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三百三十七章 文景與現在

更新時間:2024-09-19  作者:張九文
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三百三十七章 文景與現在
長孫無忌道:“各縣的事,臣會寫好章程,呈給陛下,歷朝歷代以來能夠擴建縣鄉,都是好事,都是有利于社稷,中原各地人口凋敝,關中能有這等盛景,實在難得。”

李承乾站在這位舅舅身邊,“不過在安排諸多事之前,還有一件事要時刻保持緊張,不能松懈。”

“殿下是說御史臺監察的事嗎?”

李承乾搖頭道:“不論是州府還是各縣,他們與朝中一直都是從屬關系,即便是縣與鄉也要分清楚從屬關系,決不能演成某種契約關系與相等關系。”

長孫無忌打量著身邊的這個儲君,現在又覺得太子是不喜儒生所瞻仰的漢時文景之治。

多年的君臣關系,身為國舅手握吏部大權的長孫無忌,隱約感覺到這不僅是個嚴苛的儲君,更是個崇尚集權與強權的儲君。

離開中書省的李義府,還有些迷茫與困惑。

張大安與他走在一起道:“怎了?”

李義府同樣是個很年輕的官吏,是洛陽崇文館的主事,東宮門的才俊多數都是很年輕的。

李義府道:“只是覺得要辦的事有很多,這些事都不是下官擅長的。”

張大安笑道:“你知道太子殿下說過的一句話嗎?”

“什么話?”

“如果將來總會遇到問題,不如早一些見到。”張大安勸道:“今年你要去山東,洛陽的事我與刺史來安排。”

李義府眼神中重新有了斗志。

張大安無奈一笑,要說才能,要來李義府去治理一地鄉民確實很難,但若讓他去對付某些人,正是他最拿手的。

冬日里,今年的陛下依舊沒有去冬獵,也沒有人去過問。

陛下與老將軍似乎也達成了一種默契,今年誰也不提去冬獵的事,一個個都安靜地呆在家中。

李世民翻看著手中的奏章,看了看身邊的兒子,又看看眼前的長孫無忌,“這種事不經過朝議嗎?”

“就增加幾個鄉,增加一些官吏,也不是什么大事。”

“這不是大事?”

“兒臣覺得這不是大事,舅舅覺得呢?”

“臣……”長孫無忌很是為難,說對也不好,說不對更不好。

李世民沉聲道:“承乾,你不要為難輔機。”

李承乾飲下一口茶水,道:“兒臣沒有為難舅舅。”

眼看著父子要有爭執,長孫無忌道:“若陛下準許,臣這就將事安排下去。”

李世民將奏章交還給他,道:“輔機,有勞你了。”

長孫無忌行禮告退。

殿內的父子倆,一個喝著茶水,一個吃著核桃無言。

“你掌關中農事建設,已有十年了?”

“回父皇,朝臣上下一心,關中治理頗有成效,兒臣為父皇賀。”

李世民輕笑道:“輔機寫在奏章上的事,從來不會是小事,若是小事也不會現在就來見朕。”

“舅舅任職吏部尚書,為人處世面面俱到,事無巨細皆來稟報,的確是個忠良之臣。”

“東征的事,安排得如何?今年夏收之后能否東征?”

“關中夏收之后再去東征,到了遼東就是冬季了,那里到了冬季冷得徹骨,早一些吧,今年開春三月動身,到了遼東也就是秋季,趕在冬季之前拿下遼東四郡。”

李世民頷首道:“很好,朕等你安排。”

“近來父皇可能又會收到不少的勸諫奏章。”

“你不是已說服玄齡,鄭公與輔機了嗎?”

“不是父皇的事,是兒臣的事。”

“朕向來是能夠聽勸諫的。”

半月之后,當吏部與京兆府將政令安排下去,各縣官吏叫苦不迭。

以前是聽聞朝中官吏忙得不知春夏秋冬。

現在各縣官吏也開始忙碌了,有苦難言也就罷了,難道向陛下告狀嗎?

如今皇帝父子齊心,整個關中也正在改變著。

當張大安與李義府再一次奔赴洛陽的時候,他們見到崇文館與京兆府的官吏來往于各縣之間。

一隊隊的人馬奔走各縣,還有人在一個個鄉民面前念誦著朝中政令。

張大安騎在馬背上,道:“這等盛景以往可見過?”

