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兩個時代的醫生 第624章 最后僥幸也不了
第二天,嶺南堂會議室里。
這個會議室規模很小,畢竟嶺南堂的總部大樓還在建設當中,現在還是租住的辦公樓。
林三七、總經理林天華、財務總監尹漣漪、三七二十一外貿公司經理喬青竹坐成了一排。
另一邊,十大玉石經銷商和珠寶行老總們坐成了一排。
這時候嶺南堂眾人表情是笑嘻嘻,顯得非常輕松。
而另一邊的十位老總則是不嘻嘻,一個個都內心焦慮,準備好挨宰了。
林三七示意兩個小秘書將資料交到了十位老總手里。
“孫總,還有幾位老總,大家手里的資料,就是我手上玉石的庫存量,是給大家心里有個數,我有多少玉石。
如果不出意外,可能比諸位所有玉石商加起來都要多。
本來這批玉石我是不準備賣的,至少是準備慢慢賣,這樣利益才能最大化不是。
但是最近我們嶺南堂投資出現了失誤,資金鏈緊張,所以不得不變賣資產,可憐啊”
尹漣漪想笑又不敢笑,沒有誰比她更知道嶺南堂恐怖的現金儲備。
林天華則是一臉淡定,他現在已經看不懂這位族侄的騷操作了,但他有一點可以肯定,林三七一直在秘密轉移資產到境外。
還有錢轉移,說明嶺南堂集團的資金鏈是沒有問題的,所謂的巨虧,不過是障眼法而己。
只有新加入的喬靜竹有點點擔心,因為巨虧的20億機床就是她手里虧出去的。
而且是自家親戚,她更懂得嶺南堂發家沒多久,這一口氣虧20億,對一家新創企業來說的確要命。
也幸虧林三七跟她交過底,三七二十一外貿公司的任務就是花錢、虧錢,不要有心理負擔,否則她是真的要跑路了。
哪怕是她夫家的飛航地產也不敢這么虧啊。
孫哲杰和其他九位企業老總這時候哪有心思聽林三七抱怨啊,這時候他們的后背都已經濕透了。
因為這張清單上面,光是頂級和田玉就是1000噸,其他什么藍田玉、獨山玉、岫巖玉、綠松石、壽山石、雞血石等等,從幾十噸到幾千噸不等。
除了翡翠沒有,其他應有盡有,幾乎將市場上名貴玉料一網打盡。
孫哲杰和其他九位企業老總這時候發現,情況遠比他們預料的還要嚴重幾百倍啊。
這么多玉料的存在,是對玉石行業的一個巨大威脅,嶺南堂就是一顆定時原子彈,會將所有人都炸得粉身碎骨啊。
想到這里,孫哲杰張了張嘴,想發聲,但喉嚨已經徹底干了。
“林董,您這是什么意思?”
林三七一臉無辜:
“我沒有什么意思,我就是給諸位玉石界的老前輩透個底,我是年輕人,不會做生意,直接就將底牌給亮了。”
林三七的意思是我已經梭哈了,接下來就看你們準備怎么跟了。
他是真沒時間多扯皮,因為他還要去滿世界大采購,就等著錢到賬呢。
孫哲杰自然也聽出了林三七話中的意思,但他沒想到這位年輕人如此直截了當,不按套路出牌,讓他這種老狐貍感覺非常不適應。
“林董,咱們閉門會議我也實話實說,玉石行業涉及到方方面面,從采礦一直到運輸再到加工和經銷,這關系到上千萬人的生計,背后有幾十、幾百萬個家庭。”
林三七心想,到底是國企老總,這話說得,一下子就把問題給拔高了。
說白了是另一種變相的道德綁架。
但林三七的策略很簡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跟你在這種民生問題上糾纏。
“孫董說得對,所以我從來沒想過砸盤,這不是把你們這些最大的玉石公司的老總們都請來了嘛。我要賣,你們要買,就這么簡單,無非就是一個錢字。”
孫哲杰心想,我說我們要買了嗎?
林三七:不,你們想買。
孫哲杰看了一下旁邊,幾人眼神交流了一下,這才問道:
“林董,那你準備怎么出售?我們看看吃不吃得下?”
