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72章 電火花加工

更新時間:2024-01-18  作者:十月廿二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72章 電火花加工
在雙方都確定了項目細節,并且確定對于常浩南制定的初步計劃沒有異議之后,擔心夜長夢多又被人搶走常浩南的611所用最快的速度把項目提交了上去。

盡管正是年末最忙的時候,但這個項目在科工委那邊還是一路綠燈,最后只用了幾天時間就走完了整個流程。

當常浩南重新乘飛機返回盛京的時候,已經有一名來自611所、參與過殲7F設計工作的工程師一起跟著了。

八三工程那邊只剩下一些在試訓基地需要完成的零散試飛科目需要補充,已經沒有什么工作需要常浩南來完成,因此他降落之后便直接趕往了負責渦噴14發動機性能調整的606研究所。

相比于裝著兩臺發動機的殲8C,更輕、更小而且是單發的殲7F要求自己裝備的動力具備更高的可靠性和壽命,對于推力的要求反而并不高。

為此606所專門開發了一個新的型號,渦噴14B。

具體的變動也不多,主要就是通過降低渦輪前溫度,以犧牲大概5左右的推力為代價,換取更低的故障率,以及首翻周期從150小時提高到250小時。

同時把發動機配套的發電機功率從原本的18kw提高到了20kw。

畢竟只有一個發動機,卻要帶動一個功率不低的KJL7雷達,還得留出一些余量來應付其它子系統。

相應地,原來安裝在殲8C上的型號被命名為渦噴14A

這項工作并不困難,因此,盡管總設計師閻忠誠已經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渦噴14的航改燃機設計上,昆侖發動機項目組的其它人還是靠著常浩南之前留下的設計經驗完成了改進。

這樣的效率大大出乎了常浩南的預料,并且他在經過一番檢查之后,也確定了渦噴14B的設計并沒有什么問題。

對于90年代中葉的華夏航空工業而言,即便是這種對發動機性能的微調,能夠一次做到這種程度,那也是十分令人欣喜的。

“410廠那邊,已經開始生產一臺這個型號的樣機了,如果出廠測試沒有問題的話,大概年后就會發給蓉城那邊進行裝機匹配了。”

這種變化很小,尤其還是降低性能的的子型號,一般無需像之前那樣再去搞完整的地面和空中平臺測試。

然而,常浩南并沒能高興太長時間。

兩天后的一個早晨,剛剛吃完早飯的他就被負責型號改進的副總設計師劉丹給叫住了。

“常工,410廠那邊的消息,渦噴14B的樣機在出廠測試的過程中出故障了。”

聽到這句話之后,原本還有些困意的常浩南瞬間清醒了過來。

他做了幾個連續的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

發動機在這個階段出現問題未必是壞事。

而且,故障不是事故,說明情況并不算特別嚴重。

“走,去410廠看看。”

一行人很快來到了距離不遠的410廠廠區。

負責接待的還是常浩南的老熟人,技術部部長鐘世宏。

他帶著眾人來到了生產車間后面的測試車間中。

一臺發動機正安裝在試車臺上面。

這里的整體結構看上去跟624所的SB101高空臺有點像,但并不具備模擬高空環境的能力,只是個把發動機固定起來,測試其能否正常工作的地方。

從外表上看,這臺渦噴14B并沒有什么損壞。

也驗證了之前常浩南的猜測——問題應該不算嚴重。

“這臺原型機是前天下午完成的總裝,晚上開始進行例行出廠測試,很快就發現了問題。”

鐘世宏走到旁邊的控制室內,調出了相關測試數據:

“當發動機處在最大推力,但又沒有啟動加力燃燒室的時候,壓氣機的工作情況會毫無征兆地出現劇烈波動,到今天早上的時候,燃燒室出現了報警,我們停機冷卻之后檢查,發現第一級渦輪葉片已經出現了損壞,但測試時間只過了不到三十個小時。”

“我們進行了很多輪排查,最后還是沒能找出原因所在,所以只能聯系你們,看看能不能確定是哪個方面的問題。”

聽到這樣的介紹之后,606所這邊最擔心的并不是這臺原型機本身,而是已經進入小批量生產的渦噴14A。

畢竟事關殲8C的設計定型工作。

然而似乎是早就估計到了這一點,還沒等到別人開口詢問,鐘世宏就表示在同一時間生產出的幾臺渦噴14A都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非常順利地完成了測試。

這讓常浩南松了口氣的同時,也頗有些摸不著頭腦。

渦噴14B的絕大多數零部件都跟渦噴14A完全相同,因此會直接使用大量同批零件進行組裝。

結果反而是參數取向為低性能高可靠性的型號出了問題?

這讓常浩南猛然想起來,在涪城做航發地面模擬試驗的時候,姚夢娜對于渦輪前溫度場分布的測試過程,似乎就出現了類似的結果。

節流閥處于最小加力和最大推力附近時,溫度場分布最不穩定,繼續增加推力,情況反而會逐漸變好。

當時大家也只能把問題定位到氣膜孔加工的過程中,并沒有找出更加具體的原因所在。

常浩南緩緩走到試車臺旁邊,從桌上拿起了那片損壞的渦輪葉片。

因為采用了氣膜孔主動冷卻,因此這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圓形小孔,對于密恐患者極不友好。

“鐘部長,你們在生產渦輪葉片的時候,是用什么辦法加工這些氣膜冷卻孔的?”

聽到這個問題之后,鐘世宏的臉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絲自豪:

“這些小孔直徑只有0.25到0.30mm,很難用機械手段處理,所以只能采用電火花深孔加工技術。我們410廠當年為此專門把100A電火花機床的流狀電極改成空心旋轉銅電極,讓冷卻液在銅管里面流動,才攻克了電極壽命過短的技術難題,把渦噴14的這個渦輪葉片給制造出來。”

“嗯……這是現在世界上主流的加工方式么?”

“那倒不是,西方國家普遍采用電液束流加工法,但是咱們國家在電化學領域的底子實在太差弱,相關設備又受到限制沒辦法購買,我們也是沒辦法才走了電火花打孔這條路。”

鐘世宏說著搖了搖頭:

“不過整個渦輪葉片制造的其它流程,包括檢測標準,我們都是嚴格對照世界先進水平來的,在質量方面您可以放心。”

“檢測標準也是照著他們來的?”

聽到這里,常浩南終于恍然大悟。

“那我大概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了。”

(本章完)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72章 電火花加工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