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四百六十四章 浩罕的加盟
兵貴神速,于是陳啟隆要求華聯的三千鐵騎迅速行動,把浩罕邊軍甩在了身后。
由他和納爾布塔一起帶著三千鐵騎用最快的速度奔襲回了浩罕城,果然殺了塔里什一個措手不及。
塔里什果然是一個愚蠢的弟弟。
他原本發起兵變的目的就是為了抓住納爾布塔,然后逼迫納爾布塔把王位給他,接著由他發號施令,帶領浩罕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拒絕華聯的軍事掌控。
可問題在于他沒有抓住納爾布塔,雖然把他一家子也就是自己的一家子都給抓了起來,可是納爾布塔本人卻逃掉了。
根據現場目擊者說是那個華聯的外交總長帶著他一起跑掉的。
后來根據一些士兵的說法,也是那個華聯的外交總長帶著他的部下們武裝沖殺,一路火花帶閃電,就那么殺出了王宮,又殺出了浩罕城。
塔里什原先安排的所有阻礙他們的布置都被那一行人給打穿了,愣是沒能攔住他們。
據說他們的火力兇猛,戰斗力非常強,根本攔不住。
于是納爾布塔就被那個華聯的外交部長給帶走了,具體去了什么地方,好像是東方,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知道了。
塔里什那叫一個崩潰。
我辛辛苦苦準備了那么久,就是為了抓住那個愚蠢的哥哥,結果這個愚蠢的哥哥居然跑掉了,你讓我接下來怎么辦?
他跑了,他說不定會召集軍隊回來打我,我只是掌控了整個浩罕城,其他城池我又沒有掌控,萬一其他地方的人還聽命于他,那我怎么打得過?
塔里什六神無主,根本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
雖然這場兵變從戰術上來說非常成功,整個浩罕國的上層幾乎都被他給抓了起來,文武官員們也被他抓了起來,浩罕城實際上就在他的掌控當中。
但是之后就什么都沒有了。
塔里什什么都沒有再做。
從陳啟隆帶著納爾布塔逃出去之后,一直到他們殺回來,這中間的好幾天的時間里,塔里什本來可以做一些安排,爭分奪秒散布消息,表示自己成了新的統治者,要求其他地方的官員效忠。
哪怕騙幾個人也是好的。
或者趕快傳令軍隊集結,增加手中的兵力,這樣做也是可以的。
但他就是什么也沒做。
他哪怕只是重新整頓一下軍隊,恢復一下浩罕城的城防,也不至于那么容易就被華聯的軍隊殺了回來。
可他偏偏就一個人待在王宮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閉門不見人。
他的部下們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包括那個投靠他的衛隊長,因為被辣椒醬糊臉,辣椒醬進了眼睛,整個人睜不開眼,躺在床上躺了幾天,也什么都沒做。
于是當陳啟隆和納爾布塔帶著華聯的三千鐵騎殺回浩罕城的時候,就很驚訝的發現浩罕城好像和他們離開的時候沒什么兩樣。
一樣的混亂,一樣的雜亂無章,甚至連城防都沒有什么人去關注,以至于他們僅僅只是花費了十分鐘的時間就從城外進到了城內,甚至沒有什么人進行抵抗。
然后,整個浩罕城其他的軍隊看到納爾布塔回來了,自然就重新聽命于納爾布塔,王宮雖然在塔里什的控制之下,但是也沒有多少人防守。
守王宮的人倒是沒有打開宮門,因為他們也很害怕會被納爾布塔秋后算賬,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開不開宮門已經不是他們所能決定的了。
陳啟隆一聲令下,華聯軍隊發起了進攻。
他們沒有攜帶重炮,就用擲彈筒當火炮,擲彈筒發射了幾輪,把守門的衛兵炸死了一些,這些衛兵哪里見識過這樣規模的攻城態勢,被擲彈筒炸得鬼哭狼嚎。
于是王宮宮門大開,華聯軍隊輕松入內,將王宮里的叛軍全部殺死,輕輕松松就平定了這一次的兵變。
最后,納爾布塔是在他老娘的寢宮里發現了瑟瑟發抖的塔里什。
對于這場鬧劇,納爾布塔的老娘也是非常的郁悶,非常無語,不知道塔里什吃錯了什么藥,居然要干出這種事情,居然發動兵變威脅他兄長的政權,這不是純純的找死嗎?
