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1306章 出兵冀南
“多天駿來了,華北抗日戰場即將迎來一個新的階段!”唐刀意味深長的在四行團主力進軍冀南的軍事會議上說道。
四行團部分主力進軍冀南,那可不是唐刀或是四行團團部決定的,而是來自第二戰區司令部的命令。
正月都還沒出,第二戰區司令部就發電四行團團部,命令四行團派出一部主力潛入冀南地區,對日展開作戰。
原因很簡單,唐刀可還掛著冀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的職務,他和麾下四行團進入冀南,那是最正常不過。
而由國府任命的冀南公署主任則早已于年前就已經秘密抵達邯鄲郊區,并已經開始展開工作。
唐刀知道,這是位于山城的那位對進入大量敵占區活動的八十集團軍做出的反應,正式任命官員不說,還冒險進入敵占區開展工作。
不過,唐刀也很好奇,究竟是那位大神這么要官不要命,竟然敢在沒有軍隊的護衛下,就抵達日軍占領區開展工作,這種人在八十集團軍常見,在那位手下可真不多。
1939年3月16日!
在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宣布新任司令官多天駿中將到任后的第10天,四行團所屬第1營1連、2連、第2營4連、5連、第3營7連、第4營10連;第3營及4營炮兵連、騎兵營1連、炮兵營重迫連、防空營1連、2連;輜重營1連、2連;護衛營1連、團部直屬偵察連、山地步兵連、工兵連等共計6個步兵連,5個炮連,1個騎兵連,3個特種連,2個輜重連大約5000余人出兵冀南。
當然了,如此大規模的部隊行軍,自是不能大張旗鼓,那豈不是給了多天駿這個新官上任燒三把火的機會?
冀南可不是晉東南這樣的大山,其區域內兩個重要城市為邯鄲和邢臺,邯鄲西北部為太行山脈主脊東翼,屬山區;中東部則為平原區,是邯鄲最重要的糧食、棉花、油料生產區;而邢臺所屬山區更是只占了全市面積的百分之二十,高達百分之八十的區域為丘陵和平原。
這意味著,抵達冀南的四行團的作戰方式將和過去的這一年有著極大的不同,若是在這種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帶被大量日軍圍上,那就是全軍覆沒之局,沒有半點僥幸。
所以,四行團這批前往冀南的主力,是分批前往,幾乎是一個步兵連伴隨著一個炮兵連,唐刀則親率警衛連、騎兵連、偵察連、山地步兵連、護衛連前進。
工兵連和輜重連別看都是輔助型部隊,但四行團之軍,不管是什么性質的部隊,都有著嚴格的軍事訓練,或許戰斗力和四大步兵營相提并論,但也不是誰都能欺負的。
況且一路上有八十集團軍位于當地的武工隊提供消息,倒也不怕被日軍偷襲。
這次四行團冀南之行雖說會和日軍作戰,但顯然不是去大打出手的,炮火支援力度最大的山炮連12門博福斯山炮一門未動,兩個輜重連運輸的物資也不是以糧食或是彈藥為主。
只有知情人知道,兩個輜重連全力運輸的,竟然是大量的地雷和挖掘工具。
那是唐團座要對抗日軍所謂‘三光政策’的秘密武器!
既然日本人要玩絕戶計,那唐團座就拿曾經在華北平原上實踐過并大獲成功的方法和他們斗斗法。
麻雀戰、地雷戰、地道戰,那都是曾經的八十集團軍和根據地廣大軍民用鮮血實踐出來的成功戰法。
麻雀在覓食飛翔時,從不成群結隊,多半是一二只、三五只、十幾只,忽東忽西、忽聚忽散,目標小、飛速快,行動靈活。
‘在打擊駐守之敵時,民兵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條件,摸清敵人的各種情況,乘敵不備,突然襲擊;在打伏擊戰時,我軍民在敵人必經之路設下伏兵,引敵人入套,用排槍、地雷大量殺傷敵人;在阻擊戰中,我軍民采取分散隱蔽的辦法,瞅準時機消滅敵人。’
這是1938年7月921師劉師長在《921師抗戰一周年戰術報告》中,冠之以‘麻雀戰’的戰法,并逐步得到推廣。
唐刀之所以此次攜帶部隊為連級單位而無營級,就是打算采取麻雀戰的方法,將主力部隊以連、排為單位撒向廣袤平原農村。
若遭遇小股日軍,如小隊級、中隊級,那就由駐于當地的八十集團軍發展的民兵配合排、連進行騷擾、伏擊、阻擊并殲滅之;
如日軍開始大規模增援,那就立即電傳周遭村、鄉、縣駐軍沿途對來援之敵進行騷擾,緩慢其行軍速度,掩護當地軍民撤離。
曾經時空中,日軍之所以能派一個步兵中隊就能達到‘清鄉’之目的,不過是欺負根據地軍民武器裝備差,一個步兵中隊就可以抵擋近千人級八十集團軍的進攻,完全有時間撐到援兵抵達。
但當四行團出現在冀南,日本人這種美好愿望將徹底成為泡影!
