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349章 咸魚翻身的810旅
對于經歷過冷戰時代,尤其是六七十年代的大多數人而言,核威懾并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曾經實打實籠罩在頭頂的陰云。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華夏的核投送能力都處在一個“如有”的狀態,很難在受到一次核打擊之后組織起足夠有效的反擊。
屬于單方面受到別人的核訛詐。
雖說人人都知道核彈落地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但在數學上,哪怕是很小的概率,如果乘以一個非常嚴重的后果,也會得出非常恐怖的損失期望。
所以又不能不當真。
總之體驗極差。
以至于在進入21世紀之后,很多人甚至會刻意回避這一話題。
包括華夏的核戰略也是多年未經調整,基本屬于放養。
只有第二炮兵、核工業集團等少數密切相關方,才會偶爾拿出來討論一下。
多數情況也是有頭無尾,只是證明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像常浩南這樣直截了當拿到面上來說,而且還做出這樣明確判斷的情況,確實不太多見。
另一方面,相比于已經明確定下三步走發展策略,并且列出后續型譜的運載火箭來說,洲際彈道導彈在行業內算不得什么顯學,東風31A之后的下一代產品盡管在研,但無論資源還是受重視程度都顯得比較一般。
從個人發展角度而言,顯然還是回到相對熟悉的領域更加穩定。
但剛才對方的那一番分析,又讓他多少有了些猶豫……
最后,反而是常浩南再次開口,打破了辦公室里面有些詭異的沉默氣氛:
“算了,這件事情反正也不急,有的是時間慢慢考慮……”
他連續點擊了幾下鼠標,緊接著,旁邊的打印機便吱吱嘎嘎地吐出了幾張紙。
“用作滑翔式高超動力段的新型戰術導彈計劃下周試射,需要一個咱們的人出面,我這邊還需要處理幾個攻角控制方面的技術問題,只能你去跑一趟了。”
刑牧春從思考中被驚醒,聞言挑了挑眉,有些意外地看了眼旁邊的臺歷:
“這么快?”
“本來也已經是比較成熟的型號了,只是早年間缺錢缺編制,所以才一直沒得著機會轉正而已……”
常浩南回答道:
“現在乘著我們這道東風,只要解決一些細節問題差不多就能試射,只不過定型服役的話可能還得走幾年流程……”
“去蒙省……倒是不算太遠。”
刑牧春從對方手中接過了那份剛剛打印出來的文件,迅速掃過了幾眼:
“等等,又是這個810旅?”
遼省,連海市郊外。
第二炮兵51基地的訓練場上,伴隨著滾滾煙塵,一列披著迷彩偽裝布的車隊正在群山環繞的一處谷地內快速向前機動著。
基地參謀長魏建軍坐在隊列第三位的備份指揮車上,一邊通過衛星定位系統確認當前的機動路線,一邊按照自己的習慣在大比例尺地圖上進行著標注作業,并時不時在旁邊一張表格上面填寫著數字。
盡管現代技術和專業參謀班子已經大大簡化了指揮官在正常情況下的工作強度,但軍事,就是要在非正常情況下才能體現出差距。
而這樣的差距,哪怕只有毫厘之間,也往往是致命的。
尤其對于一錘定音的第二炮兵部隊來說,更是要考慮到各種極限情況,才能真正做到“首戰即終戰”。
“各號車注意,接上級通知,偵測到敵衛星變軌機動,預計10分鐘后過頂,準備隱蔽!”
耳機中傳來新任旅長梁彥剛的聲音——
在順利執行過東風3改驗證彈的試射任務之后,魏建軍不出所料地很快升職,進入了基地領導崗位,而旅長一職則由原先的副旅長接任。
實際在這個年代的多數情況下,正團提副師的過程都會更換一支部隊。
但客觀上,810旅作為全軍唯一裝備東風3這種老爺彈的單位,實在是找不見另一個精通燃料儲存加注、有依托陣地布置和液體燃料導彈拆卸保養這些科目的軍事主官了。
主觀上,也沒有誰想在這么一支全軍裝備最差的部隊擔任主官。
接到晉升文件的時候,梁彥剛的笑容比哭都難看。
結果,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僅僅兩年之后,810旅竟然接到了更換新裝備的命令。
而且還不是從兄弟單位退下來的“二手新裝備”,而是一個尚處在研發當中的全新型號。
在上級的指示中,甚至要求他們配合研發單位,對武器裝備性能進行充分測試。
這可是王牌部隊才有的待遇。
所以,雖然從中程導彈旅變成短程導彈旅算是降級,但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半點怨言。
魏建軍今天回到老部隊,也是以考官的身份,對810旅進行正式接裝前的最后考核。
隨著“敵”衛星威脅的消失,陷入沉寂的車隊也重新活動起來。
“目標信息確認,規劃導彈集群射擊諸元!”
“計算發射陣地區域范圍,準備變更機動路線!”
“發射車,進入陣地!”
相比于需要上百號人才能伺候明白的東風3,新型導彈的發射過程本身只需要最少三輛車和一個連就能搞定,反應時間的計算單位也從以前的小時變成了如今的分鐘。
甚至可以像火箭炮那樣,在機動過程中計算射擊參數,停車后迅速發射并撤離,盡最大可能壓縮對手的反應時間。
在梁彥剛的指揮下,模擬發射車有驚無險地經過了一次次“意外”的考驗,順利駛入發射陣地。
幾乎在放下駐鋤的同時,最頂端的蓋子掀開,露出了被包裹在其中的綠色彈體。
“像是一枚子彈。”
這是幾個星期之前,魏建軍看到這枚導彈后的第一想法。
“而且是比例不太協調的子彈……”
相比于常見的東風11或者東風15,新型號的彈頭和彈體長度幾乎達到了離譜且絕無僅有的1:1。
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這枚射程僅有1000公里出頭的導彈,卻需要一部和東風21尺寸接近的1010五軸發射車……
模擬發射車,自然是沒有真正點火能力的。
所以,整個考核過程在導彈起豎之后便宣告終止。
計時結束的哨聲吹響之后,梁彥剛鉆出指揮車,第一時間快步跑到魏建軍的坐車旁邊:
“參謀長,成績怎么樣?”
后者馬上收斂起嘴角的笑容:
“馬馬虎虎吧。”
說著把旁邊的打分表扣上:
“在我這算是合格了,但之后的實彈發射任務還有軍wei級別的首長視察,你可得更上點心才行。”
實際上,梁彥剛的成績接近完美,只是因為對諸元預測計算機不夠熟悉,才被他給強行扣掉了5分。
只不過作為領導,魏建軍很少會當面給予部下夸贊。
梁彥剛也知道老旅長嘴硬的性格,能說出“算是合格”就相當于至少優秀打底,所以倒也不怎么擔心。
只是對后半句話的內容有些意外:
“可是……這不是戰術導彈么?”
雖說是任務分工不同,但武器裝備終究是有三六九等的。
像這種沒什么重大意義的型號進行測試,一般不會驚動高級別首長親臨現場。
否則人家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用干了。
“嗯……具體情況我也不太清楚。”
魏建軍搖搖頭: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349章 咸魚翻身的810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