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年代:從卡車司機開始 第三十七章 購物卷火了
昌城,金河公社,開陽村。
這次暑假,江娟是帶著同學一起回了老家。主要還是暑假天熱,晚上水稻田里很多黃鱔。
江娟是每年暑假都要回老家幫忙干家務的,她娘和爺爺現在還是要下地掙工分。她回家起碼可以給大家洗洗衣服,煮飯燒柴什么的。
黃鱔要深夜去抓最好,江娟的同學劉麗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每天晚上十點出門,要抓到一兩點鐘。
然后幾乎隔個一兩天就坐車送一趟黃鱔到周靈瑩那邊,這周靈瑩又懷孕了的事情,自然也第一時間傳到了江成的爹娘耳中。
現在江長河跟趙玉霞的心是偏在兩個孫子上面的,可養老其實又指望江成。
一個是兒子養老,一個是孫子傳宗接代。前些年本來老兩口就把重心放到了江成這邊,要是周靈瑩生一個兒子,他們兩人也不會偏心已經去世多年老大的兒子身上。
江林讀初中的事,江成那邊沒有接他去城里讀,江長河本來還打算去城里找兒子說道說道的。
但江娟暑假回來,說了實際情況。不接去城里讀書,還是戶口和成績問題。成績好,哪怕戶口在農村,江成也能托一個關系弄進去。
要是成績不好,哪怕是縣城的戶口,好歹也算是城市戶口,弄到市區去讀書也勉強行。但江林是一樣不沾。
江娟當年進市區里的初中,其實學校里還有一份額外條件的。就是試讀三個月,江娟成績跟不上市區里的平均水平,就回被學校遣返回去。
現在是江林成績很一般,加上周靈瑩又懷孕了。萬一生一個兒子呢,那樣哪里還有江林什么事。
江長河和趙玉霞他們還是希望周靈瑩生一個兒子的,誰的兒子都是他們的孫子。都是孫子的情況下,自然也沒什么偏向。
而李香蘭知道周靈瑩又懷上后,不是她內心惡毒,而是人就這樣現實。為了自己兩個兒子以后有好日子過,還是期望周靈瑩別生兒子的。
甚至村上一些其他人知道江成的情況,還經常議論江成就是沒兒子的命。李香蘭每次聽到這個,心情都會愉悅。
在農村,那些沒子女的,或者只有女兒的。出現對侄子比對女兒好的情況比比皆是,女兒嫁出去了,生的小孩不跟家里人一個姓,侄子是跟家里人同姓的。
這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關鍵點就是女兒生的小孩不是同姓,也意味著不是同宗同族。有這樣思想的人在這個年代不少,所以在李香蘭看來,周靈瑩只要不生兒子,江成掙再多的錢,以后就是她兩個兒子的。
所以在聽到周靈瑩懷孕了,李香蘭第一個念頭不是為她高興,而是厭煩的覺得周靈瑩真能生。屁股不大,懷孕的本事不小。
城里江成家基本什么都不缺,作為公婆,得知周靈瑩懷孕,倒是開心的去了一趟城里。家里養的雞和雞蛋沒帶,那是因為真的知道兒媳周靈瑩那邊不缺這個。
倒是弄了一些山貨,去城里探望了一下周靈瑩。香菇,木耳,野板栗什么的。其實這些東西江成也不缺,家里經常燉雞吃,配料香菇怎么可能會少。
只不過江成平時也沒拿太多出來,但在吃喝方面,他的空間里各種食材在這些年早就積累的夠吃一輩子的了。
野生的香菇個頭小,但味道濃厚。很多野生的東西都是如此,但也不是說種植的就一定沒野生的好,有些水果還是種植的好吃。
就像野草莓,個頭,水分還有口感,跟種植的草莓沒的比。另外就是蘋果什么的,野生的青蘋果,蘋果味倒是很濃,但也一樣沒后世的那些品種好吃。
在農村,李香蘭最多也只是期望周靈瑩別生兒子,最多只能說是人心比較現實。而她兒子江林則是認為自己不能進城讀書,跟著叔叔嬸嬸天天吃好的喝好的,還有零錢。并不懂是戶籍和成績的問題,也沒人跟詳細解釋這個。
江林現在內心是認為嬸嬸周靈瑩又懷孕了,想自己生兒子才沒接他去城里讀書的。加上上次摸她的布包,都是一些零錢,很多分幣,加上一些一毛的。總共還沒有一塊錢,竟然還告狀讓他挨了一頓打。
現在江林是不光記恨他姐姐江娟,連他嬸嬸周靈瑩也記恨上了。但年齡太小,也沒什么能力,只能記恨而已。
江成在香江待了一個多星期,主要是陪伴女兒。
從三月份開始在深圳辦廠,‘江東來’的丸子銷售業務往灣島發展。還是比較順利的,因為灣島和香江的人員交往還比較密切。
