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二十三章 太子游長安

更新時間:2024-05-07  作者:張九文
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二十三章 太子游長安
記錄農事的書很少,記錄具體農家學問的書更少,關于土地肥料與種植技巧的書更少。

就算是齊名要術這種書,相關論述也就是簡要的幾句話,也沒有一個專業性的指導。

李承乾看著眼前的一桌子卷宗,這些卷宗都已被翻的亂糟糟。

拿下爐子上的水壺,倒了一碗白開水。

再皺眉看著眼前一張白紙,種地在百姓中是一種口耳相傳的技能,土壤的濕度肥力如何,適合種什么樣的作物,這些也需要經驗總結。

關中不缺少經驗老道的老農,缺少的是這種農學相傳的專業性書籍。

眼看要入春了,想在東宮多種一些蔬菜。

弟弟妹妹要長大,離不開膳食營養,需要蔬菜中的種種微量元素。

人不能離開蔬菜,也不能不吃蔬菜,總不能整日吃肉喝酒吧。

喝酒后那胖臉紅彤彤的,那以后的妹妹們恐怕會長得跟張飛似的。

李承乾拿著一卷書,躺在榻上,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睡著的。

翌日天還沒亮,李世民早早睡醒,還未到早朝的時辰,東宮的起居注就送來了。

皇帝已經習慣了用肥皂洗臉洗手,用肥皂梳洗之后,整個人也清爽多了。

牙刷和肥皂是東宮送來的好東西,這兩樣好東西不知不覺已經成了宮里生活必須品。

自從孩子們都被接去東宮之后,長孫皇后得以有許多空閑。

現在的皇后很少有心事重重的臉色。

李世民看著東宮的起居注,不悅道:“承乾這么罵圣人,可不是一件好事。”

長孫皇后給陛下整理著衣衫,在一旁道:“東宮的宮女都很懂事,不會將這些事說出去的。”

“這孩子心里對很多事都不滿意。”

皇帝與皇后在殿內說著話,晨曦剛剛出來,讓立政殿內多了一些明亮。

李世民頷首道:“他在朝堂上也是一副無心國事的樣子。”

身為皇帝的發妻,長孫皇后心里明白丈夫的想法,又無力勸說,既要太子懂事,又要太子勤勉。

看了東宮的起居注,李世民便出了立政殿要去早朝。

長孫皇后拿起一旁的東宮起居注,放在書架上。

宮女低聲道:“皇后,寧兒姐說太子殿下昨日與許國公有過一次談話,談了許久,可沒人知道殿下與許國公說了什么。”

“承乾這孩子心事重,陛下既要他懂事,又要他勤勉,還要他為人寬仁和善,不知不覺給承乾的壓力也太大。”

宮女又低聲道:“太子殿下都已十五了,誰家少年人到了十五歲還不賜字行冠禮,應該早點準備的。”

聽著身邊宮女的絮叨,她們還是很愿意為東宮說話。

因東宮對待宮女都很和善,太子還愿意將暖和的寢殿給宮女們睡。

這些事都發生在東宮,也很快就傳遍了后宮。

因此,承乾這孩子在后宮宮女們的印象里,東宮太子是個很和善的人,如果能去東宮,她們的生活一定會好很多。

長孫皇后又道:“賜字行冠禮的事……”

言至此處,皇后又是長嘆一口氣,道:“既然陛下沒有說起,你們也不要再議論了。”

宮女躬身行禮道:“喏。”

李承乾早早睡醒,早起繞著東宮跑個三五圈,回來的時候弟弟妹妹還在睡著。

洗漱好了用了早飯,時辰也差不多了。

早晨的時候寧兒會教弟弟妹妹們識文解字,到了晌午時分,她們再去國子監講課。

相較于李泰早早就去太極殿,李承乾則是踩著早朝開始的點來聽政。

來到這里的時候,太極殿內的文臣武將都到了差不多了。

太子是最后一個來的。

李承乾給了李恪一個眼神,就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閉目養神。

李恪會意之后,站在皇兄身邊,時刻防備皇兄會不會在睡著的時候,往后倒去。

過了片刻,陛下就來了,早朝正式開始。

今日的早朝很安靜,自從顏師古彈劾紅樓之后,便沒有人再說起這件事,其實紅樓在唐人的生活中并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在大唐初期,就眼下,唐人的絕大部分家庭都達不到大觀園中的那種生活。

以至于樸素又彪悍的唐人距離那種故事還是很遙遠的,吃飽穿暖就已很不容易了,哪里還有閑心管其他?

