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歸義非唐

第99章 由奢入儉

更新時間:2025-03-29  作者:北城二千
歸義非唐 第99章 由奢入儉
“這個字是“君”,君王的君就是……”

六月中旬,當教書識字的聲音在軍營之中響起,劉繼隆的身影也在木棚外出現。

五十余名兵卒穿著布衣,手里拿著木板與炭筆坐在木棚下,所有人都用渴求的目光望著前方。

在他們前方,一名直白正在一塊木板上用炭筆書寫文字,教導眾人識字。

如今的山丹軍是練一、休一、一操演。

這其中休息的那天并非就是放任兵卒休息,而是用來上文化課。

每日認識十個字,認詞并理解五個,同時寫一篇日記就是他們這天的任務。

為此,劉繼隆還調了幾十名番兵去參與造紙,每日能產出五百張丈許麻紙,裁剪后能得到上萬張紙。

不過這上萬張紙用針線縫制成書本后,也不過堪堪制成一百本文冊罷了,能調給軍隊的十分有限。

除此之外,就連書寫所用的墨,每日所產也不過幾斤。

正因如此,除了寫日記的時候兵卒能用上紙筆硯墨,其它日常的練字還是在木板上實施。

舉山丹上萬人的生產力,也只能讓劉繼隆做到這種程度了。

“人人識字…唉!”

望著自己麾下將士孜孜不倦的模樣,劉繼隆在心底嘆了一口氣

如果條件可以,他又何嘗不想安定下來,將山丹軍這一千四百弟兄培養成為骨干,再以此發展呢?

上次陣沒的八十九個弟兄,那是他耗盡人力物力所培養出來能識百余字,懂得算術的人才。

如果給他們時間,一兩年后他們就能成為最基礎的直白或隊正。

劉繼隆能憑借他們治理好一座城,或者數千兵馬。

想到這里,劉繼隆不免渴望起和平。

只可惜這世道注定會越來越亂,而他想要和平,便只有自己動出來。

“折沖!”

忽的,遠處傳來了崔恕的聲音,而劉繼隆也回頭看去。

只見崔恕騎馬快走而來,而他對于劉繼隆的稱呼也變成了“折沖”。

這一切主要是因為那日李渭對他稱呼的改變,現在山丹上下都認為他擢升折沖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便提前把稱呼給安排上了。

盡管這么做是逾越,但劉繼隆也沒有制止。

“怎么了?”

劉繼隆開口詢問逐漸靠近的崔恕,崔恕也笑著作揖:

“城外來了一百多口烈屬,馬校尉說有相熟的故人,帶著他們去城東安置去了。”

“烈屬?”劉繼隆聞言臉上浮現笑容。

自去年落腳山丹以來,每次戰后他都會向河西各城烈屬送去額外的撫恤和招撫遷徙的消息。

然而近一年時間過去,并未有一戶烈屬愿意遷徙山丹。

如今這群烈屬來了,雖說來的有些晚,但起碼是來了。

他們一來,自己也就可以將自己所想的計劃實現了。

“走,瞧瞧去!”

劉繼隆說罷,轉身走向不遠處的軍營馬舍,從其中牽出一匹通體烏黑的軍馬,與崔恕往城東趕去。

二人走出軍營,街道上便有許多百姓見到他們,紛紛朝他們隔空作揖。

雖然山丹的情況主要還是靠吃大鍋飯,可山丹的大鍋飯吃得十分富裕。

城內百姓,基本都是穿著比較新的布衣,而這得益于劉繼隆所發的麻布與夏衣。

向城東走去,肉眼可見的能看到城墻變遠了。

當然,這不是城墻會動,而是劉繼隆將山丹城東擴了。

原本的東城墻被推倒,整座城東擴三百步,不僅城墻需要重新修建夯實,四座城門也要重新選定位置。

好在山丹人口眾多,一萬多人僅耗時一個月,便將城墻的工程解決大半。

以如今的進度來看,應該能在七月末徹底完工。

“折沖!”

