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船

更新時間:2025-02-25  作者:嶺南仨人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船
贛省,北部。

長江南岸,旭日東升的陽光,在滔滔江水上,映照出波光粼粼的金色浪花。

湖口縣的江新造船廠在寒風中,開啟了新一天的忙碌。

一條之前用來打造玻璃鋼船舶的船塢生產線上,一條類似于2000噸級的內河運輸船,已經完成了建造工作。

負責設計該船的設計師李廣見,和建造團隊負責人段國華在船塢一側小聲聊天著。

“老段,配套都安裝完成了?”

“完成了。”

看著眼前的灰白色船殼,李廣見目光之中帶著一絲擔心:“各個部位的強度檢測達標沒有?”

段國華倒是非常鎮定:“放心吧!李設計師,反正都是測試新材料的新船,錢又都是海陸豐公司出的,我們放寬心就好了。”

因為海陸豐公司一次性下了5條船來作為實驗。

因為采用硅豆絲為基礎的復合材料,重量非常輕,整體強度又非常高,因此可以讓整體實現輕量化。

通常來講,內河運輸船可以分為五個系統,即:船體結構系統、動力系統、電氣系統、舾裝系統、壓載水系統。

而目前越發流行的電動運輸船,其動力系統和電氣系統,其實是可以合并為電氣系統。

電動運輸船的四個系統,各自占據船只自重的比例分別是:船體結構系統55、電氣系統30、舾裝系統8、壓載水系統7。

采用新材料之后,船體結構系統、舾裝系統、壓載水系統都可以獲得不同程度減輕。

目前他們承建的5艘實驗運輸船,就采用了5種不同的減重方案。

一號方案,整體減重52;

二號方案,整體減重45;

三號方案,整體減重42;

四號方案,整體減重37;

五號方案,整體減重34。

很明顯,一號方案就是極端減重方案,將可以減少重量的零部件,最大限度進行縮減。

而這個方案建造出來的船,就是李廣見眼前這艘。

目前根據他們說的估算,一號方案的這艘實驗船,自重為360噸左右,其滿載情況下,可以運載2390噸貨物,比普通電動運輸船多了390噸左右的有效載荷。

“老段,我知道造這些實驗船,公司不需要承擔損失,但是我就擔心測試通過不了呀。”李廣見心情忐忑不安。

段國華拍了拍他肩膀安慰道:“咱們在這里想東想西也無濟于事,還是盡快讓這五艘實驗運輸船下水,明天那艘飛艇就要過來了。”

“好吧!希望一切順利。”

在兩人注視下。

五艘實驗運輸船陸續完成下水儀式,由于是實驗運輸船,因此造船廠并沒有大張旗鼓。

下水之后,測試人員開始檢測內部有沒有漏水情況。

緊接著開始壓載水系統的測試。

從早上測試到傍晚夕陽西下。

各個系統都運行良好。

其實這也非常正常,因為近半年以來,江新造船廠已經累計建造了17艘電動內河運輸船,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各種有問題的配套系統,也陸陸續續進行了改進。

目前電動運輸船的電氣系統已經非常成熟,采用這種相對成熟的配套系統,基本不會出現大毛病。

看著手上的初步測試報告,李廣見稍微松了一口氣:“一號船滿載2390噸,并沒有出現骨架和船體形變的情況,今天晚上可以睡一個好覺了。”

段國華笑呵呵寬慰道:“我就說沒有大問題,李設計師你就放寬心吧!”

