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第52章 陣痛與代價
如果是在滿清時期,以京城的物價,一件棉衣最少也得一二兩銀子。
也就是一兩塊銀元!
如果是冬天,價格說不定還會有所上漲。
但是,如今卻是不同了。
隨著大唐工業革命爆發,紡織產業的發展踏上了快車道,產業規模可謂一路狂飆。
在產業規模的帶動下,棉衣之類的紡織品的價格幾乎都經歷了斷崖式的下跌。
一身棉衣四毛二分,尤其是現在還是冬天,較之以往便宜了一半都不止。
而紡織品價格的下跌,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破壞了小農經濟的結構。
但是,卻也是為民生帶來了相當的便利。
穿衣吃飯,是人生在世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幾個需求。
穿衣吃飯都便宜了,生活成本自然也會降低,對民生自然是有利的。
至于說因為紡織品價格下跌,而失去生計的傳統織工繡娘怎么辦?
嗯,這屬于經濟轉型的陣痛,無法避免的。
李奕不可能為了保護好織工繡娘的生計,就不讓工業發展。
對李奕來說,無論何時,發展工業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只有工業發展了,生產力才能進步,人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好。
他的統治才能穩固!
目前他所能做的,也就只是盡可能的給那些失業的人群提供工作機會。
以免鬧出什么亂子!
柳江抱著給自家婆娘買的新衣裳,回到了自己家。
他家住在京師外城,不過房子不是自己的,而是租的房東的。
每個月得付五毛錢的租金。
只是,別看這房子租金不便宜,但卻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只是一間大雜院里的一個單間而已,且這個單間還是背陰的方向,一年四季不見什么陽光,潮濕的很。
整個單間不過二十來個平方。
他們一家四口擠在這里面,又潮又擠,住的很不舒服。
柳江剛進大雜院,便聞到了一股飯菜的香味。
快到飯點了,很多人家里都在做飯!
說好聽點,這大雜院里是煙火氣十足。
可實際上,卻是又吵又混亂,若非情不得已,沒人會想要住在這種地方。
走進屋子,柳江便看到自家婆娘也正在做飯。
爐子上坐著一個鐵鍋,鐵鍋里咕咚咕咚冒著泡,煮著地瓜粥。
蒸汽升騰間,將整個屋子都變得暖烘烘的。
柳江將手中裝著衣服的袋子放到桌子上,這才在桌邊坐下。
正在看著鍋的妻子見此,上前來給柳江倒了杯熱水。
“當家的,你先喝口水,飯馬上就好。”
柳江笑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熱水入腹,讓他不由自主的發出一聲舒服的哼哼。
柳江喝了口水,然后指著桌子上的袋子,對自家婆娘說道。
“婆娘,你看這是什么?”
柳江的婆娘見此,雖有些好奇,但還是上前去打開了袋子查看。
袋子打開,看著里面那一身大花襖,柳江的婆娘孫氏忍不住驚喜的捂住了嘴巴。
“當家的,這是給我買的嗎?”
柳江點點頭。
“當然!”
“快換上試試合不合身!”
孫氏一邊拿起衣服在自己身上比劃,一邊開口詢問。
“當家的,這身大花襖你花了多少錢?”
柳江笑笑,然后說道。
“不多,也就四角二分。”
孫氏聞言,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四角二分還不多?這也太貴了吧!”
柳江不以為意的擺擺手。
“這有個什么?賺錢不就是讓花的嗎?”
“給自家婆娘買衣服,花再多的錢我也愿意。”
孫氏聞言,忍不住上前來在柳江側臉上親了一口。
“當家的你真好!”
柳江被親了一口,表情有些意動,想要做那事了。
他的視線在屋子里環顧一周,沒看到自家的兩個小崽子,忍不住開口詢問。
“婆娘,那倆娃娃呢?”
孫氏笑著說道。
“前天不是剛下了一場雪嗎?他們出去幫著人掃雪去了。”
“聽說不但管飯,還給工錢呢!”
