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風月 558、平遼東
又是一年冬,大梁今年降雪提前了兩天,冬日天氣變得格外寒冷。
史皇帝為了御寒,只能和后宮的老婆們抓緊報團取暖,出去打了大半年的戰,他早就忍不住了。
北方的冬天會更冷,這也是為什么他要提前把主力南撤的原因。
天氣也是難以逾越的障礙,是人類無法對抗的自然力量之一,勝過百萬大軍。
吐蕃王朝能崛起是因為青藏高原氣候回暖,而宋元明清往緬越之地用兵,結果幾乎都像是一個模板刻出來的,先都是勢如破竹,然后當地軍隊化整為零抵抗,隨后打到夏天,天氣炎熱,疫病橫生,只能退兵。
幾個朝代眾多出兵,一兩次如此還只能說運氣,可幾百年來每次出兵都如此就不是運氣了,只能說天氣永遠是最大的敵人。
如果大軍在上京待到冬天,十幾萬大軍都來自南方,不知道多少人能適應那里的苦寒,是件十分危險的事,所以史皇帝急著撤兵也不是想著他的后宮,還是為了天下著想,為了十余萬將士著想。
這次回來,蕭胡輦,小黃花的孩子都降生了,而由于史皇帝兢兢業業,孜孜不倦,夜以繼日的努力,到冬月,趙侍劍,符太后又有了喜脈。
月末,樞密使閭丘仲卿與太尉李處耘一起呈送犒賞三軍的章程,史皇帝著重看了對主要將領的升遷安排,這些位置很重要。
大多數史皇帝都同意了,只有少數幾個他重新調整了安排。
對于普通士兵和基層軍官的賞賜,史皇帝則自己看了一遍,看立功多的,又在第二天召集全軍都指揮使到樞密院官署去看,問他們還有沒有疏漏。
這些原本就是個都指揮使報上來的,史皇帝再次找他們確認一來是表示重視,二來也直接道:“都來仔細看看,朕讓你們確認簽字,也是留個字據。
士兵們腦袋掛在褲腰帶上打出來的功績是你們報上來的,如果以后有瞞報漏報,或是報錯的可就只好來找你們了。”史皇帝笑呵呵的說著,說完招手讓各都指揮使過來看。
隨后自己去一邊喝茶,看著他們查看,又補充道:“都想想,你們只是一時腦力之勞,對軍士來說卻是生死相搏換來的功勞,將心比心,別有什么疏漏。”
隨后又給了他們兩天時間,讓他們再回去想想,有錯漏的趕緊報上來。
之后兩天里,果然有人重新報了一遍,之后史皇帝才勾畫加璽印,讓樞密院,戶部司和兵部去執行。
到了臘月,犒賞三軍的事情已經大體完成,多數禁軍士兵放假。
而朝中則迎來一件大事,定難軍節度使一家老小六十多人已經到京。
史皇帝派出鴻臚寺的官員去迎接他們,暫時安置在驛館中。
之后于皇城中設宴招待他們,朝中很多人都沒想到,原本以為會無比難對付的邊境藩鎮,就這么輕而易舉的被史皇帝叫到了大梁。
李光睿帶領全族人來京意思很明顯,是告訴天子愿意放棄軍權以求富貴和安全。
這件事震撼了很多經歷過五代十國亂世的老臣,自唐中晚期開始至今近兩百年的藩鎮割據局面,似乎就被史皇帝這么輕而易舉的化解了!
