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七十八章 浩瀚長河
浩瀚深空之中,那巨大的貨箱漸漸失去了蹤跡。
而此刻,建造在敵神星一處緩坡上的30公里長鐵軌的起點,又一個貨箱做好了彈射準備。
與此同時,在這處彈射基地的港口之中,來自整顆敵神星數萬座工廠的產品正在乘坐著列車洶涌而來。
它們在港口完成了轉移,又被分門別類的裝到了一個個標準貨箱之中。這一個個標準貨箱又排著隊來到了彈射鐵軌的起點,固定在了彈射車上,準備著開始彈射。
于是,一個個貨箱被彈射到了太空之中,又在交通AI的自動控制之下完成了后續加速,被扔到了飛向洛神星的航道上。
平均每半個小時,便會有一個標準貨箱被彈射出來。
以一個貨箱平均質量1500噸計算,就這一個彈射器而已,每年就能彈射約2500萬噸的貨物。
而這樣的彈射器,李青松在敵神星各個不同的工業集群旁邊,基于有利運輸的原則,總計建造了20個!
平均每年就能彈射5億噸貨物!
這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敵神星和洛神星之間的交通需求了。
“這種方法雖然好,只是耗電量也真是大啊……”
看著已經開始運轉的一號彈射器,李青松心中默默的感嘆著。
將一個標準重量的標準貨箱從零加速到每秒鐘800米,總計需要4.8*10^11焦耳能量。
換算成電量的話,就是13.3萬度。
但電能很顯然不可能百分之百轉換為動能,其中也是存在損耗的。就比如這一個彈射器,轉換效率僅有50%左右。
于是,彈射一個貨箱,便需要約26萬度電。
一天彈射48個貨箱,就是1248萬度電!再加上其余的損耗,就這一個彈射基地而已,每天的耗電量就高達1300萬度。
這需要一個裝機容量約為55萬千瓦的發電廠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工作,全力以赴的運轉,才能滿足這一座彈射基地的需求。
但其實用電量大還不是最主要的問題。
最主要的問題是,這么多電并不是平穩釋放的,而是集中在短時間內釋放。
彈射一個貨箱需要約80秒的時間。這80秒的時間里,26萬度電會全部釋放出去。
每個彈射周期為30分鐘,1800秒。這1800秒除去這80秒的1720秒時間里,電力消耗又會陷入谷底。
如此巨大的電力波動,才是建造這座彈射基地最大的技術挑戰。
但對于李青松來說,解決這個問題只是略微復雜一點,并不算太困難。
原因很簡單,他有20座彈射基地!
如此一來,只需要將不同的彈射基地的彈射時間錯開,便能達成每一個時間段總有一個貨箱處在彈射階段的效果,如此,電力消耗便平穩了下來。
就算偶爾有一些不平穩的時候也沒關系。
李青松整體的工業盤子足夠大,足足數萬座工廠,每年要消耗多少電力?整體電量消耗足夠多了,電網必然要足夠強大。
電網既然強大了,這一點波動和負荷對于電網的沖擊便可以降到最低點,完全可以忍受。
同樣的,這其中復雜的電力調度,每一座發電廠應該出力多少,是提升功率還是降低功率,李青松仍舊交給了電力AI去做。
電力行業的克隆體們仍舊只是起到一個監督、維護、決策的職責。
此刻,造完了這20座彈射基地,李青松便完成了在敵神星上的所有建設任務。
未來,不需要自己在這里付出多少精力,源源不斷的資源便會自動飛過來。
此刻僅僅才幾天時間而已,便有上千個貨箱,總計上百萬噸貨物踏上了前往洛神星的旅途。
“該回去了。”
一聲令下,原本帶到敵神星的330萬名克隆體直接撤離了一半,再度回到了龐大的貨運飛船之中。
來的時候,這些貨運飛船滿載著建設所需要的設備。
此刻返航,飛船里面便換成了敵神星上出產的各種資源。
耗費幾個月時間,龐大的艦隊終于回到了洛神星這里,李青松與克隆體們之間終于沒有延遲了。
沒有延遲,便意味著一些時效性要求較高、較為復雜的工作終于可以開始進行了。
“休息了這么久,休息夠了吧?都開始干活吧!”
在李青松的命令之下,龐大的建設再度開始。
全新的研究基地、更先進的研究設備、對工廠的智能化升級,等等等等。
但現階段,李青松的建設工作總是有些束手束腳,無法全力施展,工程進度也有些緩慢。
還是洛神星這里本土資源產出不足的緣故。
不過沒關系,來自敵神星的資源補給很快就要到了。
一邊進行前期籌備工作,李青松一邊熱切的等待著。
一年時間緩緩過去。終于,在李青松幾乎望穿秋水一般的期盼之中,第一個貨箱終于飛到了洛神星這里,并且無需外部干預,自行準確的進入到了洛神星的環繞軌道之中,開始圍繞著洛神星運轉!
到了這時候,工作就簡單了,無非是派遣一些專用的減速推進器附著到貨箱上面,令其減速,然后運輸到洛神星的港口之中而已。
于是第一個貨箱便緩緩降落到了港口之中。開箱之后,箱體拿去回收利用——它們本身便是貨物的一部分,貨箱之中的一千多噸經過了初步提煉的氧礦,也迅速裝在了火車上,跟隨著火車一同呼嘯著來到了工廠之中。
第一個貨箱之后,是第二個,第三個……
一箱一箱的氧礦、甲烷礦、鋼鐵、鋁錠、銅錠、稀土元素、鑄造件、初級芯片、潤滑油、淀粉……
這一個個貨箱如同一條浩瀚河流般流淌到了洛神星之上,讓原本因為河流干涸而陷入干渴的眾多工廠再度恢復了活力。
李青松面臨的資源枯竭危機,在這一刻徹底解決。原本受到限制,無法全力運轉和全力研究,暫時放緩進度的各種項目,也終于解除了枷鎖。
“終于能再全力以赴的推進科技發展了。”
李青松默默的感嘆著:“那么……該開啟第二級別戰艦,也即金星級戰艦的研發了!”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第七十八章 浩瀚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