柳江聞言,上前來一把抱住自家婆娘,就往床榻上跑。
孫氏被他忽如其來的動作嚇了一跳,但也沒有抗拒,只是說道。
“別!別!”
“先把門插上,倆娃娃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回來了。”
“這要是被他們撞個正著,那我這個當娘的可就沒臉見人了。”
柳江聞言,猴急的跑去將門插上,然后才重新撲到了床上,一邊脫衣服一邊說道。
“那我們就加快點,在倆娃娃回來前完事……”
片刻之后,房間內云消雨散。
柳江抱著孫氏光溜溜的身子,仰頭看著黑漆漆的房梁,整個人都有些佛系。
眼睛瞇著,仿佛是在思索這根房梁怎么就這么房梁……
就在這時候,孫氏伸手戳了戳柳江強健的胳膊,然后說道。
“當家的,家里的煤快要用完了。”
“回頭你記得去煤站拉些回來,要不然過兩天過年我們就只能冷著過了……”
為了保護環境,李奕在登基后,便下達了禁止砍伐樹木做柴火的禁令。
想要保護植被,蘊養水土。
尤其是西北那邊!
陜西和山西作為黃河的中上游,更是需要蘊養水土,以減少黃河的含沙量。
取而代之的是,朝廷開始大規模開采煤炭,以求爭取讓煤炭來代替柴火。
總的來說,這道行政命令在京城實行的效果還不錯。
京城四周的山丘森林早就被砍光了,京城的百姓們早已習慣燒炭和燒煤。
朝廷的這道命令,不過是加快了進程而已。
當然,也就僅僅只是在京城,以及各個大城市執行的不錯。
隨著朝廷推廣植樹造林,各個大城市周邊都開始出現些綠色。
但像是朝廷管不到的縣城,以及更廣大的鄉野山村,百姓們依舊是該怎么樣怎么樣。
比起還得花錢買的煤炭來,只要出些力氣就能燒的木柴,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至于說環保?
呵呵,老百姓們才不在乎這個!
對此,李奕也沒什么好辦法,只能是加大監管力度。
柳江聞言,點點頭說道。
“放心吧,我明白,回頭就去一趟煤站。”
說話間,兩人溫存了一會兒便開始穿衣服。
兩人剛穿好衣服沒多長時間,柳家的兩個孩子便回來了。
兩個孩子年齡都不大,大的十二,小的才剛十歲,各個工廠都是不要這么點大的娃娃的。
所以,他們兩個只能是做些零工,來補貼家用。
夜晚,一家人圍坐在一張桌子上吃晚飯。
吃到一半,只聽得響起一陣敲門聲。
柳江放下碗筷,起身打開屋門,便見一個漢子站在他家門前。
“大海哥,這么晚了你來找我是有事嗎?”
柳江開口詢問。
馬大海聞言,點點頭說道。
“是有點事想和你商量。”
“走,咱們來外邊說。”
說話間,兩人一前一后走出屋子,來到了門廊處。
馬大海從懷中取出一包紙煙,然后給自己和柳江一人發了一支。
用火柴,給兩人各自點上之后,馬大海開口說道。
“江子,哥哥今個兒來找你,是有一件事想同你商量。”
柳江抽了口煙,煙頭在黑夜中忽明忽暗的,他開口說道。
“什么事啊?大海哥您說。”
“但凡弟弟能幫上忙的,一定不推辭。”
馬大海笑笑說道。
“我二舅在朝廷里做官。”
“我聽我二舅說,等到年后,朝廷要發布一條禁令,禁止牛馬牲畜進入京城城區。”
“我琢磨著,這或許是一個機會!”
“朝廷不讓牛馬牲畜進城,可城里人卻都有出行的需求?”
“馬車牛車坐不了了,有權有勢的,或許可以坐轎子,可那些中產呢?”
“他們是不是就只能另想辦法?”
