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十二章 等暖風來

更新時間:2024-05-07  作者:張九文
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十二章 等暖風來
欽天監內,那位坐在最中央的老人家還沉默不語,好像是睡著了,閉著眼呼吸也很平穩。

這位多半就是袁天罡了。

只不過對方沒有說話。

李承乾一邊聽著李淳風的話,余光打量著四周,道:“嗯,你說的很有道理,孤也要察言觀色,審時度勢。”

李淳風狐疑道:“殿下,您到底想要做什么?”

李承乾又道:“李道長想要這張圖表嗎?或者將別的也記錄在圖表中,比如星象。”

“無量天尊。”李淳風拿起一旁的拂塵道:“當真?”

“孤覺得還是交給太醫署較好。”

言至此處,眼看太子要拿走這張圖,李淳風伸手按住,道:“太醫署的大夫不見得能夠幫助殿下,老道知道孫神醫如今在何處,若有他老人家作證,想必能夠幫助殿下。”

李淳風面帶微笑,手掌卻用力壓著這張畫著圖表宣紙,以免太子反悔,畢竟已有前例了。

“多謝殿下送貧道一份功德。”

頷首看著這個道士,李承乾皺眉道:“太醫署真幫不到孤嗎?”

李淳風撫須笑道:“太醫署只能用病理與藥理向陛下說明,而長樂公主的婚事,事關社稷與陛下的主見,豈是這一張圖表可以左右的。”

將這張圖表交給了李淳風,李承乾便快步離開了欽天監。

李淳風打算用孫思邈的下落與父皇做交換。

回到東宮靜等消息就可以了。

只是聽說了李淳風與袁天罡匆匆去見了一面皇帝,而后戶部與鴻臚寺派了不少官吏離開了長安。

生活又平靜地過了幾天,寧兒今天被召去了立政殿,等她回來已是晌午時分。

“殿下,皇后與陛下將長樂公主的婚事推遲了,至少今年不會將公主殿下嫁出去。”

李承乾不是很滿意太醫署的干茶葉,他們的茶葉都發霉得不成樣子,泡出來的茶葉水也是一股的苦味。

聽著寧兒的稟報,李承乾頷首道:“孤知道了。”

其實李淳風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想要光靠這么一張記錄出生早夭率的圖表,想要改變世俗很難。

這就像是在古代高舉戀愛自由的大旗是一樣的。

雖不知李淳風是怎么做的,既然能夠讓婚事推遲,也給了足夠周旋的時間。

眼下是無法與父皇抗衡的,至少現在的自己沒有實力。

寧兒又道:“李淳風道長將殿下的圖表交給了陛下,陛下這就讓人再去查問各地,看看圖表的記錄是否屬實。”

弟弟妹妹們正在后殿玩鬧著,李承乾回頭看了一眼,低聲道:“事實是不能更改的,事實也不會騙人,既然他們要調查就讓他們去查,這鐵一般的事實只會越查越明。”

寧兒重重點頭,她笑著道:“真好,陛下終于將長樂公主的婚期延后了。”

弟弟妹妹還是天真無邪的,她們的童年就在皇宮中。

晌午之后,便要給弟弟妹妹們講課。

李承乾看著從矮到高,整齊坐成三排的弟弟妹妹們道:“土地是什么!”

李麗質回道:“是財富。”

李治也回道:“是糧食,土地就是糧食。”

“不對。”李承乾又一次解釋道:“土地是一種生產資料,又是一種生產工具,先有生產才會先有財富,所以掌握了糧食的人不一定是掌握財富的人,掌握了生產工具的人,才是掌握財富的人……”

依舊是一堂一知半解的課,她們總是聽得一知半解的。

至于送去弘文館的文章沒人提及。

甘露殿內,李世民又在看東宮的文章了,近來陛下總是愛看太子所寫的文章。

當然了,在外人眼里,陛下還是偏愛越王李泰的。

可當陛下獨處的時候,總是拿出東宮的文章翻來覆去地看,而這些文章陛下也不會拿出去給外人看。

甚至這已經是一個秘密,東宮的掌事將太子起居記錄下來,送到立政殿之后,皇后就會讓人將文章摘下來,交給陛下。

這一篇文章所講的是生產關系與生產工具。

都是一些很新奇的觀點,李世民訝異的是承乾竟然可以生產一事剖析得這般入骨。

李世民喝著茶水,皺眉看著一段話,“生產關系并不是簡單地確認一種財富事實,而是一把鑰匙,闡述生產方式與生產關系的邏輯性,從而使它成為一種武器,知識可以是工具,也可以是力量,更可以是武器。”

從東宮送來的文章已有三篇了,李世民放下這篇,將身體的重量放在身后的軟墊上,而后揉著眉間。

“朕的兒子究竟想要做什么?”