‘江東來’的丸子,在灣島那邊也有很多人聽說過。直營店開過去,雖然銷售額跟香江這邊比不了,但維持開銷沒有問題。
畢竟接受一個品牌和品牌的附加值,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江東來’的丸子目前打不了價格戰,不能跟最初的時候以價格吸引人。畢竟現在品牌已經樹立起來了,品牌經營的是理念。
現在主打一個食材真實,衛生,健康。價格也是中檔,消費者接受的起。至于市場上那些便宜的丸子,在這個年代可能沒有什么添加劑之類的。
但食材和衛生方面,一些小作坊為了利潤,有些事情真的不好說的太詳細。
反正丸子的銷售,在逐漸變好。市場養了幾個月了,因為銷售的增加,在香江的工廠生產有點壓力了。
好在深圳那邊的加工廠也終于可以開始生產了,工廠的招工方面,江成管不了,也插手不進去。
但那邊工廠的領導班子,‘江東來’食品廠也是發了邀請涵過來的學習參觀的。
這衛生方面,還有食材的選用,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都讓他們過來學習的,江成可不想因為加工的問題,把自己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品牌一些搞毀了。
那些草魚海魚什么的,魚頭和魚尾都是不需要的。在香江這邊的加工廠,魚頭魚尾還有魚泡什么的,現在除了放在食堂里給員工當工作餐,另外就是有人收購這些。
因為生產需要的材料太多,總不能天天給員工吃魚頭魚尾,是會吃膩的。但香江的一些人知道這邊工廠有很多新鮮的魚頭魚尾,很多開飯店的人都來這邊采購。
做成盒飯賣給工地的工人,還有一些劇組給普通演員吃,能吃到這個就算不錯的了。
雞肉丸子,那些雞骨架,也是食堂的伙食。
參觀的人員看了生產過程,還有剩余的材料處理。這也讓來參觀的領導班子成員有些為難。
原材料魚和雞什么的,都屬于‘江東來’采購的。所以魚頭魚尾什么的,理應也是歸屬于‘江東來’。
但是香江這邊的工廠,食堂的工作餐是免費提供的。他們在深圳的工廠,工人是要錢糧票去吃飯的。
在香江,明明是資本主義。但這對待工人,倒是有點像五九年那陣子,大家免費吃大鍋飯,努力搞生產。
說實話,在這個年代的人真的不能隨意安排出國。因為他們的理念很容易受不住沖擊,而崩潰來。
在香江的‘江東來’食品廠這邊,一線生產員工都三千多一個月。就算按照匯率比例算,也最少比國內高十倍。但誰不明白,現在國內的匯率是只進不出的,真實情況,不說兩岸相差一百倍,起碼四五十倍差不多。
這是什么概念,在香江干一天活,能當國內一兩個月。這還是對有工作的人而已,在國內很多農村沒有工作的,靠種地的那些人,香江的收入絕對比國內農民多一百倍。
而這次來參觀的,江成本來是邀請一些衛生質檢員的崗位人員過來學習。但在國內,能去香江的名額怎么可能會真落到一線職工身上。都是一些領導過來,最底也是一個生產車間主任的小干部。
而‘江東來’這邊的管理層崗位,都在五千香江幣左右了。在香江一輛經濟適用型的轎車,一萬二千塊香江幣,還有甲殼蟲車,更只要八千多塊。
在香江干兩三個月的活,能買汽車。而在國內,他們連一輛自行車都買不到。
所以來參觀學習的人員,不動私心都難,只不過沒有條件逃離隊伍,又或者內心只是糾結,然后又心有不甘的回國了。
而在這幾個月期間,江成自己印制的‘江東來’購物卷在某些圈子內火了。
一個是沈莉把購物卷當禮品送給了一些深圳當地的領導,剛開始有些人收到這個沒太當一回事。
畢竟要去香江才能使用,而且這并不是真正的貨幣。很多人一開始覺得就算能用,也是范圍有限。
但深圳此時正是在發展代工業,通過正規渠道去香江談判的人員每天都有一些。
這購物卷一開始是少量的流通,甚至有些人去香江,還有朋友相送一點購物卷。
可當那些拿著購物卷的人真正到了香江,發現‘江東來’竟然做到了一條龍服務。雖然酒店還在建設,但江成拿自己名下的一棟小樓房改成了民宿旅館。
吃飯的話可能還有些麻煩,但‘江東來’商場超市那邊,內部有很多小吃餐飲店,也都收購物卷。
至于購物就更不用說了,一個大的商場超市,里面要什么沒有。
