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628章 林朝陽(美國)文學研究會
學術界的學者將一些知名的文學家當作研究對象的情況并不少見,研究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平考證、創作年譜、文學創作的階段性分析等等方面。
清水章司研究林朝陽的生平,這件事本身沒什么毛病。
但不同的是,除非是魯迅、川端康成這個級別的文豪,否則絕大多數學者是不會對作家的基礎生平考證下太大的功夫的。
清水章司這種抓小放大的研究方式著實令人耳目一新,
「研究作家生平雖然是基礎性工作,但一個人青年時期的生長環境和經歷對他的人生影響是巨大的,需要結合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學科視角,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
清水章司并不是沖池田浩平解釋的,而是在向林朝陽解釋。
見林朝陽點了點頭,他立刻順桿爬的說道:「感謝林桑的理解。難得有機會跟您面對面的交流,如果您有時間的話,我想再跟您多聊聊,最好是做一次深入的訪談。」
雖然才聊了一會兒,但林朝陽能明顯感覺到清水章司的性格跟傳統的日本人很不一樣,沒有那些拘謹、古板的基因,不拘小節。
這樣的人能安心做學問,也是件很神奇的事。
林朝陽這次到日本行程安排還是比較緊張的,但他覺得清水章司這人挺有意思,也不介意配合他做個訪談。
見林朝陽同意了他的請求,清水章司喜不自勝,表現得一點也不像個四十出頭的中年人。
沙龍舉辦了一整天,接近尾聲的時候,近藤直子毫無預兆的宣布了一個消息。
「經過和美國耶魯大學東亞研究委員會這半年的溝通,林朝陽(美國)文學研究會將在3個月后于美國成立!」
會場內頓時轟然作響,眾人的表情并沒有太多的驚訝,都是充滿了驚喜,只有林朝陽一個人感到十分錯。
林朝陽(美國)文學研究會?
這玩意還帶開分會的?
他滿心疑問,忍不住問了近藤直子兩句。
「費能文?」
林朝陽從近藤直子口中提到了一個有些熟悉的名字,只兩秒鐘就想了起來,這不是當年劉志達在燕大陪讀的同屋嘛。
更多的信息從記憶中被翻出來,美國留學生,哈佛、耶魯雙料博士,熟讀《金瓶梅》
在林朝陽的印象中,他跟費能文只是打過一兩次照面,沒想到多年后竟然會以這種方式「再會」。
半年多前近藤直子去美國參加學術活動,認識了已經成為耶魯大學漢學教授的費能文,兩人談起對中國文學的研究,近藤直子聊到了林朝陽(日本)文學研究會。
費能文驚奇的說他跟林朝陽認識,近兩年林朝陽的作品在美國極其火熱,美國漢學界的一些教授也開始研究起了他的作品。
兩人相談甚歡,覺得在美國搞個林朝陽文學研究會也是個不錯的主意,于是費能文回了耶魯就跟東亞研究委員會提出了申請,
耶魯大學東亞研究委員會成立于1961年,是美國學術界東亞研究方面實力最為雄厚的學術機構之一。
其內部包括了20多個核心學科和15位語言教授,研究的課題基本涵蓋了東亞社會的方方面面,是耶魯大學最完善的區域研究項目之一。
成立林朝陽(美國)文學研究會,這事本身其實沒什么難度,非正式的學術機構只要是個學者都能注冊申請,難點的獲得學校的資金和資源。
經過半年多的溝通,費能文的申請終于獲得了東亞研究委員會方面的批準。
近藤直子是半個月之前得到的消息,一直沒有公布,而是選擇在十周年沙龍這天公布,算是給遠道而來的林朝陽一個驚喜。
各國學術界成立林朝陽文學研究會,這事說起來跟林朝陽沒關系,也有關系。
沒關系的是這些學術機構都是獨立存在的,跟他沒有任何利害關系。
有關系的是有了這些學術機構和研究者們,林朝陽的諸多作品在未來的若干年里,極有可能潛移默化的成為許多高知所推崇的經典,名望大增。
林朝陽對美國也要成立一個他的文學研究會沒什么太大的感覺,倒是跟近藤直子聊了些費能文的近況。
在燕大時,兩人只打過照面,費能文回美國后也沒有過聯系。
相比林朝陽,研究會的一些會員看起來很高興。
日、美兩國都成立了林朝陽文學研究會,以后必然會有學術交流活動,到時候去當個訪問學者豈不是美滋滋?
