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諾獎大滿貫?
伴隨著諾貝爾獎頒發典禮前奏的光影秀與交響樂,數名這一屆諾貝爾獎得主也緩緩的步入了藍廳。
維也納交響樂團指揮彼得·波佩爾卡手中的指揮棒揮舞的速度越來越快,現場的音樂與氣氛也熱烈高漲了起來。
伴隨著諾獎得主與受邀嘉賓的入場,交響樂混合著掌聲如雷動般響起。
坐在前排,穿著灰色羊毛長外套的戴維·格羅斯教授的目光落在舞臺上那一個年輕至極的學者身上,眼神中帶著一絲羨慕和感慨。
“同一年拿到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這種事情,真是不敢想象”
不得不說,今年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做出的決定的確震撼到了整個世界。
不僅僅是物理學界和化學界,就連隔壁的數學界,生物學界等等其他領域的學者都將目光投遞了過來。
盡管很多人都清楚,以臺上那位學者的成就,再拿到一枚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必然的事情。
甚至如果瑞典皇家科學院想的話,他一個人就可以霸榜接下來好幾年的物理學獎。
如果是今年他單獨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天坐在這里的人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感到意外。
但同一年拿到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這的確跌破了不少人的眼鏡。
要知道,就算是居里夫人都沒有做到過這種事。
瑪麗·居里,也就是學術界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
她在1903年與丈夫皮埃爾·居里及貝克勒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他們對放射性的研究。
而在1911年,她因發現放射性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這位偉大的女士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兩枚諾獎勛章的人,更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物理學獎與化學獎的人。
當然,今天之后,同時獲得物理學獎與化學獎的人要增加一個了。
坐在戴維·格羅斯教授的身旁,弗蘭克·維爾澤克教授的臉上同樣帶著濃濃的羨慕和感慨,他笑著開口道:
“同時獲得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確實很讓人驚訝,但你不覺得他一個人同時拿到了三枚諾獎更值得讓人震驚嗎?”
“要知道,這可是從未有人做到過的事情。”
如果再算上18年的時候這個人拿到的第一枚諾貝爾物理學獎,那么今天過后,他將一個人手持三枚諾獎勛章。
和同一年拿到物理學獎以及化學獎一樣,這同樣是打破了歷史記錄的榮譽,而且還是從未有人做到過的事情。
如果是站在物理學界的歷史上,以他的成就,現在就已經能夠去牛頓與愛因斯坦爭奪那巔峰的王座了。
更關鍵的是,他還那么的年輕,還不到三十歲,未來還有至少五十年的時間去將自己的影響力發揚光大。
毫無疑問,隨著時間的推衍,物理學界的第一人注定會是他的。
而這僅僅只是物理學界的王座爭奪。
如果是將范圍擴大,放到整個學術界,那么他毫無疑問已經是第一人了。
是的!
如果將評判的范圍擴大,要在整個學術界所有領域選出來一個第一人,毫無疑問就是坐在臺上的那個年輕人。
他在物理學領域的成就現如今就已經足以媲美牛頓愛因斯坦了,然而這還不是他的全部。
在數學上,他一個人干掉了三個千禧年難題,更是完成了數學上的強電統一。
除此之外,他完成的徐·韋爾貝里定理更是如今天文學界用于精確測量計算遙遠天體參數的方法。
如果人類進入宇宙大航海時代,那么徐·韋爾貝里定理將是堪比指南針一樣的偉大技術。
它將為人類從茫茫宇宙無數顆星球中搜尋到最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
就如同大航海時代的指南針帶著那時候的人類尋找到一塊全新的大陸一樣,將賜予人類無窮無盡的寶貴財富。
而除了物理和數學,他在其他學科領域的成就同樣不容小覷。
比如可控核聚變工程領域,航天工程領域,還有鋰電池、超導材料等等等等。
這些成果中的任何一項,對于任何一位學者來說都是窮盡一生都難以完成的,當它們聚集到一個人的身上時。
毫無疑問,他們正在見證一位學術界的偉人帶領著人類邁向未知的宇宙。
不得不說,對于他們這些見證者來說,這就是生活在一個‘璀璨’的時代,是既幸運又悲哀的事情。
幸運的是,跟隨著那個人的腳步,他們可以看到快速變化的時代,可以看到更多承載著知識的祭壇,也可以看到未來呈現在自己眼前,觸手可及。
悲哀的是,這個時代是為了他單獨而生的,所有人都在他的光輝籠罩之下,時代的縮影之下,未來的時間之中,所有人都只會銘記他的名字。
一旁,戴維·格羅斯笑著開口道:“你說,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他都已經拿到了,那么其他的呢?”
