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維度玩家 第七十一章 吾為曹操絕非袁紹
中軍營帳。
鄧肯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護國公埃提烏斯。
事實上鄧肯對此人已經聞名許久,僅僅是見面的第一印象,他就知道此人不愧是當世名將。
事情很簡單,鄧肯率領不列顛軍團匯合法蘭克的墨洛維趕來奧爾良附近支援,彼此都還沒有見面,埃提烏斯就派了一支精銳騎兵過來,讓鄧肯率領長驅直入救援奧勒利尼亞。
當時鄧肯只是遠遠跟他碰面了一下,此人便對鄧肯委以重任,可以說這份識人之能,已經是當前時代的頂尖人物。
而且他對戰機的把握十分敏銳,鄧肯剛剛率軍出擊,就直接逼退了上帝之鞭阿提拉,讓他不得不撤圍北去,還留下了一支日耳曼軍團斷后,全部都被鄧肯吃了個干凈。
戰爭剛爆發,就滅了敵人一支仆從軍團。
試問當前時代,有哪個統帥能做到見面就把壓箱底的精銳騎兵交予他人指揮?
在決戰的時候還能讓部隊配合宿敵精銳突破敵陣?
埃提烏斯是一個頗為高大魁梧的老人,他今年已經六十歲了,依舊身子骨很硬朗,常年奔波在戰爭一線。昨日匆匆見面,鄧肯看不大清楚,但這會兒他能感覺到對方銳利的視線,仿佛是雄鷹傲視,又如猛虎盤臥,這里唯有他能以威望震懾住這營帳內的十八路諸侯。
但仔細觀察,還是能夠感覺到他的老邁之相,英雄遲暮,歲月不饒人,終歸是六十歲了。
在這個時代他已經算是長壽,還能征戰沙場,算是保養得極好了。
“鄧肯來了嗎?”
此時一眾首領都圍坐在地圖前,護國公埃提烏斯抬起頭來,銳利目光望向門口龍行虎步的鄧肯,眼神都稍微恍惚了一下。
太年輕了!
那份英武之氣,甚至讓他想到了年少時的自己,他早年去匈人王庭做人質,也是這樣意氣風發,于苦難中崛起,一人扛起了西帝國的脊梁。
甚至這一刻,埃提烏斯都有了想要把鄧肯收為養子,培養成為繼承人的想法。
羅馬人安于享樂,奢靡浪蕩,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人才了,埃提烏斯雖然有蠻族血統,但卻是最正統的羅馬人,帝國正統在蠻族,就是他扛起來的大旗。
“鄧肯。來我身邊。”
埃提烏斯面露一絲微笑,仿佛是對待子侄一般,他看了一眼旁邊的老對手,西哥特王國的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兩人交戰了二十多年,此刻被迫聯合起來對付上帝之鞭阿提拉,只能說是世事變幻無常。
當年埃提烏斯借助匈人的力量崛起,跟阿提拉親若手足,宛如郭靖和托雷,估計也沒想到今日會在沙場生死相見。
鄧肯聞言站在了護國公埃提烏斯的身后,仿佛是他的貼身護衛一般。
狄奧多里克一世也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他身披重甲,勇猛如瘦虎,雙目鷹視狼顧,依舊滿是逼人氣勢,歷史上沙隆之戰,他親自率領精銳騎兵沖鋒,最后被匈人精銳射落馬下,戰死沙場。
這兩位就是帝國聯軍的核心統帥了。
兩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征戰半生,想趁著自己還沒死,為后輩解決一個最大的敵人!
——上帝之鞭阿提拉。
狄奧多里克一世看了一眼英武挺拔的鄧肯,視線又落在了自己的兒子托里斯蒙德身上,不知道為何他總感覺這個年輕人將來恐怕會是兒子的大敵。
維度空間。
此時鄧肯已經關閉了投影頁面中的戰斗單位標記。
因為實在是太多了!
在場的全部都是星號標記單位,中軍營帳周圍密密麻麻都是一星標記,各種二星三星的標記也不少,基本上整個西歐地區能打的精銳部隊都集中到了這里。
現實畢竟不是武俠,軍隊里面才是真正的強人云集,俞大猷單挑少林寺,這個才是軍隊的畫風。
獵魔人喬治那樣的存在,大概等于戰國時期的游俠刺客。
一眾勢力的首領正在商討接下來的決戰,鄧肯靜立在護國公埃提烏斯的身后傾聽,這老邁的帝國名將時不時會側頭看鄧肯一眼,見他一言不發,目光中的贊賞越發明顯。
沉著冷靜,謀定而動,此子絕非常人!
