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第849章 無法仿制
別說老毛子磨芯片快,就連高盧雞,那速度也是相當不慢的。
在程控交換機到貨之后,他們經歷了老毛子差不多的歷程,赫然發現,得,還是要打磨芯片,而且是要在一堆牛屎里挑出那一坨或者幾坨里最重要的來磨。
好在這一點對高盧人同樣不是非常困難,他們已經通過器件位置、電路走向和接線類型,鎖定了一些嫌疑最大的芯片。
正在操作打磨的一名高盧人,發出了罵聲,手里的工作也停了下來。
旁邊的高盧人把腦袋湊了過去。
“馬修,發生什么事情了?”
馬修將手往正在打磨的環氧樹脂上一指:“你看這個,我有一些不詳的預感。”
他用手輕輕一擦還帶著打磨掉的灰粉的環氧樹脂,樹脂表面馬上就顯得發黑干凈起來,在被打磨掉一層的表面上,一些金色的絲線和斷口開始在上面顯現,從已經能看到的部分,甚至能猜出來,分布很廣,基本上在這一坨環氧樹脂塊的里面,可以說無處不在。
“這是什么?”另外一個人問道。
馬修沉吟道:“應該是漆包線,他們為什么要在環氧樹脂里夾雜這種東西?”
“為了加強結構強度?”這算是一種勉強說得過去的猜測。
就好像鋼筋混凝土、甚至有除了鋼筋之外,還在混凝土里摻鐵釘的高強度鋼混一樣,這種樹脂里加導線的方式,理論上應該對強度是有貢獻的。
“不,不,不……”馬修不停的搖頭,“對于這種設備所需要的工作環境來說,環氧樹脂的強度完全足夠,不需要任何的加強了,而且就算想要加強,有的是其他手段,不需要用這種非常麻煩的手法。”
“那會是什么原因?”他的同事也疑惑起來。
“糟了!但愿不是我想的那樣。”馬修拿起儀表,開始測量這些導線的斷頭與電源輸入正極之間的連通性。
“嘀……嘀……”儀表發出的響聲,讓馬修的心沉到了谷底。
通的!
精通電路的馬修馬上就明白過來,東方人把這片芯片的供電線埋在了芯片外面的環氧樹脂里,將芯片結結實實的包圍了起來!
這種情況下,想要看到芯片,就必須切斷這些線,但是這些線一旦切斷,后果不言而喻,要知道,這里面大部分都是掉電易失的RAM芯片,一旦斷電,就意味著里面的數據丟失了。
他現在唯一的希望,是這片芯片是譯碼電路,里面是沒有數據的,只是固化的譯碼邏輯,這樣一來,就沒有破壞數據的完整性。
想到這里,他拿起儀表,調整檔位,開始測試每一片芯片的供電,相對其他功能性引腳,供電腳是相對容易找出來的,此時他們已經確定了這些牛屎片的供電正極和地線。
測試的結果讓他的心如墜冰窟——幾乎每一片芯片都斷了電,這對于需要電池保持的RAM芯片來說,意味著里面的所有程序和數據都灰飛煙滅。
好消息——被磨開的這片,的確是一枚譯碼電路。
壞消息——這枚譯碼電路,幾乎是電源總線的起始!
