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三百四十八章 秋后算賬
在這場大運動發起之前,有不少蘭芳政權的高層都向趙學寧進言,希望他可以悠著點辦事,別搞得那么暴烈。
一個不好,可能會引發全面動亂,屆時,剛剛有點穩定的局勢可能會重新陷入混亂。
民政總長費永豐、教育總長陳羅孚等人都向趙學寧進言,希望他可以不要那么一鼓作氣的執行如此干脆徹底的政策。
多少給人們一點回旋的余地吧?
原來那個贖買政策不是蠻好的嗎?
干嘛要停掉?
但是趙學寧拒絕了,他一力堅持,力排眾議,以自己的威望強行通過了這一決議,哪怕國務委員會三次提出反對議案,也被趙學寧三次一票否決,非要通過不可。
他的想法很簡單。
“有些事情,我這個開國領袖不去做,后面就沒人能做了,現在做固然危險,但是成功的概率很大,現在不做,心存婦人之仁,后患無窮!”
“該殺的一定要殺,該鏟除的一定要鏟除,沒人治理地方,那就暫時軍管,等慢慢的培養新人出來再去管。”
“我們已經沒有什么外部的敵人了,這個時候不去把內部理順了,還要等到什么時候?難道要等他們在我們內部生根發芽嗎?”
“這群混蛋的危害性和毒性非比尋常,尋常手段根本沒用,必須要用最干脆徹底的方式解決掉他們,一個不留!”
“全新的中華聯邦沒有這群大清余孽的位置!送他們去死是我們的義務!”
在趙學寧的堅持下,蘭芳政權高層統一了意志,這場針對帶清舊勢力余孽的大清洗全面展開了。
然后毫無意外的引起了劇烈反彈。
無論是外部的大地主、豪商集團還是內部的原帶清官吏、士大夫,哪怕是已經加入蘭芳政權擔任職位的人,幾乎全都跳著腳的反對這一政策。
一時間,整個蘭芳政權里里外外到處都是抨擊趙學寧“橫暴之君”、“禽獸不如”、“自取滅亡”的聲音。
而對于這種聲音,趙學寧的應對措施也非常干脆。
為了應對這種劇烈的反彈,趙學寧領導軍事委員會發動三十萬蘭芳陸軍和三十萬民團武裝共六十萬的武裝力量橫推了過去。
當政治協商沒有意義的時候,武力對抗就是最后的方式,而武力對抗,恰恰是趙學寧最不怕的對抗方式。
因為他無敵于天下。
六十萬武裝橫推天下,任何反抗都是沒有意義的,不接受這一政策,只有死,趙學寧沒有給任何的余地,他也不想留有余地,他更希望能把那群混蛋全都刺激的跳出來和他決戰,然后被一鍋端。
可喜的是,這一政策的效果非常之好,不僅北方諸省爆發了大大小小的幾百次作戰,連他目前的統治核心湖南省和長沙都被偷襲了。
這些反叛行動無一例外都是原帶清官員、士大夫組織起來的反叛動亂,不過都沒成功,被早有準備的正規軍與民團武裝順利的摁了下去。
至于那一次針對長沙的襲擊,則是六個投降蘭芳政權的原長沙地區的頗有能力的知府、縣令級別的官員連同當地先一步加入蘭芳政權的地主、士大夫家族人等共同組織起來的行動。
因為無法接受蘭芳政權的土地收繳政策,認為蘭芳政權是在卸磨殺驢,所作所為甚至連當年的李自成都不如,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直接出擊,拼死一擊,看看能不能殺死趙學寧。
然而這次出擊一早被安全部密探探知,長沙民團直接出動,將叛軍全部消滅。
隨后安全部大開殺戒,把整個湖南地區投降蘭芳的帶清官吏連根拔起,全部掃除,一起送上了斷頭臺,殺了個人頭滾滾。
又把此類人員的家族成員全部抓了起來,主打一個拔出蘿卜帶出泥。
后來趙學寧還見了襲擊失敗被抓起來的原來的帶清的官員們,被這些人痛罵必然步上李自成的后路,甚至還不如李自成,結果被趙學寧狠狠的嘲笑。
“李自成那時候還有個多爾袞,那現在呢?能威脅我的多爾袞在什么地方?是遼東?還是新疆?還是蒙古?還是西藏?誰能帶兵入關?”
被抓起來的帶清官僚們無話可說。
時代變了,趙學寧早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了,帶清老家都被他端了,他這個時候卸磨殺驢,還有誰能阻止呢?