鄧肯只是不想過多干涉決戰的因果,沒想到護國公埃提烏斯認為他關鍵時刻不動如山,氣度沉著,擁有遠超同齡人的智慧。
埃提烏斯自然也看過不列顛行省總督的任命文書,知道那東西其實現在沒用,都沒有經過元老院同意,但鄧肯率領不列顛軍團跨海救援帝國,有這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魄力,那么這不列顛行省總督的位置。
他坐定了!
日漸老邁的埃提烏斯一直在尋找繼承人,他的子嗣能力稍差,恐怕無法力挽狂瀾,所以他這些年陸陸續續收了不少養子。
此刻,鄧肯已經進入了他的視線內,讓他動了收為養子培養成繼承人的想法。
“阿提拉想在這里跟我們決戰!”
狄奧多里克一世指了指地圖上的大平原,沉聲道:“這里的地形,也很適合我們作戰,恐怕此戰的勝負就在這里了。”
埃提烏斯看著地圖沉默許久,緩緩道:“這里有一片高地。”
“是決勝之地。”
“估計要你們率軍奪下!”
他也不得不承認,現在的西哥特王國特別強,真正的決戰主力,還得是狄奧多里克一世的精銳具裝騎兵。
鄧肯默默觀察一眾人等。
他此時對埃提烏斯最直觀的印象就是——比袁紹強太多了,擁有驚人的戰略嗅覺。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打了個不上不下,最后還是曹操率軍追擊一戰成名。而埃提烏斯很清楚這些人就是臨時合作的盟友,所以他集結大軍就只為了一個目標,那便是跟上帝之鞭阿提拉決戰!
一刻都不能拖,越拖內部的矛盾越大。
“歷史上,沙隆之戰打贏了上帝之鞭阿提拉后,埃提烏斯似乎是放了對方一馬。”
“當時上帝之鞭都打算焚火自盡了。”
“結果埃提烏斯勸走了西哥特大軍,又自己撤回部隊,讓阿提拉直接突圍逃走了。”
“這便埋下了未來的禍患。”
這段時間鄧肯惡補歷史,通過鴉后特莉絲知曉了埃提烏斯的平生過往,然后狠狠回憶了一些前世游戲里面的知識,總算是想起來了不少細節的部分。
這一戰有太多貓膩了!
打的時候,雖然雙方都是拼盡全力,可是最后上帝之鞭阿提拉突圍逃脫,根本就是埃提烏斯放走的。
他也許有自己的考慮,想著阿提拉可以制衡蠻族入侵。
但事實上,你如果是帝國的皇帝,集中全國的精銳力量跟匈人帝國大決戰,好不容易打贏了,損失慘重,有機會陣斬了匈人皇帝,這個時候,你的護國公把對方給放跑了。
換成是誰當皇帝,恐怕都會猜疑這位護國公是不是養寇自重吧?!
而且埃提烏斯以前是有黑歷史的。
公元425年,西帝國皇帝霍諾留去世,東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遂派軍隊扶植自己中意的人選瓦倫提尼安前往羅馬繼承帝位。
與此同時,要求皇位的還有西羅馬的一位將軍約翰。
當時的埃提烏斯看準這一羅馬動蕩的機會,率領一支多達6萬人的匈人軍隊進軍意大利,幫助約翰奪取帝位。
但是無奈約翰實在太過廢物,在埃提烏斯到達前,他就已經一敗涂地。
可埃提烏斯并沒有打道回府,而是靈機一動,轉而向瓦倫提尼安宣誓效忠。
這一招反手掏,讓帝國皇帝都無奈了。
瓦倫提尼安當時剛剛繼位,沒有牢固的統治,而埃提烏斯又擁有龐大的軍隊,于是皇帝無奈之下,只好接受了他的效忠,并給予埃提烏斯高盧行省騎兵總督的職務,并讓他統率帝國的軍隊。
埃提烏斯由此借著匈人的支持成為了西帝國執掌軍政大權的實權人物!
這就是護國公埃提烏斯的起家史。
可以這么說,鄧肯玩得都是人家玩剩下來的,女巫阿妮婭的那一手謀劃,都是學得這位帝國名將,他去匈人王庭當人質,跟匈人王子成了至交好友,還能借匈人的軍隊,讓自己在帝國成功上位。
這位是真正的梟雄!
