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龍 第114章 拳意,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
飛龍在天,君臨天下,君游四海,龍行四海?
時間一點點過去,趙倜依舊坐在燈下思索,外面風雨漸輕,已是午夜時分。
忽然他站起身,于地中間打起拳來,反反復復打這一勢,不知過了多久,再一次使出這拳時,音爆之聲大起,爆豆一般蓋過了帳篷內外所有聲音。
“轟隆”一聲巨響,那書案竟被擊得粉碎,兩旁燈燭皆滅,余威久久不息。
站在黑暗里,趙倜喃喃道:“飛龍在天,大有作為,這太祖長拳第一式拳意并非是在天,竟是飛天,飛天,不飛……又如何能夠在呢!”
翌日,天空晴朗,絲毫看不見昨晚雨驟風急景象,大軍臨近中午之時回到東京。
趙倜回府,安頓好一切后,沐浴更衣,叫童貫趕車,直奔皇宮。
御書房,趙煦正在觀看奏折,趙倜見他面龐又清瘦了幾分,但精神卻是極好,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氣,似乎不會知道疲憊。
“燕王,此番剿賊可否順利?”趙煦問道,之前楊戩帶回的奏疏自然早便看過,但詳細之處還須再問。
趙倜道:“官家,一切順利,天威之下,所向披靡,江南一地明教賊子幾乎全部授首。”
趙煦點了點頭:“其它地方卻沒這么順暢,兩湖四川等地,依然還在圍剿,朕看很難徹底鏟除,就怕將來死灰復燃,風吹再生。”
趙倜道:“陛下施仁政,治朝弊,百姓安居樂業,就算還有余孽暗中生事,也成不了什么氣候,民心所向,魑魅自絕。”
趙煦嘆道:“燕王好一句民心所向,魑魅自絕啊,朕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民心所向又談何容易,饑有食,寒有衣,居有所,耕有田,唉……”
趙倜不吭聲,面色平靜。
趙煦見他不說話,道:“燕王此番立功,當有嘉賞。”
趙倜搖頭道:“陛下,如今新舊之法更替,各處都需要穩固貼補,賞便算了吧。”
趙煦沉吟道:“朕已令章惇等人著手完善新法,于民激烈之處修改折中,然后緩行而下,不會那么突然全部改換。”
趙倜道:“官家英明,自當春風化絲雨,柔和行之。”
趙煦又思索片刻,忽道:“八哥兒。”
“啊?”趙倜聞言微微一怔,他許久沒聽過趙煦這般稱呼,上一次差不多還是十年前,神宗皇帝活著的時候。
趙煦道:“八哥兒你的終身大事也該考慮考慮了,你開府已經兩年,沒有王妃不說,朕聽聞府內就連側室與小妾都沒一名,這不合皇室規矩啊,要開枝散葉,后嗣綿延才對。”
趙倜看趙煦神色之間隱隱有一絲感慨,又有一抹凄涼,不由暗自皺眉,趙煦早已大婚,也有妃嬪數人,但此刻無子無女,難怪神傷。
“臣知道了。”
趙煦點頭,沉默了片刻:“八哥兒,朕問你一件事情。”
趙倜道:“官家請說。”
趙煦思索道:“若新法頒布順利,朝堂穩若磐石,民生蒸蒸日上,朕可興刀兵否?”
趙倜聞言雙眉微微一揚,瞅向趙倜道:“陛下的意思是……”
“自太祖時起,至雍熙北伐,再到澶淵之盟,燕云……始終是一塊心病啊。”
趙倜默默不語。
“不過朕又做想,當今局勢來看,西夏覬覦中原,占據河套之地,威脅遠甚契丹,八哥兒如何思考此事?”
趙倜緩緩道:“燕云有平原,再往北去,過燕山至草原更是一望千里,須有騎兵對抗,須大批戰馬使用,不然燕云難奪,奪了難守,拉扯國力,遼與西夏如同狼狽,恐怕會被偷襲。”
趙煦道:“戰馬之事朕也知曉,十分掣肘,這些年戰馬多為吐蕃西夏購買,屢被脅迫,八哥兒的意思莫非是說想復燕云,先決西夏?”