陛下就這么低語了一句,而后將東宮送來的文章,收入一個木匣子中。

從第一次將文章給房玄齡與長孫無忌看了之后,陛下就再也沒有將文章拿給外人看過。

關中到了一月中旬,總算有幾天晴朗。

長安城的人們也開始活躍了起來,各國使者開始紛紛在大唐的朝臣之間走動,近來坊間有傳聞,天可汗要向河西走廊出兵了。

有時李承乾還是會關心這些傳聞的,一邊打算讓東宮的生活質量更進一步,偶爾也會問詢外面的情形。

今天,東宮又來客人了,來人正是于志寧與徐孝德。

于志寧近來都在中書省忙碌著,他是一個身處權力中心的人,身為中書侍郎是直接參與朝中重大決定的。

而徐孝德,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天高士廉來過問的緣故,他老人家又去見了徐孝德一面。

今天,他竟然沒有帶著女兒一起來,還是他擔心我這個做太子的是不是打他女兒的主意,把徐慧藏家里了?

走入崇文殿內,李承乾笑看著兩人道:“兩位許久不見了。”

與他們兩人握手之后,李承乾坐下來,問道:“近來可好。”

于志寧作揖道:“近來都挺好的。”

徐孝德則是坐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安靜地坐著像個木雕。

“聽說近來大唐要出兵河西走廊了?”

于志寧道:“朝中確實有議論,朝中幾位大將軍已對吐谷渾忍無可忍,吐谷渾作亂這么多年,也該到了收拾的時候,眼看就要大朝會了,這些天朝野傳聞太多,可沒有一件是陛下親口答應的。”

李承乾點著頭。

于志寧接著道:“現在朝野傳聞導致近來糧食都漲到了六錢一斗,都說要打仗了糧食也金貴了,在陛下沒有下旨之前,這些事都是謠言。”

“吐谷渾?那吐蕃最近如何?”李承乾低聲道:“孤聽聞,吐蕃有個叫松贊干布的年輕人,很是有手段。”

“吐蕃?”于志寧道:“吐蕃地廣人稀,土地貧瘠,眼前來看不足為懼。”

“嗯。”李承乾又應了一聲,再問現在大唐北面的局勢,隨后又說到了幾次想要與大唐和親的漠北薛延陀的真珠夷男可汗。

于志寧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書,朝中的事情只要過問一兩句,他總能將事情說得清楚。

以至于徐孝德一直說不上話。

寧兒端來了白開水。

李承乾尷尬笑道:“近來東宮拮據,讓兩位見笑了。”

“無妨,臣也不喜酒水。”沉默在一旁的徐孝德終于開口了。

“聽說太子有喝開水的習慣,原來是真的。”

寧兒先向兩位先生行禮,隨后又道:“殿下,杜荷來了。”

知道東宮還有客人來,于志寧與徐孝德行禮告退。

今年李承乾就十五歲了,都說這個年紀的孩子一年一個樣,在寧兒眼中殿下變了很多。

杜荷快步走入崇文殿,苦著一張臉道:“殿下!”

李承乾皺眉道:“杜荷,你的氣色怎么這么差?”

杜荷委屈吸了吸鼻子,又道:“先前殿下說要建設生產,說是讓在下回家等消息,這些在下寢食難安,一直等著殿下的音信,這都半個月了,遲遲不來消息。”

說罷,杜荷緩緩抬頭道:“殿下不會是忘了吧。”

“孤沒有忘。”李承乾先給了寧兒一個眼神。

隨后寧兒快步離開,等再回來的時候,手中拿著一卷布。

鋪開這絹布,入眼的一樣樣器械圖,就畫在了布上。

杜荷皺眉道:“殿下,這是什么?”