他早期的劇本比曹操還要劍走偏鋒。
此后埃提烏斯連年征戰,鎮壓流亡者叛亂,擊敗西哥特入侵,消滅勃艮第蠻族,重整帝國秩序,一點一點將蠻族入侵下接近崩潰的西帝國救回來了,并且他還利用匈人盟軍的力量,在帝國軍隊已經孱弱不堪的情況下,周旋于諸多勢力之間,借力打力,重新穩固了帝國的疆域防線。
他起家之后,不當曹操了。
人家變成岳飛的劇本了,那叫一個忠心耿耿,幾十年征戰邊疆沙場,硬生生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只手補天裂,穩住了大廈將傾的西帝國。
埃提烏斯不忠于帝國皇帝,但是他忠于羅馬帝國。
當世名將不是那么好當的!
埃提烏斯借匈人的力量鎮壓蠻族,反過來匈人帝國崛起入侵,他又開始聯合蠻族對抗上帝之鞭阿提拉。
但帝國終歸還是不行了。
要是曾經傲視群雄的帝國,他能率領好戰的羅馬軍團平推一切敵人,但現在他每一戰都得小心翼翼地借助外力,甚至對決上帝之鞭,他都得防一手西哥特王國威震天下,將來成為帝國的心腹大患。
所以他看到鄧肯率領的不列顛軍團時,才會表現的那么熱切,甚至毫不猶豫地委以重任!
帝國正統在蠻族。
埃提烏斯不在乎出身,他自己就有蠻族血統,他只在乎有沒有人能扛起帝國的重擔。
他已經六十歲了,英雄遲暮,撐不了多久了。
不是因為這一點,卡圖斯引薦一號人間體的因果律里面,根本不可能成為堂堂護國公的養子繼承人。
埃提烏斯這些年的謀劃不止如此,他還挑唆匈人進攻富庶的東帝國,禍水東引,給西帝國喘息的時間,整整十五年,上帝之鞭阿提拉都沒有威脅過西帝國。
要不是匈人帝國必須依靠戰爭劫掠維持運轉,東帝國已經搶完了,上帝之鞭阿提拉未必會進攻西帝國。
這一次匈人西征的戰爭理由其實挺離譜的。
因為涉及到一段宮廷秘聞。
瓦倫提尼安三世有一個姐姐荷蘿莉婭,她曾經跟一個侍衛長私通,懷了孕,事情敗露,因為是丑聞,所以被送到君士但丁堡的修道院軟禁起來。一晃十多年過去了,荷蘿莉婭心中的積怨越來越深,于是她寫信向阿提拉求救,聲稱愿意以身相許,還要把整個西帝國作為嫁妝。
這簡直是離譜到家了。
阿提拉一聽喜出望外,直接同意,馬上派人拿著荷蘿莉婭的指環到西帝國,聲稱他們兩人秘密訂有婚約,要求迎娶公主并讓西帝國割讓一半領土做嫁妝。
這怎么可能答應?
于是,這件事就變成了匈人帝國入侵的戰爭借口。
需要講邏輯,但是現實不需要。
也因為這件事,帝國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在民眾眼中形象暴跌,急于挽回一點點的皇帝威信,甚至是連鄧肯這樣的小機會都要死死抓住。
阿妮婭的謀劃能成功,外部因素同樣必不可缺。
營帳內。
諸多的將領統帥已經開始商討具體的戰術布局了,匈人大軍已經集結在了沙隆平原地帶,他們到時候需要臨場發揮,可是這會兒也必須拿出一個章程了,具體是怎么排兵布陣,都要提前有一個計劃。
鄧肯站在后面一言不發,腦子里面卻在想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這一戰,他應該怎么打?
他也需要一個預案。
“按照歷史軌跡來說,這一戰帝國聯軍贏得僥幸,也頗為兇險,但是我既然加入了戰爭,那么帝國方面的實力是變強了的,贏得機會只會更大。”
“那么在帝國打贏的情況下,我會面對什么樣的局面?”
“或者說,應該如何應對上帝之鞭阿提拉?!”
鄧肯的目的很直接。
他是來刷戰功資歷,刷傳說度威望,坐穩不列顛行省總督寶座的。
“第一種預案。”
“戰爭非常順利,帝國軍隊大勝,我率領精銳騎兵直接突臉,陣斬了上帝之鞭阿拉提!”
