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蘭芳

第四百六十七章 安西軍分區

更新時間:2025-02-10  作者:御炎
蘭芳 第四百六十七章 安西軍分區
帶清的覆滅,華聯的崛起,以及東方商貿路線的斷絕,對于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政府絕對是一記連環重擊。

就算不能讓她的國家瞬間進入經濟危機模式,也能重創她的經濟實力,讓這個經濟基礎本就十分薄弱的國家深刻的體會到經濟危機的苦楚。

所以葉卡捷琳娜二世才必須要力排眾議發起東方遠征。

盡管這次東方遠征被普遍認為是無法獲得成功的,盡管蘇沃洛夫認為這是一次送死的軍事行動,可是葉卡捷琳娜二世依舊堅持,絕對要進行下去,哪怕只有一丁點的希望,也不能放過。

這更像是一個垂死的人正在進行最后一搏。

所以率領軍隊頂著瑟瑟寒風緩緩前行的蘇沃洛夫的心中已是一片冰涼。

驟降的溫度和突如其來的大雪都無法比擬蘇沃洛夫心底的那片寒涼。

沒有人比他更明白現在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處境,也沒有人能理解他身后那些艱難跋涉前行的士兵又將面臨著什么樣的地獄般的處境。

就算他們成功抵達了哈薩克草原,在那些軍事堡壘里得到庇護,勉強過冬,又在女皇的咆哮聲中勉強支撐到來年開春再發起進攻,也很難說就能獲得勝利。

華聯崛起的太快,圣彼得堡方面對于華聯的軍事情報非常有限,甚至對于這個國家都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

只有一些只言片語拼湊起來一個局部視野中的華聯。

根據這僅有的一些信息,蘇沃洛夫判斷的具有很強的軍事投放能力,而這也就意味著華聯擁有深厚的經濟實力。

也就是說在這場戰爭之中,華聯比圣彼得堡更有持久力,除非他打出神仙一般的操作,能夠迅速獲得勝利,可以快速摧毀華聯的烏里雅蘇臺軍區。

否則除此之外的任何情況之下圣彼得堡都會敗下陣來。

而就之前華聯軍隊對伊爾庫茨克總督區的爆破行動來看,他們很明顯擁有較強的火力和較強的機動力,軍隊的組織戰斗能力也非常的強。

最關鍵的是人數還很多,還有好幾萬的騎兵。

蘇沃洛夫感覺除非自己帶著的這一萬名士兵每個人都是斯拉夫超人,每個人都能發揮出超人般的戰斗力,自己才有獲勝的可能,否則自己根本就是必敗無疑。

因此他曾經對自己身邊的參謀官說過一句話。

“這是一場根本不需要去打就必然知道失敗結果的戰爭,而我卻必須為了恪守軍人的職責而奔赴過去,我想我的失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為什么要讓這一萬名年輕的士兵為我的失敗付出生命呢?”

蘇沃洛夫有這樣的看法其實并不奇怪。

他是當時俄軍高級將領當中極少數從士兵開始做起的一人,雖然出身不錯,但卻是貴族群體里的一個另類,士兵吃過的苦頭他一點不落的全都吃過,所以他深深的知道士兵的艱辛和不易。

一直以來,都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盡力改善士兵的待遇,為士兵們就伙食、衣裝、武器、醫療資源等等各方面嘔心瀝血,竭盡自己的一切。

所以他的部下也非常的愛戴他,愿意聽從他的號令。

這就更讓蘇沃洛夫的心中多了一份責任感。

這些愿意聽從他的號令勇猛向前的年輕的小伙子們,也應該由他安全的帶離戰場,讓他們回家,讓他們的父母得以和他們的孩子團聚。

所以蘇沃洛夫執著于打勝仗。

因為只有打勝仗才能讓更多的部下活下來,才能讓更多的家庭得以團聚。

可現在,整整一萬個家庭面臨著分崩離析的險境,就為了一場根本不可能獲得勝利的戰爭。

瑟瑟寒風吹在他的臉上,盡管他已經習慣于這種寒冬,可是心底的寒涼卻是無法抵消的。

蘇沃洛夫率軍艱難前進的時候,張劍南也帶著士兵們全面出擊,各種偵查,用盡各種手段刺探圣彼得堡方面在哈薩克汗國的全部實力,搞清楚他們的駐軍人數、分布方位和武器裝備。

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到蘭芳十五年的十二月中下旬,深冬之際,他總算是搞清楚了圣彼得堡方面在哈薩克汗國設置的諸多軍事堡壘。

