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術 二百一十五 袁氏專政時代
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袁樹之所以沒有得到什么官職的封賞,是因為他還沒有加冠,他還不能算是一個成年人。
既然不是成年人,當然無法得到正式的封賞。
不過他的部下們都得到了很多的賞賜,所以對袁樹來說,能否在此時此刻得到一個職位,或許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
盡管如此,以十七歲的年齡,依靠自己率領自己的勢力真刀真槍建立起來的功勛,名正言順的成為了大漢爵位當中最高的那一級,并且獲得了五千戶的食邑,這也是足夠光耀門楣了。
縱觀整個大漢王朝的歷史,除了那些繼承老爹爵位的官二代們,還真是沒有一個如此年輕的人能夠憑自己的能力單獨拿下這份賞賜,獲得五千戶食邑。
所以很多人都為此感到十分的羨慕。
他們羨慕袁逢有一個那么能干的兒子,羨慕袁氏家族有一個那么能干的族人。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楊賜了。
在最初的驚訝過去之后,已經逐漸穩定了心態的他就在這一刻突然又發現自己的心態變得不那么穩定了。
他羨慕啊!
他羨慕的都快質壁分離了!
他現在無比的希望袁樹是他的兒子,無比的希望現在站在袁樹身邊的不是袁逢,而是他楊賜。
他的兒子楊彪已經算是比較優秀的那一類,和其他家族的那些個斗雞走狗的紈绔子弟比起來,楊彪真的已經算是勤學好問的那一類人了,楊彪是真的有自己的本領的。
然而在袁樹面前,楊彪就好像是一只螢火蟲在和太陽爭奪光輝一樣,一下子就顯得毫無意義了。
袁樹十七歲,已經能和他老爹一起殺到皇宮里面,把皇帝給換掉。
而楊彪已經二十多歲快三十的年紀了,到現在為止,還只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小官僚而已。
所謂人比人氣死人,很多東西都不能比較,一旦有了比較,就壞事了。
某種意義上,楊賜也能算是看著袁樹成長起來的人,從袁樹最開始在茂陵搞事情揚名,楊賜那是眼睜睜看著袁樹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往上上。
從十二歲到十七歲,袁樹好像一直都沒有停下過自己的腳步,一直都在搞事情,而且事情越搞越大,名聲也越來越大,勢力也越來越大,他仿佛就沒有失敗過,他一直都在贏贏贏。
以至于楊賜有些時候都在懷疑袁樹是不是身上有什么大氣運,他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氣運之子?
否則楊賜實在是不知道該怎么解釋這種神奇的現象。
一個十二歲的小娃娃就能開始搞事情,搞到十七歲,他把皇帝都給搞掉了!
一個名正言順的皇帝在他嘴里都被變成了一個得位不正的偽帝,那一段歷史甚至不被認可,所有的一切都在那一夜之間被抹掉了,速度之快變化之大,甚至讓楊賜覺得自己活在夢里。
楊賜伸手掐了掐自己的嘴角,感到了一絲疼痛,這才確認這不是假的,這是真的。
正始元年十月初八,袁氏專政時代正式開啟。
也是從這一日開始,從十月初三日凌晨開始封閉的雒陽城門終于打開,城內外被隔絕了數日的交通重新恢復,這場政變也正式結束。
驚魂未定的雒陽人在這幾天里嚇得夠嗆,非常擔心會出現兵亂,擔心會出現可怕的打砸搶燒事件,所以家家戶戶緊閉門扉,只有家里沒有糧食了、要斷頓了,才會冒著風險外出尋找食物。
不過他們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幾天雒陽城里出奇的安全、有秩序。