“老段,咱們先去吃飯吧!明天還有一大堆事情。”

“好。”

一夜無話。

一大早,天剛蒙蒙亮。

造船廠就飄起細細的雪花。

吃了早餐的段國華和李廣見等人,站在船塢附近的碼頭,眺望著西北方向。

陰沉沉的烏云,時不時飄落的雪花。

“呼…”呼著白氣的段國華,搓了搓凍得通紅的手掌:“這天氣說變就變。”

“段工,喝袋熱豆漿。”一個員工提著一個保溫泡沫箱,里面是一大堆小包裝的熱豆漿和茶葉蛋。

段國華沒有客氣,拿了兩袋子,一袋放手上暖和暖和,一袋直接用牙咬開,一滴不漏吸溜下肚:“呼…這天氣喝熱豆漿就是舒服。”

一邊吃茶葉蛋,一邊喝熱豆漿的李廣見,突然將茶葉蛋塞入口中,囫圇吞棗般就著熱豆漿吃下去:“嗝…來了!”

“來了?”段國華抬起頭來,向西北方向放眼望去。

只見遠方的烏云之中,一個藍點慢慢向這邊飛來。

三下五除二將手上的豆漿喝掉,他拿起望遠鏡觀察了一下:“嗯,確實到了,不過還有點距離。”

雖然現在他們看到了藍點,但那是因為這艘飛艇非常龐大。

作為可以吊起3200噸貨物的藍鯨3型,其長度達到了583米,直徑為98.6米,內部擁有270萬立方米氫氣。

半個小時之后。

藍鯨3001號飛艇,緩緩停泊在江新造船廠上空。

站在這艘飛艇下方,那感覺真的非常震撼和壓抑,整個天空一下子黑了,有一種隱天蔽日的感受。

藍鯨飛艇公司前幾天已經派人過來,帶著通信車、信號引導車和無人機屏蔽車。

其實飛艇本身也自帶了無人機屏蔽系統。

甚至為了避免有些改裝或者自制的無人機,突破無人機屏蔽系統,襲擊到飛艇。

飛艇外側專門設置了一層碳化硅納米管編織的網。

這些網的線條都是直徑140納米的高強度高硬度碳化硅納米管,從外面看過去,這些網幾乎是肉眼看不見的,除非仔細觀察。

而這些防護網,加起來才幾百公斤而已,但其防護性能卻非常高,普通無人機撞上這些納米網,瞬間會被切割成為碎片。

在民勤飛艇測試場那邊,不僅僅測試過旋翼無人機的撞擊和襲擊,還測試過固定翼無人機、迫擊炮炮彈、火箭彈、導彈的襲擊。

結果就是無人機沒有辦法穿透防護納米網,無人機拋射的手榴彈、炮彈,同樣會被阻擋。

畢竟這層防護納米網,距離飛艇蒙皮有1米左右,而且飛艇表面也是高強度高硬度的碳化硅納米管編織的蒙皮和光伏板,里面還有一層二氧化碳氣囊,強度同樣非常高,要突破三層防護,擊中飛艇內部的氫氣氣囊,顯然沒有那么容易。

哪怕是有聚能裝藥的穿甲彈,也無法產生有效的擊毀效果。

因為這層納米管編織而成為的防護網,可以瞬間切開炮彈,炮彈速度越快,被切割速度也越快。

至于切割瞬間產生的爆炸和高溫,同樣沒有什么屁用,最多讓飛艇表面的涂裝掉漆。

畢竟碳化硅納米管的硬度非常高,強度和拉伸強度也非常好,基本可以和碳納米管相提并論,同時有耐高溫特性和高熱傳導特性。

專門針對坦克裝甲設計的破甲聚能穿甲彈,也只能給飛艇表面撓癢癢。

這還僅僅是基本款式。

如果專門針對破甲彈和火箭彈之類的武器,進行特化設計,比如將防護網增加多幾層,裝甲采用碳化硅納米管和芳綸纖維進行復合,多復合幾層,加上空心化設計,金屬射流根本穿透不了這種防護系統。

不過這種產品海陸豐公司沒有興趣,國內幾個有資質的企業倒是研究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樣品。

藍鯨3001號飛艇在七天前舾裝完成,在民勤周邊測試了幾天,就被派過來這邊測試吊船項目。

被派過來的小組長胡仁博,帶著兩個臨時駕駛員,成功從遠程控制中心接過了飛艇的控制權。

李廣見走過來詢問道:“胡組長,你們那邊情況如何?”