這同樣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

早在大明還沒有滅亡的時候,十六世紀末期,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之后,就開始把入侵的目標指向了中亞,他們在哈薩克人牧地上沿烏拉爾河、伊希姆河和額爾齊斯河三條大河建筑要塞。

最初,這些要塞大多是在哈薩克汗國的邊疆地區,比如奧里河沿岸的奧倫堡要塞,比如由西伯利亞汗國都城西伯爾城改建而來的托博爾斯克要塞。

在之后的二百余年里,歷代沙皇陸續建筑了亞梅什要塞、鄂木斯克要塞、熱列金斯克要塞、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烏斯季卡緬諾哥爾斯克要塞等等,所有這些要塞成了額爾齊斯河軍事邊界線的起點。

這條邊界線以后成為圣彼得堡方面向哈薩克汗國逐步推進的可靠基地。

后來,因為準噶爾汗國的入侵,哈薩克汗國統一的政權分崩離析。

小玉茲地區為了躲避準噶爾人的兇殘,宣布臣服圣彼得堡,圣彼得堡隨后又向中玉茲地區發動滲透和入侵,同樣采取設置軍事堡壘的方法。

根據張劍南的偵查,確定這些要塞堡壘的強度都不算高,有一點歐洲堡壘要塞的影子,但是當地的物料和圣彼得堡方面的財力都不能支撐他們在這里修建完全意義的戰爭要塞。

所以華聯軍隊所帶來的火炮足夠應付這些堡壘。

與此同時,張劍南也接到了來自天京的軍事指令,這個指令是趙學寧直接發出的,經由尹子明傳遞給張劍南。

趙學寧通過軍事委員會的決議,臨時設立安西軍分區,任命張劍南為安西軍分區的軍事負責人,賦予指揮權,擁有指揮調度華聯在中亞四國駐軍的權力,可以主動發起對圣彼得堡方面在中亞四國范圍內勢力的戰斗。

為了經營中亞地區,趙學寧自然要給這塊地區安排未來的行政生態位。

在此前的歷史之中,只有唐帝國和蒙古帝國經營過這片土地。

蒙古帝國對這片土地的經營持續至今,但是蒙古帝國和元帝國并不完全是一個意思,所以趙學寧選擇了直追唐朝歷史,以“安西”命名中亞四國區域。

因為得知圣彼得堡方面,葉卡捷琳娜二世已經派遣軍隊發起遠征,趙學寧也就不再留手,在陳啟隆的外交行動大獲全勝之際,下令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全面驅逐圣彼得堡方面在中亞的勢力。

讓他們二百年的野心就此報廢!

跟我爭地盤?

你們還嫩了點!

趙學寧的軍令傳到了張劍南手里,張劍南欣喜若狂,立刻組織人手,準備發起軍事行動。

華聯在哈薩克汗國有三千人馬屬于張劍南直接指揮,其他三國的駐軍不方便調動,張劍南也并不認為自己需要調動那些軍隊。

他直接下令自己直屬的三千人馬整頓起來,準備跟俄軍開片兒,又傳消息給斡里,讓斡里給自己準備后勤。

他并不指望斡里和他的汗國軍隊能夠在這件事情上幫到華聯什么忙,只要他們能夠完成后勤運輸的任務,別讓華聯軍隊餓肚子,張劍南就滿足了。

行動時間定在了開春以后的蘭芳十六年二月。

斡里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倒也是挺高興的。

歷代沙皇在哈薩克汗國的土地上設立的軍事堡壘在他看來也有點身上難以去除的牛皮蘚的意思,現在華聯軍隊準備將其徹底鏟除,他當然高興。

于是他立刻也讓自己的部下們都準備一下,別只顧著躲避嚴寒過冬,也要行動起來,為開春以后的戰斗做準備。

華聯和哈薩克汗國這邊的準備搞得熱火朝天,另一邊,蘇沃洛夫也在十二月深冬之際帶著艱難跋涉的一萬遠征軍抵達了哈薩克汗國小玉茲地區北部邊境的奧爾斯克堡壘,在這里初步休整。

這一路上,蘇沃洛夫可以說是吃夠了苦頭。

且不說嚴寒給人帶來的生理上的疼痛,單說想要填飽肚子,在這場行軍當中就非常不容易。

蘇沃洛夫很不愿意在這個時間段行軍的主要原因就是天太冷了,如此寒冷的氣候之下,想要在野外吃飯,那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大晴天還好,但凡下點雨雪,想要生起一堆火來煮熱粥熱湯根本就是一種獲勝幾率很低的挑戰。

