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晉末長劍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安內與聯手

更新時間:2025-02-07  作者:孤獨麥客
晉末長劍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安內與聯手
宴會接近尾聲時,邵裕得了個機會,與代國輔相蘇忠順見了一下面。

「代國四大輔相,王豐在平城,衛雄在盛樂,君在此,長孫睿去哪了?」邵裕問道。

「長孫睿已升任羊真(三公),不再管事了。」蘇忠順說道:「接替他的是豆陵氏的竇勤。」

邵裕不太明白代國內部各部大們的傾向,但他知道王夫人最初的兩個支持者都失勢了。

劉路孤被檻送洛陽,斬于東市。

長孫睿被高高掛起,明升暗降。

可見代國穩定的表面下,暗流涌動得十分激烈,且時不時有暗流沖破水面,

濺起一陣巨大的水花,然后慢慢歸于沉寂,而此時水下又開始醞釀新的暗流。

蘇忠順見燕王不是很清楚,于是為他解釋了一番。

拓跋代國的體制一直在變。

就目前而言,代公是名義上的君主,因年幼,故由太夫人王氏實際掌權。

代公之下有三公一一相當于曹操建立的魏公國、邵勛建立的梁公國三公。

鮮卑人稱三公為「羊真」,但不做具體區分,目前有段繁、長孫睿二人一聽聞段繁垂垂老矣,快死了。

和中原一樣,三公地位崇高,但無實權。

王豐、蘇忠順、衛雄、竇勤四人為輔相,分理國政。

四人之中,王豐代表陸續西遷的廣寧、代郡烏桓勢力:

蘇忠順代表早年遷過來的幽州烏桓勢力:

衛雄只是孤身上任,不過在云中、馬邑二郡墾荒治產業,有兩座莊園,其家族仍留在代郡,而那邊已是梁土;

竇勤代表舊黨豆陵部,但因為與大梁君臣接觸較多,且被暴打過一次,

豆陵部現在比較老實,舊黨色彩沒那么濃了,開始嘗試著在五原郡黃河沿岸的肥美土地上墾荒。

早在拓跋猗盧時代,輔相其實沒那么大權力,因為國家體制就是一個部落聯盟。

時間過去快三十年后的今天,形勢大不一樣了,被代公直接掌控的人口大增,主要包括被打散后編戶的諸部人口,以及云中、馬邑二郡陸續編戶的人口,

林林總總十余萬口,相當不少了。

所以,比起拓跋猗盧時代,現在的四位輔相日子是非常好過的。

輔相之外,侍衛親軍進行了改革。

這是王氏這兩三年催得最急的事情,可能與她內心強烈的不安全感有關。

這支部隊目前員額是一萬二千,原本是各部選調精壯入侍衛親軍,有點類似大梁的府兵輪番上直京城。

現在這部分人還有,但沒那么多了,大概只剩三分之一。

另外則是來自代國朝廷的編戶人口,以及從中原招募的府兵余丁,整個格局突出一個雜字:有部落丁壯,有類似世兵的兵員,還有部分朝廷供養的募兵。

統領侍衛親軍的也不再是四鎮將軍,而是左右前后將軍,即左將軍莫含(漢人豪強)、右將軍王平(烏桓王氏后族)、前將軍拓跋克輔(親近宗室)、后將車丘敦舉(輸誠外系部落首領)。

很明顯,王夫人非常注重抓軍權,千方百計讓侍衛親軍變成朝廷的軍隊,盡量免受部落肘。

簡而言之,四輔相、四將軍是代國朝廷核心重臣。

四鎮將軍則是外鎮大將,在朝廷和地方勢力之間搖擺不定。

涼城是裂土封國。

云中、定襄、馬邑、五原、朔方以及新設的河西(卑移山北半部分)六郡是山前部分,山后部分則是部落聯盟轄區,以游牧為主。

這是一個雜了漢地制度和草原傳統的二元制國家,天然就有矛盾,更別說女主當國了。

邵裕也是聽蘇忠順這么一介紹,才有了深刻的認識。

以前只是聽過拓跋代國怎么怎么樣,結果有些是真的,有些則有偏差,現在更清楚了。

「王夫人也不容易啊。」聽完后,他笑了笑,道:「我看和賈南風有的一拼。」

「可不敢這么說。」蘇忠順苦笑道:「殿下之意,太夫人已盡知。義從、落雁二軍當盡快抵達馬邑河曲渡,做好渡河的準備。朝旨冊封也要盡快下來,太夫人屬意五原郡公。」

「五原郡公不是拓跋槐么?」邵裕問道。

「改封就是了。」蘇忠順臉色微變,低下頭說道。

邵裕暗自思索,也不是不可以。

蘇忠順見邵裕在思考,心下一緊,趕忙說道:「太夫人嘗有言,即便這次壓下去了,將來還有一道大坎。代公十一歲了,按草原風俗,最早十三歲就可娶妻成婚。以代公的身份,定然不可能娶小部落之女,如果與大部聯姻,形勢就會有變化。親政之后,他可名正言順掌握大權。眼下這些部大之所以支持太夫人,未必沒有等著代公親政的原因。此事誠為可慮,太夫人或許可以向后拖一拖,但能拖到幾時呢?十四歲、十五歲?不可能再往后拖的,最晚不會超過十五歲—」

