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文豪1978

第213章 國運盛,則棋運盛

更新時間:2024-06-25  作者:坐望敬亭
文豪1978 第213章 國運盛,則棋運盛
書是謝道源剛才安排人跟學校溝通,從新華書店調來的,一共50本,其中一半是《賴子的夏天》,一半是《當代》專號的《梵高之死》。

謝道源本來想把這些書直接分給學生們,不想卻被與林朝陽說話的那位老者攔住了,“作者當面,不簽個名怎么能行呢?”

他的提議贏得了學生們的掌聲,林朝陽只好坐下在每一本書的扉頁上簽下自己的名字,順便再寫上一句祝福的話語。

學生們拿到他親筆簽名的書,滿臉欣喜。

在剛剛不到一個小時的交流中,他們已經被林朝陽的談吐深深吸引,對于他的作品更是充滿了興趣,現在書到手了,學生們迫不及待的想要拜讀一番。

與香江中文大學代表團的交流結束后,林朝陽回到借書處,這會兒已經快下班了,他的回歸自然少不了引起一番調侃。

“哎呦,走出國門的大作家回來啦!”

“真沒想到,朝陽現在已經有國際聲譽了。”

林朝陽鎮定的打斷大家的打趣,“我糾正你們一下,香江是我們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們這個說法有問題。”

聊了兩句,磨蹭了幾分鐘就到了下班的時候,林朝陽騎上自行車回到華僑公寓。

剛進院門,就見吳作人夫妻兩人正相扶在院內散步,他熱情的與兩人打了個招呼。

“好長時間沒看到你父親了?下回什么時候來啊?”吳作人問道。

“他啊,放心不下家里的地,得等秋收以后才能來。”

“人有個念想是好事,說起來怪想他的。”

“回頭寫信我跟他說一聲,說您想他了,讓他早點來燕京。”林朝陽說笑道。

吳作人笑的像個頑童,說道:“讓他帶點東西,別空著手來。”

“讓他給您帶只野雞。”

“肉吃不動了,帶點榛蘑吧,你們那兒的榛蘑好吃。”

跟吳作人說笑一會兒,林朝陽上樓回家,又見章德寧坐在了客廳里。

“來的真夠勤的。”

“我也不想來啊,這不是得跟你聊聊小說嗎?”

“聊什么?”

章德寧說:“你這部小說的風格改變有點大,不是《小鞋子》那種現實主義,也不是《賴子的夏天》這種意識流,跟《高山下的花環》倒是有點像,但在故事的處理上更極端。”

“編輯部什么意見?”林朝陽問道。

“小說不錯,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讀起來讓人心潮澎湃,就是最后的情節處理上有點夸張,感覺失真了。江南生的原型是吳清緣嗎?”

林朝陽聞言蹙眉,“為什么會覺得江南生是吳清緣?”

“伱自己寫的啊!江南生愛棋如命,又連勝九位日本圍棋高手,這樣的人物在現實里,我們能想到的就是吳清緣這個人物。”

林朝陽搖頭說道:“我還寫江南生屢次拒絕日本人的招攬呢!他是個愛國主義者,與吳清緣有著本質的區別。”

“沒說江南生是吳清緣,我的意思是說這個人物是不是化用了吳清緣的經歷?”

“不是。我寫江南生這樣的人物,怎么可能用化用吳清緣的經歷?你想想不別扭嗎?”

“那江南生這個人物就是你完全虛構出來的?要是這樣的話,真就容易被人詬病了。”章德寧喃喃自語道。

“倒也不是沒原型。”林朝陽說。

章德寧立刻追問道:“有原型?是誰?”

“這個……”林朝陽猶豫著,他的原型還沒刷出連勝日本棋壇11位大師的戰績呢。

“到底有沒有啊?你不會是胡說的吧?”章德寧狐疑的問道。

“有沒有原型有那么重要嗎?”

