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中亞爭爸戰
“華聯西北軍區的主力軍隊目前就在新疆,距離浩罕國的距離也不是很遠,更加巧合的是,如果我帶回去的消息不是華聯又多了一個聯邦加盟國,那么大軍就會出動。
國主殿下,希望你謹慎思考這個問題,不要做出錯誤的決定,你一個人的決定,會決定整個浩罕國的未來,會決定很多人的生死問題,這可是至關重要的。”
丟下了最后通牒之后,陳啟隆沒有過多的停留在浩罕城,而是繼續出發,往西前進,決定去拜訪一下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的可汗。
對于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因為這兩個汗國比起浩罕國距離更遠、國土范圍更廣,所以回旋的余地比較大。
因此陳啟隆并沒有第一時間就要求他們加入華聯成為一個聯邦加盟國,而是拋出誘餌。
他向這兩個汗國傳達的意思是經過這次經濟危機的亂局,兩個汗國應該也知道了自己不是什么強國、大國,沒有華聯在絲綢之路上的商業扶持,他們根本過不上什么好日子。
而且也不要指望圣彼得堡能夠幫到他們,圣彼得堡現在自身難保,他們的伊爾庫茨克總都區已經被華聯占領,他們的軍隊全面潰敗,根本不是華聯的對手。
華聯要控制整個中亞大草原已經是勢在必得的事情,這幾個汗國的選擇面很窄。
獨立自主是不可能的,要么投靠華聯,要么期待圣彼得堡。
如果他們愿意投靠華聯,那么別的先不說,絲綢之路一旦恢復,他們的經濟也會很快地繁榮起來,他們可以很快地擺脫現在這個百業凋敝、盜賊蜂起的情況。
可以再次繁榮起來,可以得到來自華聯諸多物美價廉的商品,日子會比過去過得還要好。
但是如果他們沒有選擇華聯,他們就會繼續飽受經濟危機的折磨,他們會繼續面臨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叛軍,很有可能就此成為一段歷史,從此活在人們的記憶里,直到這份記憶被徹底磨滅。
華聯同樣不會給他們第三個選擇,他們也沒有很多的選擇時間,而且他們也不要指望能有什么外援。
別說華聯有充分的信心用軍事力量結束這一切,就算華聯不出動任何軍隊,只要繼續維持這個經濟封鎖的局面,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能有好日子過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要是一個正常人,都能給出。
至于獲得重生的條件,其實也不難,陳啟隆也沒有一開始就問他們要軍事權和外交權,只是要求他們減免關稅、全力保障華聯商人的安全,給予華聯商人超國民待遇。
并且接受華聯派遣的大使常駐以及允許華聯駐守一千人以下的軍隊在他們的國土范圍之內,以此表達他們對華聯的正式投靠與正式結盟。
說老實話,這種要求其實不能算簡單。
尤其是國土內駐軍這個事情。
一千人以下的士兵基本上就能按照一千人來看,一千名步兵還好說,一千名騎兵的話,放在什么地方也是一支強大的戰斗力。
所以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這兩個國家的汗王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猶豫的。
但還是那句話,形勢比人強,華聯表現出來的態度就是特別強勢且不友善的態度,并沒有比圣彼得堡好多少,只不過多了一點經濟誘惑罷了。
不答應,別說華聯會不會出兵來對付他們,單單一個經濟危機就能把他們搞得要死要活,所以到最后,這兩位汗王還是接受了陳啟隆的要求。
他們很明白,他們不會得到外援,他們也根本擺脫不了華聯的影響力。
與其在經濟危機的折磨中生不如死,還不如徹底投靠華聯,背靠大樹好乘涼,至少這舒服日子還是能繼續過下去的。