“折沖……”

一路向東走去,沿街百姓紛紛對劉繼隆作揖。

在東擴的區域,劉繼隆規劃了六個坊市,六百座小院來安置上次東略所解救的百姓,以及未來有可能被解救的百姓。

這些院子的圍墻是碎石摻和土磚夯實的八尺高墻,院內有主屋一間、耳房兩間,倒座房兩間。

如此院子,足夠生活七八口人,能滿足大部分人家。

這樣的院子還在修建,大概會趕在城墻完工前修好,能讓所有百姓都住在院內過冬。

百姓們知道是在為自己修院子,每個人也格外認真用功。

畢竟對于曾經是牧奴的他們來說,如今的生活宛若天堂,沒有人敢偷懶。

碎石路上滿是黏土、砂石、石灰等建筑材料。

在這片暫時比較雜亂的區域,劉繼隆很快看到了正在分房的馬成等人。

劉繼隆過于惹眼,還沒靠近開口,便已經有人朝他這邊看來,連連作揖。

馬成見狀轉過身來,見到劉繼隆后連忙小跑過來,高興指著遠處的一家六口道:“折沖,您猜猜那幾位是誰?”

“嗯?”劉繼隆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崔恕的同時,打量起了十幾步外的那六口之家。

那是一對四十多歲的夫婦,其身旁站著一名抱著兩三歲孩童的清秀女子,在女子身后還站著兩名垂髫少年。

望著這六口之家,劉繼隆著實想不起來他們是誰。

“誰?”他疑惑看向馬成,馬成笑著上前引路,待劉繼隆走到那六人跟前,他才拍胸口道:“這便是劉折沖!”

“折沖……”

一聽來人是劉繼隆,幾人連忙作揖行禮,而劉繼隆也抬手道:“起來吧。”

說罷,他疑惑看向馬成,馬成這才道:“折沖,這兩位是趙遷的父母,這女子是趙遷的媳婦,懷里是趙遷的娃娃,那倆小子是趙遷的弟弟。”

“趙遷……”劉繼隆想起了趙遷,不由對六人作揖道:

“既是趙遷的家人,那便也是我的親戚了。”

“不敢不敢……”

幾人見劉繼隆如此謙遜,紛紛緊張的擺手。

趙遷不過是名兵卒,當初死后,酒泉發了五十畝府田做撫恤,而劉繼隆又派人送來了近百貫錢給他們。

在他們看來,劉繼隆是他們家的大恩人,他們怎么當得起劉繼隆的揖呢。

“院子安排了嗎?”

劉繼隆詢問馬成,馬成點頭道:“就安排在這處。”

他指著身旁新建成的院子,同時說道:“我讓李驥那廝帶人去領東西了,等會就能住進去。”

“嗯。”劉繼隆滿意點頭,隨后看向趙遷的家人,和善道:

“既然來了山丹,那便不必擔心其他事情。”

“過些日子我劃二百畝荒地給你們,倆小子也可以前去軍營讀書習武,日后再不濟也能做個直白。”

“若是有什么困難,可派人去軍營尋馬成、張昶、李驥、耿明四人,他們會幫忙的。”

面對劉繼隆的關心,趙遷的家人有些受寵若驚。

好在李驥他們回來的及時,緩解了空氣中的尷尬。

被褥、布匹、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等生活所需都被帶入院內,不多時便有了家的氣息。

簡單寒暄幾句后,劉繼隆便起身走出了院子,畢竟趙遷一家人面對他太拘謹了,自己待太久也不好。

在他走出后,他便轉身詢問馬成、李驥二人:“焦大、王烈、毛忠他們三家的烈屬沒來嗎?”

“沒有。”馬成和李驥把頭搖得和撥浪鼓有得一拼。

劉繼隆聽后嘆了一口氣,卻也沒有強求。

他帶著幾人走街串巷,看到了其它十多戶烈屬入住這條新建成的街道,不免對馬成他們叮囑了許多。

雖說山丹沒有出現過什么案子,可當劉繼隆看到許多孤兒寡母的烈屬后,他還是擔心有人惡膽包天的欺負她們。

“這條街多派兩伙人巡哨,別讓走了的兄弟在下面難受。”

“折沖您放心,明天我親自搬到這里來,我看有誰敢犯事!”