“當然重要。我跟你說,你最后這段情節讀起來固然讓人激動,可也很容易被人挑刺。

如果沒有原型參照,少不得會被人批判是意淫之作。

其實我覺得吧,你說以吳清緣為原型也不錯,他的戰績套在江南生身上沒有一點毛病。”

林朝陽有些不耐煩的說道:“行了行了,別老提吳清緣了,總拿一個日本人說什么。”

章德寧無奈道:“我這還不是怕你挨批嗎?”

“批就批了,批我的人多了。”

章德寧揶揄道:“虱子多了不愁是吧?你別說,我這兩天又看了一篇批判《梵高之死》的文章。”

這段時間以來,受保守風氣的影響,文學界時不時的就會出現一兩篇批判《梵高之死》的文章。

“這回又說我什么了?”林朝陽語氣輕松的問道。

“你小說里不是有一段描寫梵高嫖娼的情節嗎?”

林朝陽立刻明白了對方批判的落腳點在哪,“我是根據資料寫的好不好?再說我又不是專門為了寫嫖娼,那是塑造人物啊!”

章德寧說道:“上綱上線嘛,人家管你是什么初衷呢?說你描寫的太細致,對讀者有毒害,且有為嫖娼犯開脫的嫌疑……”

林朝陽徹底無語的擺了擺手,“算了,不說這個了。”

章德寧哈哈笑道,“我真當你不在乎呢,看來你這定力也不行啊!”

“泥人還有三分火氣呢,這都什么人啊!”

“要不要反擊一下?”

“我怕崩我一身屎。”

“堂堂大作家,用詞真是粗鄙。”

“你有事沒事?”

“我還沒吃飯呢!”

章德寧今天來主要是為了跟林朝陽聊聊小說創作的一些內情,跑題了一會兒,她又聊起了小說,追問起了小說里面的細枝末節。

林朝陽的這部小說人物確實是有原型的,他之所以沒辦法說出來,是因為對方尚未達到巔峰狀態。

1984年中日兩國共同舉辦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擂臺賽由中日雙方各派同樣數量的棋手組成隊伍,兩隊各設一名主帥,采用打擂臺的形式,決出最后的勝負。

彼時日本棋壇強手如林,面對中國圍棋有著絕對的碾壓實力。

在賽前的媒體預測中,國內的《新體育》和日本的《圍棋俱樂部》雜志都進行了調查,兩國超過80的讀者都預測日方會贏。

甚至有人提出日方三人就可以橫掃中國隊和中方見到小林光一就算成功的說法,沒人看好中國隊。

在排兵布陣方面,中國隊僅有四名九段選手,段位最低的汪見虹只有六段。

而日本方面坐擁六名九段選手,陣容可以說是吊打中國。

比賽開始后,情況也確實如媒體和大部分觀眾所預料的那樣,僅僅一個排在倒數第三位出場小林光一便成為了中國隊難以逾越的山峰。

此時中國隊僅剩最后一個聶偉平九段,聶偉平作為主將出戰,頂著巨大的壓力戰勝小林光一。

而后又連克加藤正夫和有著日本“終身棋圣”稱號的藤澤秀行,贏得了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的勝利,同時也實現了中國棋手首次戰勝日本超一流棋手的重大突破。

之后的兩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上,聶偉平依舊神勇無敵,創造了面對日本超一流棋手十一連勝的神話,帶給了中國隊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的三連勝。

在三連勝慶功宴上,聶偉平正式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棋圣。

林朝陽小說中主人公江南生那看似脫離現實的九連勝戰績,在真正的現實面前都遜色了幾分。

現階段的聶偉平已經橫掃了中國棋壇,但還沒有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大殺四方,所以林朝陽也不好直接說他就是江南生的原型。

而且林朝陽在創作小說和主人公江南生時,聶偉平的經歷也僅僅是一個參照,他的這部小說其實是綜合了幾部作品的元素。

在主人公的塑造上,他參考的是阿城的短篇小說《棋王》中的主人公王一生;

