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第241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殿下!但不知您如何看儒學?”孔穎達問道
楊侗說道:“我還崇拜孔子、孟子!也很崇拜真正的儒學。”
“何為真正的儒學?”孔穎達問出了大家的心聲。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這也是人類最本源的價值觀!儒家應該是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法治的代表!但是自從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漢武帝采納之后,獨大的儒家就失去了銳意進取、勇于開拓、包容萬千、兼容并蓄的精神。之后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刪除篡改,這些面目全非的儒家學說的推廣,令整個民族不思進取、故步自封、思想僵化!當人們用千多年前的思想,來經營一千多后的今天,結果可想而知……”
楊侗目光掃向了孔穎達,接著說道:“天地之間沒什么一成不變的知識,只有因地制宜、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先秦時期的律法,拿到今天來看是多么的幼稚,如果我們照搬著用,恐怕我大隋立即會大亂!而現在的律法制度,延續下去也會不合時適,而被拋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才是這個天下發展的定律。”
“任何一門學說、一種思想、一條律法、一項制度……都需要不停的根據天下的發展變化而不停完善。這才是一個圣賢應該做的事情,也才是一門學說永恒的主題。”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楊侗背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一大段,然后向面對慘白的孔穎達說道:“一個人、一個家族、一個國家……‘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一門學說亦然。一家獨大的儒學,失去了天敵,就等于失去了奮斗的目標,遲早會在安逸越來越窄,最終被新的思潮取代。所以百花爭鳴才是春,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孔穎達目瞪口呆……
震撼太大了。
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爭,一個國家要想立于不敗之地,要奮發圖強,不能安于現狀、不能不思進取。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孟子這往篇發人深省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橫空出世。
如今,楊侗這篇儒家經典,反勸儒學,不得不說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孔穎達是一個儒者,完美的儒家子弟,他其實明白當下的儒家思想,完全是配合統治者鞏固皇權的工具,早已失去了孔孟精髓。
孔子生前被各國視若敝履,不屑一顧,為何自漢以后,歷朝歷代都在尊崇儒家學說?
這個問題其實不僅孔穎達明白,楊侗也明白,在場的儒者也明白。
但是大家都不會拆穿……
為何?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
諸子百家之中,楊侗其實也喜愛儒家,因為儒家為皇權服務,可以提高君王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他和所有君王一樣,奉行的是外儒內法理念!當然了,他善待儒學,卻絕不會專用儒學,各朝各代的太祖皇帝,都不會專用一門學說。
他引入百家,確實是想要以法治國、以儒立德、以兵攻掠、以農強國、以墨富國、以醫惠民、以縱橫遠交近攻、以陰陽明天時地利
而誦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則是引起孔穎達等儒家學者的警醒之心,從而讓百家入境更為勝利一些。
唯有百家爭鳴,才能讓這個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之巔!
大隋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是方位的人才!
只有儒、法、兵、墨、醫、農、商、縱橫、天文……齊頭并進,各出佼佼者,才能讓大隋成為天下的主宰。
四書五經能治理天下?四書五經能減少犯罪率?
騙鬼吧。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人、家、國如此,學派亦然。所以,百家爭鳴對國家百姓、對學派本身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楊侗為引入百家劃下了定論。然后,對杜如晦說道:“我一直缺一個記室參軍,克明先擔此一職,幫我處理公文,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在私底下和我說,但正式場合,你只能聽不能說。”
許敬宗等人一聽,艷羨不已。
記室參軍品級不高,甚至不入品級,相當于書僮之類的。但在大隋王朝卻炙手可熱,很多人削尖了腦袋都想往這位子上鉆,因為它離楊侗最近,是近臣,能就近展示自己的才華!只不過,楊侗沒有合適人選,一直沒有設此職位,遇到大事也只是和楊恭仁、房玄齡他們商量。
現在這般安置杜如晦,所有人都知道,杜如晦的出頭之日不遠了。記室參軍對楊侗來說,則是考察人才的重要地方,從這個地方出去的人不但能力出眾,同樣也是楊侗的親信,所以,楊侗不會受任何人左右。
杜如晦只當一次滏陽縣令,而且干了不到半年跑路了!或許他有經天緯地之才,或許他看了許多先進的施政綱領,但事實上,他僅僅是一個從來沒有處理過大事的雛鳥,杜如晦也許不會搞出紙上談兵的事情,但貿然讓他登上高位絕非好事,自己以歷史上成型的千古名相待杜如晦,實在是對他的不公平。
人都必須有一個成長的歷程,雖然杜如晦依然是杜如晦,但一個初出茅廬的名相之才,畢竟不是名相,‘名相之才’和‘名相’之間的差距自然不是一點半點。
現在已經不是剛剛立足冀州的時候了,那時候楊侗無人可用,逮住一個就扔一個侍郎,在成長的過程中,房玄齡、楊師道、魏征、孔穎達、凌敬、姜行本等人,可謂是錯誤百出!不過好在那時候地盤小,造成的影響也不大。當地盤擴大的時候,他們已經成長了。
如今一部尚書的每一個決定,影響到兩千多萬人的生活,一方大勢力的安寧,楊侗真不敢讓杜如晦一個新人去專管一部。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這話,說的不是老江湖膽子變小了,而是有了負擔,多了謹慎,因為他已經不單是自己一個人,還代表著家人、朋友、下屬的利益,他不能出事。
有了牽掛的楊侗,也不再像以前那般敢率性而為了,“江湖越老膽子越小”這句話,或許是一個男人成熟的分水嶺吧。
杜如晦沒有應下,而是深深地看了楊侗一眼,道:“殿下難道不擔心過錯被屬下發現?”
“人非圣賢,孰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楊侗聞言不禁失笑道:“我不是神圣,我也是人,有錯是正常的。自從均分田地以后,我就被口誅筆伐至今,不過凡事都有正反兩面……我的過錯如果得到及時彌補,損失的或許只是一點名聲、財物,但如果沒有人提點,那就是禍國殃民!而過錯,只要我們敢去正視它、接近教訓,不但沒壞處,反而可以避免日后犯下更大錯誤。如果我連自己的過錯都不能正視,還談什么爭霸天下?”
杜如晦聞言愕然!
上位者,不都應該拼命的粉飾自己的嗎?不過楊侗這份心胸和氣魄的確讓人折服。
“如果沒有人敢罵我,我反而擔心了。”楊侗朗聲笑道:“沒有人罵,不是我楊侗完美無缺;而是,要么有人不想讓我聽真話、實話……要么人們對我不抱任何希望了!沒人罵,說明一個勢力腐朽了,這個‘大隋王朝’是我楊侗帶領大家一寸一寸打下來的!在我有生之年里,我不希望大隋走向腐朽、走向墮落!”
“殿下英明!”
杜如晦肅然躬身道。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如果杜如晦還推三阻四,那反倒顯得小家子氣。
大隋第三世 第241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