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366章 “640工程”往事
“嗯?”
廖永才萬萬沒想到,竟然還有跟自己相關的話題。
他有些狐疑地看了一眼面前這位歲數只有30出頭的年輕人,怎么都不像是親歷者:
“這您也知道?”
郭林確實在報告里簡單提過一嘴當年的事情,算是對于他們分析結論的一個佐證。
但畢竟是正經的書面報告,考慮到大部分描述都來自當事人的回憶,所以并未加入太多細節。
常浩南一笑:
“昨天讓京城航天控制中心做互相關檢測的時候,順手找認識人調取了一下當年的資料……”
這一句話,可直接把廖永才給驚著了。
由于長期以來信息比較閉塞,加之一個雷達站主任也算不上什么科研人員,剛才郭林又沒來得及充分介紹,因此他對于常浩南其實并不太了解。
只知道是個相當厲害的家伙,年紀輕輕就能領導如此重要的軍工項目。
至于具體有多厲害,那之前確實沒有具體概念。
不過現在已經有了——
作為華夏建設戰略預警體系的第一次嘗試,7010工程雖然草草了結,但畢竟還是真正投入過應用,相比同屬反導攔截項目、只停留在驗證階段的“反擊一號”攔截彈以及“先鋒”超級反導大炮更加接近完全體狀態,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
其中一部分甚至影響到了后來的空軍防空體系建設。
能輕描淡寫地就“找認識人”調取這種項目的資料,而且聽上去還是涉及到工作細節的核心資料,顯然稱得上一句神通廣大。
“可是……”
一時間,廖永才甚至有點不太敢下判斷。
瞻前顧后許久之后,還是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我記得,當初站里面正式向上遞交的最終結論,應該就是一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的信號干擾?”
實際上,別看他現在一副沒人比我更懂7010雷達的樣子,當年事發時只能算是正在被組織大力培養的預備骨干,并非宣化雷達站的管理班子成員。
現在眼見著常浩南一副盡在掌握的樣子,反而把廖永才自己給整得不自信了。
“結論是這樣沒錯。”
常浩南一邊看著郭林在旁邊忙前忙后,一邊回答道:
“但我把其中一些關鍵輸出抽出來重新分析了一下,發現當年的結論有些問題……”
廖永才臉上的表情更加震驚了。
已經存檔的報告結論,相當于獲得了上級的認定。
在不少當事人都還在世的情況下,可不是簡單靠一兩句話就能推翻的。
神通廣大或許已經不足以用來形容這種情況了。
手眼通天還差不多。
常浩南對于這種場面倒是已經習慣了,也不等對面再次開口便繼續解釋道:
“前兩年我國發射了自己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因為主要功能是面向本土的防災減災和資源勘探……之類的,所以也考慮過電磁信號對地面設備產生干擾的可能性。”
“最后發現,即便采用聚光燈模式工作,SAR系統單顆衛星對地面雷達的干擾也不會超過在0.002時間占比下干擾噪聲比達到6dB的統計門限,而如果采用實際應用中更常見的掃描或條帶工作模式,那產生的干擾還會更進一步降低。”
其實聽到這里的時候,廖永才就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了。
大家都是搞技術的,對方不可能隨便胡謅幾個數據騙自己玩。
而干擾強度無法達到統計門限,意味著即便雷達不采取額外的濾波降噪手段,也不會出現足以被發現的錯誤參數。
不過,意識到歸意識到,嘴上還是想掙扎一下:
“那衛星的發射功率如果更強……”
常浩南當然知道他想要說什么,當即擺了擺手:
“如今的星載SAR載荷確實比二十多年前精細了很多,我們測試的型號體量又比較小,所以發射功率不如當年你們分析認為的SIRB衛星,但也不會出現數量級的差距,更何況我們計算出的干擾強度實際還遠在門限以下。”
廖永才本來也沒準備真的犟到底,在收獲新的解釋之后便順勢下坡,擺出了一副勉強被說服的姿態,詢問道:
“那真正的原因……”
常浩南沒有直接給出回答,而是突然反問道:
“當時的情況,和現在其實很像,不是么?”
