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蘭芳

第四百六十九章 即將開打的戰爭

更新時間:2025-02-10  作者:御炎
蘭芳 第四百六十九章 即將開打的戰爭
蘇沃洛夫迅速展開了自己手上的地圖,他發現就當前的情況來看,華聯在北線控制了伊爾庫茨克,又在南線涉足中亞,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政治和軍事進展。

如果讓他們繼續推進下去,帝國在哈薩克汗國的軍事布置一旦失敗,華聯就具備了從東方對帝國發起鉗形攻勢的能力。

一旦形成了這個局面,西伯利亞大平原地區將會處在極度的危險狀態之中!

不!不僅僅是西伯利亞!

整個烏拉爾山以東都會面臨華聯的軍事威脅!帝國在烏拉爾山以東全部擴張成功的領土都會受到威脅!

帝國自伊凡雷帝以來所艱難取得的全部的成果都將遭到威脅!

對于如此的設想,蘇沃洛夫非常不希望這是真的,他非常希望這只是自己的戰略誤判,是自己想多了。

華聯這樣做或許只是為了保證他們新疆的安全,而不是為了進一步威脅帝國在中亞的勢力布置。

可是作為一名軍事將領,他必須要實事求是,在戰場上如果不能做到實事求是,那就是自取滅亡。

所以蘇沃洛夫還是把自己的猜測寫成了軍事報告,讓人送回圣彼得堡遞交給女皇。

他希望女皇能夠謹慎的思考這種可能性,提前進行安排,如果有必要的話,帝國應該在西線與歐洲的對手們暫時停戰,整頓力量準備迎接來自東方的嚴峻挑戰。

而且眼下對于帝國來說,其實有一個非常好的與歐洲的對手停戰的契機,那就是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共和國的建立。

新體制的法蘭西共和國的建立對于整個歐洲的王權社會都是威脅,且這種威脅應該遠遠凌駕于各國原有的矛盾之上。

蘇沃洛夫認為,可以讓外交人員以這個角度切入進去,應該可以達成與歐洲敵人們的和解,哪怕只是暫時的和解,也能讓帝國從西線抽調足夠的力量投入到東線來。

歐洲各國并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對手可以威脅帝國在西線的利益,除非他們全部聯合在一起對帝國開戰,但是眼下法蘭西共和國的威脅明顯在帝國之上,歐洲各國應該巴不得與帝國停戰。

而在東線,華聯的崛起和不斷壯大已經實實在在的威脅到了帝國的國家安全乃至于生死存亡。

蘇沃洛夫盡自己的可能把這個問題描述得非常嚴峻,他希望女皇可以對此有足夠的重視。

在此之后,他開始安排更多的偵察兵去偵察華聯的軍隊在哈薩克汗國內的行動內容,以此判斷華聯是否有向帝國發起軍事進攻的可能性。

如果華聯打算在哈薩克汗國對帝國的軍事力量發起進攻,那么蘇沃洛夫也就不用再去伊爾庫茨克了,直接在哈薩克汗國就可以開打了。

反正結果也差不多。

如果在這里打不贏,根本也不可能去得了伊爾庫茨克。

從戰術的角度來說,這對于蘇沃洛夫和他的部下們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可以少走很長的一段路,他們的后勤也會相對來說更加輕松一些,所以蘇沃洛夫更加愿意和華聯軍隊在哈薩克汗國展開一場戰斗。

蘇沃洛夫率領軍隊抵達哈薩克汗國的消息自然也很快就被華聯方面偵察到了。

華聯方面通過各種渠道的情報搜集,很快就得知蘇沃洛夫統轄的這支軍隊人數約在萬人,是一支有相當規模的遠征軍,軍力很是強大。

考慮到這支軍隊的規模比較大,張劍南判斷了一下局勢,覺得只靠自己手下的三千人和一萬名俄軍正規軍開戰多多少少有點風險,翻車的可能性有點大。

雖然斡里非常愿意提供軍事幫助,但是考慮到那些哈薩克騎兵們歪瓜裂棗的樣子,張劍南覺得這一戰還是得靠自己。

他們之前苦戰了一百多年,愣是沒有把圣彼得堡的擴張野望推回去。

于是張劍南派人返回新疆,向尹子明求援,要求抽調一個營的步兵前往支援。

他的手上如果有六千人,他就有更大的把握把這支遠道而來的俄軍遠征軍埋葬在這里。

于是在蘭芳十六年的正月和二月,蘇沃洛夫和張劍南兩方面都在進行著緊鑼密鼓的戰爭準備。

可以說這兩人都是非常專業且有才能的軍事將領,他們彼此都對自己的部下做了非常嚴密的軍事安排,也對對方的兵力、裝備、處境等等進行了一些偵查,得到了一些比較有效的信息。

