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術 一百五十五 血誓
看著魏甲如此激動的表態,袁樹還真是高興。
涉及到廢立天子這樣的大事,沒想到魏甲還是如此愿意為自己而戰。
難道程立說的是真的?
自己這中央空調一般的溫暖,真就已經徹底溫暖了大家冰冷的內心?
魏甲身邊的竇云也立刻走到袁樹身邊,握住了袁樹的另一只手。
“袁君,云也愿意為袁君沖陣先登,死亦無悔!”
竇云激情表態,情緒上一點也不輸給袁樹。
第三個是賈詡。
因為袁樹沒有第三只手,賈詡感到十分遺憾,對眼疾手快的魏甲、竇云很是不爽,但也沒說什么,躬身行禮。
“詡本涼州小人,得袁君看重,委以重任,詡不勝感激,如今能為袁君奮戰,正是詡夢寐以求的事情!還請袁君將大事相托付!”
趙俊也隨之上前躬身一禮。
“俊渾渾噩噩十數年,不知為何而生、為何而學,直遇到袁君,方知人生真諦,為此深深感念,只恨沒有報答袁君恩德的機會,如今有這樣的機會,絕不會錯過!”
緊接著,戴化、羅意、張捷、蘇初、馬然等人紛紛上前表態,其余眾人接二連三的表態,傻大個邵原也趕在后頭表態。
清一色的強烈支持,絕對支持,恨不能把心肝腸肺都從肚子里掏出來給袁樹看,以證明自己的忠誠和對袁樹的強烈的回報之心。
最后連盧植都在短暫的猶豫之后堅定了信念。
“大漢已經千瘡百孔,宦官亂政,天子荒唐,如果沒有袁君這樣的人引領,大漢就會徹底崩塌,所以,植愿意跟隨袁君,鏟除奸佞、蕩平蟲豸,為大漢奪回一個朗朗乾坤!”
實際上作為一心會聯合創始人的盧植也在這一刻堅定了信念。
袁樹這才意識到原來程立說的是對的,自己給這群人帶來的改變和對未來的期許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
他們感到自己受到了太多太多的恩惠,心中十分不安,急切地想要報答自己。
可自己偏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只是付出,卻沒有索取什么,這讓部下們在感恩戴德的同時,也感到焦慮不安。
這種情緒積累的太多得不到抒發,也是要出問題的。
所以袁樹給他們這個機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念至此,袁樹也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他把之前做的事情和盤托出,對自己沒有對大家報以誠摯的信任感到自責。
“諸君如此期待樹,樹卻沒有回以相對的信任,反而擔心事情泄露,而準備隱瞞此事一直到舉事之前,若非仲德提點,險些錯怪了諸君的真心誠意,這是樹的過失,樹必須要向諸君道歉。”
袁樹向著所有人躬身一禮。
“袁君……”
眾人感動得一塌糊涂,魏甲和竇云等人甚至已經涕泗橫流、情難自已了。
他們感覺自己這輩子已經值了。
但這還不夠。
“諸君有如此誠心,樹也應當回以絕對的信任,往后余生,諸君不負樹,樹不負諸君,此番大事若成,未來,樹與諸君共享,大事若不成,還請諸君與樹共死,來生再創一心會,再舉大事!”
袁樹再行一禮。
盧植、程立、賈詡和十三太保終于全體破防,再也無法忍住情緒的決堤,紛紛熱淚盈眶、淚流滿面,為自己能擁有袁樹這樣優秀、真誠的領袖感到無比的慶幸和愉悅。也是從此刻開始,袁樹與他的最高領導核心圈子之間建立了不會被輕易損壞的信任情緒。
而為了更進一步表現自己的忠誠,由賈詡提議,大家一起歃血盟誓,效忠袁樹,絕不背棄,違者不得好死,以徹底打消袁樹的顧慮。
大家紛紛響應,將血液滴到了酒水中,共飲一杯。
血誓是最高等級的誓言,發下血誓之后,就意味著再也沒有退路,不管是在自己心里,還是在旁人眼中,都是一個沒有退路的人,不達目的,死不罷休。
在司馬懿指著洛水放屁之前,這毋庸置疑。
這份血誓達成之后,又經程立建議,應該將一心會各大部門中表現上佳、值得信任的人也一起拉過來告知此事,讓他們也多少有點準備。
只靠這里的十幾個人,想要把事情做好,難度頗大,那些身居重要職位上的管理人員也應該全部加入進來,大家共同組成一個做大事的最高指揮部,現在就開始定下行動細則。
雖然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沒有計劃,也就談不上變化。
程立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大家紛紛表示袁樹對一心會會員們恩重如山,多的是想要報答他恩情的人,只恨沒有途徑。
袁樹考慮了一陣之后,也點頭同意,于是讓大家一起出去找到自己屬下最優秀、職責最重大、最值得期待和信賴的人一同參詳此事。
袁樹則先秘密返回雒陽城,將自己已經辦妥了事情的消息告訴袁逢和袁隗,又從袁逢和袁隗那邊得知目前宮廷里仍然在為竇太后的后事而忙碌。
此前宦官們希望盡可能的把竇太后去世的政治影響降到最低,所以希望將竇太后以貴人的身份安葬在別的地方,而不是和劉志合葬。
結果引起朝臣的強烈反對,朝臣們大為光火,上表抨擊不斷,宦官們做賊心虛,加上劉宏仍然感念竇太后冊封他為皇帝的事情,所以同意了大臣們的要求,將竇太后與劉志合葬。
但此事激怒了很多人,余波未消,袁逢和袁隗認為此事還有后續。
不過既然袁樹已經安排好了劉悝的事情,那么袁氏就能更放心的操作接下來的雒陽局勢了。
不管接下來雒陽局勢怎么走,他們都不用擔心自己無法應對,甚至袁隗還提出了更加激進的建議。
他表示應該現在就嘗試發動兵變,擊殺宦官,以“謀害竇太后”的名義廢掉劉宏,這樣做應該也很合理。
但是謹慎的袁逢還是提出了反對意見,表示宦官們雖然昏招迭出,但陣腳未亂。
眼下雒陽的軍事主力還在宦官的掌控之中,尤其是宮廷之中,愿意為袁氏拼死一戰的不多,中間派未必靠得住,還是需要繼續經營、收買人心。
或者說,需要宦官自己再出昏招,再做更多的錯事,把這個事情徹底鬧到不可收拾為止。
到那個時候,才是袁氏一招制敵、一劍封喉的時候。
袁樹表示自己支持袁逢的意見,袁隗也不再堅持,三人遂做了最后的決議,等待更好的時機。
商談完畢之后,天色已晚,袁樹就沒有返回雒陽良莊,而是留在了袁府休息一晚。
也就是這個時候,袁逢像是剛剛想起來似的,告訴了袁樹一件事情。
“你兄長來了雒陽,很快要履職郎官,去見見吧,你們小時候多有誤會,長大了,就不要拘泥于過往的事情,能解開就解開,說到底,他已經不再是長房繼承人。”
袁逢說的顯然不是袁基,袁基來雒陽做郎官的時候,袁樹還在茂陵守孝,等袁樹來了雒陽,袁基已經外放兗州做縣令鍛煉去了。
據說是打算一任縣令,一任太守,然后直接調入朝廷做九卿,爭取四十歲之前成為三公之一,延續袁氏家族累世三公的威名。
比如,五世三公!
所以這個時間段能在雒陽袁府的,只有可能是袁紹。
(本章完)
我不是袁術 一百五十五 血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