李義府道:“我沒見過更好的,也不知道現在算不算好。”

“歷朝歷代的事多是在史書中能夠窺見一二,真要放在眼前去看,反而不知好壞,不知前路在何方。”

李義府策馬在一側道:“此去洛陽,我收拾一番就去山東了。”

張大安頷首道:“你且去便是。”

當兩人一路趕著到了潼關,打算休息一天再去洛陽,就被一隊兵馬攔住了。

來人策馬拉著韁繩,腰間配有橫刀,看起來是折沖府的人,但又不知是哪路兵馬。

李義府穿著官服,面對來人他的氣勢絲毫不弱,朗聲道:“來者何人?”

對方朗聲道:“大唐飛虎隊,程處默。”

李義府驚疑片刻,遲疑道:“飛虎……”

李景恒受不了這人顯擺的模樣,又解釋道:“東宮右率門下,李景恒,還請李主事與我等走一趟博州,有些事需要探查。”

聞言,竟是東宮右率。

傳聞中的東宮右率不輕易顯露于人前,甚至忘了長安二十四衛府中,還有一支東宮右率。

李義府頷首道:“好!這就去博州。”

張大安瞧著李義府跟著他們離開,也是惆悵一嘆。

再抬頭看去,就見到了坐落在潼關的幾處巨大的倉庫,而在潼關城前的河灘,這里成了一個集市,來往的商販眾多。

潼關的大倉庫一共有五座,都是用來存放貨物的,每個月從這里拉出去的貨物,都有上萬貫的價值,每個月來往商客有近萬人。

與集市不同,在倉庫交易的都是大宗的,貨物都是幾車幾車拉出去的,也只有頗有實力的商客才能來交易。

并且這種經營方式很有成效,吸引了很多大商賈。

因他們知道,如果需要買數千上萬的肥皂,不用到處去收,而是直接來潼關的倉庫交易就好。

當潼關將這種交易把持在自己的手中,既控制了物價,也能從中得到巨大的利潤。

潼關光是從集市上收取市稅與倉庫的存放費用,就能夠給朝中帶去不菲的銀錢。

只因潼關的地理位置很關鍵,它既是向東出關的要道,也是中原商客來關中的必經之地。

十年了,大唐的這十年光陰沒有虛度,下一個十年或許又會是另外一副模樣了吧。

張大安暗自想著。

今年的大朝會還沒開始,而且長安城氣氛很怪,朝中的老將們時常會拿出藏了多年的兵械,拿出來練練手。

咸陽縣,劉仁軌解釋著:“現在的咸陽縣多了七個鄉,也多了一千戶人,四千口人。”

李恪站在一處高坡上,掃視著整個咸陽縣,“有什么變化嗎?”

劉仁軌坐在一塊石頭上,一手修著草鞋,道:“那是吳王殿下看得太遠了。”

“要東征了。”

“是嗎?”劉仁軌將草鞋修好,露出一個不太好看的草結,再用草鞋拍去身上的塵土,這才穿在了腳上。

“這么冷的天你還穿著草鞋。”

“習慣了。”

李恪神色不悅道:“皇兄給你們所有縣令都漲了俸祿,你們的俸祿都是五品官吏相當。”

劉仁軌低聲道:“那是陛下與太子殿下圣明。”

“你將俸祿都分給窮困的鄉民,你早晚會餓死的。”

劉仁軌笑著道:“咸陽縣有孤苦的孩子,也有無人照顧的老人,能給他們一些就給一些,其余的都給了家中夫人,我不需要這么多的。”

李恪雙手背負道:“你真是一個圣人。”

“吳王殿下過譽了。”

“等東征了,恪也會出征,到時就要募兵,恪來咸陽縣募兵,你與你的民壯跟著一起去打仗。”

劉仁軌沉默不言。

李恪道:“有了軍功,你就能過得好一些,這是恪僅有的能夠幫你的地方。”

劉仁軌走下這處高坡,道:“朝中有命,莫敢不從。”

李恪走出了咸陽縣,來到咸陽橋的時候,就在這里見到正在釣魚的皇兄與李泰。

李承乾一手提著魚竿道:“見過他了?”