衣食住行里面,也就唯獨出行不方便,這購物卷不好乘坐出租車。但‘江東來’既然敢把優惠劵對標成等價的香江幣,那么自然有人能看到里面的商機。
就跟后世很多國內的大超市發行的會員卡一樣,有很多人愿意八折,甚至九折購買。有些人購買過去,像商超里的柴米油鹽,煙酒什么的,本來就是有需求的。
而且‘江東來’里面的東西本身也不貴,如果能八折收到購物卷,在里面購買某些東西,可能真跟廠家進貨價差不多。
萬一有人急著想把購物卷變現的,七折收過來,就更劃算了。
反正幾個月的時間,國內的購物卷在黑市炒的比市場上的匯率高多了。甚至跟香江幣幾乎等值了。
按照道理是購物卷不可能跟香江幣在一個價格的,畢竟這東西拿到香江去沒有香江幣好使,限制地方使用是一個硬傷。
能在國內的黑市炒高,是因為有一個前提。在黑市你想買到香江幣,那是得看運氣,不是你想要就有的。
大家都買不到香江幣,只能退而求次的選擇購物卷。
除了深圳這邊的一些人關注到了購物卷這東西,另外一個地方就是fz市那邊了。
撫州下面的黎川墾殖場,在農業方面已經得到了上面的重視。因為這幾個月來,除了第一次去考察項目外。后面因為落實項目,又申請派人去考察項目幾次,也簽下了很多合作項目。
江成這幾個月是看著那邊的項目一個個落實,但他感覺是墾殖場那邊的人在演他。明明很多項目可以一次考察完,一次簽下好幾樣供應合作的。非要跑一趟就落實一兩個。
比如供應家禽,跑來香江簽一次合同。后面又為了供應蛋類再跑一趟香江,再到后面為了松蛋的合作又來香江。
江成也是看破不說破,反正除了第一次算是這邊主動邀請的,給了八千購物卷招待。后面來考察和談合作,這邊只是發出邀請,但他們來這邊都得自費。
然后就是候主任那邊托江成的關系,這幾個月購買了大量的購物卷。
候主任和他上面的一些領導,一直都認為江成是香江那邊‘江東來’某領導的司機。項目是他牽線,購物卷也都是通過他在人家領導那邊弄來的。
為了這些購物卷,送江成香煙和高檔酒的人不少。茅臺什么的,江成都收了很多箱了。
的確是箱,而不是瓶。這茅臺對于普通人可能難搞到,到有些單位搞這個只是稍微費點勁罷了。
這些人要是知道‘江東來’購物卷其實都是江成自己找人印刷的,只不過防偽標記做的好,是找銀行印刷的,外加印章的雙保險,短期內沒有人可以偽造。
不過短期內不能偽造就夠了,過兩年江成再找銀行那邊合作,讓他們那邊搞一批購物卡,就能解決仿造的風險了。
但不得不說的一點,這購物卷發行會讓人上癮。就跟后世的手機支付一樣,你真金白金弄到手機賬戶里。對于那些運營公司來說,他們給你的只是一些數據。
江成印刷的購物卷,就是一些紙張和人工成本。但在國內,一張寫了一萬元購物卷的紙,人家得拿真金白銀來換購。
這些購物卷在沒有消費出去的時候,錢可是實打實的在江成手里。江成用這些錢可以以后直接購買大量的原材料,弄到香江賣出去都是錢。
就通俗點說,江成發行多少購物卷,只要弄出去了,就等價收回多少貨幣。就算這些貨幣是他透支后面‘江東來’營業額得來的。
但這筆錢光放銀行里吃利息都是白掙,何況在江成這個沒有運輸成本的人手里,怎么可能只是吃利息。
有著后世的見識,江成是真的有些無奈,一些商機總是突然就被他抓住了。人家后世搞電子支付,吸納大量存款貨幣。
江成搞一個購物卷,一開始只是為了玩樂。可當購物卷被炒熱,很多人關注到了,需求上來了。
江成是真的在拿麻袋裝錢,幾個月下來,空間的人民幣躺了幾百萬。而且這還只是開始,江成還是在偷偷摸摸弄。
等深圳的‘江東來’商超開出來,光明正大的發行深香兩岸連鎖購物卷。讓大家有更直接的渠道獲得購物卷,江成感覺那時候‘江東來’要爆了。
而且大量發行購物卷還有一個好處,內地那些有錢人,都到他香江的‘江東來’商超去購物了。他在香江的商超,營業額也是在提升的。
跟其他在香江的商超相比,他是在彎道超車,只不過現在還不明顯而已。要知道八十年代就有很多國內的富豪,去了國外就是大量購物的,只買貴的不買貴的。
窮人根本想象不到,八十年代一些有錢人為什么會那么有錢。
(本章完)
請:m.badaoge.org
火紅年代:從卡車司機開始 第三十七章 購物卷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