現在好了,兵變虎頭蛇尾,什么成果也沒有,他兄長殺回來了,他什么都做不到,也無法反抗,只能灰溜溜的跑到老娘的宮殿里請求老娘的庇護。
老娘看著這個不成器的孩子,也是萬般無語,面對十分惱火的納爾布塔,他老娘也說不出什么話來,只能勸說納爾布塔看在她的面子上,留他弟弟一條命。
只要留塔里什一條命,其他的,她這個做老娘的就不過問了,愛怎么著怎么著,她就當沒有這個兒子。
老娘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而且這個塔里什雖然發動了兵變,不過也沒殺死多少人,文武大臣們也沒受到什么傷害,國家局勢也沒怎么變化,動亂僅限于浩罕城,沒有波及到其他地方。
所以納爾布塔再三思考之后,決定不殺他的弟弟,但是宣布把他的弟弟廢為庶民,永遠的圈禁起來,剝奪一切權利,直到死,都不能離開圈禁他的地方。
塔里什能活,其他參與者都必須要死。
包括納爾布塔原先的衛隊長和那些參與此次兵變的士兵,還有那些配合塔里什封鎖宮門的軍官,一個都活不下來,全部都要被殺。
這不僅是為了正視聽,也是為了給華聯給陳啟隆一個交代。
當然了,陳啟隆也沒有強迫著納爾布塔一定要把塔里什殺掉,反正看著塔里什那個慫包的樣子,他就知道這也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瘋子。
跟一個瘋子沒什么好說的。
反正從今往后,納爾布塔的政權也不再有軍權,沒有軍權的人是沒有辦法動搖華聯的統治地位的。
現在就當賣個人情,還能落個好,以后納爾布塔也會記著他的好處,總歸不是件壞事。
這整場事變前前后后也就八天,八天時間過后,這場兵變就被平息了。
浩罕國經過這場事變之后,充分的認識到了華聯強大的軍隊力量。
他們知道納爾布塔是被陳啟隆帶著四十多個人給救出了浩罕城,塔里什動用了將近一千人的軍隊都沒有攔住他們,任由他們奪命狂奔。
然后陳啟隆和納爾布塔又帶著三千鐵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殺了回來,迅速平定了叛亂,把這場鬧劇給結束了。
這場兵變實際上沒有造成任何嚴重的后果,最大的意義就是給了華聯一個展示自身軍事力量的機會。
通過快速平定兵變,華聯向整個浩罕國宣示了自己強大而無可匹敵的軍事力量。
這整個事件對于浩罕國內那些搖擺不定的人來說,同樣也是一次非常大的震懾。
或多或少,浩罕國內有些人也不是很愿意接受華聯的統治,可是事已至此,他們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無力回天之下,他們只能接受現狀,隨波逐流。
于是浩罕國成為華聯的一個加盟聯邦國就變成了一個無可更改的事實。
納爾布塔和陳啟隆一起簽署了關于浩罕國整體加入華聯成為加盟聯邦國的條約。
他宣布交出外交權力和軍事權力給到天京中央政府,只保留內政權力,統治者和統治機構不變,但是整體的國家防御和未來的發展規劃則全部交由華聯負責。
從今往后,浩罕國的最高統治者將不再是納爾布塔,而是遠在天京的大總統趙學寧。
對于這場突發的事件,陳啟隆也不好說自己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要說高興吧,這場事變的確是加速了浩罕國加入華聯的這么一個過程,給了華聯一個展示軍隊戰斗力的絕佳契機,省去了諸多麻煩。
可要說不高興吧,也的確是有他不高興的地方。
比如他終究還是沒能靠自己的外交能力把這個事情解決掉,還是得由軍事力量作為重要的輔助去解決這個事情。
陳啟隆那個在唐文山面前炫耀自己功勛的計劃隨之擱淺,這讓他特別不爽。
但歸根結底,此次陳啟隆出使中亞四國的整體戰略目標還是得到了實現,他作為外交總長需要執行的任務全部完成,趙學寧交給他的任務全部終結。