發起兵變之后,雖然袁逢和袁樹都沒有離開皇宮,但是袁樹還是有過準備。
他安排賈詡和程立外出主持,一人負責雒陽北部,一人負責雒陽南部,分別設立多個糧食發放點,告知城內居民,如果家中糧食不夠,可以來領取臨時口糧。
袁樹考慮到了這一點,他知道雒陽城內居住的平民也并不比城外的平民更有優勢,多數都是月光族,甚至是干一天活兒吃一天飯,家中沒有太多的存糧,真要在家里封閉幾天不讓出來,估計真能餓出問題來。
所以在封閉雒陽城的幾天時間里,袁樹主動拿出口糧提供給他們,不說多好,至少讓他們不被餓死。
這一行動很好的安撫了城內居民的情緒,使他們從最開始的提心吊膽到后面的謹慎觀望。
到十月初八重開城門、恢復正常生活秩序之后,雒陽城內也沒有出現任何流血事件,秩序一直都被維持的很好。
沒有平民為此受到傷害,也沒有什么建筑遭到焚毀,除了那座倒霉的宮殿之外,這場兵變并沒有造成什么建筑財產上的損失。
這對于一場關乎帝國最高權力角逐的兵變來說,實在是難得。
甚至很多人都還沒有充分的意識到這是一場危險的兵變,兵變就那么過去了,絲滑流暢,沒有任何磨損。
所以總體來說,袁樹對于這場兵變還是比較滿意的。
想要達到的目的都達到了,除了宦官集團,其他各大勢力集團乃至于雒陽城本身也沒有什么損失,除了宦官及其附屬勢力之外,沒有很多人為此而死,所有負面的情況都被控制在了最低的程度。
某種意義上來說,袁樹認為這是一場屬于袁氏家族的“光榮革命”。
革命成功了,袁氏專政時代也就此開始,袁氏家族正式登上權力巔峰,掌門人袁逢正式成為帝國掌舵者,一躍而上,成為天下主宰,獲得了遠超袁氏歷代先祖的權勢。
直到此時,袁逢和袁樹終于得以離開皇宮,返回了雒陽家中。
從十月初二一直到十月初八,六七天的時間里,父子兩人從未回到家里過,叫家人們也是好一陣擔心,得知兩人終于回家,家中親眷、仆役無不歡欣鼓舞,集體出門迎接。
這可是做了大事而回來的家中頂梁柱啊!
這可是完成了廢立天子、撥亂反正而歸來的天下頂梁柱啊!
這幾日他們在府中又是擔心,又是激動,又是期待。
一個又一個大消息傳來,一個又一個驚喜接踵而至。
家中女人尤其興奮。
袁逢做了司空,登位三公。
袁樹封了陽安縣侯,成為了大漢真正的權貴。
往日那些囂張跋扈的宦官全都被殺了,那群大宦官的腦袋現在就懸在雒陽城十二城門處,每一處城門都懸掛著幾個大宦官的腦袋。
以此震懾宵小之輩。
自家男人如此能干,如此威武,她們如何能不心潮澎湃呢?
秀秀、春蓮和秋桐三人就站在大門口迎接袁樹,滿眼都是擔憂、期待。
待袁樹拖著濃重的疲憊抵達家門口之時,三女激動難抑,直接飛撲過來,差點把袁樹撞倒,接著就是關切的詢問、噓寒問暖,仿佛袁樹是個瓷娃娃一樣般憐愛地看著他。
滿眼的情意都快把袁樹淹沒了。
袁逢那邊也得到了家人的熱烈歡迎,一群人沖過來圍繞著他,噓寒問暖,問這問那,他的妾室更是直接上手到處亂摸,弄得袁逢都不知道該回復誰、不該回復誰。
而其中最為激動的,是袁紹。
望穿秋水的袁紹。
袁紹沖在迎接袁逢歸來的第一線,看到袁逢下馬車的時候,他的速度甚至比袁逢的妾室們還要更快,像風一樣刮了過去,恨不能以身作為臺階,讓袁逢踩在他的背上更舒適的下馬車。
他甚至能擠開袁逢的幾名妾室,硬生生把袁逢從女人堆里搶了出來,殺出一條“血路”,惹了好大一片白眼。
不過他對此毫不在意,只是對袁逢一個人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知道的曉得袁紹這是在對自己的親爹表示慰問,不知道的還以為袁紹和袁逢有什么不得不說的故事,要鬧出好大一個八卦傳聞呢!
(本章完)
我不是袁術 二百一十五 袁氏專政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