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開1981 第五十五章 吃里扒外,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李野提出拍一部紀念英烈的紀錄片,本是打算一舉多得,了了楊槐花的心病,也宣傳一下自家的產品。
但是楊玉民在單位提出這個構想之后,中選部的反應卻超出了李野的預料。
人家干的就是宣傳工作,一眼就分辨出了這種記錄片的宣傳價值,當即派了一位副司級干部跟風華服裝和輕汽公司對接,表達了自己的重視和支持。
在內地,什么事都講究個規格,于是輕汽公司的上級也派了人參與,導致李野這個發起人直接成了小蝦米。
李野給楊玉民打電話,笑著問道:“怎么搞這么高的規格?我壓力很大啊!”
楊玉民跟李野解釋道:“其實部里在很多年前就有類似的提議,但苦于經費限制,一直沒有機會落實,這次好不容易抓住了兩個出錢的,可不能讓你們反悔.”
“誰反悔誰是傻子,錢就是拿來用的,就看你怎么用.”
八十年代的內地機關是真缺經費,要是在幾十年后,但凡露出一點風聲,上趕著送錢的人排隊能排出五里地去。
但是李野不是傻子,卻有人把他當傻子。
當一分廠準備協助中選部拍攝紀錄片的消息傳回去之后,牛紅章立刻召開干部會議。
“這是國家對我們的信任,也是上級給我們的考驗,要在十幾天內,保證至少幾百人的安全和正常生活,對組織和管理的要求非常高,難度非常大”
牛紅章的口才相當好,口若懸河的說了二十分鐘,把大規模集體行動的組織難點和各種風險說了個遍。
這一點李野也承認,幾百人走318去掃墓,肯定會牽扯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路上萬一出現突發情況,就非常考驗組織者的應對能力。
不過因為中選部的重視,讓這次掃墓有了官方的背書,到時候可以征求當地的支持,人員管理起來也要容易一些。
要不然有的向東,有的向西,各種事情扯起皮來麻煩都要麻煩死。
但是牛紅章說了半天之后,忽然話鋒一轉。
“這種復雜的行動,需要有大型活動組織經驗的人來主持,馬經理,要不你跟著走一趟吧?”
“我走一趟?”
馬兆先驚訝的看著牛紅章,一時之間沒看透他的意圖。
這次的新車測試預計要兩三個月的時間,就是只走掃墓那一段,也得大半個月,一來一回可是將近一個月。
馬兆先現在主持輕汽公司的生產工作,脫離崗位一個月?沒有這個道理吧?
山中無老虎,讓你牛紅章稱大王?把山上的瓜果桃李都吃個干凈?
而且這個帶隊的活兒,本來是李野的,我馬兆先跟人家搶什么風頭?
牛紅章看到馬兆先遲疑,便貼心的問道:“怎么?馬經理工作上走不開?”
馬兆先忽然意識到了什么,但牛紅章不給他機會,已經脫口說道:“那我帶隊走一趟吧!我以前在單位的時候,組織過多次上千人的集體活動,
而且這次的掃墓也有著很好的思想教育意義,屬于我的本質工作.”
你本職工作個蛋蛋啊!不管于公于私,輪得到你來帶隊嗎?
馬兆先心中大罵。
這個活動是人家李野爭取來的,李野又是一分廠主管技術生產的干部,
就是按照工作慣例,也應該是總廠副職帶隊最合適,你湊什么熱鬧?
雖然說到時候部里和中選部都會派副司級干部到場,但你湊過去沒多大用吧?你一時半會兒升不著。
但是再厲害的手下,也不能越過自家領導跟大佬握手,如果牛紅章帶隊,到時候只要從中作梗,卻可以阻止李野在領導面前露臉,不讓李野在文字報告上“出名”。
典型的損人不利己。
馬兆先沉聲說道:“老牛,這次的新車測試計劃是一分廠制定的,已經計劃了很長時間,方方面面也已經安排妥當,這時候換人帶隊.你能適應嗎?”
牛紅章看向李野,淡淡的道:“我當然能適應,就是不知道李野同志適不適應?”
李野瞥了牛紅章一眼,平靜的道:“確實不沖突,我們也很高興牛書記能關心新車的測試工作,只不過這次的測試工作會很辛苦,就是不知道牛書記的身體能不能吃得消?”