“比如生物學獎或醫學獎,經濟學獎,還有文學獎,他會不會都拿個遍?”
聽到這個問題,弗蘭克·維爾澤克有些詫異的看了過來,微微蹙眉道:“這應該不可能......吧?”
“畢竟這可是幾個完全不相同的領域,你說他再拿幾枚諾貝爾物理學獎我都相信,就憑他做出來的那些成果,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就連化學獎,我都相信他可能會再拿到。”
“但是生物或醫學,還有經濟學和天文學獎,這些他都沒有涉及研究過,也從未聽說過他有進入這些領域來著。”
聞言,戴維·格羅斯笑了笑,道:“但如果某一天我說的這些成真了呢?要打個賭嗎?你不是最喜歡打賭的嗎?這一次要不要賭一次?”
聽到打賭,一向無比熱衷于打賭的弗蘭克·維爾澤克教授下意識的就想脫口而出說一句:‘可以,來賭!’。
但話都到了嘴邊,卻硬生生的被他憋回去了。
如果是其他人,他會毫不猶豫的接下這個賭約。
但面對臺上坐著的那位年輕的學者,即便是將諾貝爾獎拿個遍這種聽上去就荒謬無比的賭約,他莫名的有點慫了。
深吸了口氣,維爾澤克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訕笑著道:“打賭就算了。”
戴維·格羅斯教授笑了笑,道:“沒想到你居然面對賭約邀請也有慫的一天。”
維爾澤克:“不,這并不是慫,只是.....只是我最近在戒賭而已。”
似乎是覺得自己的說法有些難以讓人相信,他輕咳了一下,快速的跳過這個問題,看向格羅斯教授好奇的問道:
“不過你這么看好他嗎?要知道這可是完全幾個不同的領域來著,跨數學物理還能說得通,歷史上也并不是沒有這樣的學者,再加上個化學與材料,我算他是天賦異稟,強得可怕。”
“但生物、醫學、文學和經濟學這些,可就完全不同了。”
“他在這些領域好像沒有過什么成就或論文發表吧。”
格羅斯笑著道:“你確定?”
聞言,維爾澤克詫異的看了過來,有些遲疑的問道:“真有?”
格羅斯笑了笑,道:“明面上的確沒有,但你別忘了,兩三個月前來自火星的微生物細菌感染航天員以及各國的科研人員難題。”
聽到這話,維爾澤克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問道:“你別告訴我這也是他搞定的?怎么可能!?”
“為什么不可能呢?”
格羅斯聳了聳肩,笑道:“盡管我沒有參與到這件事里面去,但就憑我對各國醫療專家與科研人員的了解,他們想要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就解決掉來自火星的細菌感染危機,這幾乎不可能。”
“除非有強有力的外援參與進來。”
“要知道,別說是來自地外行星的細菌感染危機了,就是地球上的病毒感染流行都沒那么快解決。”
維爾澤克:“所以你覺得是他出手解決了這個問題?”
格羅斯看了他一眼,道:“能夠創造這種奇跡的,還能有其他人嗎?”
略微停頓了一下,他將目光從維爾澤克身上挪到了舞臺中央的徐川身上,繼續道:“如果這次火星細菌感染的危機真是他解決的,那么憑借這項成果,相信瑞典皇家學院肯定會考慮將生物學獎或醫學獎頒發給他。”
聽到這,弗蘭克·維爾澤克教授長舒了口氣,攤手道:“好吧,就算是醫學獎或生物學獎可能會因為這件事而獲獎,那不是還有經濟學獎和文學獎嗎?”
“他總不可能去搞這兩個領域吧?”
“據我了解,他對這兩個領域可沒什么興趣。”
格羅斯笑了笑,道:“人的興趣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化的,或許現在他沒有興趣,但未來呢?”