李承乾解釋道:“這是造紙術。”

“嗯?造紙術?”杜荷仔細看著,再問道:“造紙?是以后要賣紙嗎?”

李承乾搖頭道:“這只是第一步。”

關中確實有紙張,可是紙的價格貴得令人牙疼,就連朝中現在用的宣紙也是能省就省。

要說別的東西也就算了,布絹,皮毛什么都不能做?

非要造紙?杜荷心中犯難,糾結道:“這造紙實在是……”

李承乾頷首道:“怎么?你害怕了?”

“就怕官府盤問。”

“無妨,你只要將事情做得隱蔽些,而且你只負責生產,至于如何賣,你不用擔心,如此就算是被官府盤問,也不會牽連到你。”

有太子這么保證,可杜荷心里還是不踏實,他可不是趙節那種大傻子,一言不合就要任職東宮右率的統領,現在的下場可想而知。

“你認識吐蕃使者嗎?”

“不認識。”杜荷下意識回道。

“孤想認識。”

杜荷作揖道:“在下這就去安排。”

李承乾笑道:“有勞了。”

等人走了,崇文殿又只剩下了李承乾與寧兒兩人。

“寧兒姐。”

“恩?”

李承乾道:“今天的事情就不用告知父皇了。”

看著殿下的面容,寧兒忽溫柔一笑,稍稍一禮道:“喏。”

說罷,李承乾雙手背負,大步走出了崇文殿。

客人剛走,寧兒收拾著這里,將原本的地面擦洗干凈,再將沏過白開水的碗收起來,匆匆回了東宮。

以往都是聽從皇后的安排辦事。

現在殿下讓奴婢瞞著,寧兒自然愿意幫殿下瞞著這件事,在心里早就將太子殿下當作弟弟照顧,這點事又算得了什么。

“寧兒姐。”東陽快步跑來道:“這靴子穿不下了。”

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公主皇子們的衣服也都是一年一換,去年的衣服今年穿不下了,去年的鞋子今年也穿不了了。

寧兒接過鞋子道:“昨晚就多做了幾雙布鞋,找小福去拿就好。”

這東宮熱鬧了,也有生氣了。

關中的氣候剛告別嚴冬不久,陽光這才出來三兩天,東宮殿前的荒草就又長起來了。

李承乾閑來無事,就打理著東宮的環境,做了蹺蹺板,又做了秋千,還要拔草。

整個關中也在等著一聲春雷炸響,期待著溫暖的春季早日到來。

總的來說,現在的大唐氣候還是偏暖。

長安城內生機勃勃,休沐就要結束了,長安城的各國使者越來越多,以往一直蕭條的西市也熱鬧了。

絕大多數的吐谷渾人與漠北的使者都是住在這里的。

杜荷借機認識了吐蕃的使者,祿東贊。

翌日,在杜荷的來回走動下,太子殿下與祿東贊在鴻臚寺相見。

現在的鴻臚寺卿李百藥,早早就開始準備接見各國使者,與外使邦交這本是鴻臚寺這個官衙的工作要領。

在各國使者中,有朝臣與吐谷渾使者走動也好,或者是突厥人,漠北薛延陀的人。

只有太子偏偏想要見吐蕃的使者。

吐蕃這個窮地方出來的使者有什么好見的?

既然是太子要求,這一次大唐儲君與吐蕃使者的會見,就在鴻臚寺的主持下進行。

祿東贊還穿著一身吐蕃人的衣著,也有別的使者來了大唐就穿上了唐人的衣服。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吐蕃人自傲,還是他們沒錢連一身衣裳都買不起。

站在鴻臚寺門前,祿東贊遠遠看去,就見到一個穿著一身素白色衣裳的人走來,在他身邊還跟著一個女子。

對方的腳步并不快,一直等他走到面前,祿東贊用吐蕃人的禮儀,躬身行禮。

李承乾上下打量著,好奇道:“你就是祿東贊?”

“外臣是祿東贊。”

李承乾與他握手,笑著道:“久仰了,吐蕃大相。”

祿東贊連忙收回手,退后三兩步又是謙遜地行禮。

正任職鴻臚寺卿的李百藥笑呵呵道:“殿下,已備好了飯食與酒水。”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十二章 等暖風來

上一章  |  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