趙倜道:“官家,臣的意思是神宗熙寧開邊不可廢,大可……進一步取得隴右,直抵回鶻,獲得縱深,東南兩向包圍西夏,然后再謀圖不晚,就算那時不謀西夏,也可在河湟養馬,以做戰遼資備。”
“可是八哥兒,朕想最快速度完成諸位先皇百多年未達之志,補金甌,貼社稷。”
“勸陛下穩妥為上。”趙倜輕聲道,燕云誰不想收復?誰不想名留千古,神宗那般激進,都是先對西夏出兵,就是要先取得河套之地,免得西夏會在背后暗下刀子,偷下黑手。
“朕……知道了。”趙煦點了點頭:“八哥兒這次出征勞累,朕給你半個月休沐時日,再行上朝論功議事。”
“臣謝過陛下。”趙倜起身出了御書房,朝皇城外走去。
他確實想好好休息幾天,至于功勞什么則不擔心,功勞簿早便遞了上去,他這邊不知道會怎么加封,但那些手下,都會獲得品級。
回去王府之后,去了書房安歇,令人不得打擾。
王語嫣和阿朱被他安排住去了內宅,內宅除了幾個丫鬟外,再無旁人,叫她們隨意走動,想去哪邊觀看就去哪邊。
兩個人倒是好奇,安頓好了府內閑逛,江湖女兒,雖然讀書,但沒那么忌諱,看得最多是花,看來看去,王語嫣納悶道:“阿朱,你說殿下府中為何這么多錦葵,可有什么說法嗎?”
阿朱搖了搖頭:“到處都是這種花卉,雖說確實好看,向陽而開,一簇一簇的,但這種花也實在太多了,哪里都有,估計確實有什么說法。”
王語嫣道:“我聽說官宦門第,住宅頗講風水,講究四方四勝,陰陽相合,避煞興旺之格,還要符合主人生辰五行命數,里面各種規矩極多,王府必然更勝普通官宦,說不得就是些風水格局的規矩。”
阿朱點頭,剛想說話,就看那邊童貫哼著小曲心情舒暢地過來,阿朱立刻道:“我問問童貂寺就知道了。”
她呼喚童貫,童貫笑呵呵過來:“兩位姑娘呆得可否習慣,殿下交待了,二位有什么事情隨便吩咐,府中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王語嫣聞言臉色一紅,阿朱道:“童貂寺,有件事情我和王姑娘好奇,想要請教一下。”
童貫一拍胸脯:“二位姑娘什么不明白的都可問我,但有所知,無所不答。”
阿朱道:“為何殿下府內種了好多的錦葵,到處都有,走到哪里都能看見,是有什么說法嗎?”
童貫聞言頓時神情大變,看了看阿朱,又看了看王語嫣,臉色蒼白無比,轉身便走。
阿朱納悶道:“貂寺走什么,還沒有說呢?”
童貫加快了腳步,幾乎小跑而去,頭也不回。
第二日,趙倜起來后收拾完畢,叫人備好車駕,然后點了周侗白戰幾人,叫上王語嫣阿朱,直奔相國寺行去。
這日正好是相國寺每月五次的開放時間,外面東門大街之上,各種賣貨攤床一眼不見盡頭,幾乎將街路兩旁占滿,除了各色雜物新鮮玩意之外,還有飛禽貓犬,珍禽奇獸等活物。
前行只見人流熙攘,花光滿路,熱鬧非凡,看得阿朱眼睛都不夠用,瞧瞧這個也好,看看那個也想要。
趙倜沒有在寺外多做停留,到了寺門直接進入,這寺極大,足有五六百畝,分了幾十個小區,轄了六十四處禪律院,這些禪院并非都是和尚,還有不少庵堂,里面居住尼姑。
進門后是相國寺第一層,入眼皆是游客,四周設彩幕露屋義鋪,賣蒲合、屏幃、洗漱、時果、脯臘之類不一而足。
再往前靠近佛殿處,則是東京的老字號物品,孟家的道冠,王道人蜜煎,趙文秀的筆以及潘谷墨錠等等,全是有名之物。
遠處兩廊之下,諸庵院的尼姑師太賣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生色銷金花樣、特髻冠子之類。
王語嫣兩人簡直瞅得眼花繚亂,蘇州雖然也繁華,但哪里有這等熱鬧地方,分明萬姓交易,八方爭湊。
趙倜道:“看什么好就買下來,不用擔心錢財,也不用擔心拿不動。”
童貫在旁忙道:“二位姑娘放心去買,卑奴這里肩扛背擔,能帶起許多。”
在這第一層逛了近乎一個時辰,然后進入姿圣門,又看許多熱鬧,繼續向前左右有兩瓶琉璃塔,是智海禪院旁邊,就這時那禪院門內走出一行人來。
童貫眼尖,低聲道:“殿下,是端王。”
只見正是趙佶領了李彥,旁邊還跟著一名道人,帶著不少親隨朝這邊過來。
趙佶從禪院中走出就瞅見趙倜,慌亂便想往一旁轉頭,卻看趙倜目光射來,不由訕訕道:“八哥什么時候回來的?”