兩個汗國很快和陳啟隆簽署了簡單的條約,承認與華聯結成軍事經濟政治同盟,全面開放國門接納華聯的商業力量和駐軍進入,并且為華聯的駐軍提供駐地、伙食費用等等。
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的問題被陳啟隆輕松解決,有了這兩個汗國的投靠,華聯實質上就已經得到了進一步向中東地區伸出觸角的前進基地。
只要對這兩個汗國進行一番經營,將當地的經濟命脈完全掌控住,就能進一步從路上接觸中東地方。
接下來,陳啟隆轉道向北,進入了哈薩克草原,去找哈薩克汗國商討類似的問題。
與其他三個國家不同,哈薩克汗國并不實質統一。
這個汗國有三個主要行政區,從西到東分別是小玉茲,中玉茲和大玉茲。
每個玉茲都有自己的汗,當然整個汗國也有一個共同的大汗。
只不過隨著前任大汗的去世,現任大汗斡里只能在中玉茲地區確立自己的實權,在小玉茲和大玉茲的影響力有限,并不能和他的父親一樣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權勢。
陳啟隆于蘭芳十五年九月出使抵達哈薩克汗國,在中玉茲地區找到了哈薩克汗國的大汗斡里。
不得不說,斡里對陳啟隆的態度還是挺友好的,盡管斡里繼承了他父親的汗位是得到了帶清的冊封,名義上哈薩克汗國也是帶清的藩屬國,不過斡里和陳啟隆都不是很在意這件事情。
反正帶清已經完蛋了,誰統治著中華神州,斡里就認可誰是那里的統治者,并且表示出了臣服的態度。
盡管這種臣服的態度多少有點尷尬。
因為哈薩克汗國并非一個完全獨立的實體,在作為帶清藩屬國的同時,也同時向圣彼得堡保持了臣服,屬于是雙姓家奴、中亞小奉先。
通過與斡里的交流,陳啟隆得知了目前哈薩克汗國的實際情況。
在當下這個時期,不僅小玉茲地區的汗簽署了臣服圣彼得堡的證書,就連哈薩克的大汗斡里也代表中玉茲簽署了此類證書,圣彼得堡在小玉茲和中玉茲地區地區有不少的商業人員和政治人員。
只不過受限于超長的運輸補給線和寒冷的氣候,以及技術能力的不足,圣彼得堡只是在名義上擁有了小玉茲和中玉茲的宗主權,實際上小玉茲和中玉茲的子民們還是在汗王的帶領下過著游牧生活,并且也不向圣彼得堡繳稅。
這種狀態就有點類似于帶清和他的藩屬國,兩大強國都沒有實際上掌控哈薩克汗國。
只不過圣彼得堡對外開拓領土的野心是非常旺盛的,受限于現實因素而無法辦到,但這不代表他們就不會去做。
一時間無法統治,他們就慢慢修建軍事堡壘,在已經被征服的西伯利亞汗國國內和小玉茲以及中玉茲的領地上,圣彼得堡已經修建了為數不少的戰爭堡壘。
依托這些堡壘,圣彼得堡的勢力正在不斷的得到鞏固,可以說沙皇已經盯上了中亞的這幾個汗國,只要時機成熟就會張牙舞爪而來,將中亞變成他們的后花園。
不過這一次,圣彼得堡應該是沒有這個機會了。
因為華聯不是帶清,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們發展勢力而無動于衷,這場中亞爭爸戰,華聯當仁不讓。
并且作為整個哈薩克汗國實際上的大汗,斡里對于圣彼得堡的入侵行為和種種恃強凌弱的行為是非常不滿意的。
這也是斡里依舊接受來自帶清的冊封的原因,他也是想要繼續他父親曾經使用的策略,也就是在圣彼得堡和帶清之間保持戰略平衡,充分利用這兩大帝國之間的矛盾和實力均衡來確保哈薩克汗國的獨立。
他的父親在世的時候,這種均衡尚且能夠保持。
雖然圣彼得堡在侵略這種事情上更加的有野心,可是面對著帶清的威脅,圣彼得堡也不敢在這里做的太過分。
但是帶清覆滅之后,雖然圣彼得堡還沒有進行進一步的什么行動,可斡里已經察覺到了危機。
帶清已經不在了,等于在哈薩克汗國內圣彼得堡的勢力一家獨大,僅僅憑借哈薩克汗國自己的力量,無法抵制圣彼得堡的入侵,如果不能拉來強有力的外援,哈薩克汗國遲早會成為圣彼得堡的殖民地。
這是斡里無法接受的。