可史皇帝心里明白,真是輕而易舉嗎?那是二十年南征北討,百萬人前仆后繼,血流漂櫓換來的天威,如果遼國不亡,李氏不會輕易服軟。
招待宴會上,史皇帝說了一些對李光睿一家安撫的話,也見到他的族兄李光儼。
不過比起這兩兄弟,史從云對李光儼年僅十歲的兒子李繼遷更感興趣,因為在后世,這個兒子可比他爹和他叔伯名氣大多了。
不過看著在他面前緊張不安的小孩,史皇帝忍不住一笑,再沒往心里去了,只御賜他一套文房四寶,勉勵他好好學習。
隨后下令賞賜錢財和住宅,加李光睿侍中,又在兵部給了一個差遣,給他的族兄李光儼也加了官身,留在大梁。
至于西北那邊的情況,史皇帝和樞密院以及丞相們商議之后決定,以向訓為夏州防御使,領夏、綏、銀、宥、鹽五州諸軍事,鎮守西北。
黨項人也有不同,他們一部分以李氏為代表,是愿意臣服朝廷的,不過在北面還有一些黨項人之前就不太服李氏的統治,對中原王朝也更加抗拒。
所以史皇帝也找來自己的心腹老將,專門和他說了那邊的局勢,隨后也給了他大方針,去了之后要剿撫并用,爭取他們臣服,必要時出兵鎮壓。
為此他專門從禁軍中調了兩個炮兵營給向訓。
向訓領命,準備年后出發,率軍前往西北。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到康定四年三月,史皇帝的第十個孩子出生,是蕭綽為他誕下的一位小公主,史皇帝很高興。
在三月,遼東那邊也有了結果,經過一年多的封鎖和進攻,遼國最后的勢力,東京留守耶律抹只憂懼成疾,病死在遼陽軍中,守軍開城投降,秦軍入城,意味著遼國徹底滅亡,歷時兩年的滅遼戰爭總體落下帷幕,遼東完全被秦軍掌控。
過去的一年多里,秦軍大將林仁肇和王審琦完全執行了史皇帝的戰略計劃,他們一面以重兵死死封鎖遼西,一面不斷派游騎深入襲擾遼軍,水軍也從海上不斷突襲劫掠遼東船只,截斷海遠,封鎖海面,時不時對著岸邊軍隊打炮。
隨著時間的推移,遼東越來越封閉,越來越絕望。
西面眾多州縣紛紛投降,而秦軍則繼續穩扎穩打,以絕對的兵力優勢,裝備優勢緩緩向東推進。
困守遼陽的遼軍明白事情嚴重性,他們已經被封鎖,根本沒有退路,沒有援軍,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反戈一擊,三番五次集結全部兵力準備與秦軍決一死戰。
結果秦軍拿出的戰法就是深溝高壘,拒絕交戰,只是不斷貼近遼軍,只是以優勢兵力向東步步逼近遼陽,遼軍好幾次試圖突襲都被打退。
這種戰術是王審琦和林仁肇商議后結合實際提出的,史皇帝同意了。
這有點像歷史上司馬懿對付諸葛亮的戰術,大軍貼身,然后避戰,這是有優勢的一方比較好用的戰術之一,因為優勢在手,打可能會輸,因為戰爭充滿風險,只要不打肯定贏。
司馬懿的目的是讓蜀軍斷糧或把他們壓縮出關中,而秦軍的目的則是以巨大優勢向東壓縮遼軍殘部的生存空間。
而東面還有女直人和高麗,海面又被封鎖,這樣的仗遼軍是越打越絕望的。
秦軍越不交戰,他們越是恐懼,越是絕望,因為當下唯一的希望就是秦軍與他們野戰,然后在混亂的戰場中求得勝機。
可惜到最后他們也沒機會,到當年八月,秦軍已穩扎穩打推進到遼陽府城下,沿途州縣盡數投降,不少遼軍也投降了,剩余遼軍數千人與遼國東京留守耶律抹只等耶律貴族困守遼陽孤城。
隨后的事情就好辦了,王審琦繼續率軍圍城,林仁肇分兵往東追擊遼軍殘部,同時沿途收復東面諸多州縣。
最后整個遼東只有遼陽城還在堅守,秦軍也沒急著打,因為冬天來了,城內物資貴乏,天氣苦寒,比任何刀兵都有用。
困守孤城五個月后,耶律抹只憂懼交加病死,城中守軍再也熬不住開城投降,原本圍城時城里有軍民八萬人左右,等秦軍入城時就只剩五萬多了。
很多人被饑寒殺死,甚至出現了大量人相食的局面,到現在也是實在支撐不住了。
之后王審琦立即從周邊州縣調集糧食過來支援,才改善城中局面。
這也意味著自此,遼東也回到秦國手中,秦國領土向東已抵高麗邊境。
同年四月,孟玄喆上表,北方邊境于云州,武州,嬬州北等地,以古長城為依托,蓮花堡為核心的邊境防御線基本構筑完成。
五代河山風月 558、平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