧給予馬雷克關鍵指點,讓馬雷克意識到自己應該直接從帶英高層打開缺口,而不是繼續走中下層路線。
于是在馬雷克的關照下,沃倫四處走訪議會中頗有勢力的議員,依靠華聯方面的重大利益誘惑,很快結識了一批“表面朋友”,與他們搭上了關系,順利進入倫敦的高層政治圈子。
勒斯就是其中對馬雷克的興趣最大、結交欲望最強烈的一人。
因為勒斯比較渴望進步,也有比較大的上升空間,所以沃倫多方考察之后,決定扶持勒斯作為馬雷克在議會中的代言人,勒斯也非常愿意接受馬雷克的資助,雙方一拍即合。
之后沃倫靠著金錢和與華聯的商貿關系開路,為勒斯打通了一些通道,展現了自己的財力,勒斯為此十分高興,并且在慎重考慮之后,把目標放在了軍械總局局長的位置上。
因為他聽說華聯方面正在力推軍火貿易的發展,而帶英作為華聯在歐洲的重要合作伙伴,一直以來都是世界軍火市場的重要成員,如果能夠打通與帶英之間的軍火貿易,對于華聯的軍火貿易份額增長應該是有巨大好處的。
馬雷克很愿意促成這個合作,他本身也知道華聯在軍械制造方面的強悍以及帶英在軍械供給層面的一些貓膩,覺得這個合作不僅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也能讓帶英的士兵們得到更好的裝備,簡直是兩全其美。
所以這個合作就在華聯、馬雷克和勒斯三方面共同的推動意愿之下順利進行。
沃倫作為總操辦人,發揮自己長袖善舞的特長,以金錢和利益開道,幫助勒斯在倫敦高層過關斬將,眼看著就要獲得最后的勝利,斜里突然殺出了一個康沃利斯,伸手就要摘桃子!
勒斯能忍?
沃倫能忍?
據說康沃利斯是因為取得了在印度的巨大成果而得到了倫敦高層的信任,再加上其家族的推動,即將實現返回倫敦重回決策圈子的成就。
這是勒斯與沃倫絕不能接受的!
兩人緊急會晤,又找來了一些之前的合作對象進行商討,最后決定兵分兩路。
一路前去做小皮特首相的工作,表示康沃利斯很有才能,但是印度局勢很緊張,目前還離不開康沃利斯,應該繼續讓康沃利斯在印度發光發熱。
另一路則是去曝光一些康沃利斯家族的黑料,破壞他們的聲望,另外還要發動一些對康沃利斯返回很不愉快的相關利益者,挑動他們反對康沃利斯回歸,以免影響到他們目前的利益。
除此之外,沃倫甚至提出要適當的攻擊一下小皮特,讓小皮特收斂一下自己的某些行為。
一個“外地人”忽然“空降”進入聯合王國最高層,必然會擠占甚至破壞掉原有的一些利益關系網絡,這種政治變動是整體態勢保守的帶英高層圈子所不太喜歡看到的。
如果外地人空降王國首都高層圈子那么容易,那沃倫早就發揮自己的金錢攻勢讓馬雷克返回倫敦了,還要扶持勒斯干什么?
小皮特自從訪問華聯返回之后,就一直宣稱帶英在某些方面遠遠不如華聯,需要學習華聯做出改變,他花了一些時間搞出了政治軍事科技經濟等多個方面的改革計劃,提交給國王和議會,想要對帶英現有的局面作出改變。
其中就包括軍隊裝備層面。
小皮特還不知道華聯目前已經開始全面列裝后裝步槍、后膛炮和蒸汽鐵甲艦等新式裝備,但是他訪問華聯的時候看到華聯裝備的火帽槍,就對此非常感興趣,并且發覺了這種武器相較于帶英目前列裝的前裝滑膛燧發槍有極大的優勢。
他希望作出改變,讓帶英的軍械也朝這個方向發展,帶英在這個方面是有基礎優勢的,他認為只要給一些時間,必然能有人研究出與華聯相似的槍械款式。
到時候由軍械總局自制,或者挑選一些有能力生產類似軍械的供應商來合作,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就能提升帶英在軍械層面的優勢。
但是這就嚴重觸犯了原先與軍械總局合作的軍火供應商以及軍械總局官員的利益,必然會遭遇到他們的強烈抵制。
考慮到這一點,小皮特很需要一個與這些勢力都沒有關聯的有實力的政治人物來幫助他對付這些舊的利益集團。
選來選去,在印度獲得極大軍事勝利、在倫敦重獲軍事威望的康沃利斯進入了他的視野,于是,他通過一些操作,讓他的黨羽提名了康沃利斯出任新的軍械總局局長職位。
可以說康沃利斯背后站著的就是小皮特首相本人,考慮到小皮特首相在議會和整個倫敦的地位,以及他和國王的良好關系,想要扳倒他難度很大。
但是想要影響他做出某些決策、任命某些官員,倒也不是什么難事。
主要小皮特在返回帶英之后想要做的事情有點多,想要搞的改革也很多,這對于整體政治氛圍偏向保守的帶英高層來說是不受歡迎的,是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的。
所以沃倫和勒斯這么一通操作下來,還真就團結起了一批人,他們也是想著要敲打一下小皮特,讓他不要那么囂張,不要亂動大家的利益,否則大家還是能讓他很難受的。
最后,小皮特在議會遭到了大量的詰難,收獲了非常多的反對和抵制。