趙倜瞧了瞧他后,落去一旁那道士身上,這道士身形中等,戴著蓮花如意冠,穿著淡藍色道袍,面如冠玉,三縷清髯,歲數中年,頗有些道貌岸然形狀。
“昨日歸來。”趙倜微微一笑:“十一哥兒怎么來相國寺?不是以往一直摒棄這邊?”
趙佶嘿嘿笑了聲:“八哥,我最近信道,這次來是帶著靈素道長和這里的和尚辯經。”
“哦?”趙倜看向那名道士,道士合掌身前:“福生無量天尊,貧道林靈素,見過燕王千歲。”
林靈素?趙倜瞇起雙眼,竟然是神霄道派的創始人。
趙佶這時瞧見趙倜后方王語嫣和阿朱鶯歌燕語,低頭說話,不由眼珠一轉,大聲道:“八哥,你上回去我府里,所畫那個千嬌百媚的小美人可曾找到?”
趙倜聞言心中好笑,搖了搖頭道:“沒找到,你看過嗎?”
趙佶唉聲道:“那小美人我若見了,豈會放她離開,肯定留下,八哥不也是這般想的嗎?”
趙倜板起臉來:“你膽子不小,都說了那是外方刺客,實際已經七十有八,只不過練了一種特殊的武功,才看起來稚嫩,你不怕死便留,莫要牽扯上我。”
趙佶大驚道:“八哥騙我,上回還說是鬼樊樓的人呢,此刻又言外面刺客,還練有神奇武功,天下哪里有能返老孩童的武功?”
趙倜冷笑不語,趙佶轉頭看向一旁的林靈素:“靈素道長,世上有那般武功嗎?”
就看林靈素微做沉吟,道:“殿下,燕王千歲所言不虛,貧道確曾聽聞世上有這么一種武功,可令人返老還童,只是未曾見過實為憾事。”
趙佶愣了愣:“靈素道長,世上真有這樣的武功,豈不是人人向往?想要取得到手修練?”
林靈素眼神遲疑,隨后搖頭道:“貧道聽聞這武功只是返老還童,并非能夠實現長生不死,而修煉之時還有種種艱難條件限制,還童后初始只有幾歲之大,功力也短暫喪失,若遇敵人,則蓋難抵擋逃跑,貴人若不好武,實在練此無益。”
“原來如此……”趙佶點了點頭:“我還以為練了后能長生不老呢,只是還童卻沒意思了,不過想想也是,哪里能隨便練一門武功就長生不老,那倒成笑話了。”
趙倜此刻看向林靈素:“林道長從哪里得知有這么一門武功的?”
林靈素稽首道:“貧道年少之時曾游歷天下名山大川,有一回去往大理,聽那邊江湖人所說,本也不信,但對方說得篤定,想來確實有這種功夫,如今燕王又言,更是確鑿了。”
“大理江湖人?”趙倜心中十成肯定林靈素是在撒謊,普通江湖人怎么會知道這種功夫,他道:“林道長沒去過回鶻天山那邊嗎?”
林靈素一怔,搖頭道:“那邊太過遙遠,再隔了西夏,貧道卻是沒有去過。”
趙倜聞言一笑,這林靈素知道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卻又沒去過天山,這門功法除了逍遙派之人誰又能夠知道。
至于這門功法的究源之地,卻不可能傳出消息,因為那個地方的人不會走出來!
既然這樣,林靈素又是從哪里聽說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的?
趙佶這時道:“八哥,我帶人走了,你慢慢逛吧。”
趙倜點了點頭,看著趙佶一行人離開,繼續往里面逛去。
片刻后來到一處地方,就聽童貫道:“殿下,那和尚開的燒肉小館到了。”
大宋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龍 第114章 拳意,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