李恪道:“皇兄,劉仁軌很散漫。”

李泰慵懶地道:“那就換一個。”

“不換。”李恪堅定地道:“劉仁軌與恪一同東征。”

李承乾望著平靜地湖面道:“你也知道,劉仁軌將俸祿都分給了窮困的鄉民,他的生活才會很拮據,可你想過沒有,即便是他得了軍功,立功之后成了個將軍,他的生活依舊是這般。”

“恪弟,你是好心,但對劉仁軌來說,他的富裕只會讓他去幫助更多的人,而從來不會為他自己留著,到頭來你會發現,他還是如今這副模樣,一點都不會變的。”

李泰接過話,也勸道:“身為袍澤好友,希望他能夠過得好一些也沒錯,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劉仁軌是一個不會尋求改變的人。”

李恪板著臉,道:“這是恪最后一次幫他。”

李承乾輕笑著,收起了魚竿與兩個弟弟一起回長安城。

“父皇這一次真的要親征嗎?”

李泰忽然一問。

李恪頓時來了精神,“什么?父皇要親征!”

這青雀其實很聰明,他就是太聰明了。

李恪追問道:“皇兄,這一次出征會有多少兵馬?”

“一千?幾千?反正不會上萬。”

“那父皇多半不會親征,皇帝出征豈是這點兵馬。”

李泰道:“也不要這般斷定,青雀還是覺得父皇定要親征高句麗。”

兩個弟弟各執一詞,李恪覺得皇帝出征一萬兵馬怎么夠,這不符合皇帝親征的架勢。

李泰則覺得即便是不是親征,哪怕父皇跟著大軍走,那也是東征,重點不在兵馬多少,而在父皇想不想去東征。

唐人的將領都是能夠以少勝多,拿下漠北的李績大將軍才用了五千兵馬。

打下松州,只用了一支奇兵。

天山一戰動員的兵馬多,是因為天山地界遼闊不得不用這么多兵馬。

高句麗不過個州府大小,四郡之地萬余兵馬足可輕易拿下。

李承乾一句話沒說,任由兩個弟弟爭執,先回了長安。

剛回到皇宮就見到了兒子正在追著一只貓。

那只貓身手矯健地爬到了皇宮的屋內,而后消失在眼前。

李承乾抬頭看著。

一旁照看的宮女,道:“太子殿下,這是楊妃養得貓,多半是偷跑出來了,楊妃正在派人找著。”

“爹!”

“你為何跟一只貓過不去?”

小於菟牽著爹爹的手,一邊走著道:“它吃了小福的魚干。”

李承乾道:“今天學了多少字。”

一聽到學習,小於菟的臉就垮了下來,他努著嘴想著,又撓了撓頭,似乎想不起來,他學了幾個字。

每每提到學習,他都很害怕,因不專心就會被娘訓斥。

李承乾干脆抱著他走,道:“來年你就滿三歲了。”

“孩兒看那貓很漂亮,它要是每天都能來就好了。”

這孩子一出生就是富貴的,是全天下最富貴的孩子。

李承乾道:“回去之后記得還要認字。”

“孩兒想要學……學箭術。”

“學會了認字,才能學箭術。”

“那孩兒要……學多久?”

“若是將你的才智用在識字上就用不了太久。”

蘇婉見到殿下抱著兒子回來了,她放下手中的針線,迎上前接過孩子。

“殿下,今天楊妃來了,說是要問殿下東征的事,見殿下不在便走了,貓留在了東宮,這孩子就追出去了。”

“楊妃是在擔憂恪弟東征的事,當初征討高昌時就是這般。”

蘇婉給兒子洗著手,再讓他拿一旁的零嘴吃。

不管兒子平日里有多么地玩鬧,只要蘇婉瞪一眼,他就老實。

哪怕是母后有時也奈何他不得,還是蘇婉一個眼神管用。

以往蘇婉是個很溫賢的女子,孩子漸漸長大了,她也在嚴母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家里有這般疼愛他的爺爺奶奶,總要有個嚴母管束他的。

小靈鵲則懂事多了,她總是很乖巧,也沒有這么鬧,捧著一個比她臉還大的餅,有一口沒一口地吃著,目光看著她的兄長,似有點取笑的意思。

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三百三十七章 文景與現在

上一章  |  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