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晉末長劍

集中解釋一些問題

更新時間:2024-06-22  作者:孤獨麥客
晉末長劍 集中解釋一些問題
什么是“政治合法性”?

定義就是:對治權的認可。

簡單點說,就是人心。

維系一個政權的因素很多,我粗略劃分下,大體可分為軍隊、官僚、財政三大系統,缺一不可。

在本書中,合法性(即人心)準確地說是:一、為你打仗的軍人之心;

二、為你運轉政府的官僚之心;

三、為你籌集軍餉、糧草的地方豪族之心。

二和三其實是一回事,因為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

那么合并一下,在西晉末年的時代背景、社會風氣下,就是軍心和世家大族之心兩部分。

就主角而言,軍心已經足夠穩了,邵勛現在就是當皇帝,可能都能獲得不少人支持。

但世家大族成員有自己的看法。

雖然每個人的思想、三觀可能不一樣,但總有部分共識。

什么叫共識?就是特定時代背景(重點1)、特定社會風氣(重點2)情況下約定俗成的規則。

不同朝代、不同時期、不同形勢下,共識是不一樣的。

我舉個例子。

在很久以前,殺人償命就是共識,是一個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則。

但隨著時代發展,殺人未必償命了,可能是判無期,這也是共識。

對殺人的懲罰,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共識,甚至在同一時代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共識——有的國家死刑,有的國家廢死,不能一概而論。

再回到本書。

西晉末年的世家大族成員,也是有共識的,這是由當時的社會背景決定的。

你做到某一步,他們認為“可”,你做到另外一步,他們認為“不可”,這就是共識在起作用。

共識能不能改變呢?可以。

手段一:威逼利誘;

手段二:提高政治合法性。用通俗的話講,就是用威望來迫使他們容忍你挑戰他們的共識,不反對甚至支持你。

有些人怎么滿腦子都是殺?以為有武力就可以為所欲為。

拜托,看看時代背景。

我在上本書晚唐浮生里就說了,古代和古代是不一樣,時代背景、社會風氣差異很大,甚至一個朝代前期、后期都變化極大。

有些時代或許可以殺殺殺。

但有些時代這么做是找死。

石勒都不是靠殺上位!

事實上石勒殺的士人主要是在河南,再準確點,主要是從洛陽逃出來的王衍那一波人。

他在河北怎么做的?建“君子營”,給他們官做。

石勒腦子沒問題,他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且,他見識過士族的力量。

歷史上他率九萬步騎打穿河南,南下葛陂,因為連日下雨,北方人受不了,軍中疫病嚴重,再加上被紀瞻率領的江東軍隊擊敗,征服江南無望,于是決定回河北。

這一路可遭了老罪了。

河南士族塢堡堅壁清野,不給糧食,石勒的軍隊缺糧嚴重,“人相食”,最后回到河北的不到一半。

怎么都那么小看這時候的世家大族呢?

他們單個確實實力有上限,確實打不過你,甚至打不過流民軍,但整體實力強大,一旦形成共識——比如石勒從葛陂回河北,河南士族整體堅壁清野——關鍵時刻是要命的。

偶爾越一下線,跋扈一點,搞點小動作,無傷大雅。因為士族不是一個整體,不齊心,未必會造成什么嚴重的后果。

但如果搞得太激進,那問題大了。

我舉個例子,假設某個郡的世家大族不滿,叛亂了,他家有世代培養的部曲、僮仆、莊客,舉個幾千萬把人,據城而守。

你要不要討伐?當然要啊。

而且要快,時間一長,會有更多人懷疑你的能力,叛亂的人可能變多。

好,討伐大軍把城圍起來,估計要打三個月到半年。

那么需不需要糧草?肯定要。

誰提供?世家大族。

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別的家族如果對你也不滿,你又需索太多糧草,他也反了,奪取一座縣城乃至郡城,怎么辦?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么一下子不可收拾的。

究其本質,就是大家都對伱不滿,但又都不敢站出來,所以就這么僵著。可一旦出現什么意外,局勢就不可控了。

怎么會有那種武力強橫,就不需要對別人妥協,只有別人來跪舔你的份的這種錯覺?那是龍傲天,政治不是這么玩的。

一味靠殺上位,在宋以后或許還有那么幾分機會,隋唐以前不可取。

還有人說主角現在就可“錄尚書事”了。

過了,過了啊,威望還差點。

假設“錄尚書事”需要100分值才能坐,那么對不同的人而言,需要的分數是不一樣的。

對邵勛、張方、茍晞這種出身低賤的人來說,可能要120分才行。

對庾亮這類中等士族來說,90分就行。

對王衍王老登來說,60分就夠了——其實,王衍的名士身份本身就是一種加分,對士人特攻的加分。

主角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找了個變通的辦法,讓王衍錄尚書事,他用武力給王衍背書。

王衍名氣大,關系廣,但軍事跛腳,邵勛給他背書,補上了他的弱點。

如果王衍再擅長領軍作戰,并建立了巨大的軍功,他就是司馬懿,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另外,居然有人說王衍是主角的手下。

這個真談不上。

王衍是投靠他了,但合作的意味還是比較重的,屬于有主次之分的政治盟友。

最后再說一個。

怎么總有人把東漢至隋唐這幾百年的世家等同呢?

我記得之前提出過一個拋物線理論。

士族從東漢中后期開始發端,出現萌芽,三國、西晉開始發展,向上爬坡,到東晉攀升到頂峰——這是士族力量最強大的時候。

從南朝宋開始,自頂峰慢慢衰落——注意,從拋物線形狀來看,只是比巔峰期弱,整體實力仍然很強。

南朝宋以后,世家實力一路走低,最終于隋唐消亡。

而且,南方、北方也有區別,這個就不展開講了。

也有人說黃巢殺光世家。

其實不然,那只是一個標志性事件。

世家到了唐代,已經遠遠不如南北朝了,變成純粹的官僚世家,能量大大降低。

安史之亂后,唐朝藩鎮割據。

這時候,地方上興起了武人群體,奪取了一個藩鎮的主要資源。

下克上盛行,動輒殺將驅帥,往往節度使不愿反,士兵他媽的要造反!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世家的日子其實很難過的。

世家不傻,他們也在做出改變,比如很多世家大族在那時被稱為“書劍雙美”,即世家大族成員大量當武夫——這是當時最危險、同時也是最有前途的職業。

但在晚唐獨特的社會風氣下,世家子武夫競爭優勢真不大。

一個沒家世的大頭兵振臂一呼,帶著一群人把節度使腦袋砍下來,自己上位,并不需要什么家世。

晚唐著名的朱瑄、朱瑾兄弟,20歲就當節度使,靠的就是敢打敢拼,得到士兵們擁護,所以一步登天,這在其他時代是難以想象的。

社會風氣不同。

唐代的世家,其實是藩鎮割據150年慢慢衰落的。不是被殺光,而是化整為零,慢慢融入了社會群體之中。

黃巢在長安殺的,也就是長安的那批人罷了,其實不是決定性作用,只不過最為出名,被很多人知曉,以訛傳訛之下,說黃巢屠光了世家。

好像沒有沖天大將軍,世家就不會消失一樣。

先寫這么多。晉末長劍 集中解釋一些問題

上一章  |  晉末長劍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