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四百零五章 劉備天子不如漢王舒服
在長安東郊即位,劉備與眾多大臣在長安城小憩一晚,翌日清晨就啟程前往甘泉山上的云陽宮殿。
留下部分官吏妥善安排準備歸還鄉里的黔首百姓,按照先遠后近的方式遣散,務必不要出亂子。
至于趕來的士族、豪族子弟,愿意待在長安一時半會不走,那就先待著罷,省的和百姓一起擁擠。
劉備坐在搖晃的馬車內,雖說頭戴天子十二冕冠,身著華麗的輿服,看著威儀非凡,卻并沒有讓他感到有多少自在。
哪怕許褚與典韋輪流在外面駕車,知道陛下不喜歡馬車顛簸,特意放慢了速度,卻還是讓劉備感到頭暈目眩。
他都已經不知多久沒乘坐過馬車趕路了,真有點不習慣。
托留侯在博浪沙刺秦皇的福,從那時起天子車駕的扈從護衛變得極其嚴格,不僅外出的鹵簿規模變大,車廂要層層封閉,還要用各種旗幟作為儀仗,彰顯壯觀氣勢,以達到震懾人心的效果。
舍此外,還要帶上諸多副車,例如前導的“象車”,載九龍華旗走在隊伍的最前,這象車遠大于一般的車駕,正是用從益州南部獻來馴服的大象,由數名蠻人騎之。
大象到達長安之時,也引起了上千人的圍觀。
除了象車外,車駕鹵簿還有驅邪的辟惡車,奏響鼓樂的鼓吹車,然后才是天子的金根車與旁邊的副車,龐大的車隊,前后左右皆有虎賁騎兵護衛。
帶著眾多大臣到達云陽宮,城門宮殿由銳沖營的將士接管,衛尉寺置于云陽宮城內,負責宮門安全,營房就建在宮墻內墻下,便于士卒到各宮門守衛與巡視。
車駕到了迎風宮前,立即有諸多宮人慌忙出來迎接,劉備將原先王府的僮仆、婢女,擇愿意入宮者轉為宮人,讓她們先提前到云陽宮城,把修繕完的迎風宮灑掃干凈,仔細擦拭灰塵。
由于家中長親已過世,劉備不用去其他宮殿拜見長親,故僅在迎風宮殿,稍微歇息了一個時辰,便召集百官上殿。
“傳天子口諭,宣百官上殿入朝!”洪亮的聲音在偏殿門外響起,許褚奉命而來隔門喊道。
群臣立馬起身,整理了衣冠,在宮內侍人的帶領下,趨步入朝。
隨著三聲靜鞭應響,人人找好了先前預演過的位置,對著高坐在御座上的劉備,揖禮伏拜跪呼道:“愿天子千秋萬歲,大漢長樂未央!”
劉備坐在上方就算有冕冠垂掛的十二珠旒,略微遮擋視線,也能將在場眾多大臣的神情,一覽而盡的收入眼中。
見眾臣皆心悅誠服地俯拜,沒人敢因站立位置而露出絲毫的怏怏不樂。
劉備遂抬手,輕聲笑道:“諸位請起罷!”
看到眾臣紛紛起身后,又復笑道:“朕之祖、父雖世仕州郡,奈何桑蔭不徙,使得我少孤便與母販履織席為業,若非二位叔父常以資助,豈有長大成人之事。”
“古人有云:受人之恩百世不忘,即追封為安平王、渤海王,著太常與宗正共商謚號。”
太常孔融、宗正劉和聞聲,立馬走出人群長拜銜命。
見兩人行禮退回百官之中,劉備理了理思緒,繼續說道:“朕出身微末,卻能提三尺劍,回狂瀾于既倒,支大廈于將傾,不使神州分裂,天命喪失,此亦仰仗士卒用命,賢大夫用心所致。”
“長安光明宮,為孝武皇帝所建,原為祭祀神靈之所,因董賊之亂,而一分為二,今將分裂的宮殿重新修繕,劃為南北二宮。”
“光明北宮依舊侍奉神靈不改,南宮偏殿則將為漢家定傾扶危,立功而歿的士卒名氏刻于壁上,擇漢初四百載來,為漢家立下汗馬之功的諸位功臣,辭世俱以畫像懸掛宮殿內享受祭祀。”
“劉氏與賢大夫、百姓共治天下,亦要為大漢功臣留下生前身后名,使天下為之傳唱。”
天子此話一出,宮殿里瞬間鴉雀無聲,許多大臣眼前陡然一亮,先前聽著隱約覺得有點不對勁,可聽到后面,卻忍不住想激動地拍大腿。
這哪里不對勁,分明是很對勁!
多少年沒見過如此圣明的漢家天子,他是真的清楚大臣想要追求什么,在權勢與身份已然滿足的情況下,不就是想做些事情,求得留名于竹帛嗎?
別以為就曹孟德想在碑上刻寫征西將軍曹侯墓,若是有選擇把畫像掛到宮殿里去,你看他還稀不稀罕只把名銜刻在石碑?
必然會更改目標,立志將自己的畫像與先祖曹參畫像,同掛在宮殿里,引得無數人羨慕。
這才是身為漢臣的最高追求,享受生前身后名。
至于天子附帶的黔首士卒,此刻已經成了無足輕重的事情了。
“陛下敕令,臣等必當惟命是聽!”
迎風宮殿里響起了群臣,再度跪拜之聲。
就連關羽、張飛、荀攸、荀彧、盧植都忍不住流露出笑意,不管怎么說,此事必然有他們的份。
身為開國功臣,所追求的先是封侯拜相,封妻蔭子,再則是名標青史,萬古流芳。
有什么比把畫像懸掛于光明南宮,更令人欣喜若狂的事,如果能此時進去,就算立馬雙腳一蹬,也有官員心甘情愿。
從今往后,踏足光明宮享受祭祀,將成為功臣的最高標桿。
劉備見群臣百官皆喜不自勝,也不禁嘴角含笑,諸君放心,該有的都有。
先拋出榮譽,再設下嚴格的限制,必定會讓許多大臣趨之若鶩,還能間接引導天下士人的價值觀,何樂而不為。
劉備抬了抬手,制止了宮殿里的喧雜聲,復說道:“漢家舉孝廉以來,已有三百三十三年,桓、靈時便有童謠唱曰: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可見孝廉難以為繼,于是我令各州行當年左公策,考選出良吏。”
“卻錄取較少,以至各地官吏勞碌,今天下已定,可下詔書布告各州郡,于建興二年二月初開始鄉考、三月下旬縣考、五月郡考,郡考畢八月進雒陽京考,州考暫時止歇。”
“責令各地主官嚴查舞弊之事,若有遭舉告或雒陽督查而出,則罷免各地太守、縣令,由吏部鉤稽姓名,永不任用。”
“須使天下牢記,朕任用賢大夫為官為吏,而治理百姓,乃求德才兼優者,才不及德者其次也,無才無德者不求也。”
“再者諸侯戰亂十年,百姓多有逃亡,田地賦稅尚未勘定,詔書下達之日,勒令兗、豫二州全面度田,益、荊、揚暫且延后。”
“即遣使通往交、雍兩州,令其官吏立即前來關中,倘若有違命者,著使記下姓名,漢軍進到立滅三族!”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四百零五章 劉備天子不如漢王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