與此同時,關于康沃利斯家族的某些不利傳言也開始在倫敦傳播,更兼這個時候倫敦也莫名開始傳言聯合王國在印度的利益局勢不太穩定,印度本土有一些強大的勢力再次向王國發起了挑戰,他們需要一個有足夠能力的人坐鎮印度。
這樣一番亂斗的結果就是康沃利斯出任軍械總局局長的任命被否決,由小皮特的主要政敵福克斯提名的勒斯通過了議會和國王的任命,成功出任軍械總局局長。
小皮特在政治斗爭中遭遇失敗,落入下風,自身的威望開始動搖。
而一直和他作對的福克斯則上演了一出讓人感到十分驚嘆的咸魚翻身,又一次在議會中支楞起來了。
這件事情的影響十分深遠。
第一個影響就是促成了帶英與華聯的正式軍火貿易的開端。
而且是帶英向華聯購買軍火裝備。
在上任軍械總局局長之后,勒斯裝模作樣的整頓了賬冊,聲稱要追補虧空,檢查所有軍火供應商提供的軍火的質量,然后找尋其中的不足,向這些軍火供應商問責。
消息傳開,軍火供應商們泰然自若的接連拜訪勒斯,半個月以后,勒斯就宣稱軍械總局的賬目已平,沒什么太大的問題,當前合作的軍械供應商只有少數不合格,將會被問責。
但是考慮到軍隊在歐洲大陸對法戰爭的需求,軍械總局仍會考量為士兵購置數量更多、質量更優秀的軍火,因此很快也會開啟下一輪軍事采購。
然后,沃倫就把消息送到了華聯,送給了馬雷克,馬雷克得知前因后果之后大喜過望,立刻求見趙學寧,把這個事情和趙學寧說了一下。
趙學寧得知和帶英的軍火貿易終于被撬開了一個口子,頓時感到十分驚喜,于是立刻指示國防部和外交部跟進這件事情,派人去倫敦參加軍械總局的競標,爭取拿下一個大訂單回來。
因為這個環節上上下下都有很多利益關系人,勒斯在上任之后沒多久就和沃倫聯手擺平了這件事情的上下游各方利益關系者,為華聯向帶英銷售軍火打了一個前哨戰。
對于軍械總局內部一部分工程師出身的技術官員提出的獨立自主革新裝備的需求,勒斯不屑一顧,并且給大家達成了一個“造不如買”的共識。
總而言之就是,買,我能搞到回扣,能吃得滿嘴流油,好處大大的有。
而你們自己做,議會肯定死扣經費,還要審查經費去處,那我還怎么從議會要更多的錢?
開玩笑!
于是,在勒斯等人的推動之下,華聯向帶英出口軍火成為了可能,帶英內部與華聯關系日益加深的利益集團更加壯大,開始影響到了帶英的國策。
這是第一個重大的影響。
至于第二個重大的影響,那就是關于康沃利斯本人的影響。
康沃利斯在北美大陸戰敗之后被放逐到了印度,但一直以來都在期盼著通過軍功可以重返倫敦。
他不甘心一直呆在印度,為此他竭盡全力,通過對馬拉塔人的戰爭和對邁索爾人的戰爭,為帶英在印度的霸權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可以說沒有康沃利斯所發起的邁索爾戰爭,帶英想要在印度地區成為實打實的霸主就還有那么一段距離,而在邁索爾戰爭勝利之后,帶英在印度地區的霸權就漸漸不可動搖了。
康沃利斯原本認為他所立下的這些軍功足以讓他返回倫敦,包括他身邊的那些部下也是這么認為的,當第三次邁索爾戰爭以勝利告終之后,康沃利斯便志得意滿,不斷地安排自己家族在倫敦的勢力為自己奔走說項,看看能不能爭取到返回倫敦的機會。
事實上這個機會也真的出現了,小皮特是真心想讓康沃利斯回來幫他一把的。
奈何倫敦的保守主義勢力太強,沃倫與勒斯背靠馬雷克的強悍利益網絡,拉攏了一大批不愿改變現狀的人,讓小皮特對軍械方面的改革折戟沉沙。
如此,康沃利斯返回倫敦的希望就沒有了,他所中意的那個職位也歸屬了勒斯,當康沃利斯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狂怒這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他當時的感覺了。
他把自己入目所見所有能砸碎的東西都給砸碎了,至于砸不碎的東西,他也掏出了自己的配槍,朝著那些東西狠狠的開槍,試圖以此平復自己憤怒的心情。
那一天,幾乎所有康沃利斯的部下都不敢接近他,不敢和他說話,不敢進入他的辦公室,生怕成為他發泄的倒霉蛋。
等怒火發泄的差不多了,康沃利斯也冷靜了下來,開始考慮這件事情的影響。
他的家族在倫敦的勢力當然也不是吃白飯的,他們很輕易的就了解到勒斯的背后站著的人是沃倫,而沃倫又是馬雷克的親屬。
聯想到之前馬雷克那個家伙在倫敦到處發展自己的勢力,到處結識有影響力的議員,康沃利斯也不難猜到馬雷克也和自己一樣在為返回倫敦做政治準備。
而這一次自己的失敗則充分證明了馬雷克在倫敦已經培植起了相當強勢的政治勢力,這支政治力量已經足以影響一個重要職位的歸屬,這讓康沃利斯不僅憤怒,而且嫉妒。
蘭芳 第四百八十五章 支楞起來的馬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