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韶華 番外之若華(二)
像李芳菲王舒等人,多是招贅進門。女強男弱,背靠家族,自己出來做官當差,家中有贅婿教養孩子打理家事。
不過,肯做贅婿的男子,大多沒大出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也是無奈之余的選擇了。
也有一些像盧若華這樣的,不愿將就湊合,索性一直不嫁人,也不招贅。就這么單身做官。
朝中的中書令陸真,也是如此,一直孑然一人,全心全意當差做事。
姜韶華輕聲笑問:“梅姨娘有沒有寫信催你成親?”
盧若華聳聳肩:“以前每個月都寫信來催。自從我過了二十六歲,來信就漸漸少了。”
在傳統守舊的梅姨娘看來,女子過了二十六歲,就要列入徹底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之列。這世間也尋不到二十七八歲還沒娶妻的男子。
“我娘上個月寫信和我說,大嫂又有喜了。”盧若華低聲笑道:“大嫂懷相好,一胎接著一胎,已經生了兩子兩女。”
“我娘和大嫂私下商量好了。接下來生的這一胎,不論男女,都過繼給我。以后我老了,侄兒或侄女給我養老送終。”
這也是個法子。陸真也是這樣,從兄弟那兒過繼了侄女來養。
姜韶華嗯了一聲,隨口問道:“你整日忙著當差,有時間養孩子么?”
“那肯定沒有。”盧若華理所當然地接了話茬:“孩子生下來之后,還是大哥大嫂和我娘養著,等養到了十歲左右,再送我身邊來。”
姜韶華徹底被逗樂了:“你這倒是輕松。孩子養到十歲光景,就已經懂事了。到你身邊來,也不用操什么心,讓孩子讀書長大便可。”
盧若華笑道:“我娘疼我,大哥大嫂也心疼我。再者,我也實在太忙了。我還想著,再做幾年郡守,年年考評都拿上上等。以后能被提任做一州刺史呢!”
大梁四十州,每州的最高長官就是刺史。這是正三品的官職。可以說是真正的朝堂高官。
姜韶華很欣賞盧若華在仕途上的野心和抱負,微微笑道:“有理想是好事。你既有野心,那就好好當差。”
“朕不會給你開后門。你若有這份能耐本事,朕也不會讓明珠蒙塵。”
盧若華精神一振:“臣一定用心當差。”
女帝陛下素來公正,便是提攜任用心腹,也是按部就班,讓臣子們攢足資歷聲望再提攜。
就如陳瑾瑜,從天子舍人外任,做了五年郡守后轉任禮部侍郎,伴駕隨行立下大功,順理成章地接替董尚書的職位。
總之,陳尚書官途順遂,也經得住眾人評說。
這就是簡在帝心的好處了。
盧若華當然聰慧能干,不過,如果她不是姜韶華的妹妹,又怎么會這么快地脫穎而出,二十六歲就做到了河西郡的郡守?還敢遙想著四十歲之前做到一州刺史?
盧若華知道自己身份的可貴,也分外珍惜。
說了些政事后,盧若華忍不住低聲笑問:“太子殿下前年大婚,去歲剛生下郡主。皇上今年就離京巡查,就不惦記太子和郡主么?”
前年,十七歲的姜寧大婚,夫婿是青梅竹馬一同長大的太子伴讀馬慎遠。
小夫妻恩愛和睦,成親三個月就有了喜訊。去歲秋日,太子生了白胖健康的女兒。
女帝陛下在三十五歲這一年,做了祖母,十分喜悅。在孫女滿月當日,便冊封孫女為南陽郡主,并將南陽郡賜給孫女做了封地。
今年,女帝陛下再次離開京城,巡查大梁全境。
“朕帶了孩子的畫像,想的時候就看看。”姜韶華笑道:“朕打算去草原看看。如果要打仗,朕就在邊關多留些日子。如果太平,朕就能早些回京城。”
柔然被滅族后,韃靼高車兩族一直沒消停,為了爭奪草原霸主之位時常打仗。大梁朝不偏不倚,在兩族打得太過火的時候,才會出面停止干戈。幾年下來,韃靼族高車族的騎兵各自傷亡慘重,對大梁已經造不成太大威脅。
至于各個小部落,爭搶著為大梁養馬,每年換取大批的糧食鹽茶葉棉布等物資。安逸的日子過久了,早已沒了上馬就戰的野性。
盧若華身為郡守,平日十分關注朝廷邸報,對邊關和關外各部落的情形了然于心,低聲笑道:“狼在圈里養久了,就會變成犬。”
“現在關外眾部落,最兇惡的也不過是狼犬。我大梁的邊軍日益勇悍,他們根本不敢進犯邊關。”
姜韶華笑著瞥一眼盧若華:“你對邊軍的情形倒是熟悉。”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盧若華坦然承認:“是,朝廷邸報里所有關于邊境的消息,我都會反復琢磨細看。”
“邊關互市,是一步妙棋。幾年下來,關外游牧部落,已經習慣了以馬匹換取糧食物資。”
“接下來,可以在邊關設一個新城,專門吸納牧民。讓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慢慢拋棄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學著大梁百姓在城內定居,學習耕種土地。”
姜韶華心里一動,看著盧若華:“大梁需要戰馬,也需要牛羊。牧民們都來耕田了,無人養馬養牛羊怎么辦?”
盧若華胸有成竹,侃侃而談:“在關外設馬場,設牛羊牧場,擅長養馬養牛羊的人留在牧場里。老弱婦孺們,慢慢移居在城內。”
“就如圈養野狼一樣,逐漸消磨掉他們的野性,讓他們漸漸溫順,服從大梁的管理。”
“這才是能讓邊關安寧的長久之計。”
“打仗殺人當然痛快恣意,卻也滋長了大梁和關外部落間的仇恨。仇恨這等東西,就如火苗一般,一旦得了機會,就會蔓延至整個草原。”
“我以為,設立新城,吸納牧民定居,便是一個好法子。值得一試。”
姜韶華看著雙目熠熠閃亮的盧若華:“你想去邊關,做新城的郡守?”
“是,”盧若華站起身來,肅容拱手,深深躬身:“臣正有此想法,請皇上成全。”
度韶華 番外之若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