為應付這種分散開來獨立作戰的狀況,四行團在春季大練兵的時候,就再度更新步兵班裝備。
鑒于平原攻防戰的特點,火力需求更偏向密集而不太追求射程,15人步兵班的長槍減少至6人,栓發步槍更是徹底從步兵班中淘汰。
5人配半自動步槍,3人為改進型60迫炮班組成員,2人為MG42機槍射手,機槍配兩腳架,一名精準射手根據自己意愿選擇配槍,另外4人全部配沖鋒槍。
上次小洋妞兒可是送了個大禮,雖然送了友軍高達230桿沖鋒槍,但依舊還有600多桿MP38沖鋒槍的存量,以一個步兵班4桿的配置,可以裝備150個步兵班。
以目前四大步兵營12個步兵連,共36個步兵排,以每個排4個步兵班計算,正好全員覆蓋,唐團座自然是毫不吝嗇的將這種新式裝備全員配發一線步兵。
另外,為繼續加強近射火力,除負重較大的長槍兵外,炮組和機槍組以及沖鋒槍兵,全部加配黑星手槍。
這雖然對步兵的要求又增加了不少,但在累和保命之間,四行團官兵們幾乎是毫無遲疑的做出選擇。
四行團內現存的半自動步槍沒有那么多,但這早就在唐刀的規劃中,羅斯塔夫在半年前就接到一筆購買10000支捷克半自動步槍的訂單,并在一月前就已經秘密運抵日耳曼帝國控制的峰峰煤礦。
四行團主力抵達那里的山區后,步兵將進行換裝,再趕赴邯鄲、邢臺各村、鄉!
唐刀訂購的數十門40毫米高射炮也已運達,沒有攜帶笨重的20毫米高射炮僅攜帶了7毫米重機槍的2個防空連,也將會在距離峰峰煤礦那里補充24門40毫米高射炮。
不過,兩個防空連不會隨同已經分散的步兵們行動,而是隨唐刀率領的警衛連、偵察連及山地步兵連、騎兵1連、工兵連等部駐扎于唐刀在經過偵察連勘察后的紫山。
紫山又稱馬服山,位于邯鄲市西北15公里處,素有“邯鄲第一山”之美譽。
其地處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連接部,面積約20平方公里,系太行山余脈。紫山的山勢聳拔,嶺麓回復,主峰海拔4米,是邯鄲市區的至高點。
因山體裸露的巨巖和聳立的峭壁多為紫色、金黃色和褐色的“紫石英”,故取名為紫山。
當然了,唐刀親自選定其做為四行團團部所在地的主要原因是這里位于邯鄲、武安、永年三縣(市)交界處,距離邢臺也不遠,完全可以從這里出發支援各部。
也就是說,唐刀的戰術部署已經很明確,以他為首的四行團團部轄三個輕步兵突擊連,一個騎兵連,一個護衛連,一個重迫連,兩個防空連,兩個輜重連形成一個退可守,進可功的集群。
這里,也算是四行團各部的補給基地,無論槍械、彈藥、糧食、人員都可從此處進行補給。
如果加上2個輜重連1500人,四行團團部可動用的兵力可達近3000人,有一個重迫連和兩個防空連的火力支援,日軍縱算出動一個萬人級別的支隊,也沒法占到壓倒式優勢。
更何況周邊還有大量的八十集團軍正規軍和民兵活動,日軍除非發起戰役級別的戰斗,否則別想將四行團團部從這個山區趕離。
有了這個足夠強又可以輻射兩市的基地做后盾,真正對日軍造成傷害的,卻是撒出去的6個步兵連及兩個炮兵連。
以連為單位駐6縣,以班、排為單位駐村、鄉,形成近百個小型根據地,以應對日軍隨后不久必定會對冀南的“燼滅戰”掃蕩。
要想用麻雀戰勝日軍,除了更為強大的火力外,更重要的是通信,只有這樣才能讓麻雀說散就散,說聚就聚。
為此唐刀也花費重金通過洛克菲勒公司進口了近100部大小功率不一的電臺。
不僅連部配屬大功率可和他乃至921師兩個旅部直通的電臺,就連排級和位置較遠的班級都配屬5瓦小功率電臺,至少
保證他們能和自己的連部進行有效溝通。
通信連向各步兵、炮兵排都派遣了專業通信兵達80人之多,跟隨四行團團部的通信連余部為此更是裝備了8部大功率野戰電臺,通信密度堪稱四行團建團以來最高峰。
這還不夠,唐刀在率兵出征前十天,親自抵達距離大口子洞鎮60公里外的八十集團軍司令部,一是和幾位首長交流關于冀南敵后作戰的問題,二來就是正式解決自己黨員身份問題。
山城那位絞盡腦汁兒的計算事實上在唐刀舉起右手在紅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就已然全盤化為泡影。
冀南根據地在幾位首長看來,全部留給唐刀這個明面上的冀南公署副主任又何妨?
不過,唐刀卻是認為,八十集團軍必須要在冀南顯示自己的存在,一來這才是最正常的,八十集團軍又不是委屈的小媳婦兒,婆婆說啥就是啥?