“嗯?”
廖永才先是一愣,有些疑惑地抬起頭,但緊接著又馬上理解了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
“您的意思是說,對方也是在我們調試過程中就設下了埋伏,然后在特定時間通過干擾信號誘發缺陷,才造成設備運行狀況異常?”
常浩南點頭:
“目前看來,這應該是最合理的解釋,而且也符合相關歷史材料中記錄下來的內容,只可惜年代久遠,所以調試過程中的原始參數沒能完全保留下來,所以無從100印證了。”
話雖如此,但也只是出于一名技術人員的嚴謹。
實際他有差不多九成把握,自己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
而廖永才也顯然認可了這個說法,露出一副憤憤不平的表情。
獨自紅溫一會兒之后,更是沒忍住地吐出了一句鳥語花香:
“真是艸的……”
常浩南原本已經準備到另一邊去看看郭林他們的工作,突然聽見這么一句,又有些好奇地轉過頭來,用好奇中帶著震撼的眼神看了一眼對方——
自打博士畢業,走上領導崗位以后,已經很少有人會在他面前如此吐露心聲了。
廖永才嘆了口氣,解釋道:
“那個年頭的國際局勢比較特殊……1980年9月的時候,為了體現軍事互信,我們還專門邀請過一個五角大樓代表團參觀訪問,其中的行程就包括7010雷達站。”
很明顯,這又是一個“兄弟跟你心換心,你跟兄弟玩腦筋”的故事。
不過在那個時候,倒也不算稀奇。
況且7010雷達是在1976年開始進行天線安裝和陣面調試,1977年進入試運行。
那時候兩邊還沒建交呢,別人給你主要假想敵的關鍵國防工程埋個雷,再正常不過。
至于后來的事情,那也只能怪自己沒有足夠的警惕性。
當年那次訪問是作為兩軍交流的破冰之旅,本來應該完全對等進行。
結果華夏代表團只參觀了遠離北美本土的夏威夷基地,卻讓對方直接進入了涉及最核心機密的部分。
“以當時的眼光來看,7010工程的性能其實非常先進。”
沉默片刻之后,廖永才又繼續說道:
“79年7月份的時候,我們站和滇省的110雷達協調配合,持續跟蹤到了天空實驗室再入大氣層的軌跡,最后計算出的墜落地點和墜落時間跟真實落點只差大概一百多公里,甚至比美國人自己公布的范圍都精確……”
“還有83年1月份,在莫斯科不公布詳細軌道參數的情況下,也是我們率先給出了宇宙1402號核動力偵察衛星的墜落軌跡,判斷不會對人口密集區域產生威脅……”
“所以后來雷達拆除、雷達站撤編的時候,我們還都不太理解……現在回看,可能也跟剛才您說的情況脫不開關系。”
說話之間,廖永才不知道什么時候抬起頭,朝著東邊燕山山脈的方向看去。
雖然身處不見天日的地下控制中心,但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夜色籠罩下的黃羊山、燈火通明宣化雷達站,看到指示燈在閃爍、技術參數在跳躍,看到腳步在奔走、指揮所里一派忙碌,看到山下來回巡邏的士兵警惕的注視著每一處角落……
常浩南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年代,不太容易感同身受,但也能稍微理解一些對方的心情。
他坐到對方旁邊,出言安慰道:
“7010雷達下馬,或許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但歸根結底還是由于母工程640計劃中止……用一面天線面積超過兩個籃球場的大型雷達搞航天測控,實在是過于奢侈了。”
“但是這一次,上級建設戰略預警體系的決心非常堅定……我想不出意外的話,您在退休之前,應該還有機會親自指揮新一代的反導雷達……”(,XS52info,方便下次閱讀,或且百度輸入“xs52”,就能進入本站)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366章 “640工程”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