所以對于陳啟隆的到來,斡里非常高興,他熱情地歡迎了陳啟隆,以非常熱情友好的態度迎接陳啟隆到自己的汗王大帳中,與他促膝交談,將哈薩克汗國目前所面臨的一系列實際問題都告訴了陳啟隆,并且傾聽了陳啟隆此來想要達到的一些目的。
陳啟隆得知圣彼得堡在哈薩克汗國進行了一系列布置之后,對此明顯感到不高興。
一方面他認為哈薩克汗國是帶清的藩屬國,但是圣彼得堡卻又在這件事情上橫插一腳,使得哈薩克汗國就像是個左右橫跳的二把刀一樣。
可能事實上也是如此,哈薩克汗國為了維持自己的獨立地位,在兩大強國的夾縫之中求生存,所以不得不左右橫跳。
不過對于這樣的處境來說,哈薩克汗國最需要的是維持圣彼得堡和帶清之間的戰略平衡。
帶清和圣彼得堡對于哈薩克汗國來說是缺一不可的,只有這兩大強國進行互相的角力,才能保證哈薩克汗國的獨立自主,并且還可以得到一些好處。
一旦這兩大強國之間有任何一個退出了這場競爭,對于哈薩克汗國來說都將是滅頂之災。
所以陳啟隆非常清楚,斡里應該是非常希望華聯能夠回到哈薩克汗國的,這樣一來,斡里就能繼續維持他老爹的那套策略,讓兩強相爭,維持哈薩克汗國的獨立自主。
可問題在于兩強相爭為的就是獨霸,如果兩強相爭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最后被哈薩克汗國給撿了桃子,那這兩大強國的外交斗爭水平未免也太次了。
陳啟隆都不敢想象華聯要是在哈薩克汗國與圣彼得堡斗的兩敗俱傷,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畫面?
那他這個外交總長干脆直接辭職算了。
那實在太不符合他一直以來的辦事水準了。
“俄人在我疆域之內不斷修建堡壘,那堡壘修建的非常堅固,高大且寬深,上面還有非常多的火炮,過去,除了我的父親之外,也有很多不愿意接受這個情況的勇敢的族人向這些堡壘發起過進攻,但全部都失敗了。
我們缺少能夠打破那些堡壘的重要的火器,也沒有俄人所使用的那么犀利的槍械,只能在我們的疆域內修建堡壘,強占領土,欺男霸女,其實對于俄人的不滿,早就在我汗國之中根深蒂固了。
若是中華上國愿意幫助我們消滅這些可惡的強盜,整個汗國都會非常感謝中華上國,我汗國將心甘情愿,永為中華上國的藩屬,永不背離,如有違背,天打雷劈!”
斡里言辭懇切,表情誠懇,似乎是非常希望華聯能夠幫助哈薩克汗國把圣彼得堡建立的那些堡壘全部摧毀,把圣彼得堡的軍隊全部趕走。
不過他并沒有提及辦成這些事情之后哈薩克汗國又會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只是作為華聯的藩屬國嗎?
這對于他們來說應該無限等同于零的付出。
華聯不是帶清,華聯要的不僅僅是邊疆的穩定,更是控制。
華聯需要一個穩定的、臣服于自己的、聽命于自己的中亞地區,好讓他們能夠順利地把權力觸角延伸到中東,趙學寧需要那里的石油,所以中亞是必須要掌控在手里的。
同時中亞也會成為華聯威懾圣彼得堡的重要砝碼,就像是一柄利劍,時時刻刻指著圣彼得堡的腹地,只要圣彼得堡有什么不軌的舉動,便能立刻從中亞出兵,直搗圣彼得堡。
斡里或許的確是一個為哈薩克汗國考慮的領導者,可是華聯并不需要這樣的領導者,華聯需要的和圣彼得堡需要的幾乎是同樣的存在。
所以斡里想要的獨立自主注定不可能成功,這是他自己的悲劇,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劇。
當然趙學寧完全沒有任何興趣就挽回這種悲劇,他可不是什么好人,他是蘭芳群猩之首,一心只為華聯,其余小國的悲哀,不在他的考量范圍之內。
蘭芳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中亞爭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