幾乎所有的RAM芯片供電,都被串在了后面的電源總線上,這枚芯片供電被切斷,就意味著所有的RAM芯片的數據都丟失了。
“狡猾的東方人!!!!”馬修發出了憤怒的咆哮。
“馬修,別急,事情還不是那么的糟糕。”他的同事連忙安慰他。
“這還不夠糟糕?”馬修很是泄氣。
“是的,這一套可以確定已經沒有用處,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沒有任何顧忌的徹底拆開它。將它的結構全部弄清楚之后,再去處理剩下那一套,不是么。別忘了,我們要的是亂序尋址的映射關系,這是固化在邏輯電路芯片里的,掉電也不會受到影響,只要能找到這個關系,我們就能從另外一套里將數據正確的讀出來,也許會花很多時間,但是至少并不絕望。”
馬修從沮喪里有一點走出來,同事說得有道理,但是他總覺得這個事情,也許并不是那么的簡單。
“我總覺得東方人也許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簡單……至少從前面已知的防盜手法來看。”馬修嘀咕道。
如果他們和老毛子有交流,老毛子馬上就會回答他們的問題,高振東的手法,的確沒有那么簡單。
因為老毛子收貨比他們早,所以進度自然比他們快,也就更早的發現了讓人絕望的事實。
“蘇卡不列!他們這片地址映射電路根本就不是邏輯電路!”阿納托利發出了驚人的咆哮聲。
“你在說什么?”維塔利問道。
“我把這臺拆報廢的存儲器模塊里的地址映射芯片打磨看過了,那是一片計算機!一片單片機!他們的地址亂序映射,根本不是邏輯,而是用單片機根據單片機里的程序處理的。”
維塔利有些不解:“這不是好事情么,我的達瓦里氏。這樣的話,你只需要將地址映射程序取出來,就能在另外一臺完好的機器上將所有的程序和數據讀取出來。”
“不可能,維塔利,他們用的是單片機!而且是一片特殊的單片機,從結構上看,沒有外存,他們將映射程序寫在了單片機內的掉電易失RAM里,掉電之后,連映射程序都會丟失!這種完全封閉在單片機里的結構,導致我們根本沒辦法獲取單片機里任何數據和程序!”
這就是高振東想的損招了,這種特殊的單片機,是在三分廠的那條小型集成電路生產線上生產出來的,就一個目的,讓人沒法很容易的獲取里面的任何數據。
這種單片機除了需要執行的功能性指令外,根本和外界不作任何交流,甚至除了必要的功能性接口,其他接口一律沒有,也就意味著根本沒法把里面的數據和程序讀出來。
而使用片內掉電易失RAM替代程序存儲器,進一步加大了讀取難度。
掉電就什么都沒有了,偏偏這東西的供電線,不磨斷,那是根本看不到單片機本身的,就算有在芯片上雕花的本事,也很難在不破壞程序和數據的前提下接觸到芯片本身,更進一步的工作更是困難。
維塔利也是計算機方面的專家,他對此也并非束手無策。
“那我們能不能先解決供電問題,比如采用化學手段溶解、或者物理手段去除環氧樹脂,保證芯片的供電的前提下,直接從芯片內的數據總線上讀取數據?”
這相當于要在硅片上接線,供電問題能不能解決先放一邊,阿納托利看了他一眼:“不可能,至少對于我們來說不可能。維塔利同志,硅片上的引腳,是他們在制造初期通過篜鍍等手段做出了金屬接點,然后才能接上引腳,你說的內部數據總線,首先,我們找不到,我們沒法在萬千晶體管中找出這條總線來,其次,找出來你也接不上線,最樂觀的狀態,我們需要面對的也是10微米寬的鍍鋁通道,甚至連這個條件都沒有。”
這時,另外一位老毛子的專家從儀器前抬起了頭:“不可能,你們打開芯片,就算把線接上了你們也讀不到任何東西。”
“達瓦里氏,你的意思是?”這是一位電子方面的專家,雖然集成電路他同樣玩不轉,但是無論如何,在電子專業,他比搞計算機的維塔利和阿納托利要強。
這名電子專家將手指向了一旁的一臺儀器,儀器上的紅色LED數字看起來非常漂亮,這LED數碼管也是從南方同志那里進口的。
“這是毫安表,此時它正在測試的,正是你口中所說的這片地址譯碼單片機的電流和功耗,雖然里面的程序和數據已經丟失,但是正常情況下,它依然會耗電,但是你們注意看。”
一頭霧水,不明所以的維塔利和阿納托利兩人,看向毫安表。
上面有個數字正在跳動,大概在數十毫安的范圍。
電子專家伸手,從已經被打磨開的譯碼單片機頂上,移走了一片黑色的不透明塑料片,相當于將譯碼單片機的硅片直接暴露在了燈光下。