由此算是從戰略意義上做好了戰斗的準備。

不過戰爭并不簡簡單單的是前線士兵的搏殺,在硝煙戰場之外的其他戰場上所發生的事情也將極大地影響到硝煙戰場上的決勝與否。

比如,華聯方面對張劍南是竭盡全力的支持幫助。

尹子明得知一支萬人的遠征軍正在俄軍將領的率領下抵達哈薩克汗國的時候,他對此非常重視。

張劍南要求一個營的兵力前往支援,他直接給了兩個營的兵力,還專門安排了一個炮營攜帶大量火炮前往支援。

與此同時,為了保障這支軍隊的后勤不出問題,他開始要求浩罕國、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一起為這支軍隊提供后勤支持。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尹子明將會協調財政部給予這三國一些經濟上的優惠政策作為回饋,而這三國則需要保證竭盡全力的提供后勤物資給到前線的華聯軍隊。

此三國的駐軍和當地的外交人員應當從中發揮作用,動用一定的軍事威懾力促成這件事情。

因為此時的中亞地區還處在西北軍區的控制之下,所以尹子明的命令是可以得到貫徹的,很快西北軍區司令部就根據尹子明的要求和決斷開始行動,向四面八方傳遞消息。

做出了這一系列的決斷之后,尹子明接著判斷出這支俄軍應該就是早前從圣彼得堡方面得知的要來奪回伊爾庫茨克的那支俄軍,而不是圣彼得堡方面專門為華聯在中亞的行動而派遣出來的。

時間上顯然對不上。

可能是行軍路線上的一些問題使得他們出現在了哈薩克汗國,以至于原本應該是由烏里雅蘇臺軍區主導的這場戰爭變為了西北軍區主導。

不過戰爭就是這樣,戰場局勢瞬息萬變,任誰也沒有辦法完全在戰前掌控全部的局勢,所以這就要求軍事將領能夠隨機應變,在緊張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計劃變更,以此取得勝利。

能夠辦到這種事情,則可以稱之為名將。

尹子明自認自己應該是除了李闖和楚騰之外華聯的第三號大將。

自己參軍打仗以來,除了很早的時候打英國佬的船只吃過幾次癟,被打得抱頭鼠竄,但是從蘭芳公司成立以來,就再沒有打過敗仗了。

勉強,也算得上是百戰名將。

所以對于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他決定笑納,讓這一戰的勝利成為自己登上元帥之位的助力。

于是在蘇沃洛夫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之下,華聯軍隊在哈薩克汗國的軍事存在猛然增強了。

而且目標就是他。

此次增兵完全就是為了把他手下的這支軍隊全部吞掉而準備的,蘇沃洛夫對此毫不知情,他完全不知道華聯方面已經決定將他徹底消滅了。

蘇沃洛夫的戰斗計劃主要還是依托堡壘跟華聯軍隊打消耗戰。

通過堡壘的優勢,首先試探一下這支華聯軍隊的戰斗實力,然后再做考量,看看是繼續防御,還是主動出擊。

作為身經百戰的名將,蘇沃洛夫不會畏懼任何敵人,但是作為一名有素質的軍事家,他很清楚自己和自己的這支軍隊目前其實是孤立無援的。

在沒有充分后援的情況之下,絕不能輕躁冒進,否則一旦陷入敵人的圍困當中,他們要么突圍出來,要么全軍覆沒,根本沒有援軍可以指望。

當初在歐洲戰場上,他雖然被波將金給坑過,然而在現在的這片大草原上,他倒是希望波將金能夠死而復生。

和本地軍事堡壘里的駐軍還有哈薩克草原上的那些名義上臣服于圣彼得堡的家伙們比起來,波將金都顯得是那么的可靠,至少波將金是真的會打仗。

于是他小心謹慎的把自己手上有限的軍事力量分出去一部分散布在各個堡壘當中。

以奧爾斯克堡為中心,將東部和東南部的數個軍事堡壘全部增強駐軍力量,使之連成一線,作為拱衛奧爾斯克堡大本營的外圍軍事據點而存在。

而他自己則控制著多達七千人的主力部隊坐鎮在奧爾斯克堡,準備觀察局勢,看看華聯軍隊那里到底是怎么個打算。

反正他不準備主動出擊,他只是要求他的部下們增強火力,整頓戰備,隨時防備可能來襲的華聯軍隊。

這樣一來,蘇沃洛夫判斷自己實質上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因為華聯軍隊和他的軍隊一樣,都是在國外作戰,遠離國家核心地區,后勤補給很成問題。