總經理林天華這時候笑著插話道:
“孫董,還有諸位老總不要急,你們不要只看眼前要出多少錢購買玉料,而是應該要看未來能賺多少錢。就像我手上這顆籽料,一顆就價值200萬,也就雞蛋大小吧。
隨著我國經濟形勢越來越高,老百姓越來越有錢,富豪跟批發一樣,一批批出現。有錢了怎么辦?根據經濟學,有錢了就一定會帶動奢侈品的消費。
有一組數據,我國已經成為在全世界奢侈品消費里排第一的國家,奢侈品消費在全球占的份額最大。
前些年好像說是25,現在已經達到40了,超過米國成了世界最大奢侈品消費國。然后第二名是曰本,第三名才是米國。
我這里還有一組數據:2013年我國珠寶玉石首飾產業市場規模約一萬億元,同比增長14,創歷史新高。
其中,玉石類一年的市場規模為兩千多億,同比增長12,在整體珠寶市場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比重。
有關部門早就預計今年及未來幾年,玉石市場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0以上,也就是每年能多出幾百億來。
這代表什么?代表我們國內的有錢人多呀。
有錢的女人喜歡買名牌包包,然后就是漂亮的首飾。大家都來買玉石了,那你們想想,我們嶺南堂的玉石可以給你們創造多少利潤?
諸位老總都是商界精英,目光遠大,才能把生意做得這么大。
所以大家不要計較眼前的得失,而應該著眼于未來,我們嶺南堂不會賺盡最后一個銅板的。”
林天華到底是玩商業的,這一組組的數據擺出來,迅速就說服了眾人。
十位老總一想也是,珠寶行業年年都是兩位數高增長,玉石兼據收藏和寶石兩種功能,更受到有錢人的歡迎。
今年買一塊和田玉子粒可能花了100萬,再過幾年,或許都漲到300萬了,這買到就是賺到呀。
林三七心想,這個保值增值的前提是經濟始終保持高速增長,萬一來個天災人禍,全球性公共災害,然后全球經濟大衰退,珠寶只會貶值,而不是增值。
能在為行業龍頭公司的老總,哪個是笨蛋?
他們怎么可能被林天華幾句話給忽悠住了,只是他們給自己找了一個挨宰的臺階而己。
畢竟林天華的預測站在2014年的角度來講并沒有錯誤,這時候正是熱錢涌動,拍賣會屢創新高,房價一飛沖天的時候。
誰也不能預測5年后會一夜之間變天了。
孫哲杰喝了一口水緩和了一下,知道拼刺刀的肉搏戰時刻到了。
“林董,還有林總,咱們閉門會議,明人不說暗話。貴方的意思我們收到了,貴方的誠意我們也知道了。但是在商言商,請林董開個價吧,看我們吃不吃得下這批玉石。”
林三七笑了笑站了起來:
“走,我先帶幾位老總去我們的金庫看看,咱們先看貨,再談價格,諸位也好自己有個判斷。”
其實這是心理戰,坐在辦公室里談價格,那價格就上不去,無論林三七給出什么價位他們都會狠狠砍一刀。
如果這十家真的聯合起來不買嶺南堂的玉石,那林三七也頭痛的。
他真敢砸盤嗎?
孫哲杰的話說得沒錯,這關系到幾百萬人的生計,有關部門不會坐視不管的。
要論官府的關系,嶺南堂哪里比得過這十家玉石商?何況里面還有兩家是香江珠寶公司,能量通天的。
北方人做生意喜歡搞壟斷,一條街只允許有我一家,別的幾家通通死掉,所以很容易走極端搞對抗。
而南方人做生意永遠秉承一個“不賺最后一個銅板”,和氣生財,最好共同組成一個利益聯盟,一起發財。
所以林三七肯定是要賺一大波,但他也不會跟這幾家玉石公司把關系給搞僵。
要知道他后續還要從六十年代采購玉石過來,還要繼續跟他們打交道,還要賺他們的錢。
或許有人會說,你有玉石,自己建渠道呀,大不了成立一家玉石公司,開遍全國。
其實做全國連鎖珠寶店哪有這么容易?那都是重資產,資金很容易沉甸,還要有大量的專家人才儲備。
再說了,林三七的政策是龜縮在花都,他是不會輕易去別人的地盤上開公司開店的,那不是給人家可趁之機嘛。
地下金庫里,孫哲杰等一眾老總看到滿倉庫的玉石,最后的僥幸也被打掉了。
穿越兩個時代的醫生 第624章 最后僥幸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