確實沒有。
所以他們這樣做沒有太大的意義,只能讓自己提前暴露,被趙學寧斬草除根。
這一次針對長沙的襲擊直接導致蘭芳政權通過關于徹底掃滅帶清原有官吏、進士、舉人等科舉利益集團可疑分子的動議,掀起了一次超大規模的針對舊利益階層知識分子的大清洗。
這一次大清洗就不單單是針對旗人的清算行動了,實質上已經是披著清算帶清外皮的階級行動。
成果很大,意義很重,但是代價就是直接導致此前接受蘭芳政權招降和進一步培訓任命的進士、舉人、秀才等舊知識分子有超過十分之九的人被牽連,被一鍋端。
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因為政治表態足夠誠懇而幸存。
五個月的大清洗之后,蘭芳政權北伐之后收降、招納、培訓的帶清本土出身的官員、吏員人等直接削減了百分之九十還要多,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卸磨殺驢”、“過河拆橋”。
而且就算是幸存下來的人也基本上都被趙學寧統計了名單,準備這一波過去之后暫時任用,等新人培養出來之后就把他們全部罷黜,遷移到赤道孤島上開荒去,還是一個都不留。
在沒有任何外部勢力干涉的前提下,五個月的時間里,南方七省再一次鏟除了人數超過八萬人的深度深水狼集團,把帶清遺留下來的“舊人”鏟除一空。
而在北方諸省,大小八百多次戰斗換來的是更加龐大的戰果,是總人數超過四百萬的“帶清余孽”與數以千萬畝計的土地、海量的金銀財寶等現錢以及數量更加龐大的佃農人口。
整個北方地區自從帶清入關、跑馬圈地之后所帶來的歷史遺留問題全數在炮火轟鳴之下被解決。
趙學寧和蘭芳政權生動地向所有人展示了武力作為人類第一強制力的威力。
相較于江南地方,江北地方的地主莊園往往連成一片,在戰亂時期更是出現了類似于塢堡的存在,大有割裂一方做土皇帝的架勢。
在塢堡被蘭芳軍隊炮轟毀滅之后,蘭芳的官員們發現完全可以活用這些地主莊園進行分割重組,就地改組為蘭芳的集體農莊以安置數量龐大的流民、佃農人口,從而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地方基層政權組織的搭建。
而因為這個過程在蘭芳軍隊過于強悍武力的支撐下過于迅速、順利,導致北方諸省出現了預料之中的基層行政人員不足的情況。
再加上南方七省的大清洗以及大量原帶清官吏的被清洗,很多地方都面臨沒有官吏進行管理的局面。
這一客觀事實迫使蘭芳政權采用臨時合并行政區、安排更多退伍轉業士兵進入行政培訓班的形式應付這一次的行政危機。
緊急狀況下,趙學寧采納了軍事委員會的建議,發布大總統令,在軍隊中推動一批年齡過大、身體狀況不能適應未來戰爭需求的或者本身愿意退伍轉業到地方從事行政工作的基層軍官、士兵進入行政培訓班。
以加強培訓的方式快速培訓出一批較為可靠且具備能力的基層官吏投入到全國各省,以緩解目前的燃眉之急。
在一些情況特別緊急的地區,就地實施軍管,仿照當初在南越、真臘和暹羅的狀況,使用軍隊暫時管理的方式度過這一特殊時期,直到新任行政官員抵達為止。
只要秩序穩定,不出什么亂子,短時間內是可以繼續生活下去的。
這一客觀事實也加速了趙學寧擴建蘭芳政法大學的步伐,他同時決定在更多的城市設立更多的政法學校,以培養更多擁有不同思維模式的行政官員。
而對于那些相較于三百多萬旗人之外更加令人惱火的狗腿子們,趙學寧也沒有給他們什么更好的待遇。
大手一揮,趙學寧便下令他們在整個北方地區展開交通建設、城池維修、土地平整、水利建設等等艱苦任務。
主打一個就地建設、就地消化。
沒有工錢,一天管兩頓飯,這一政策使得這些過去的利益集團成員們成為十分優質且沒有任何道德包袱的苦力。
這群人被派往各地修復戰爭時期損毀的公共基礎設施,修繕城墻,修繕房屋,維護名勝古跡等等。
京師皇宮和江寧的前明故宮、沈陽的后金故宮作為重點維修對象,被第一批安排人員負責維修,以圖盡快面向全國民眾開放。
另外,趙學寧還宣布要對西安城的皇宮遺址、洛陽城的皇宮遺址以及開封城的皇宮遺址進行一定程度的維修,將來也要面向公眾開放。
趙學寧打算把這些皇宮遺址作為歷史教育基地,向公眾傳輸過去的歷史知識,講述帝制時代的輝煌和最后的毀滅。
蘭芳 第三百四十八章 秋后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