邵裕聽了,微微頜首,然后問道:「如果什翼犍死了,會怎樣?」

「代國四分五裂,群雄逐鹿。」蘇忠順臉色一變,說道:「陛下也不想看到這副場面吧?最好的辦法還是管起來,若任其自散,時時寇邊,朝廷永無寧日矣,也會壞了陛下的大計。」

邵裕聽了,眉一挑,道:「寇邊又如何?打回去便是。」

「若有這么簡單,陛下當初為何不滅了拓跋鮮卑?」蘇忠順苦笑道:「一是很難做到,二是朝廷不可能常年在邊塞屯駐重兵,那樣吃不消。武周、高柳、紅城三鎮軍的供養可不是什么小數目,三分之一靠自食其力,三分之一靠代國上供雜畜糧果,三分之一靠軍市征稅,就這還不夠,朝廷時不時還得發點絹帛賞賜。」

「若真亂起來,軍市肯定沒了,鮮卑人也不會上供,自家屯墾的田地也不一定能完完整整收獲。況靠這三鎮兵也堵不住全部南下孔道,代國維持這么多年,

不知道為陛下省了多少錢糧。」

「打贏胡人不難,但控制胡人才真的不容易。陛下為了維持代國,免除后顧之憂,節省錢糧,不知道費了多少心思。」

邵裕聽了半天,覺得還是有道理的,但他有點懷疑蘇忠順的立場。

他在代國這么多年,會不會已經不是那么全心全意為大梁做事了呢?人是會變的,邵裕懷疑蘇忠順有點享受在代國的地位,不太想入大梁為官了。

不過他沒有說出來,而是默默記在心里。

「其實此番前來還有一事。」邵裕清了清嗓子,說道:「這幾年慕容野心大熾,東攻高句麗,打得其上下盡皆膽寒,西伐宇文氏,橫掃諸部,擄掠人丁牛羊無數。也就大梁天威震鑷,不敢在幽州造次罷了。但這般勃勃野心,卻不可不警惕。陛下有意令拓跋氏、宇文氏聯手,共抗慕容氏。」

「當年宇文氏屢次南下劫掠幽州。」蘇忠順咬牙切齒道:「我家就深受其害,戰死的族人都記不清多少了。這等賊子,死了正好一—」

「此一時彼一時。」邵裕連忙阻止了他下面的話,說道:「宇文氏已經為其所傷,實力大減,不復為患。正所謂唇亡齒寒,今還是要聯起手來。不然的話,

君以為以代國現在的情形,正面對敵,可是慕容氏的對手?」

蘇忠順搖了搖頭。

內亂始終是拓跋鮮卑頭頂揮之不去的陰影,很多年了,一直擺脫不了。慕容氏若攻過來,說實話,很多部落首領寧可投靠慕容鮮卑,也不愿意降順大梁,他們只是沒有選擇罷了。

不能給他們選擇的機會!

宇文鮮卑在,拓跋鮮卑就是安全的。若慕容氏盡吞宇文氏的部落、土地,則與拓跋鮮卑直接接壤,形勢就會急轉直下,這個道理他是懂的,王夫人應該也是明白的。

想到此處,蘇忠順立刻說道:「仆會極力促成此事。」

「不是極力促成,是一定要辦到。」邵裕說道:「這是天子的意思,他不想在攻伐晉國的時候,背后有人生亂。」

說到這里,又笑道:「放心,李鎮北已至幽州。我也會領兵上陣,和慕容氏耍一耍。」

「什么?殿下要上陣廝殺?」蘇忠順有些震驚。

「孤十六歲了,有何不可?」邵裕一聽就不高興了,道:「練了那么多年武藝,讀了那么多年兵書,難道就是給人看的,又或者是清談?」

他笑一聲,道:「大丈夫死則死矣。怕什么?」

蘇忠順都有些佩服這位燕王了。

有那么一股子豪邁、勇武之氣,仿如年輕時的天子,就是不如那位狡詐一是的,在蘇忠順看來,多年前的梁帝就堪稱「狡詐」,這是被很多人忽視的一點。

勇武、慷慨、睿智,關鍵時候豁得出去,有股豪邁之氣,偏偏還隱藏著自己狠辣、狡猾的一面,不是眼前這個毛頭小子能比的。

不過,燕王才十六歲啊,誰知道將來會變成什么樣?

與邵裕分別之后,蘇忠順文悄悄見了下王氏,將兩人談話的內容盡皆相告。

王氏思慮良久,道:「攘外必先安內,先料理了內部再說。」

第二天,邵裕在涼城招募了數十名擅使大戟、長,騎術卓絕的騎士一一標準之一便是能輕松駕馭光背戰馬。

隨后便直奔幽州,沒再多作停留。

臨行之前,將一路以來的見聞匯總成文,發往洛陽。

晉末長劍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安內與聯手

上一章  |  晉末長劍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