多是都是文人士子間傳播較多。。

早朝很枯燥,按照昨天的步驟各部進行的匯報。

與在朝堂上活躍的李泰相比,李承乾盡可能讓自己在朝堂上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一直到了下朝,閉著眼低著頭保持著這個狀態。

今天的早朝結束的異常順利,朝臣都是很忙的,更別要說朝中重臣,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征,這些人都是身兼數職。

陛下一走,群臣也急急忙忙離開了大殿,要去忙各類政事。

等大殿中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李承乾這才獨自一個人走出太極殿,在殿前停下腳步,目光看著殿前開闊的廣場,深吸一口氣,潔凈的新鮮空氣讓大腦清醒不少。

今天的陽光很不錯,關中不知不覺進入了三月。

大唐的朝政體系很簡單,也很明了,大部分的規矩也都是按照前隋的體制。

李承乾獨自走向東宮,也不想聽李恪的建議,與李泰你卷我,我卷你。

如此內卷,除了會累死自己,沒別的好處。

揣著手腳步輕快的走著,今天的心情還算不錯,尤其是得到了舅爺的支持,妹妹李麗質的婚事也暫時擱置了。

李承乾揣著手哼著郎朗上口的歌調。

等到了東宮,便與弟弟妹妹們一起吃著午飯。

寧兒道:“殿下,今天于詹事與徐長史會來。”

李承乾將一些肉沫醬汁與蔥花撒在面上,簡單吃一碗臊子面,道:“孤今日想在長安城走走,就先不見他們了。”

寧兒點頭道:“奴婢這就去準備。”

用了午飯,休憩一個時辰之后,李承乾就要帶著弟弟妹妹去國子監上課。

她們下午的時光都會在國子監,盤算著往后給她們周末雙休。

可對太子來說沒有周末雙休,更不要說滿朝的文武,給皇帝打工,節假日基本上不休,加上偶爾朝堂開支困難,還會拖欠俸祿。

有時候會給一些祿米,或者是絲絹,分一些貢品,用來彌補一些俸祿上的虧欠。

好似每個王朝的初期都挺窮的。

東宮的卷宗很多是“東宮前任”在武德年間留下的,其中就有相關的論述,大唐收繳賦稅很困難,至今為止中原還有不少地方收不到賦稅。

今天的寧兒穿了一身黑色的男兒裝,看起來很颯。

李承乾道:“寧兒姐這一身裝束很好看。”

聞言,寧兒還是一臉的嚴肅,低聲回道:“這是殿下穿過的,有點顯小了。”

李承乾頷首道:“是呀。”

“殿下很久沒有置辦新衣裳了。”

“是嗎?”

“嗯,奴婢已經向立政殿稟報了,說是今年入春皇后會安排人送來。”

“所以呀,有些條件上,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寧兒從來不會反駁殿下的話語,偶爾會提出一些言語上需要注意的意見,但從來不會頂撞。

帶著弟弟妹妹們出了承天門,將她們送入國子監上課。

李承乾站在課堂外,道:“孤來這里兩次了,都沒有見過這里的國子監祭酒,孔穎達老夫子。”

寧兒回道:“殿下要見,奴婢可以去通稟的。”

李承乾又是擺手道:“你不用打擾他老人家,你陪著孤在長安城走走吧。”