二來是,四行團在冀南依舊兵力太過薄弱,需要八十集團軍的幫助,尤其是對于團結民眾這一塊兒,八十集團軍的工作方法方式舉世無雙。
日軍遲早會使用‘絕戶計’的這一說唐刀早就通過程旅長進行過反映,幾位首長早就有足夠警覺,在日占區也有過相應部署。
大力發展民眾成為抗日積極分子,而后成為密布鄉間的耳目,大力對鄉間士紳中對日投降分子進行鎮壓,以防止其遲早成為日軍的內應。
后者尤其重要,因為這也是在曾經時空的對日戰爭中顯露出的一個弊端,正是因為太注重統戰工作,導致一些企圖保住自己財富的地主、士紳在漢奸的游說下倒向日本人,一次次的出賣,不知害死過多少根據地軍民。
在唐刀的建議下,八十集團軍花費數月功夫,對根據地內的地主、士紳都進行了甄別,但凡有和漢奸、日寇聯絡者,都進行了無情鎮壓。
這種鎮壓,也極其有效的震懾了那些兩面派和騎墻派,除非他們拋棄家業去到日軍占領的城市里,徹底成為日本人的順民,否則就必須和根據地的民眾們站在一條戰線上。
戰爭中的站隊選擇,比政治斗爭的站隊還要更殘酷,只有生、死兩條路可選。
消滅日軍的耳目,使日軍變成瞎子,而自己遍撒觀察哨,日軍只要興兵出城,村鄉里的駐軍就能很快得到消息,并根據日軍兵力做出戰術調整。
這對首次成為一方指揮官的各連連長們來說,是一次大考,只是,沒有及格和不及格,只有生和死!
另外,除了這些撒出去的精銳官兵,輔助作戰的工具和戰術也很重要。
地雷和挖掘工具也將會根據地形不同,發放到各地軍民手中。
位于山區的,就以大量地雷封鎖山道,兩個輜重連此次攜帶的2000顆地雷和2000把挖掘工具不過是唐刀計劃中的一小部分。
位于大口子洞鎮的四行團軍工廠已經停止其他各式槍支的制造,轉而生產各式地雷。
壓發雷、絆雷、拉雷、字母雷花樣層出不窮的地雷是曾經抗日軍民的智慧結晶,唐刀一個不拉的都將其變成現實。
只是這一次,不再是陶罐、石頭、木頭做殼,黑火藥做爆炸物的土制地雷,而是一爆炸就殺傷一片的正規地雷。
根據唐刀的要求,這一生產,就是20萬枚!
如果不是擔心戰后的清掃問題,唐刀能將地雷埋遍整個冀南!
而位于平原地區的,除了埋設必要的雷場外,挖掘和利用地道展開對敵斗爭也是極其必要的。
曾經時空中冀省平原上的抗日軍民為了解決地道里的缺氧、通風和飲水難題,想方設法將地道的通風口與地面上的建筑物、自然物,如煙囪、水井、墻頂等巧妙結合起來,在村邊、街道、院落修筑了掩體和射擊孔,并將其與地道連接起來。
到后來,各抗日村鎮逐步發展起了網絡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
有的村還發明了連環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繚亂。
地道戰開始后,敵人也曾費盡心機,采用尋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辦法進行破壞。
但是,抗日軍民在戰斗中不斷吸取教訓不斷改進地道,用墻壁、鍋臺、水井、土炕等把洞口巧妙地隱蔽起來,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
同時在洞口修筑陷阱、埋設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內挖掘縱橫交錯的“棋盤路”,使敵人不敢進入洞內;還在洞內設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門,并設有直通村外的突圍口。
這樣,地道便成了進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堅固地下堡壘。
位于峰峰煤礦的‘一號實驗室’就受命大量利用鋼鐵制造各種挖掘地道工具,并已經開始源源不斷向八十集團軍提供。
在新年前,平原上各村鎮地道的設計和規劃都已做好,新年過后第三天就已經在八十集團軍組織下開始了挖掘工作。
百勝率領的工兵連此時也不再只是昔日的200多人編制,在升格為副營級單位后,工兵連編制一舉突破580人,總共擁有7個工兵排。
正好,每個工兵排協助一個步兵連,在村鄉指導并參與地道的挖掘構筑工作。
只要多天駿這貨還像曾經時空一樣磨磨唧唧,半年后等待他的,平原上是密如蜘蛛網的地道,山區則是落腳就有可能沒腿沒腳的雷場。
而抵達紫山預定位置的唐刀,也見到了早已苦苦等候自己多時的頂頭上司。
看著一臉菜色就穿著一件打著幾個補丁黑色棉袍猶如一個鄉下教書先生般的少將級公署主任帶著幾分委屈表情向自己奔來,仿佛終于找到了組織一般,唐刀笑了。
“王長官,好久不見!”
PS:嘿嘿,每天日常宣傳小女新書《邊界漫游者》,兄弟們多支持,感謝感謝!
從八百開始崛起 第1306章 出兵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