“所以我琢磨著,咱們籌錢搞幾輛人力車,開個車行,專門在京城中做這些中產的生意。”
“多了不敢說,但一年下來,肯定比你去給貨運行給人扛包賺得多。”
聽完馬大海的話,柳江臉上的表情有些意動。
但他還是開口詢問道。
“這……這真的能成嗎?”
“一輛人力車不便宜吧?”
看著柳江臉上遲疑的表情,馬大海開口說道。
“是不便宜。”
“我去車廠打聽過了,一輛人力車,最少也得三十塊銀元。”
“這還是最普通的,你要是還想往車上加些什么配置,這都得另外花錢……”
“不過,我和車廠那邊談過了,如果我們買車買多點,一次性買30輛以上,他們那邊可以給我們一個優惠價。”
“打八三折,25塊銀元一輛!”
柳江表情躊躇。
“大海哥,就算是打折我也買不起啊,25塊銀元呢……”
馬大海見此,繼續說道。
“買不起沒事,我們可以去大唐皇家銀行辦個貸款嘛,只要首付五塊銀元,就能把車帶走。”
“剩下的錢按月還款就行!”
“讓我們一下子拿二三十塊銀元拿不出來,可要是一個月拿塊把銀元還款,這不就沒什么壓力了嗎?”
柳江被馬大海所描述的光明前景所吸引,整個人明顯意動。
馬大海見此,繼續趁熱打鐵道。
“我現在已經拉了29個人,就差你一個就湊夠三十了,大江,別猶豫了,跟著哥哥我一起干吧!”
柳江卻還是有些猶豫,皺著眉頭說道。
“大海哥,你確定朝廷年節過后會發布禁令,禁止牛馬牲畜入城?”
“這事情靠譜嗎?”
馬大海聞言,滿臉篤定的說道。
“那是當然,哥哥我騙你干嘛?”
“這事情是我二舅說的,我二舅現在可是在朝中任職的,他說的話豈能有假?”
柳江聞言,咬牙說道。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跟大海哥你一塊兒干了!”
馬大海聞言,拍著柳江的肩膀道。
“哈哈哈,好兄弟。”
“咱們將來一起發財,哈哈!”
南洋,爪哇城!
在荷蘭人統治時期,這里名叫巴達維亞。
但是,在大唐占據之后,便將巴達維亞改名成了爪哇城。
隨著年節將至,爪哇城內外年節的氛圍無比濃郁。
不少臨街的店鋪都掛上了紅燈籠,貼上了對聯。
路上的行人一個個都是滿臉的喜色。
臨街的一家酒樓中,翁同翁合兩兄弟正在喝酒。
“大哥,這次生意能談成,實在是多虧了你!”
翁同舉杯敬了自己大哥一下,然后將杯中酒水一飲而盡。
翁合聞言,只是笑笑說道。
“你小子,太客氣了些。”
“為兄不過是幫著你牽線搭橋而已,如果不是廠子里產品的質量過硬,只怕即便為兄幫你牽線搭橋,這生意也是談不成的。”
翁同朗聲大笑道。
“哈哈,無論如何,還是要多謝兄長的……”
在大唐收復爪哇之后,翁同便在爪哇島上開辦了一家食品加工廠。
專門生產制作壓縮餅干和罐頭等食品。
就在剛剛,翁合出面牽線,幫翁同談下來一筆軍需訂單。
軍方要從翁家的食品加工廠訂購一批價值五千塊銀元的軍需物資。
包括壓縮干糧,罐頭,糖果,巧克力等。
雖然軍方將價格壓的很低,一筆五千塊銀元的生意,翁家這邊盈利最多三五百塊。
但是,由于軍方貨要的多,且供需穩定,打款利索,從不拖欠。
是故,這依舊是一筆優質生意。
最起碼,對于一家剛剛建立沒多久,急需訂單來磨合機器,鍛煉產能和工人的工廠來說,是一筆極為優質的訂單。
兩兄弟一陣觥籌交錯,臉上都滿是發自肺腑的笑容。
又碰了一下杯,翁同開口詢問道。
“大哥,朝廷這次一下子購置這么多的軍需,是不是又要打仗啊?”