在故事結構上,他參考的是功夫電影《葉問》中面對日本人的過關斬將。《葉問》雖然是部商業動作片,但在故事結構上的流暢度是遠超一般影視和文學作品的。

在故事內核方面,林朝陽則是完全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反其道而行之,主打的就是成長和愛國情懷。

他小說中的江南生家境優越,在圍棋一道上天分極高,自小愛棋如癡,難逢敵手。

那個時候中國時局動蕩,日本棋壇卻在蓬勃發展,他父親本來是想送他到日本去繼續深造,結果日本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深造之事成了泡影。

侵華戰爭爆發后,江南生家道中落,不得不以下棋為生。

偶遇跟隨日本棋道報國會前來中國勞軍的本因坊家次子近藤次郎,近藤次郎是圍棋世家,被江南生輕松擊敗。

近藤次郎見江南生年紀輕輕,棋藝超群,便萌生了招攬之意,江南生愛棋如命,渴求在亂世之下能有一片供他安靜下棋的世外桃源。

近藤次郎的招攬讓他心動,就在他準備答應近藤家的招攬之時,他遇見了城隍廟路邊的乞兒向路人乞討,日本商人施舍乞兒,乞兒不僅沒有接受,反而破口大罵。

黃口乞兒尚且知道國仇家恨,江南生頓感羞愧,拒絕了近藤家的招攬,卻不想日本商人因被乞兒辱罵懷恨在心,叫來了日本憲兵隊將他抓走。

江南生為救乞兒,只能找到近藤次郎求助,近藤次郎以此為契機再次招攬江南生,為救乞兒,江南生本想答應近藤次郎的邀請,不想卻受到了棋道報國會一員、歸化日本的漢奸棋手李拙的刁難。

為了救下乞兒,江南生不得不與李拙對弈。取得與李拙的對弈勝利后,江南生本以為可以救出乞兒。

可等待他的卻只有乞兒冰冷的尸體,原來早在乞兒被憲兵隊抓住之后,他就已經慘遭殺害。只是日本人礙于街頭有人圍觀,沒有當場下手。

憤怒之下的江南生質問近藤次郎,可不管是乞兒的性命還是中國人的性命,在近藤次郎眼中都不過是草芥而已,他招攬江南生純粹是看中了對方可以為他所用。

看透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江南生心中充滿了仇恨,卻無可奈何。

此時日本侵略者為了塑造虛假的親善形象,要舉辦一場圍棋擂臺賽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日本一方出戰的是日本棋道報國會,中國一方出戰的是被日本人拼湊起來的圍棋高手。

擂臺賽上,那些中國棋手或主動、或被動都輸掉了比賽,日本棋手大殺四方,耀武揚威。

江南生一生鐘愛圍棋,看著棋局上的各種丑態,再加上乞兒被殺害的刺激,讓他心中對日本人恨極,向日本棋手發出了挑戰。

他一路過關斬將,連續將多名日本棋壇的頂尖高手們挑于馬下,民眾歡欣鼓舞,日本人惱羞成怒的同時,也對他刮目相看,再次生出招攬之意,并勸江南生不要再挑戰下去。

但江南生早已明白日本人的殘忍和虛偽,自他發出挑戰之時,就沒想過全身而退。

江南生的拒絕和兩位日本棋手再次落敗,徹底激怒了日本人,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江南生凌然不懼。

并留下一句:“國運盛,則棋運盛。中國國運衰敗至此,皆因我輩軟弱。我一生別無所長,拿得出手的唯有這一身棋藝,正當以此報國。”

林朝陽給江南生安排的結局是在他挑戰第十位日本國手之前被日本軍官槍殺身亡。

“十”是圓滿之數,讓江南生倒在大成之前雖然是種遺憾,但也恰恰契合了當時中國的危若累卵。

江南生的民族氣節和大義凌然便是那遁去的“一”,與他的九場勝利合而為一,可稱棋圣之名,傳揚天下。

文豪1978 第213章 國運盛,則棋運盛

上一章  |  文豪1978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