這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沙龍在一片喜慶的氣氛中結束,晚上河出書房了晚宴,大并物產則是為每一位會員都準備了伴手禮。
林朝陽好奇的看了看伴手禮,精美的袋子里裝了兩個禮品盒,分別是帶有研究會logo
的文具套裝和一臺大井物產生產的自動咖啡機。
近藤直子說,這份伴手禮市價要在3萬日元左右,研究會80多個會員就要200多萬日元算上晚宴和其他支出,一次沙龍,花費超過了600萬日元,折合成人民幣大概是40萬元左右。
這個數字聽起來不多,尤其是跟如生物醫學、計算機等熱門研究領域的學術會議相比。
但那些研究領域都具有較強的學術變現能力,有很多大公司樂意,并且往往出手大方。
而林朝陽(日本)文學研究會這種研究機構得學術活動,基本是不具備任何學術變現能力的,這一類的純純就是為愛發電。
林朝陽(日本)文學研究會最早的活動都是由河出書房的,大井物產的是從4年前開始的。
大并物產在日本算不上什么大公司,但實力也不容小,每年的海內外貿易額有近40
00億日元。
大井惠子是大井物產的第二代,畢業于日本大學。根據日本官方統計數據表明,在日本高校女社長出身中,日本大學常年位居首位。
其后才是一眾名校,如慶應私塾大學、早稻田大學、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等。
用真金白銀來喜歡的作家,大井惠子確實算是林朝陽的忠實粉絲了。
翌日上午,林朝陽又見到了清水章司,兩人昨天約了要做個訪談。
訪談結束,清水章司心滿意足的合上筆記本,說道:「多謝林桑的幫助,有了這些資料,我的研究必定會更加順利。以后如果能出書的話,我會給您郵寄樣書的。」
林朝陽滿頭黑線,你出個創作年譜就算了,生平考就別出了,我還想多活幾年。
送走了清水章司,中午近藤直子來問林朝陽下午要不要出去逛一逛,買點禮物給家人。
林朝陽也沒有什么想法,想著自己明天才走,出去逛一逛也好。
兩人出門來到了秋葉原,櫻門會離看秋葉原不遠。
這里原本是電子一條街,八十年代之后在電腦普及以及技術革新浪潮的帶動下,ACGN
界也呈現出一片盛況,許多ACGN愛好者開始光顧流連于秋葉原。
模仿游戲中的場景設置以及出場人物裝扮的茶館也在此時出現了,隨后以服務生cosplay的進行營業的咖啡店也陸續登場,集合漫畫茶館和游戲咖啡店于一體的店鋪也頗有人氣。
再加上許許多多電腦、ACG專門店如雨后春筍一般冒頭,讓秋葉原逐漸成為了日本御宅族的圣地。
走在秋葉原街頭,林朝陽突然注意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泡泡瑪特?
他停下腳步,忍不住多看了一眼,一旁的近藤直子也停了下來。
在各種電腦、ACG專門店林立的街頭,泡泡瑪特的招牌看起來很醒目,林朝陽有些新奇的走進了店鋪。
同樣的裝修風格、同樣的布置,秋葉原的這家泡泡瑪特幾乎是復制了香江的第一家門店。
不同的是里面的產品種類要更豐富,專門開辟了泡泡宇宙旗下漫畫作品的售賣區,還有一些是跟日本漫畫作品聯名的產品。
林朝陽看了看,倒是沒發現什么太有名的IP,想也正常,泡泡宇宙這種外來戶大舉進入日本市場,同行們怎么可能不警惕。
看了一圈,他終于發現了點新鮮玩意,是拓麻歌子。
這個由萬代公司生產的電子寵物剛剛誕生,電子寵物這種產品勝在創意,在這個小小的電子寵物蛋里孩子們可以模擬飼養寵物,給它喂食、陪它玩耍、生病了幫它治療。
后世這款產品發布半年多之后,便迅速風靡世界。
沒想到竟然跟泡泡瑪特搞起了聯名,林朝陽猜想萬代應該是為了產品推廣的緣故,林朝陽猜想。
隨手買了幾個電子寵物,他又在店里逗留了一會兒,發現店里人流還算客觀,只是跟香江的店鋪肯定是沒法比的。
在外逛了一下午,回到酒店休息一晚,第二天林朝陽便飛回了香江。
回到家中,他把禮物分給孩子,冬冬擺弄了幾下興致缺缺,他已經過了對這些小物件感興趣的年紀。