李驥拍拍胸口保證,畢竟他是孤家寡人,搬家十分方便。

相比較之下,有父母妻兒的馬成就不行了。

想到這里,劉繼隆特意開口道:“我想了想,讓孩子們去軍營學習自然好,但畢竟太吵了。”

“這樣吧,在軍營不遠處挑一個院子改成學堂,每日派一名直白去教導這群孩子識字。”

劉繼隆說罷,目光一直盯著崔恕。

崔恕聞言連忙作揖:“折沖放心,辦這事用不了多久。”

“有你這句話就行。”劉繼隆笑著點頭,隨后又叮囑了一些事情。

例如學堂的膳食必須每日有肉,紙筆硯墨必須保證等等。

由于是山丹城內的烈屬孩童不算多,加上適齡的不過三十余人,開銷并不大,所以崔恕也沒有猶豫的答應了。

見他答應,劉繼隆便回禮讓他忙去了。

馬成和李驥倒是沒有事情,今日是軍營將士休息上課的日子,他們兩個沒什么事情可做,就跟跟屁蟲一樣的跟在劉繼隆身后。

帶著他們倆,劉繼隆先去看了造紙作坊,又去看了城外的牧群,末了前往開荒地觀看百姓開墾荒地。

在他的經營下,山丹已經進入了穩定的發展期。

哪怕劉繼隆什么都不做,崔恕他們按部就班的照做,幾年后山丹也能人口滋生、衣食不缺。

相比較他這里,距離他五百余里外的鄯州就情況不太妙了。

一個月前,尚鐸羅派出輕騎通知鄯州派挽馬牛車前往山丹拉糧。

經過半個月的緊趕慢趕,挽馬牛車終于抵達山丹,而劉繼隆先運出了兩萬石糧食供尚鐸羅運回鄯州。

隨著一個來回結束,時間也來到了六月中旬。

在劉繼隆見到趙遷遺孀的時候,尚鐸羅也率領三百余鄯州精騎和三千余輛挽馬車抵達了鄯城。

“乞利本!”

馬背上,尚鐸羅隔著老遠便見到了守在城門口的尚婢婢與拓跋懷光。

他先一步策馬前來,對尚婢婢作揖,同時對拓跋懷光頷首表示招呼。

“糧食都運來了嗎?”

尚婢婢的臉色不太好,或者說整個鄯州城的臉色都不算太好。

單從面色來看,他們這些日子顯然過得十分寒酸。

像尚婢婢和拓跋懷光還算好,只是面色發黃,而其余兵卒百姓則是面黃肌瘦。

見尚婢婢投來渴求的目光,尚鐸羅也沒有藏著掖著,而是作揖道:“兩萬石糧食,路上消耗了八百多石。”

“這么多?!”

尚婢婢與拓跋懷光等人都沒想到此次東略竟然能獲得如此多的糧食。

憑這兩萬石糧食,鄯州軍民起碼可以再撐三個月。

“乞利本,原本的糧食不是夠吃嗎,怎么……”

尚鐸羅試探詢問,目光不斷打量著面黃肌瘦的鄯州軍民。

不止是他在打量,就連他身后的鄯州精騎與他面前的鄯州軍民也在打量。

在鄯州精騎眼中,鄯州的這群老鄉都餓得不成人形了,難以想象過得是什么苦日子。

相比較之下,在鄯州軍民眼中,馬背上的鄯州精騎面色紅潤,膘肥體壯,一個人能頂得上他們兩個人。

原本以為這群家伙去賣命,怎么現在一看,日子過得比乞利本還好?

一時間,不少軍民都羨慕紅了眼,而尚婢婢也對尚鐸羅解釋道:

“河隴、河湟之地干旱持續,加上論恐熱那廝沒有從大唐求得兵馬糧草,故此各州乞利本紛紛割據。”

“眼見河隴泛起饑荒,我便亮出旗幟開始招撫各部。”

“不曾想距離較近的廓州、蘭州各部皆來依附于我們,原本夠吃多月的糧食便有些緊巴巴的了。”

“若非你派出輕騎傳來消息,這群家伙恐怕又要跑去投奔別人。”

“雖說留下了他們,但十日前羊群便已經屠宰殆盡,這些日子便吃些粟米粥和野菜。”

“好在你來得及時……”尚婢婢目光中透露著激動,而尚鐸羅聞言交代道:

“山丹那邊還有一萬石糧食沒有運過來,我明日帶人返回山丹,應該能趕在七月末帶著糧食回來。”