身為一名合格的商人,翁同的商業嗅覺可謂相當靈敏。
他通過朝廷忽然大批量購置軍需的動作,便猜到朝中或許又要打仗。
翁合聞言,并沒有明言,只是開口說道。
“放心吧,我們這里不會是前線。”
翁同臉上露出一個若有所的表情。
既然南洋不是前線,那什么地方會是前線呢?
他所能想到的,也就只有印度方面了……
“大哥,可是印度那邊?”
翁合沒回答翁同的問題,但也沒反駁,只是繼續說道。
“既然訂單拿到手了,那你那邊就盡快生產,盡快交貨。”
“朝廷要的很急,越快越好!”
翁同聞言,當即點頭道。
“大哥放心,我明白,回頭就將事情給交代下去。”
語罷,翁同又問道。
“對了大哥,等今年年后,我準備回老家一趟,去看望一下父親。”
“你要一起嗎?”
翁合聞言,只是搖搖頭道。
“不了,我這邊政務挺繁忙的。”
“朝廷要在南洋設立南洋總督府,統管南洋上下所有事務,到時候,總督府下轄的相應官員,會優先從我們這些第一批被派遣到南洋來的官員中選調。”
“我能否在官場上更進一步,就看這次的了。”
“最近實在是抽不開身,家里的事情,就麻煩你了!”
“代我向父親說一聲對不起!”
大唐當初要往南洋派遣官員,很多人都不愿意來。
但翁同等人卻是主動報名前往,為大唐拿下南洋做出了不少貢獻。
既然如此,朝廷自然也會對他們有所回報,升官發財,全部都是應有之意。
翁同聞言,點頭表示明白。
“大哥幸苦了。”
“想必父親那邊也是能諒解的。”
兩兄弟繼續喝酒吃菜,氣氛其樂融融。
在完成一天的幸苦工作之后,約瑟夫拖著疲憊的身體,往自己家走去。
看著街道上隨處掛著的紅燈籠,以及家家戶戶貼著的對聯窗花,約瑟夫的神情有些復雜。
每當他看到這些,就會恍然想到,如今的巴達維亞,已經不再是他們荷蘭人的了。
他們這些荷蘭人生活在巴達維亞,其實就是寄人籬下。
這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實在是不好過。
回到自己家,約瑟夫直接癱在了床上,一動也不想動。
他最近一直都在碼頭上扛包。
而碼頭上扛包卸貨的工作,又是典型的重體力活,對體力的消耗實在太大。
勞累了一天,約瑟夫現在連動一動手指的力氣都沒有。
以往時候,這種碼頭扛包的臟活累活,一般都是華人或是土著的。
他們高貴的荷蘭人作為巴達維亞的統治者,自然只會去做那些例如,醫生,律師,工程師,老師等體面清閑,且高收入的工作。
或是干脆在巴達維亞經商!
但現在卻是不行了!
自從巴達維亞被大唐拿下之后,他們荷蘭人的特權便沒了。
甚至是那些體面的工作,也全部都歸了華人。
他們這些荷蘭人,只能去干那些碼頭扛包,擦皮鞋,掏下水道等臟活累活可以干。
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來勉強維持生計!
低矮破舊的屋子內,僅僅點著一盞油燈。
昏黃的燈光,不足以將整個房間照亮,房間內很多地方都處于昏暗之中。
他的妻子格里芬正在為約瑟夫熱飯。
在食物熱好之后,格里芬將食物端給了自己的丈夫。
約瑟夫從床上坐起身來,開始大口大口的吃起了食物。
玉米濃湯加粗糧玉米餅,明明很粗劣的食物,如今的約瑟夫卻是吃的相當香甜。
看著自己丈夫吃飯,格里芬夫人心中滿是疼惜。
要知道,以往時候的約瑟夫先生,可是連松軟的白面包吃起來都很挑剔的。
請:m.badaoge.org
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第52章 陣痛與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