牛紅章勾了勾嘴角,冷笑著說道:“這你盡管放心,我的身體或許不如一些年輕人,但要說到吃苦,現在的小伙子可不是對手。”
李野笑了笑道:“那我同意牛紅章同志的要求,同時我建議總廠也應該組織測試車隊,對新上市的1041進行耐久測試,以便于后續的進一步改進工作。”
馬兆先眉毛一挑,就聽懂了李野的意思。
他果斷的道:“這個提議好,總廠這邊不能總是等著一分廠分享變革經驗,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爭取搶在前面”
馬兆先的口才也不錯,而且又主管總廠生產,牛紅章根本就沒有反對的理由和能力。
但他也只是冷笑著看了李野幾眼,就贊同了馬兆先的意見。
李野的意思,就是組織兩支測試車隊,到時候雖然牛紅章“主持工作”,但大家不在一個鍋里吃飯,互相誰也不干涉誰。
你想的太輕松了,官大一級壓死人,你還不知道我的厲害。
自從來了輕汽公司,牛紅章就一直很憋屈,因為李野和馬兆先組成了絕對的“多數派”,對牛紅章充滿了敵意,讓他屢次吃癟,幾乎下不來臺。
但這次出門測試,李野可是孤家寡人,牛紅章不把李野折騰出屎來,他這些年的整人手腕就白練了。
“這件事就這么定了,現在我們討論下一個問題,就是京城牌商務客車的市場定價問題,新車在去年就定型生產了,為什么現在還沒有拿出最終價格.”
牛紅章看著李野說道:“同志們,我們干工作可不能這么沒有計劃性,要不然會鬧笑話的,
就比如這次如果部里的領導問起來,咱們的新車多少錢一輛,我該怎么回答他?一問三不知嗎?”
李野淡淡的道:“如果部里領導問到這個問題,您可以讓我來回答,反正我才是主管市場定價的負責人,回答的不滿意也是我的責任。”
會議室的好幾個人都低下頭開始偷笑。
李野這話看似不卑不亢,但其實已經很難聽了,就相當于在說“你平時都不關心生產,這會兒就別搶話筒了。”
但是現在的牛紅章好似對李野的桀驁免疫了,并沒有暴怒,而是淡然的道:“李野同志,我必須提醒你一下,新車定價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我有監督的職責和權力,
要不然就像前面那些人一樣虧本出售還得了?所以你捂著不讓我們知道,是不符合規定的。”
李野翻了翻眼皮,平靜的道:“具體價格還沒確定,但應該在二十六到二十八萬之間,根據配置的不同,價格上有一些小差異。”
“嘖,還真不便宜呢!那利潤預估多少?”
這才是牛紅章想知道的重點。
一分廠的利潤,是要分給總廠一部分的,利潤越高,分的也就越多。
“這更無法確定了,”李野笑著道:“這個問題邢科長也知道,利潤跟產品產量和銷售價格掛鉤,生產的越多成本越低,沒個準數,但怎么著也得三四萬吧!”
會議室內頓時熱鬧了起來。
“嚯,賣一輛就賺三四萬?造客車這么賺錢的嗎?我看那些客車廠效益都不怎么樣啊?”
“那些客車廠用的都是咱們的130底盤,根本賣不上價,一分廠的車我試了,真好啊!”
“就是,進口的那個什么豐田海獅將近四十萬呢!咱們就算差點兒也差不到哪里去,二十七八萬還便宜了呢!”
在八十年代中期,已經有多款日系面包車通過進口方式進入內地,其中就有豐田海獅、三菱L300、日產萬利特C120、還有馬自達E2000等等車型。
其中豐田海獅最成功,并且后來還被奉天汽車廠引進仿制,而它的進口價格接近四十萬。
一款面包車竟然四十萬,還是八九十年代,可見這時候的汽車行業有多么暴利。
所以現在李野都說的保守了,輕汽公司這些汽車人心里都興奮的不行。
造一輛130來賺幾千塊,根本沒得比。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興奮,也并不是所有人希望一分廠大賺。
在會議結束之后,牛紅章回到辦公室撥打了一個電話。
“喂,你拜托的事兒我打問過了,根據發動機的不同,價格在二十六萬到二十八萬不等。”
“你確定嗎?老牛,這個價格可不低”
“當然不低,改天我給你弄一輛樣車看看,性能不次于進口車多少。”
“好,這個人情我記下了。”
“嗨,都是兄弟單位,什么人情不人情的.”
老牛掛斷了電話,閉上眼睛沉思了很久,才輕輕的嘆了口氣。
“肥水不流外人田,你不會澆地,就換個人來澆.”
就在今年,奉天的豐田海獅將會以進口組裝的方式投產,產品屬性跟一分廠的京城牌商務面包基本重疊,而且上市時間也非常相近。
這個時候定價就非常重要了,畢竟國人可是擅長精打細算的,最講究一個性價比。
而且如果你開盤賣的貴了,后續還不能馬上降價,要不然會遭到老車主的謾罵甚至退貨。
當初寶馬剛剛國產的時候,就被A4擺了一道。
A4定了個高價,寶馬一看.我湊,大家都是同類產品,那我也不能忒便宜呀!
然后寶馬就跟了個高價,價格直逼A6,結果完全沒有性價比,開門就吃了個大癟。
至于A4?
人家有賺錢的大哥A6,自己吃點苦不要緊,先搞死對手才是正道。
李野的經營天賦一直被人吹捧,如果這次定價失誤看你們還吹捧什么。
那年花開1981 第五十五章 吃里扒外,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