而自己這邊的后勤補給路線大部分都在國家疆域之內,雖然后勤補給路途遙遠,到底還算是安全的。

而華聯這邊的后勤補給路線相對來說更近一些,但是大部分都在國家疆域之外,安全性值得懷疑。

如果陷入持久作戰,華聯方面應該是率先挺不住的那一方,戰線一旦拉長,華聯的劣勢會無限增大。

張劍南方面很快探知到了俄軍的戰略部署,發現俄軍并沒有主動進軍的打算之后,張劍南意識到這支俄軍的統帥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

他雖然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不過面對一個謹慎的對手,他也不由得變得謹慎起來。

所以在援軍的兩個營抵達之前,他都沒有貿然進攻,而是不斷派出探查人員在中玉茲地區的西部和小玉茲地區繼續進行探查,并且偶爾做一些小規模襲擾。

通過這些襲擾,他試圖判斷當地俄軍駐軍的反應能力和作戰能力,不過讓他有點失望的是,他的這些小規模襲擾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因為那些堡壘里的俄軍仿佛事先都接到了什么命令一樣,全部進入了堡壘,不曾外出,連原先一直都在進行的和當地人進行貨物交換的行為都停止了。

他們似乎非常擔心被當地的某些人混進堡壘里面實施破壞。

事實上,這也是張劍南的計劃之一,他也曾經試圖安排一些手底下的士兵偽裝成當地人,用做生意的借口進入堡壘進行破壞。

但他還沒有來得及實施,這些俄軍的堡壘就不再和當地人搞什么貿易,只接受本國人進入其中。

因為彼此之間相貌的差距,混入其中的戰術變得難以執行,張劍南也就隨后放棄了這一行動。

不過從這件事情當中,他進一步判斷出了該地區的俄軍主帥準備執行的是防守戰術,而不是主動進攻的戰術。

這對于華聯來說,其實倒也不能算是什么壞消息,因為本來張劍南就做了兩手準備。

如果俄軍主動出擊,他就會利用華聯和哈薩克汗國這邊的騎兵優勢,實施騎兵戰術,通過運動戰殲滅俄軍主力。

如果俄軍決定固守堡壘閉門不出,那么他自然會用華聯方面最優勢的火炮給他們一個教訓。

現在蘇沃洛夫選擇了固守堡壘,閉門不出,這在一方面的確給了華聯軍隊比較大的進攻壓力和后勤壓力,但在另一方面來說,也等于是直接放棄了軍隊的機動性,把戰場的主動權讓給了華聯。

所以張劍南笑納了這份戰場主動權,讓騎兵作為預備隊,以步兵作為進攻主力,做好了進攻的準備。

蘭芳十六年三月初,尹子明安排的兩個營的援軍抵達了戰場,張劍南很驚喜的發現這兩個營的援軍里面居然還有一個營的炮兵。

經過裝備換裝和軍事改革之后的華聯軍隊的炮營,那可真的是絕對的火力代名詞。

一般能夠配合步兵一起前進的輕型野戰火力都在步兵營當中,并沒有單獨進入炮營的編制,而一旦進入了炮營的編制,基本上就代表著重炮。

還是那種是具備強大的攻城能力的重炮。

應該說這么多年以來,華聯軍隊的單兵作戰火器經過了好幾輪革新,從前裝到后裝,從明火打火到定裝子彈,一直到如今蘭芳三式的制式步槍。

可以說單兵火器這方面有了革命性的變化。

單兵火器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在火炮層面當然也不會落后。

隨著槍械裝備的改革,相對應的革新計劃也被火炮專家們提出,并且進行了實驗。

定裝彈藥、后裝設置這些都已經運用在了火炮的規格當中,并且利用膛線增強火炮的精準度和破壞力,這早已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蘭芳 第四百六十九章 即將開打的戰爭

上一章  |  蘭芳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