倒是晏晏玩的不亦樂乎,看起來非常喜歡。
「你去趟日本,就帶了這玩意回來?」陶玉墨問。
萬代跟泡泡宇宙有合作,拓麻歌子這種電子寵物產品在陶玉墨看來自然不稀罕,語氣中透露著嫌棄的意味。
「日本能買到的,香江都不缺。」
「還是你沒誠意。」
見姐姐眼神看過來,她的語氣收斂起來,「姐,我姐夫連個禮物都沒給你買。」
陶玉書不理會她的「刁狀」,關心起林朝陽在日本這幾天的經歷。
當她聽說耶魯大學要成立林朝陽(美國)文學研究會,眼晴頓時亮了起來,連一旁的陶玉墨都滿臉訝異,大驚小怪的叫喊道:
「乖乖!耶魯大學研究你?這消息要是傳回燕大,那不得驚掉一地下巴?」
「不是研究我,是研究作品。」
「那你剛才不是還說有個清水章什么的,要來國內了解你年輕時候的事嘛。」
「生平考證是研究的基礎工作,你現在可是越來越不學無術了。」
被林朝陽挖苦了一句,陶玉墨也不生氣,她現在特別好奇美國成立了林朝陽文學研究會對林朝陽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哪有什么影響。都是些務虛的文學研究工作,影響力也僅限于高校內的學術研究。」
陶玉墨經營傳媒公司,深譜文化傳播的精髓,說道:「文化傳播很多時候都是自上而下、自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這些研究短期內看不出什么,長期肯定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以前林朝陽(日本)文學研究會成立,她還只是高興,也沒覺得可能掀起太大的反響,沒想到現在連美國都成立了研究會。
這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轉而,陶玉書又想到了妹妹剛才的那句話,心情突然就不美麗了。
日本、美國都成立了以丈夫名字命名的文學研究會,可國內卻連個動靜都沒有,這幫高校簡直就是失職。
她心里盤算著,是不是應該「鼓勵」一下燕大也搞個林朝陽(中國)文學研究會。
回到香江幾天后,林朝陽接到了《人民文學》主編程樹榛的電話,提出雜志社方面要為《人間正道是滄桑》組織一場作品研討會。
一轉眼《人間正道是滄桑》在《人民文學》發表已經3月有余,不僅在國內文學界刮起了一陣颶風,也打破了《人民文學》塵封多年的銷量記錄。
210萬份!
如此巨大的銷量即便是八十年代《人民文學》的巔峰時期也望塵莫及,更何況是在整個期刊行業都在走下坡路的今天。
程樹榛他們也沒有預估錯,一部專號直接抵得上《人民文學》一年的銷量。
關鍵是還帶動起了廣大讀者對《人民文學》久違的關注,專號之后的兩期銷量較之前也有不少的提升。
林朝陽在讀者群體當中的影響力確實是獨一無二的。
才從日本回來,林朝陽也不想折騰,跟程樹榛說他年前回燕京,等過了年再辦研討會,程樹榛欣然應允。
過了數日,已是臘八,林朝陽晚上跟李翰祥、許觀文、狄龍等人聚過會,回到家便見張曼玉湊在陶玉書身邊,嬰唧唧。
「談?不是環游世界去了嗎?這么快就回來了?」
一晃張曼玉息影馬上兩年了,期間唱歌、旅行、休養,生活樂無邊。
結果可能是太閑了的緣故,去年又撿起了炒股的惡習,然后巨虧200萬港元慘淡收場。
之后先是被陶玉墨帶著去美國玩了一圈,又在世界各地閑逛,期間替泡泡瑪特拍了一張出圈神圖,炒了一波存在感。
「已經一年多了。」張曼玉幽幽的說道。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林朝陽感嘆了一句,問:「回來以后還打算干嘛?炒股嗎?」
張曼玉的臉色頓時漲紅,眼神里盡是憤怒。
陶玉書笑著說道,「她是打算回來演戲了。」
「哦。」林朝陽點了點頭,「看來是錢快花完了。」
張曼玉繼續怒目而視。
陶玉書說:「好了,你就別逗她了。」
聞聽此言,張曼玉垮上陶玉書的胳膊,眉毛得意的揚起。
用表情告訴林朝陽,看到沒有,姐姐最疼我!