“已經接過了控制權,隨時可以開始測試。”胡仁博看了一眼手表:“時間差不多八點了,你們那邊呢?”

“我們這邊也準備好了。”李廣見心情一下子又緊張起來,他這個壞習慣一直改不了,一遇到大事,就會不知不覺產生焦慮。

看出對方內心的忐忑不安,胡仁博笑著說道:“李設計師不用太擔心,就算是測試出問題,我們公司也不會怪你們,畢竟這一次造船合作,本來就是為了測試船舶的整體強度。”

要知道藍鯨飛艇公司為了驗證氫氣飛艇的安全性,可是炸了大大小小十幾艘飛艇。

五艘實驗船才幾千萬,就算是出問題了,對于公司而言,也是九牛一毛。

畢竟這是創新過程中的必要支出,總不能產品一設計出來,不用進行安全測試,就直接投入使用吧!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完全模仿其他企業的成熟方案,不然這種好事情還是先別想了。

藍鯨飛艇由于沒有載人系統,因此不需要考慮太多,才可以如此快速完成安全測試。

而作為需要運輸乘客的磐石汽車,從九月份開始,已經累計報廢了278輛實驗車型,目前還在繼續各種測試。

雙方討論了一會,便開始了第一次吊船測試。

考慮到測試的流程,第一次吊船測試中,那艘船并沒有裝任何貨物,連壓載水都卸掉了。

360噸的重量,對于可以拉起3200噸貨物的藍鯨3001號來講,簡直是小兒科,不過這一次測試并不是測試飛艇的有效載荷,而是測試船只的整體強度。

在漫天風雪中。

通過調節內部氣囊的氫氣和二氧化碳,飛艇緩緩從100米的高度,緩緩下降到距離上面15米左右。

飛艇腹部的纜繩固定架上,八條特制纜繩拋下來,船上的工作人員迅速將纜繩扣在船上專門設計的固定裝置上。

“固定好了。”

“復查一遍。”

“好的。”

十幾分鐘后,船上的工作人員下來了,同時所有人都撤離到了安全區域。

隨著駕駛員按下浮力提升的按鈕,飛艇的浮力系統開始提升整體浮力,很快浮力就超過吊拉的船只重量,飛艇帶著實驗船緩緩上浮。

十幾分鐘后,飛艇已經漂浮到了距離水面100米的高度,不過還不夠,飛艇繼續提升浮力,直到漂浮高度來到了500米才停止了浮力增加。

胡仁博拿著望遠鏡,仔細觀察著實驗船的船底部,其他人同樣拿著望遠鏡在觀察。

李廣見放下望遠鏡,一邊筆記著情況,一邊緩緩說道:“目測沒有明顯形變。”

“要飛一圈嗎?”段國華轉過頭問道。

胡仁博點了點頭:“要,飛十幾公里看看。”

駕駛員立刻會意,操控著飛艇沿著提前清理好的安全區域,進行勻速飛行,到了安全區域的終點,又緩緩拐彎,按原路線飛回來。

緊接著便減少自身浮力,靠近水面之后,將實驗船重新放回水中。

工作人員穿著救生衣,頭戴安全帽,迅速爬上船,解開了固定纜繩之后,飛艇飄向另一艘實驗船。

大批檢測人員登上一號實驗船,開始對船舶內部的結構進行檢查,查看有沒有出現變形和斷裂之類的情況,特別是作為連接纜繩的固定裝置附近,就是重點檢查的部位。

測試還在繼續。

一天下來。

他們平均每半個小時測試一次,一共測試了24次吊船任務,積累了厚厚一沓測試數據。

晚上,在江新造船廠的食堂內。

一邊吃飯,眾人一邊討論測試的情況。

喝了一口番茄蛋湯的胡仁博,笑著說道:“今天的測試還是符合預期的,大家明天再接再厲。”