“這無疑是最好的情況。”
“我一下子就能獲得大量的傳說度,可以說是直接改寫歷史,成為了整個歐洲舉足輕重的傳說人物。”
“但阿提拉一死,就沒人鎮壓約束日耳曼蠻族了。”
“帝國的疆域恐怕會被沖擊的千瘡百孔。”
“可是跟我沒關系,我的基本盤在不列顛島,陣斬上帝之鞭對我來說是驚人收獲,爛攤子自然有帝國的人來收拾。”
埃提烏斯一直認為蠻族比匈人威脅大,因為游牧民族不可能長久。
“第二種預案。”
“這種超大規模的會戰,我個人的武力也無法改變太多。”
“匈人的實力還是很強的。”
“上帝之鞭阿提拉的身邊必定有最精銳的親衛軍,說不定匈人射雕英雄都有很多個,我也很難找到機會在戰場上突死他。”
鄧肯會找機會斬首上帝之鞭,但是他也不會亂來,更不可能直接強沖匈人王庭親衛。
那是找死!
只能等敵人出現破綻,他才會沖擊上帝之鞭阿提拉的親衛軍,要是沒有機會,他就只在戰場上自由發揮。
“如果沒機會。”
“那么就盡可能按照歷史軌跡來,等待西哥特精銳騎兵士氣暴走,直接沖垮匈人大軍。”
“將他們圍困在馬恩河畔。”(匈人洗劫整個高盧的財富都堆在那,形成了一座車城。)
“這就等于是原定歷史的戰爭走向了。”
“在勝負已分后,護國公埃提烏斯撤圍放走了上帝之鞭阿提拉。”
這里就是最關鍵的地方了。
鄧肯的武力雖然驚人,但是陣斬匈人帝國的皇帝,傳說中的上帝之鞭阿提拉,依舊非常的困難,可以說是自己也在拿命去搏!
機會很小。
而按照歷史軌跡走,匈人大敗后,上帝之鞭阿提拉會被困在車城里面,最后護國公埃提烏斯撤圍放走了他,讓這一場影響歷史走向的大決戰,草草落幕,最后不了了之。
這個結果鄧肯也沒辦法接受。
甚至后來埃提烏斯被皇帝謀殺,放走上帝之鞭絕對是原因之一。
“當袁紹?還是當曹操?”
歷史上沒有新鮮事。
如果鄧肯不拼死力戰強突陣斬上帝之鞭的話,大概率沙隆之戰的結果不會有太大變化。而他要是沒什么機會陣斬上帝之鞭,那么歷史的回旋鏢就有可能會出現。
到時候上帝之鞭阿提拉被困在了馬恩河畔,埃提烏斯估計還是會想要放他走。
鄧肯追?還是不追?
埃提烏斯放走上帝之鞭,可能有許多的考慮,比如說匈人可以制衡蠻族,兩個人是私交好友,因為戰爭中西哥特人戰功卓越,他們再斬殺了上帝之鞭,必定威震歐洲,再也無法壓制等等。
甚至是不乏他自己想養寇自重,上帝之鞭活著對他更有利等等。
可這些都是護國公埃提烏斯的理由。
鄧肯不需要考慮這些。
他只需要考慮的就是一點,如果上帝之鞭阿提拉大敗,他要不要抓住機會斬殺了對方!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最后只有曹操一個人去追殺董卓,可惜最后中了埋伏,大敗而歸。
但這也是曹操的揚名戰!
鄧肯追殺上帝之鞭,就必定跟護國公埃提烏斯決裂。
甚至,他都可以當場怒斥:“豎子不足與謀!”
那么接下來。
這場影響歷史的大事件,就是他一個人的舞臺了。
護國公埃提烏斯根本不可能幫他,鄧肯手中的軍隊,不列顛軍團追不上,最多只有幾百騎兵,能不能成功?
會不會像曹操一樣大敗而歸?
這是他需要考慮的事情。
鄧肯最需要決斷的事情,就是沙隆之戰打完后,他是當袁紹,還是當曹操!
當曹操的話,就絕不能戰敗,必須一戰定乾坤!
直接突襲陣斬上帝之鞭!
哪怕是跟護國公埃提烏斯徹底決裂,鄧肯也要斬了那傳說中的上帝之鞭,大不了直接退回不列顛島發育,帝國現在拿不列顛行省沒什么辦法。
這個決斷不亞于放手一搏,可是成功了,今后的歷史就此改寫,他在人類歷史上成就一番不朽功業!