“好好好!”尚婢婢沒有想到此次東略所獲竟有如此之多,不過想了想后他又道:

“雖說有了這三萬石糧食,可最多不過讓我軍多堅持兩個月罷了。”

“因此這次你返回山丹,我希望你向劉繼隆借糧二萬石,一起運回來。”

“此外,依附而來的各部都有不少漢奴,這些漢奴已經被我集中一處,你這次便帶著他們一起返回。”

“之前劉繼隆說過,每個漢奴賣糧二石,這群漢奴能賣個三千多石。”

尚婢婢無時無刻不在談著與劉繼隆的糧食買賣,可見鄯州的情況到了何種地步。

見他這么說,尚鐸羅猶豫片刻后便將劉繼隆交代自己的事情與尚婢婢說了。

原本尚鐸羅還以為尚婢婢會不高興,卻不想尚婢婢笑道:“好!”

“城中甲兵算上你們,一并調至他麾下,前提是他愿意再借兩萬石糧食給我!”

尚鐸羅倒是沒想到尚婢婢會那么輕易的答應,因此他看了一眼旁邊的拓跋懷光:“拓跋乞利本,你看……”

“并無不可。”拓跋懷光也不愿意借兵,可問題在于他不借兵就得鬧饑荒了。

到時候鄯州人跑沒了,他即便有甲胄也沒有用了。

這個道理尚鐸羅也懂,只是他沒想到會這么容易罷了。

在他發愣的同時,尚婢婢也笑道:

“城中的軍馬瘦得不成形了,剛好讓你帶著尚摩鄢他們七百多人過去,剩下八百多甲兵就留下來守城吧。。”

“七百?!”尚鐸羅驚愕開口,尚婢婢卻道:

“那論恐熱殘暴無能,弄得河隴之地大旱、饑荒接踵而至,他麾下甲兵跑了不知凡幾。”

“光是我們這鄯州,便先后有近千甲兵率部前來投奔。”

“再這么下去,我看他如冢中枯骨,離敗亡不遠了……”

尚婢婢一邊說一邊冷笑,嘴角還時不時露出一抹殘忍,顯然樂見論恐熱這仇人的敗亡。

對此,尚鐸羅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論恐熱雖然強大,可其麾下甲兵也不過萬余。

如今他前往大唐求兵求糧不成,返回河州還不到半個月便跑了上千甲兵。

若自家節度使能團結論恐熱麾下甲兵,說不定就能幫到山丹那邊收復涼州。

這么一想,尚鐸羅突然歸心似箭,想把河隴的情況告訴劉繼隆。

“行了,先埋鍋造飯吧。”

尚婢婢目光貪婪的看向那一車車糧食,止不住的咽口水。

有這樣舉動的不僅是他,還有城外的所有鄯州軍民。

望著這一幕,尚鐸羅突然覺得他們很可悲。

張議潮、張淮深、劉繼隆他們能把河西治理得井井有條,利用水利堤壩蓄水來熬過旱災。

與他們相比的己方卻在鬧著饑荒,并且只能做買糧借糧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單論條件來說,依靠湟水的鄯州本不應該因為缺水而發愁,可事實恰恰相反。

想到這一切,尚鐸羅只恨自己不是漢人,沒有直接跟隨劉繼隆帳下。

“走吧,進去吧!”

在尚婢婢的催促中,尚鐸羅還是與他們進入了鄯州城。

可在山丹待久了再來鄯城,他只覺得這鄯城滿是污濁,日子貧苦得緊。

誠然對尚婢婢如此忠誠的他都如此覺得,更不用說跟隨他返回鄯州的那三百余精騎了。

曾經在他們眼中富庶的鄯城,與山丹一比也不過如此。

這樣的落差從見面開始萌生出念頭,到進城后已經在醞釀。

隨著一個時辰的煎熬結束,當鄯州精騎打開鍋,見到鍋內食物的時候,他們更是感覺天都塌了。

黏糊糊的粟米連帶著麩糠一起釀煮,一絲絲油葷都看不到。

面對這一碗食物,許多鄯州精騎吃都沒吃就匆匆去找尚鐸羅了。

他們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將他們帶回山丹,帶回劉折沖身邊……

歸義非唐 第99章 由奢入儉

上一章  |  歸義非唐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