林朝陽逗張曼玉,樂趣跟逗貓差不多,玩笑過后,張曼玉又膩在陶玉書身邊。
她一個金像、金馬、柏林三料影后,想要復出自然不愁沒戲可拍,陳可辛的新片《甜蜜蜜》打算找她做女主角,她卻有些猶豫。
對于現在的張曼玉來說,香江這片市場已經很難滿足她的需要了,她有心想到好萊塢闖一闖。
守著陶玉書這么一條「捷徑」,她自然不會去外面自討苦吃。
她相中了李安正在籌備的電影《冰風暴》的女主角,想以此片沖擊一下好萊塢。
《冰風暴》改編自美國作家里克·穆迪的同名,講的是七十年代美國康州兩個家庭在平庸中走向混亂,在經歷了一場冰風暴后他們重新審視家庭和自我,最終回歸平靜的故事。
是電影的美國中產視角和美式價值觀,張曼玉想要電影中埃琳娜·胡德這個角色,有原著的影響力在,把一個白人換成華裔,多少有些突兀。
林氏影業不是迪士尼。
陶玉書說:「那個角色不適合你。程龍的新片馬上要開拍了,你去演個女主角吧。」
「我跟他聊過,新片女主角戲份很少,完全的花瓶。」
陶玉書輕嘆道:「那就演吳宇森的新片,先混個臉熟嘛,等過段時間我讓人挑兩個合適的劇本給你。」
「真的?太好了!」張曼玉聞言雀躍不已,摟著陶玉書貼貼。
然后她又問陶玉書,「吳宇森的新片是什么類型的?」
《終極標靶》《斷箭》連續兩部電影大賣,吳宇森在好萊塢名聲鵲起。新片《變臉》
投資近8000萬美元,妥妥A級大制作。
陶玉書簡單講了故事梗概,張曼玉覺得故事十分新穎,唯一的遺憾是這戲是雙雄爭霸,女主角沒什么存在感。
「電影什么時候開拍?」
「回頭你聯系喬吧,這部片子的籌備情況我沒太關注。」
「潛規則」成功,張曼玉滿心歡喜的離開了深水灣道。
過了兩天,張曼玉突然登上了頭條。
最近半年來迅速崛起的《蘋果日報》上登出了她夜晚出入林宅的照片,標題更是深譜博人眼球的道理。
獨家直撃《曼玉夜闖深水豪宅,林太親迎姐妹相稱》。
香江娛樂報刊歷來以格調低而聞名,《蘋果日報》的出現更是打破了下限。
今年6月《蘋果日報》創刊,老板黎雞英宣稱將投資10億元辦這份走大眾化路線的《蘋果日報》。
高新挖角,大造聲勢,出版前兩三個月僅宣傳費用就投入了數千萬港元,在報紙出版后為了銷量大搞減價頭。
近年來香江中文報紙在報業公會和各家老板的默契下,已經統一了售價,自94年10月起調為每份5元后,售價就沒變過。
結果《蘋果日報》上市后,卻定了個2元的補貼零售價格。
不僅如此,在報販方面,每售出一份報紙,總代理可以賺1元,零售商賺4.5元。
綜合來看,《蘋果日報》每份報紙成本高達7元,上市第一個月光是賣報虧損就達到了6000萬港元。
如此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做法,自然引得同行憤恨。
除了撒錢補貼,《蘋果日報》在報道內容上也毫無底線,主打「腥腹色」新聞博眼球。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7月份,《蘋果日報》的狗仔跟蹤偷拍張國榮,曝光其存款記錄、
同性好友工作單位等各種隱私信息。
另外《蘋果日報》還設置了「豪情夜生活」風月版面,記者通過探訪香港的各種風月場所,在報紙上告訴讀者,哪里的x工作者比較漂亮、服務品質如何、價錢多少、怎么找她們·—·
但也正式憑借著這些毫無節操的操作,《蘋果日報》成功在短期內于香江報業這片紅海之中站穩了腳跟。
面對《蘋果日報》這種以本傷人的做法,東方報業率先出擊,其家族本身就有涉H背景,先是圍堵了《蘋果日報》辦公室,后又號召報業公會抵制《蘋果日報》的減價行為。
《東方日報》借口28周年報慶,送出4套單元房及禮品共值1000萬元;《新報》送出10輛萬事達汽車;《成報》定期送給讀者購物券眾多報社加入減價戰,香江報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惡性競爭之中。
減價戰持續半年時間,截至12月末,先后有《電視日報》《快報》等4家報紙、3家雜志被迫宣布破產倒閉,競爭之慘烈史無前例。
可盡管如此,在《蘋果日報》創刊半年后,各大報銷量還是出現了大幅下降。
《東方日報》日銷量從近40.1萬份降至34.4萬份,《成報》從18.7萬份降至14.5萬份,《新報》從12.8萬份降至10萬份在眾多報紙當中的遭受減價潮影響時,明報企業也沒有幸免。
《天天日報》從19.4萬份降至15.2萬份,《明報》21.5萬份降至19萬份,看起來損失不輕。
文豪1978 第628章 林朝陽(美國)文學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