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飛全家后我躺平了 一千零七十八章 修改設計
金嘉樹的別院設計圖,畫得頗為仔細。
從圖上看來,他向吳珂買的那塊地,不是很規則,但勝在地形平整,離大路不遠,附近還有活水,算是個交通方便又鬧中取靜的位置。
地塊的一角挨著吳府的后花園,正巧是吳府從前荷花池的位置,雖說如今水池已經近乎干涸,但舊時的水道尚在,工程質量很不錯,只需要略作清理修葺,就能重新使用起來。哪怕吳家一時半會兒不打算重修后花園,金嘉樹也能自行將自家地盤上的水道修好,讓它們形成獨立的小循環,給自家的私人花園添上一處有干凈活水的景觀。
海棠對這一點挺滿意的。雖說后花園有水池,可能會引來蚊蟲,但夏季炎熱的時候,有活水就能降低室外溫度,能讓自家日子過得涼快一點。
由于地塊是不規則形狀的,金嘉樹請人幫忙設計的時候,顯然也沒照著時下常見的四合院格局來。除了靠近大門處的前院是規整的三路兩進四合院,其他院子幾乎都是照著地形設計的,零散分布在各處,相互間用游廊、拱橋連接,又點綴著許多亭臺樓閣與花木湖石。以海棠的經驗,倘若別院最終真的能照著圖紙建成,必定是一處景色優美的精致住宅。
海棠想象了一下那個場景,心里還挺期盼著住進去的那一天的。
不過,圖紙設計得挺好,不代表就沒有別的毛病了。海棠自問也算是見過不少世面,上一世見過皇宮內院的幾處花園,還有多家王府、公府的后花園,再上一世,也曾參觀游覽過不少名園、名勝,對于園林設計還是有一點心得的。金嘉樹送過來的這份圖紙,雖然看著挺好,有些地方卻略嫌呆板無趣了些,還有好幾處亭臺樓閣與假山湖石的設計,恐怕成本花費都有些虛高。其實想要達成差不多的效果,還可以有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海棠自個兒研究了一下,照著自己的想法,畫出了兩三份草稿,是她認為可以考慮的修改方案。過后,她又把圖紙拿給陸栢年看,請他老人家幫著參詳,哪一個方案更好呢?
陸栢年負責了他與謝文載、曹耕云合開的學堂設計工作,這些年在長安也曾參觀過不少士紳人家的花園,對園林建筑設計確實有些心得,還很精通控制預算的訣竅。他很快就從金嘉樹的設計稿里挑出了幾個毛病,又挑中了海棠拿出來的其中一個修改方案,十分欣賞:“這個做法很好,不必花大價錢去采買什么珍奇湖石,卻照樣能做出曲徑通幽的效果來。只需要自家多用點心,多費點功夫,能省多少銀子?!”
還有那些游廊、水閣,也不需要弄什么華麗的雕花彩繪。京城建園林的人習慣了富貴作派,可金嘉樹并不是身家豐厚的高門子弟,要建的也不是常住的府第,而是閉門讀書時用的別院。作為讀書人的住處,別院多保留一點清新樸實的氣息,對主人家的名聲與前程都利大于弊。
陸栢年唯一有些猶豫的,是海棠希望能將別院中幾處主要住宅的窗戶,都改成玻璃窗,而不是依照傳統的方式,在花格窗上糊白紙窗紗了事。如今雖然有玻璃作坊,可在京城,玻璃的產量還十分有限,要在別院如此大量地裝上玻璃窗戶,花銷可低不到哪里去。
但海棠認為,這筆支出是不能省的:“玻璃窗比紙窗更亮堂,冬天也更能擋風保暖。金大哥去別院是為了方便學業,自然要讓他坐在光線明亮的房間里讀書寫字才好。若是陸爺爺覺得玻璃太貴,花銷太大了,那就只在主院上房與書房里裝玻璃窗,其他地方先用老式的窗戶應付著,等將來有需要了,再換上玻璃也不遲。”
陸栢年其實也體會過玻璃窗的好處,想想就不再反對了。他笑道:“長安就有玻璃作坊,若是能找到人將長安的玻璃平安送到京城,嘉樹在別院用玻璃窗的花費就能削減不少。只是如今上哪兒找合適的商隊去?就算有商隊愿意承運,途中損失又不大,那玻璃的價錢也便宜不到哪里去。人家商隊也是要賺錢的!”
海棠眨了眨眼,想起了剛剛找到靠山,很可能有意要擴大經營的吉園……
吉園不是還給吳珂送了分紅嗎?吳珂在長安住了幾年,又是周家親戚,想來他也是愿意幫忙牽線的吧?雖說玻璃器長途運輸不易,但如果連著棉花、棉布等其他西北特產一塊兒運送,做好防護工作,也不是不能減少因為道路顛簸給玻璃造成的損耗……
海棠將這件事暗暗記在心底,便與陸栢年討論了別院的設計修改稿,打算等明后天金嘉樹上門時,再將圖紙拿給他看,征求他的意見。
別院的設計稿討論完了,陸栢年又拿出了學堂的設計稿來。他覺得海棠跟他學了幾年書畫,臨摹的古畫多了,似乎對園林設計也有不錯的見解,便想讓她也幫著參詳一下學堂的設計,看是否還有改進的地方。
原本他設計圖紙的時候,覺得他與謝文載、陸栢年三人積蓄有限,哪怕有海西崖愿意出錢資助,他們也不想花費太大,給海家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設計學堂時盡可能省錢省事,打算先建起一個中等規模的學堂,空出余地,等日后學生多了,再考慮增建屋舍。可后來,他們三人要開學堂的消息傳開后,許多曾一同流放西北的吳門故生老朋友們都紛紛慷慨解囊,要資助他們建這個學堂。
大家返京回朝數年,對于家中兒孫的學業都十分關注,只盼著后代中能再出幾個好苗子,日后科舉順利,高中出仕,也好彌補他們這些長輩仕途折戟、事業被耽誤多年的遺憾。可他們平日里忙于公務,無暇親自教導兒孫,不是只能請西席到家中指點孩子功課,就是要將人送去別人家的學塾中附館,能進陶家家學的就已經十分幸運了,大多數的人只能接受水平參差不齊的西席教導。大家心里都十分發愁,不知道兒孫們幾時才有望接受更好的教育。
如今謝、曹、陸三人要開學堂,正好解決了他們的煩惱。這三位是出了名的擅長教學,教導出來的學生都不是泛泛之輩。從前他們客居西北,還要幫著邊軍參贊軍事,不能全心全意教書,尚能在短短幾年內教出幾個秀才來,如今回京定居了,還怕他們不能更用心地教導學生么?!
這三位可都是自己人,與吳門故生們的政見相同,立場一致,人品性情都十分靠得住。自家兒孫拜在他們門下,還怕會被老師帶上歪路,不能理解家中父祖長輩的政治主張么?
于是,眾人都十分熱心地資助謝、曹、陸三人的學堂,更主動表示,愿意貢獻出家中藏書,就連學堂里的筆墨紙硯、家具用品,他們也都能包了。這就讓謝、曹、陸三人輕松了許多,手中的預算也更加寬裕起來。陸栢年正尋思著,要修改設計,好多建幾間學舍呢!
卷飛全家后我躺平了 一千零七十八章 修改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