“別忘了經濟學可是最與數學掛鉤的一個領域,無論是普林斯頓還是巴黎高師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生流向金融與華爾街。”
“以他的數學能力,如果進入金融領域,隨便折騰幾個預測模型什么的,恐怕都能夠撼動整個經濟學了。”
“至文學獎.....”
說到這,他看向維爾澤克,笑著調侃道:“你年輕的時候也不寫書,現在呢?”
聽到這,弗蘭克·維爾澤克教授的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好像.....還真是?
按照格羅斯教授的看法,剩下的諾獎最難的對他來說應該是生物學獎和醫學獎。
只要搞定了這個,拿到諾獎全滿貫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無論是經濟學獎還是文學獎,對于諾貝爾獎來說都不是核心的自然科學獎,重要性相對比前面的三個來說并沒有那么的高。
如果那個人真的想搞經濟學或者文學,跨領域弄幾個預測模型或者是寫幾本科普小說,說不定還真能拿到后面兩個獎項。
當然,兩人都默契的沒有提到和平獎。
畢竟在大部分的學者眼里,這個獎項已經被開除了諾獎的范疇了。
思索著,維爾澤克教授下意識的咽了口唾沫。
這要是被他拿到了諾貝爾獎大滿貫,那簡直絕了!
諾獎大滿貫選手,這要是真做到了,恐怕會有很多人對他的腦子感興趣吧?
伴隨著格羅斯與維爾澤克的聊天,舞臺上的演奏也漸漸的走向了尾聲。
在維也納交響樂團指揮彼得·波佩爾卡的引導下,最后一個美妙音符回響在藍廳中,漸漸消逝于眾人耳中。
伴隨著交響樂團的離開,諾貝爾基金會的會長卡爾亨里克·赫爾丁穿著一身燕尾服,沉穩的從座位上起身走上講臺。
在讓人激動的開幕式致詞中,卡爾會長照例表示了對來賓的歡迎后,表示科學是時代的語言,可在國家和文化之間架起橋梁。
而研究的重要性不僅限于新知識的產生,更是可以起到(科學)普及的作用,為全人類互動提供共同的基礎。
與此同時,他也代表瑞典皇家科學院稱贊這一屆的諾貝爾獎獲獎者是人類心智的豐碑,是世人的榜樣,是各自領域的權威,號召人們向他們學習。
同時,他也更希望也祝愿獲獎者們未來在各自的領域中做出更大的科學發現,寫出更優秀的作品,為世界的和平做出貢獻
隨著卡爾主xi開幕式致詞的結束,頒獎儀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隨之到來。
在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完成后,諾貝爾物理獎甄選委員會的甄選委員長安德斯·伊爾巴克教授走上舞臺。
這位一身定制西裝,帶著黑框眼鏡的老頭目光在頒獎大廳中掃視了一圈后,緩緩的開口道:
“長久以來,標準模型一直都是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一棟大廈,然而如何將強相互作用力統一進標準模型中卻是一個遲遲未能解決的難題。”
伴隨著這位老人的開口,會場內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安靜而又激動的等待著他繼續說下去。
“.....受標準模型中的局限性,強相互作用在高能標度下的起源和演化機制尚未完全理解,這使得強相互作用無法與電磁和弱相互作用統一。”
“這使得很長的時間中,我們都難以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將強力、弱力以及電磁力歸納到一起。”
“它就像是一個亙古存在的永恒謎題一樣,落在宇宙深處的混沌之中。”
“但幸運的是,我們已經找到了那份答案。”
“在無數物理學家前排后繼的努力中,一塊塊的磚石構成了階梯,最終由三位偉大的學者共同解決了這一世紀難題。”
“他們將我們的物理學推進到了一個以前從未踏足過的領域,完成了強電統一。也將我們的文明引領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說到這,安德斯·伊爾巴克教授停頓了一下,緊接著深吸了口氣,仿佛在用盡全身的力氣,莊重和高昂的宣布道。
“我代表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宣布。”
“2025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是——”
“徐川、愛德華·威騰、皮埃爾·德利涅三位教授!”
“讓我們恭喜他們!”
PS:求
大國院士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諾獎大滿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