原定歷史中,上帝之鞭是迎娶日耳曼新娘后突然暴斃的。
死得比較蹊蹺,也不符合上帝之鞭的威名。
鄧肯要猥瑣發育的話,就是當袁紹,混個名聲,等上帝之鞭自己暴斃,而要殺出一片天下,就是當曹操,千軍萬馬吾獨往矣!
此戰若成,鑄就不朽戰功,一號人間體以上帝之鞭阿提拉的人頭,登臨‘不朽英靈’的王座!
人類歷史上,永遠都有他的一道濃厚筆墨。
“只能臨陣決斷了。”
“最好還能獲得一點援軍,如果有兩千騎兵,我就有很大的把握陣斬了上帝之鞭!”
鄧肯此時心中已經做好了一番謀劃。
當曹操!
如果埃提烏斯不追擊,他就留下一句名留青史的‘豎子不足與謀!’
他不但要拿上帝之鞭的人頭鑄就不朽功業,還要踩著護國公埃提烏斯上位,成為最后一個真正的羅馬人!
鄧肯謀定而動。
在諸多勢力統帥還在商議接下來的決戰時,他對著克里岡、布雷德、埃德蒙森等人,吩咐道:“接下來的決戰很難。”
“你們必須保存實力,穩住陣線。”
第一要素是保存實力,不要跟匈人精銳血拼。
他就這么幾千人,拼完了就啥都沒了。
如果后面要追殺上帝之鞭,他的軍隊必須保存實力。
第二要素是穩住陣線,也不能全程摸魚,不貪功,也不怯戰,想辦法穩住自己的防線就好。匈人大軍也沒那么容易攻破精銳鷹旗軍團的防線。
高手過招,全是陰招。
中軍營帳的布陣已經商議出來了,護國公埃提烏斯作為百戰老將,居然將阿蘭人的流亡國王,還有諸多不被信任的蠻族烏合之眾,放在了最重要的中軍位置。
鄧肯以為自己的路子野,沒想到埃提烏斯的路子更野!
拿一群烏合之眾當中軍。
這場戰斗注定就不是常規套路了,搞不好會打成了換家戰術,匈人大軍一波殺穿了帝國中軍,埃提烏斯可能會讓西哥特精銳騎兵爆了對方的左右翼防線,然后反過來包抄敵人的后路。
“全他媽是陰招!”
雖然說兵行險著,但是用烏合之眾當中軍,這也未免太冒險了。
匈人大軍那邊,上帝之鞭阿提拉也是最頂級的戰術大師,跟鄧肯是一路人,都是‘兵形勢’的流派,對戰機把握相當敏銳,他估計也有什么特殊布置,搞不好能殺穿帝國聯軍的防線。
鄧肯在知道護國公埃提烏斯的布置后,腦子里面就一個想法,不列顛軍團要保存一點實力。
這亂戰要是打起來了。
最后的勝負手就是看誰有一支生力軍,帝國中軍必定會全面潰敗,整個陣型都會被敵人鑿穿,如果能圍起來,或者擊破敵人左右翼,還有一絲勝算,否則的話,全看天意,血祭國王,看西哥特精銳騎兵是不是會士氣暴走。
“這就是傳說中的名將嗎?”
“感覺跟我差不多啊。”
“都是戰場上的賭徒,全他媽一波梭哈了!”鄧肯看著戰略地圖喃喃自語。
打贏了,就是名將。
打輸了,就什么都不是。
護國公埃提烏斯的戰略布置,給鄧肯好好上了一課,讓他明白了傳說中的名將,也必須是一個瘋狂的賭徒,關鍵時刻要真敢一把梭哈了。
晨曦的微光中。
護國公埃提烏斯集結諸多勢力的大軍進入戰場,不遠處匈人的大軍也擺開陣型,似乎是打算做出一些應對。
跟鄧肯想象中的大決戰不同。
因為雙方都有大量的蠻族軍隊,紀律性較差,在布陣時各自考慮,不斷地變換陣型,一場大決戰,硬生生拖到了快下午三點鐘,雙方才徹底布置好了陣型。
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領精銳匈人騎兵坐鎮中軍,他眺望著遠方的帝國聯軍,在陣前發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說。接著,他親自手持一張夸張的戰弓,朝埃提烏斯聯軍的方向,射出了一支金竿紅羽的箭。
下一秒。
風云變幻,大地震顫。
匈人帝國的大軍,隨即傾巢而動!
超維度玩家 第七十一章 吾為曹操絕非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