華聯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到中亞四國這一戰略目的獲得了重大成功。
尤其將浩罕國變為了自己的加盟聯邦國,這一成功的外交軍事行動使得華聯在中亞地區有了一個重要的軍事政治經濟據點。
這個重要的據點會給華聯在中亞地區拓展影響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并且由此使得新疆獲得了一個重要的西部屏障。
而與之相對的,圣彼得堡方面在中亞地區的戰略滲透僅僅局限于哈薩克汗國,并未深入到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當中。
這就意味著華聯在中亞地區的勢力已經超過了圣彼得堡方面。
并且接下來華聯也能夠更加迅速且有效地將圣彼得堡方面的軍事存在從哈薩克汗國當中驅逐出去,實現對哈薩克汗國的全面控制,盡快實現對中亞的全面掌控。
應該說華聯的這一次外交軍事行動對于圣彼得堡方面來說是沒有預料到的。
圣彼得堡方面正因為東方貿易路線的斷絕而陷入到一定程度的危機當中。
最開始這種危機并未明確的顯現,但是大半年之后,危機的威力開始顯現出來,圣彼得堡方面的財政開始出現一定的問題。
由于之前帝國在奧斯曼帝國和波蘭方面投入的大量軍隊,目前雖然基本獲得勝利,但是勝利需要更多的軍費去維持。
而東方貿易路線斷絕之后,圣彼得堡方面的財政支出就出現了很大的缺口,西方戰線需要大量的軍費維持平衡,而東方貿易路線已經無法提供更多的資金。
為了維持西方戰線的現狀,圣彼得堡方面不得不從其他地方擠出預算投入到西方戰線當中,這又使得政府內部出現了矛盾爭端,大家都在為經費的縮減鬧騰不已,誰也不愿意讓出屬于自己的經費份額。
葉卡捷琳娜二世也知道自己的強制力正在不斷衰減,強行縮減各部門經費以維持軍費支出不是長久之計,必須要有其他的替代方案。
所以,她在逼迫名將蘇沃洛夫率領一萬軍隊重返伊爾庫茨克地區、試圖用軍事威懾力重新打通東方貿易路線的同時,也順勢提出了增加稅收的一系列的要求。
畢竟東方貿易短時間內無法恢復,巨大的商業損失無法得到彌補,若要維持帝國當下的總體態勢,就必須要從其他地方搞錢。
問奧斯曼索要戰爭賠款是一個方面,但是這筆戰爭賠款并不能完全覆蓋帝國的軍事支出。
面對高漲的軍費需求和維持穩定的經費支出,葉卡捷琳娜二世不得不召集宮廷大臣們商討增加稅收的可能性。
對于這個議題,宮廷大臣們都不是很愿意主動提起,因為每一次增加稅收都有可能造成國內平民的激烈反抗。
這些年來,國內的農民起義風起云涌,自二十年前普加喬夫起義之后,農民起義就沒有間斷過,時不時的就會冒出來新的普加喬夫或者新的彼得三世,對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政權造成巨大的影響和威脅。
葉卡捷琳娜二世當然也不是不知道貿然加稅的風險,可問題在于,如果沒有充足的經費支撐,她所營造的帝國全盛的格局就會遭到破滅。
她的軍隊將不得不從戰勝地區撤出,她將失去前期所有的投入,沉沒成本之高是她所無法忍受的。
這對于她這一輩子的功勛會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驕傲的女皇不能容忍這種情況在她暮年的時候發生,雖然此時此刻,她已經隱隱有了一種讓她感到恐慌的預見。
可她仍然不愿意相信,自己辛辛苦苦的一輩子,到頭來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她還是毅然決然的提出了加稅的要求。
她要求宮廷大臣們給出完整的解決方案,盡快實施加稅政策,向帝國的手工業者、小商人、農民征收更大數量的“臨時戰爭稅”,許諾不會長期維持,但是特殊時刻,需要維持。
蘭芳 第四百六十四章 浩罕的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