而李廣見此時也放心了不少,雖然今天沒有測試滿載吊船的測試,但五次空船測試、五次200噸載重測試、五次400噸載重測試、五次600噸載重測試、四次800噸載重測試中,實驗船的表現都非常好。

別看實驗船一號號稱最大限度進行減重,實際整體骨架和船體的強度,還是有40左右的冗余量,其強度如果和普通運輸船比較,差不多是1.3倍左右。

而實驗船五號的強度冗余量最大,達到137左右,是普通內河運輸船的兩個倍多。

如果測試比較理想,李廣見自然希望一號方案可以通過測試,因為這個方案成本最低,有效載荷最大。

段國華拿起一碗湯,向胡仁博敬道:“胡組長,明天還有工作,我們就不喝酒了,我以湯代酒,祝賀我們接下來的工作一帆風順。”

“好!”

吃飽喝足,大家并沒有休息,而是開始整理今天的測試數據,準備整合成為測試報告。

接下來的五天時間。

江新造船廠附近,3001號飛艇一直在飛來飛去。

而測試結果也終于出來了。

辦公室內,胡仁博翻看著測試數據,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看來貴公司的實驗船整體強度非常好,哪怕是船體最輕的一號實驗船,也經受住了滿載測試和超重測試。”

“同喜同喜。”李廣見這下子終于放心了。

段國華也非常吃驚新材料的性能:“是呀!沒有想到新船的強度這么好,哪怕是超重500噸,仍然可以在輕微變形之后,迅速回彈復原。”

李廣見則提醒道:“不過超重肯定是不適合的,我不建議進行超重運輸,這不僅僅會導致耗電增加,而且反復扭曲船體結構,會導致船體出現材料疲勞的情況,從而讓船體強度變差。”

“我明白,這一點我會專門記錄下來。”胡仁博可不想被牽連。

萬一哪個要錢不要命的船東拼命超載,導致運輸船強度下降,最后在吊船過程中出事情,那他可能會被牽連到。

因此這種事情必須報告上去,強制要求船東按照運輸船的標準載重進行運輸。

雖然海陸豐公司自己的運輸船肯定守規矩,但其他運輸船的經營者會不會守規矩,這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畢竟國內運輸行業超載的情況非常嚴重,特別是公路運輸行業,超載情況就如同家常便飯一樣。

而內河運輸同樣有超載情況,畢竟比起各種要求非常嚴格的海運,河運由于內河的平靜河面,很多船東存在僥幸心理,覺得超載一些沒有問題。

但作為可以空中吊運的內河運輸船,是絕對不允許超載的,不然導致船體結構下降,很容易產生安全隱患。

李廣見翻著測試報告:“胡組長,接下來還要繼續測試嗎?”

胡仁博點了點頭:“肯定要繼續測試,不過不是在工廠這邊測試了,公司已經安排好了,一個星期后,在贛江和北江之間進行吊船測試,這一次要滿載貨物進行實測。”

“那我們需要派人過去嗎?”

“最好派一些技術人員,如果遇到突發狀況,我們需要在現場進行維修和調整。”

李廣見也覺得有必要派人跟過去:“沒問題,我會和總經理說一下,到時候派10個相關的技術人員跟著過去。”

“好。”

他們整理好了所有的材料之后,便發給了公司那邊。

其實江淼和萬高峰等人,這些天也在關注著這件事。

收到這一次測試的內部測試報告后,江淼仔細翻看起來,他發現新船配合飛艇,其整體運行情況還不錯。

如果是在低空、近距離吊運,運輸距離在10公里以內,一次的總成本大概在300到500塊錢左右,一趟大概半個小時左右,一天最多可以吊運48次。

這比起來船閘快很多。

畢竟很多船閘,過閘一次需要一個小時左右。

(本章完)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船

上一章  |  我看到了一切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