葉卡捷琳娜二世之前,俄軍口糧主要以黑面包和肉類、伏特加或者啤酒為主,看上去還算是不錯的口糧,有主食有肉類,甚至還有酒可以喝。

不過這也只是賬面上的好看數據。

實質上俄軍的軍糧以黑面包為主,其他的幾乎等于沒有。

士兵們能吃黑面包吃到飽就算不錯了,賬面上規定的每人每天三磅黑面包也不是什么時候都能達成的。

至于肉類和蔬菜之類的,偶爾有些時候可能會有提供,但并不經常。

尤其是果蔬,由于地區寒冷國家財力不足,俄軍缺少果蔬的問題貫穿始終,一直到蘇聯時期才堪堪解決。

十八、十九世紀,俄軍因為缺少果蔬而引發的敗血病導致每年都會有不少士兵死亡,其中1830年一年之間就有七萬多名士兵死于敗血病,怎叫一個凄慘了得。

盡管如此,三磅黑面包約一千兩百克,這種數量的碳水如果單純的只是填飽肚子的話,是沒有問題的,相比于那些連黑面包都吃不上的農奴,俄軍士兵的日子已經算不錯了。

平時在軍營里,俄軍士兵就著黑面包,自己煮一點熱粥熱湯之類的,吃起來倒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好。

葉卡捷琳娜二世之后,受限于膠著的歐洲戰線和俄軍后勤的糟糕表現,圣彼得堡高層研究之后決定改變軍糧種類,把俄軍軍中的黑面包換成了面包干,這確實方便了運輸,減輕了運輸壓力。

但脫水后的面包又干又硬,長期食用這類主食,缺少其他營養物質的攝入,讓很多士兵都有不同程度的胃潰瘍和腸道出血。

平時在軍營里還好,配著熱粥熱湯,尚且能把面包干泡軟了吃,可問題在于野外行軍的時候,天氣如此寒冷的情況之下,生火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雖然軍隊供給了足量的面包干,可是面包干本就堅硬,在嚴寒之下變得更硬,堪比法國傳統的食物法棍。

行軍途中,一些士兵苦中作樂,甚至用面包干當武器玩起了擊劍,可見這面包干的堅硬程度。

如果不能用一些加熱的手段使之軟化,根本就啃不動。

一開始還有些士兵不信邪,一口下去,差點把牙給崩掉。

無奈之下,士兵們只能想方設法搜集燃料,在用餐的時候集中生火煮熱湯,或者用燕麥煮粥,用熱湯熱粥就著面包干來吃,這樣才能下肚。

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可以生火的機會并不多,很多時候軍隊到了要吃飯的時候才發現根本沒有辦法生火,或者燃料不夠,或者天氣糟糕。

這樣一搞,蘇沃洛夫只能采取緊急方案,讓士兵們把當天要吃的面包干在行軍的時候塞到衣服里面,用人的體溫給這些面包干保溫,吃的時候就不至于那么硬、咬都咬不動。

不過這也只能算是聊勝于無的手段,意義不能算完全沒有,但也不大。

而且煮粥煮湯所為的不單單是讓士兵能把面包干更輕松的吃下肚子,更關鍵的是讓士兵能在嚴寒之中吃上一口熱乎的。

如果長期吃不到熱的食物,對于士兵的士氣打擊是非常之大的。

蘇沃洛夫絞盡腦汁也沒有辦法保證按時按量的給士兵提供熱湯。

所以整個行軍過程當中,士兵的士氣非常低落,要不是蘇沃洛夫的名聲比較好,這支軍隊能不能堅持到哈薩克草原上還不崩潰,可就真的是個問題了。

然而士氣低落還不是最可怕的問題,最可怕的是由嚴寒帶來的疾病以及凍傷。

敗血病這種根本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就不說了,包括蘇沃洛夫在內,所有俄軍高層綁在一起開動腦筋也解決不了,這種全國范圍內的問題蘇沃洛夫根本就沒有解決的想法。

可是至少要讓士兵吃飽穿暖吧?

不然怎么打仗?

盡管在出兵之前,蘇沃洛夫詳細地檢查了軍隊的后勤物資,確保每一名士兵都能領到最厚實的冬季軍裝,確保他們能穿著足以抵御嚴寒的衣服和鞋子,還有帽子。

可是蘇沃洛夫還是低估了帝國官僚們的貪污腐敗和冷血無情。

蘭芳 第四百六十七章 安西軍分區

上一章  |  蘭芳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