“喏。”寧兒帶著柔和的笑容,跟在殿下身邊。

兩人走出國子監,國子監內的學子并不多,這個時辰大多數學子都在弘文館。

一般的學子很難找到老師教授,更多人都是兒時蒙學,識文解字之后便開始自學。

更好一些的在孩童,他們兒時會讀論語。

所以兒時能夠接受蒙學是一種篩選,能夠接受蒙學就已很不錯了,蒙學篩選之后,大多數人都是自學。

鮮有人能夠專門請個老師來指導,這又是一次篩選。

以至于在大唐其它村縣,能夠有一個會讀文章的人,就已經很不錯了。

換言之,就是大唐的教育事業進行的并不順利,即便是現在已經有紙張了,可紙張價格居高不下,書籍傳播并不廣。

而印刷效率低,又導致了讀書人之間的書籍傳播,大多數也都是靠手抄。

想要興科舉,又沒有足夠的生產力制造更多的紙張與印刷。

沒有足夠的紙張與書籍,又很難培養出足夠的讀書人。

這就陷入了一個矛盾。

李承乾不想繼續往下思量,想多了就忍不住想要罵人,想罵這個賊老天,這世上多少年才能出現一個造福蒼生的人。

難道全靠我這個祥瑞嗎?

寧兒雖穿著男裝,腰配一把橫刀,一身護衛打扮,警惕四周不讓陌生人與殿下走得太近。

朱雀大街喧嘩熱鬧,來來往往的行人有許多。

寧兒講述著以前這長安城的樣子,那時候陛下剛登基,貞觀元年時的長安城很蕭條,更不用李淵在位的武德年間,那時候還在平定各地的叛亂,分不出人手治理。

到了現在,經過這些年的治理,長安城這才有了好轉,近來年遷入長安城的人口也逐漸多了起來。

寧二道:“殿下,以后的長安城一定會更好的。”

朱雀大街寬敞,李承乾走在大街上,揣著手一邊觀察過路行人。

叫賣行人不少,一直走到了東市,這里的集市還是很熱鬧。

有人因買一頭羊吵架著。

見殿下停下了腳步,寧兒也站在一旁看著

就因為這頭四個月大的小羊,一開始沒有說清楚是雌雄,買了羊的婦人便與這個賣羊的大爺罵了起來,

眼看吵個不停,當即就有人來按說,那是個二十歲出頭的男子,他上前三言兩語就將這個件事擺平了。

最后賣羊的漢子賠給婦人一只母羊,此事才了解。

而那只小公羊又還給了漢子。

李承乾蹙眉道:“為何一定要母羊呢?”

寧兒回道:“多半是家中有女子懷著孩子,臨近孩子生產了,想要買一只羊先養著,等以后孩子出生了,羊也長大了,那時候可以給孩子喝羊奶。”

那擺平了事的男子,望這里看了看,往后作揖行禮,快步離開。

“在東市經常會有這種人來主持公道嗎?”

寧兒回道:“不是常有的,那位來平事多半是官府安排在這里的。”

言至此處,李承乾頷首,便不再問了,就在這里的商販手里買了幾顆蘿卜,還有些蒜,再買一些蘆筍。

寧兒姐道:“殿下,等入春到了四五月,就有更多的菜色可以挑選。”

“孤打算自己在東宮多種一些蔬菜,這東宮有如此肥沃的土壤,可不能就長荒草。”

“奴婢小時候跟著爹娘種過地,殿下若是想種菜,奴婢就可以。”

李承乾逛街的興致正盛,問道:“從未聽寧兒姐說以前的事。”

寧兒回道:“以前奴婢只是尋常人家的孩子,因那時候關中征兵,父親便入軍了,只不過戰死了。”

說起當初的往事,寧兒神色失落的講述著,“家父好在立了些許軍功,可家中只有我一個孩子,病重的家母便仰仗著軍功將我送入秦王府,推辭了所有的軍餉與賞錢,皇后接納了奴婢,答應了家母會照顧好將士之后,哪怕只是一個小小伍長,奴婢很好命,能夠有陛下與皇后垂憐。”

“后來陛下登基了,奴婢從秦王府搬入了皇宮,皇后是個很好的人,善待像奴婢這樣的將士后人,從未苛責過,皇后說奴婢聰明手腳勤快又懂事,到了十二歲,皇后就將奴婢安排在殿下身邊,如今在東宮已有六年。”

聽著寧兒的話語,李承乾從東市離開,熱鬧與喧嘩隨著腳步遠離,走到偏僻的坊市,就見到許多破敗的房屋,關系到長安城的面貌,朱雀大街兩側的主要房屋都經過修繕。

可一些偏僻的房屋,到現在還是荒敗的樣子,倒塌的空房子很多,長滿了荒草與青苔,就這么空置很久了。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二十三章 太子游長安

上一章  |  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