阿納托利兩人此時看見了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就在他將塑料片移開之后,極短的時間內,毫安表上的數字就急速跳變,變成了只有0.0幾的樣子。
“這代表什么?”深感不妙的維塔利問道。
“這代表著,一旦這片硅片暴露在光照之下,芯片的供電就會被切斷,這和外部的那些漆包線都沒什么關系,是這片芯片本身自帶的功能。”
維塔利和阿納托利兩人非常明白,以這片芯片的特殊結構,哪怕只斷電一秒鐘,里面的數據和程序也將蕩然無存。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阿納托利心如死灰。
“我猜,只是一種猜測,他們在集成電路里的一些關鍵地方,直接在硅片上制作了光敏元件,融入了整個電路中。這些光敏元件只有一個功能,那就是在感受到光照之后,切斷芯片的供電。”
把光敏元件做在硅片上,不是什么太麻煩的事情,特別是有了集成電路技術之后,只要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好就行了。
“那……”維塔利還想問什么。
這名電子專家搖了搖手:“我知道你想問什么,跨不過去的。這種元件他們可以在里面布置很多個,布置在任何一個地方,甚至布置很多種類型,可見光的、近紅外的、遠紅外的……我們也完全沒有辦法從萬千晶體管和其他結構里,將這些光敏元件一一找出來,這意味著芯片任何一個部分受到光照,都可能丟失數據。”
維塔利的確想從這些光敏元件上跨過去,但是到了這一步,他們已經明白,不可能了。
壞消息不止這一條,一名專家拿著一份資料,急匆匆的走進來。
“同志們,有個壞消息。”
這是臨時被借過來的,這名同志是材料方面的,因為仿制組在拆解繼電器的時候,發現了一些不太妙的情況,才臨時抽他過來。
“說吧……”在場的幾名老毛子已經早就麻木了,既然都是壞消息,那一次性聽完,免得反復受折磨。
“他們的這種繼電器,觸點采用了一種非常特殊的材料,很明確的說,我們沒有。”材料專家揚了揚手里的資料。
“難道是貴金屬繼電器?在花旗人的縱橫制交換機里有這種繼電器。”
說穿了就是利用貴金屬的優異特性,大力出奇跡,達到普通觸點金屬達不到的性能。
東西不錯,唯一的問題就是貴,而且是死貴。
“不是,他們用的這種材料,不算很貴,主要是鎢和銀。”
“那你都知道成分了,不能直接制造么?我的同志。”維塔利說道。
“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簡單,我的達瓦里氏。知道成分和能造出一模一樣的材料,完全是兩回事,兩者之間的距離,就好像從遠東到我們這里一樣遠。”
材料專家想起了至今還讓自己的同事束手無策的進口高溫合金。
“舉一個例子,我的化學成分,和豬是相差不大的。”想到這里,材料專家開了個技術性玩笑。
在場的老毛子都笑了起來,輕松一點吧,反正已經這樣了。
至少相對于其他消息來說,這個問題甚至都不算是問題,大不了用貴金屬繼電器,甚至用老式繼電器也不是不行,雖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老毛子要的是程控交換,倒不一定非要“小的程控交換”不可。
“向上面打報告吧,我的同志們,南方同志這臺交換機,完全沒有仿制的可能,至少在現階段是如此。與其把大家的精力浪費在這個事情上,不如讓我們做點兒別的。比如,測試一下這臺機器到底怎么樣?至少我們還有一臺完好的。”
“你說得有道理,但是這樣的話,我們得最少再買一臺才行。”一名老毛子通信專家聳聳肩。
“為什么?”
“因為我們不能僅靠這一臺完好的,就完成兩個交換局之間的測試,這甚至只是最基礎的測試,都沒法完成。”
看著那臺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機器,在場的人都露出了苦笑。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第849章 無法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